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893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docx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经典练习题

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意:

(1)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4、对物体的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克服和避免。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

任何物体无论它运动还是静止,无论运动状态是改变还是不改变,物体都有惯性,且物体质量不变惯性不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

物体惯性(质量)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物体的运动状态易改变。

(4)惯性不是力。

5、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

公式是:

a=F合/m或F合=ma

6、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

反过来,知道运动规律可以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中,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是矢量式,F、a都是矢量且方向相同。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定义了力的单位:

“牛顿”。

7、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8、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

若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必定是弹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各的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9、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区别

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力平衡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力另一个力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1)惯性:

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仅由质量决定。

(2)惯性定律:

是在理想条件下的一种运动规律。

2.加速度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1)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的速度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由于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三种情况:

①如:

②如:

③如: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状态改变必然有加速度,所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质量与惯性的关系

(1)惯性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这表明了惯性的普遍性。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又有难易之别,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这表明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具有差异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因为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所以物体惯性的大小只能由物体自身来决定。

4.关于牛顿第二定律

(1)同体性:

F、m、a是研究同一个物体的三个物理量。

(2)同时性:

(3)同向性:

(4)力的独立性: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产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与其他力无关,合外力的加速度即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5.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不适用于微观、高速的物体,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不适用于非惯性参考系。

三、典型例题精讲:

【例1】关于惯性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

错误的说法如何修正。

A.只有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保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推力推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空车启动的快,所以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D.在月球上举起重物比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地球上惯性小。

【例2】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短看不出来。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例3】当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向什么方向倾斜?

为什么?

若公共汽车向左转弯,乘客会向什么方向倾斜?

为什么?

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车中的司机和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

 

【例4】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单摆M与N,它们只能在图示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单摆相对车厢的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MN

A.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静止()

B.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也在摆动

C.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在摆动

D.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也静止

【例5】如图3-3所示,小车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自由下滑,斜面倾角为α,小车上吊着小球m,试证明:

当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后,悬线与天花板垂直。

 

【例6】如图所示,AB、AC为位于竖直平面的两根光滑细杆,A、B、C三点恰位于圆周上,C为该圆周的最低点,b、c为套在细杆上的两个小环。

当两环同时从B、C点自静止开始下滑,则:

A.环b将先到达点A

B.环c将先到达点A

C.两环同时到达点A

D.因两杆的倾角不知道,无法判断谁先到达A点

a

v

θ

【例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求人受到的支持力与摩擦力。

 

M

N

【例8】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设拔出销钉M的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12m/s2若不拔出销钉M而拔出销钉N瞬间。

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取g=10m/s2)

A.22m/s2,方向竖直向下B.22m/s2,方向竖直向上

C.2m/s2,方向竖直向上D.2m/s2,方向竖直向下

【例9】一物体受绳子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子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子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总相等

【例10】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例11】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比赛过程中()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12】若在例题3中不计绳子的质量,则:

()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课后跟踪练习:

1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是()

A.匀速行驶的列车B.地球同步卫星

C.自由下落的小球D.在水面上浮动的木块

2.有关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是同向就是反向

B.物体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C.当物体速度增加时,它的加速度也就增大

D.只要加速度为正值,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

3.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

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

4.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箱子,前面的人用水平方向成仰角θ1的力F1拉箱子,同时后面的人用与水平方向成俯角θ2的推力F2推箱子,如图所示,此时箱子的加速度为a,如果此时撤去推力F2,则箱子的加速度 ()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可能不变   

D.不是增大就是减小,不可能不变

5.如图单所示,有两个物体质量各为m1、m2,m1原来静止,m2以速度vo向右运动,如果它们加上完全相同的作用力F,在下述条件下,哪些可使它们的速度有达到相同的时刻()

A.F方向向右m1>m2B.F方向向右m1

C.F方向向左ml>m2D.F方向任意m1=m2

6.如图,质量为m1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匀减速下滑,则地面受到的正压力应当是().

A.等于(ml+m2)gB.大于(ml+m2)g

C.小于(ml+m2)gD.以上结论都不对

7.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单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若实验中交流电频率变为40Hz,但计算中仍引用50Hz,这样测定的加速度将变_______(填“大”或“小”),该实验中,为验证小车质量M不变时,a与F成正比,小车质量M和砂及桶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

C、M=2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

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

若其它操作正确,那么在选用__________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a一F的图线较准确.

