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044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办法Word下载.docx

受编制的影响,职能虽全,机构不全。

特别是基层只有一块牌子几个人,没有残疾人就业服务所,没有康复中心等,乡镇和社区的管理出现“真空”,虽然指定由民政助理和社区人员兼职代管,但力不从心,效果不佳。

  3、经费不足。

按照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县市基层连残联人头经费和办公经费都预算不足,康复、特教、扶助残助、特困救助和社会保障基本没有列入预算,一定程度影响了残疾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4、认识偏颇。

由于我国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国民素质相对较差。

尤其是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欺贫弃残的现象无处不在。

俗话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

有的是割舍亲情,抛弃无法康复的残疾子女;

有的是忘恩负义,撇下曾有养育之恩的残疾父母;

有的是泯灭手足之请,远离残疾兄妹。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社会上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的事件频频发生,虽然法律界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但没有得到社会认同和很好的实施。

这不仅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还不够发达的问题。

  二、危害严重  1、残疾人生存难。

一是生活来源窄。

我县残疾人常年缺粮户达15.7%,无粮户达6%。

农村贫困户中有53%是残疾家庭。

二是住房条件差。

调查显示,农村残疾人中无房户、危房户占1%。

城镇无房户、寄居户、租住户占7%。

三是残疾康复难。

因条件限制,残疾人对残疾康复可望而不可求,省市县每年免费康复治疗面非常窄,我县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每年只有20多例,占残疾人的0.25%。

市县配套发放康复辅助用品用具仅20套左右,相对我县近万名残疾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大多数残疾人只有坐等病情恶化,痛失康复时机。

四是生活质量低。

残疾人的个体素质无法适应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收入明显低于正常人。

大部分残疾人不能参与公共娱乐活动,大多数没有电话、电视机、交通工具。

除低保户有大病救助外,无一人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社会保障。

  2、生产自救难。

大部分残疾人由于缺资金、缺信息指导、缺技术服务,只能从事小修理、小加工、小工艺等行业。

农村残疾人即使有田土,但无力培管,收成不及正常人的40%,除自食外,基本没有商品出售。

城镇残疾人从事过第三产业的不到10%,且大多数关门歇业,生产自救无资金、打工无门路,处于孤独无助和绝望的境地。

  3、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落实难。

一是子女就学优惠政策不到位。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除安福镇因有城镇低保配套政策,残疾人子女就学减免了学杂费外,农村乡镇均没有落实到位。

二是残疾人享受就医优惠政策的六家定点医院没有减免挂号费和注射费,更没有酌情减免住院费。

三是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税费减免政策没有执行到位。

城镇残疾人自谋职业没有按规定免收营业税、所得税和相关行政收费,水电费仍按经营性标准收取。

农村残疾人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后,得不到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优惠。

四是凸现法律援助盲区。

残疾人不知道有法律保障,有问题也不借助司法援助,一味认为是因果报应,命里天定。

  4、残疾人就业难。

由于残疾人受教育低,身体受限,智力不全,就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就拿我们这次残联招工来看,本是专招残疾人的福利工厂,但按厂方要求,1

50多名残疾人报名,只有48名轻度残疾人勉强合格。

从我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状况来看,只有2%的单位达到了安置比例,95%以上的单位没有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1.5%的比例。

  三、对策与建议  1、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建立扶残助残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残疾人保障法》赋予的职责,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把残疾人康复、特殊教育、就业培训、特困救助等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加强残疾人服务机构及网络建设,县级残联要组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残疾人服务社。

乡镇、社区要有残联专干,真正把残联建设成为代表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管理残疾人的组织。

  2、加大扶残助残力度,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

一是减免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子女、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籍课本费,对进入高中、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要制定相应的减免、奖励政策。

二是乡以上医院对残疾人就诊,凭残疾证免收挂号费、注射费,家庭特别困难的,经同级残联审核后,可酌情减免住院床日费。

三是对开店办厂,从事五小摊担经营,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工商等部门要优先办理证照,优先安排场地,免收办证费用,减半征收管理费、行政规费、公共卫生费、政府调节基金;

税务部门要按税法规定,减免营业税、免征所得税;

水、电部门对残疾人从事特种行业用水用电按生产生活标准计价收费。

四是残疾人凭残疾证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

五是农村残疾人免除义务工、以资代劳、一事一议、农田灌溉水费等社会负担。

  3、提高特困残疾人保障标准,改善残疾人基本生存条件。

一是解决部分残疾人的五保待遇。

二是建立残疾人基本生活特别保障制度。

根据调查测算,要绝对维持最低生活,农村每人每月至少要50—60元的生活费,城镇每人每月至少需要150—200元生活费。

在不考虑普遍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的情况下,可考虑建立残疾人基本生活特别保障制度,其标准低于五保,高于城镇、农村低保。

三是一般残疾人如确有困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入城乡低保。

四是积极为残疾人无房户建房,解决住房困难。

  4、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对残疾人的服务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服务。

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对外劳务输出,推荐就业岗位;

全面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对达不到安置比例的,要按规定向残疾人就业服务所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鼓励社会有识之士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