 

9.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a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如沿水平方向加一个力F,使物体沿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求F=?

 

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ɑ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A.Mg+mg

B.Mg+2mg

C.Mg+mg(sinα+sinβ)

D.Mg+mg(cosα+cosβ)

11.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 )

A.0     

B.大小为

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

g,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D.大小为

g,方向水平向右

 

例题参考解答:

例题1解:

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A错,B答案中不是静止物体惯性大,而是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B错。

空车启动快说明空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又空车质量小,正好说明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所以C对。

在月球上举起重物容易是由于在月球上重力加速度小。

同一物体在月球上重量小,所以举起容易,并不能说明惯性小,所以D错。

例题2解:

开始车和人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无论是人在跳起过程还是下落过程,人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由于惯性人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车在水平轨道上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仍落回原处,故只有D对。

例题3解:

乘客会向前倾斜。

因开始人和车一起高速向前行驶,突然刹车,在车的作用下人的下半身会减速,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乘客会向前倾倒。

若公共汽车向左转弯,乘客会向右倾斜。

因开始人和车一起向前运动,公共汽车向左转弯,人的下半身跟着汽车向左转弯,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向右倾倒。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因质量小刹车时加速度大,司机和乘客容易向前倾倒而受伤,所以必须系好安全带。

例题4解:

当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相对车厢静止的物体应处于平衡状态。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必为零。

图3-1所示状态中,N受到绳子的拉力与重力共线,合力可能为零。

因此,N摆可能处于平衡状态,也可能处于非平衡状态。

而M所受的绳子的拉力与重力不共线,合力必不为零,故M只能处于运动状态中,所以选项C错误。

A、B正确。

若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N所受合力必不为零。

N处于图示状态,不可能有沿运动方向的合外力,N不可能是静止的,选项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

例题5解:

小球与小车的加速度相同,且a=g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受到的合力F合=ma=mgSinα的方向也必定沿斜面向下。

如右图小球受两个力的作用,其合力如图所示,因mg沿斜面的分量为mgSin

等于合力,因此拉力T在沿斜面方向的分量一定为零,亦即拉力T一定垂直于斜面。

所以悬线与斜面垂直。

所以,悬线与斜面垂直。

例题6解:

设BA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那么由受力分析(略)可知:

环沿BA下滑的加速度为:

a=

=gSin

设大圆环的半径为R,那么有AB=2r·Sin

由位移公式S=

at2

得:

b环下滑时间t=

=

=4

无关,所以两环同时到达A点(C)是对的。

 

例题7解: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对a进行正交分解可得:

ay=aSin

ax=acos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f=max③

mg-FN=may④

由①③得:

Ff=maSin

(摩擦力)

由②④得:

FN=mg-macos

(支持力)

 

例题8解:

开始处于平衡状由图3-7有:

FM=mg+FN①

拔出销钉M小球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若向上如右下图

(设向上为正方向)那么有:

mg+FN=-ma②

解①②得:

FN=-22mFM=-12m(负号表示FN、FM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

拔出销钉N小球加速度为:

a=-22m/m=-22(m/s)(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

拔出销钉M小球加速度方向若向下mg+FN=ma③

解①③得:

FN=2m

拔出销钉N小球加速度为:

a=2m/m=2(m/s)方向竖直向上所以A、C正确

例题9:

解:

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管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如何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都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所以D对。

例题10解:

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和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且在这两个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对,B错。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跟物体的重力不是同性质的力。

当然不是同一个力,所以C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桌面和物体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的力,所以D错。

例题11解:

以绳子为研究对象,原来静止的绳子向获胜的甲队加速运动,它受到的合理向甲队一方,所以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A对,D错。

把两队和绳子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原来静止现甲队获胜,它们一起向甲队方向加速前进,它们受到的合外力水平指向甲,而这个整体在水平方向只受两个摩擦力的作用,所以甲队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受到的摩擦力,所以B对C错。

例题12解:

由于不计绳子的质量,所以绳子运动不需要力来加速,所以A错,D对。

也可把两队看做直接相互作用,由牛顿第三定律也可直接得出。

以两对为整体,用上题同样的分析方法可得B对C错。

 

课后跟踪练习:

1.A2.B3.D4.C5.BC6.B7.a=0.69m/s2大B

8.B9.(mgsinα+μmgcosα+ma)/(cosα-μsinα)

10.A11.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