二是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层面,提供康复服务。

有针对性的选择可以康复的对象,免费提供如白内障复明、安装假肢、佩戴助听器及其它辅助用具,帮助残疾人摆脱残疾痛苦。

三是广泛开展残疾人维权服务。

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人们的扶残助残意识。

丁堰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关注失地农民完善社会保障

——丁堰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全民创业、环境打造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在全市年度责任制目标考核中连续位居前列。

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经济的发展,依附的是土地资源,没有土地资源一切将无从谈起。

作为一级党委政府,一肩肩负的是“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神圣使命,一肩扛着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郑重许诺。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用地的矛盾,如何关注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做了一些初浅的探索,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

20xx看,我镇成功地引进了上海制皂集团整体搬迁的项目,新建一个占地450亩的专业工业园区,投资2.5亿元,需要拆迁农户64户,用地涉及95户,工程之大、用地之多,这在我镇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先例。

任务之繁重,情况之复杂,也是我们工作中从未遇到过的。

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我们深知:

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只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只要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任务再大不可怕,困难再多不可畏,矛盾再多终化解。

20xx年5月份出版的《半月谈》内部版,围绕失地农民调查刊载了三篇文章,文章讲: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然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文章中也反映了部分地区在用地建设中,不关心农民利益,补偿标准偏低且资金不完全到位,不妥善安置失地农民,造成了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现象。

这一期《半月谈》的出版,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思想上的共鸣,我镇三套班子组织了学习讨论,即将拆迁的村民也自发的组织了学习讨论,文章引发了我们工作上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给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带来了高层的信息。

经过反复的学习,党政一班人首先统一了思想,在拆迁安置动员会上,党委宋书记郑重表明:

项目建设要加快,但保护好拆迁户、征地户的利益也是我们的责任,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严格依法办事。

为了切实维护好失地农民的利益,党委政府建立了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组,宋健书记亲自挂帅,镇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土管、农经、社保等工作的相关同志和相关村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失地农民保障工作的领导。

二、创新工作机制

㈠关于土地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资金的到位

《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为该土地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6至10倍、安置费为4至6倍。

土地补偿费我镇取的是上限10倍,安置费也都在5倍以上,有6倍,甚至有的达到了7倍以上。

年平均产值,我们的实际数只有1102元,考虑到地理位置及全部拆迁等因素,我们研究后,年产值定为1300元/亩。

文章说,一些地方青苗补偿费平均只有498元,而我们的青苗费是910元/亩。

对于土地补偿安置费,协议一经签订,付款50,搬迁结束一次性兑付到位。

㈡关于失地农民中劳动力的安置

对失地农民,在过去的历史上,存在“土地工”、“土地保养工”等安置办法。

而今,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国家政策规定,对失地农民则主要采取货币化安置办法,失地的农民从眼前考虑,也容易接受。

我们在实行货币化安置的同时,必须切实维护用地单位的合法权益。

我们己对拆迁用地范围内的人口年龄结构做了调查,对于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且符合用工条件的,可向镇劳动就业服务站提出申请,由镇劳动就业服务站与制皂公司协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这一点,在制皂园区建设及招工录用的过程中已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失地农民中70左右的劳动力被安置在制皂集团工作。

另外,我们积极鼓励失地农民自发创业。

在三产服务业发展中,我们的失地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一技之长,各显神通,自谋职业,自创门路。

㈢关于失地农民中中老年人生活保障的考虑

在这次拆迁评估工作中,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老年人担心失地、失业后的生活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如何使失地农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关键是看广大的农民对一次性土地补偿安置费等如何来安排。

土地补偿安置标准再高,但补偿额终究是一个绝对值,用一分就会少一分,难免会出现坐吃山空的现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从有限的土地补偿安置费中拿出一部分给中老年人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较为理想、较为现实的养老方法。

根据市社会保障局提供的保险测算方案,如果把土地补偿安置费等用来参加保险,你所获取的收益,将比存在银行更为理想,甚至超出目前土地流转、出租获取的收益。

据测算,本次征用土地范围内的农民人均可得到2万元左右的补偿安置费。

根据现行农保政策预测:

如果现在年龄是60周岁或60岁以上,一次性投保2万元,从缴费

次月起就可每月领取养老金167.4元,全年可领取20xx.8元;

如果现在年龄是55周岁,一次性投保2万元,从缴费的次月起就可每月领取养老金152.6元,全年可领取1831.2元。

参保年龄越轻,到龄领取的标准越高。

至今为止,制皂园区拆迁失地农户共参保49人,已有19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

三、完善社会保障

制皂园区失地农民通过妥善安置,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绝大部分失地农民在制皂集团谋求了一份相应的工作,生活得到了保障;

部分中老年人通过参加农村养老保险,领取领老保险金,解决了一定的生活费用。

但随着一些农副产品的涨价,生活仍然遇到了一些困难。

如20xx年拆迁时大米0.7元/斤,而目前涨了近一倍;

以前可以自生炉火烧饭,现在液化气及电费都有一定的涨幅;

少数农户劳动力缺乏,生活上也遇到一定的困难。

我们将想方设法,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正常生活。

1、对于年龄偏大的劳动力,我们将积极协调制皂集团安排适当的工作,同时在新建的新堰居民小区试行物业管理市场运作机制,妥善安置部分大龄劳动力从事物业管理服务。

2、对于失地农户的子女一经进入社会,将协调制皂园区优先安排工作。

3、对于失地农户中生活确实比较困难又无稳定收入或家中有大病重病者,可以列入农村低保对象。

失地农民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尽管我们按法规、政策已实施了偿补,但补偿金不能代表损失的全部。

我们不能让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失地农民,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现状与思考

##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现状与思考马铃薯作为##乡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中有增,质量不断提高,为全面加快本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大发展,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档次和效益,保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种植业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产、加、销一体化的服务水平,切实解决马铃薯产品滞销、流通不畅,效益低下的问题,近几年,##乡把马铃薯经销协会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于20xx年11月成立了西吉县##乡马铃薯经销协会。

一、##乡马铃薯产销优势

(一)马铃薯生长的自然优势。

##乡位于月亮山麓,海拔2200米,年内平均气温2-6℃,昼夜温差12.8℃,无霜期110天,年降雨量380-44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

这些自然条件为马铃薯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产马铃薯具有病虫害少、无药物残留、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耐储藏等特点。

(二)马铃薯生长的地域优势。

##乡现有耕地86130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66.6,年产马铃薯5.7万吨.同时,该乡又是西吉县的中心集镇之一,涉及2省3县的9个乡镇。

这些地带由于受月亮山山脉气候的影响,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马铃薯生长的市场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西吉县年产马铃薯60多万吨,有20万吨销往外地,其中##市场年外销量达到10万吨左右。

每年采货的外商不下100人,主要来自陕西、内蒙、广东、山西、山东、河南等地。

本地常年从事马铃薯经纪工作的人员有70多。

通过外销年创收4230万元,其中,种植收入4000万元,中介收入100万元,劳务收入130万元。

(四)马铃薯的品种优势。

从目前市场品种销量看,主导品种为青薯168,占市场总销量的62,该品种芽眼浅、薯形规则、易贮藏,含淀粉量高。

其次有宁薯8号、二代青海等高淀粉型品种,是当地淀粉企业发展所需的主要品种。

二、##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营现状

(一)##乡马铃薯经销协会产生的背景。

由于##乡及周边县、乡是马铃薯生产的良好基地,加之上述诸多优势条件,使##乡马铃薯市场发展迅速,为该乡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分散经营、规模小、组货能力差,难以满足大客户的要求。

二是包装不统一,没有形成品牌,缺乏对外宣传力度、缺乏吸引力。

三是装卸市场混乱,乱抬装卸费、坑人宰客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客商的投资信心。

四是马铃薯包装水平低,难以进入大超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由乡政府牵头,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成立了西吉县##乡马铃薯经销协会,为加快马铃薯市场的发展步伐,拓宽市场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行情况。

##乡马铃薯经销协会成立以来,按照市场需求,严格履行协会职责,为##乡马铃薯市场健康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协会自成立以来向外商销售马铃薯类计达19.5万吨,创收8400多万元。

二是加快了品种更新速度。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了适销对路的马铃薯品种,如青薯168、宁薯8号等优良品种;

三是加强了马铃薯装卸市场的管理,协会下设由60人组成的装卸公司,装卸费实行统一核价,统一管理,协会跟踪检查。

对有坑人宰客或破坏市场秩序的,协会会按照协会章程会同派出所进行严厉的打击,保证了装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是组织学习,使经纪人能够守法经营,不朦骗客商、不欺行霸市,加强了经纪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他们组货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积极参与了基地建设。

为满足当地马铃薯籽种的供应,协会与县马研所协作在##乡建立了2个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1个脱毒薯原原种基地;

六是为了使协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协会在原有装卸公司的基础上,新增设了信息部、包装物加工部和精品马铃薯加工部。

信息部负责马铃薯市场信息的搜集、运输车队的安排及宣传等工作;

包装物加工部主要负责包装袋、包装箱的加工生产;

精品马铃薯加工部主要负责进入广东等地超市的马铃薯筛选、加工、包装等工作。

三、##乡马铃薯经销协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因素##乡马铃薯协会成立以来,为本乡农民种植和销售马铃薯,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少、办公场所紧缺,使协会各部无法顺利开展工作,严重制约着协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部分群众与客商对经销协会的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马铃薯销售形成的规模不大,销售时有断层现象,对外商在一定时限内集中收购马铃薯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缺少有文化、有胆识、有作为的企业家人才。

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大多进了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或在外地工作,一些有文化、有头脑的农民,大多进城务工或从事三产业,在家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受小生产思想的影响,缺乏合作观念,这些现象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介组织的统一经销活动。

(二)对策一是社会各界要关注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营,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广泛宣传,扩大经销协会的影响力。

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导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合作组织知识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协会组织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重要作用,从而唤起农民的合作意识,扩大经销协会的群众基础。

三是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加快九年义务教育进程,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人才资源缺乏的局面。

四是倡导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科技下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进而加快农民组织化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