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955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docx

高考调研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13

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

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题中材料“‘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充分说明了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故①项符合题意;②③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说明从“比”“从”“北”“化”四个字包含的意义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故④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近年来,各地竞相建造地区或世界“第一高楼”。

有人认为,“第一高楼”是城市的地标建筑,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也有人认为,脱离本地实际热衷于盖“第一高楼”,暴露了追求“政绩工程”的思维陋习,是地方经济的隐患。

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说明()

A.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指导人们的行动

D.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存在不同的正确认识

解析A项表述错误,因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排除;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排除B项;真理只有一个,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3.以前,人们一遇大旱,就采取在龙王庙前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抗旱。

现在人们再遇大旱,则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

这从哲学上说明()

A.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B.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改观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各异D.哲学对实践有积极作用

解析上述材料“以前,人们一遇大旱,就采取在龙王庙前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抗旱。

现在人们再遇大旱,则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的做法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项C正确;A、B两项与题意无关;选项D说法错误,过于绝对,故排除。

答案C

4.哲学家库恩说:

“特别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揭开他们领域中的谜的工具。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升华

C.哲学预见和指明了社会前进方向D.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解析题中材料“特别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揭开他们领域中的谜的工具”,强调的是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答案D

5.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

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

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

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正取代哲学发挥指导作用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题中强调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同时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故②④入选。

①③选项观点错误,具体科学并没有取代哲学的作用,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不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排除。

答案D

6.英国管理学家克·霍德金森说:

哲学的任务在于它必须先于行动。

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

“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的原因是()

A.管理科学与哲学具有联接的一面B.管理科学与哲学具有排斥的一面

C.哲学科学与哲学无法转化D.管理科学与哲学截然不同

解析管理科学属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与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强调二者的不同,相互排斥,B项说法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C项“无法转化”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D项“截然不同”忽视了二者的联系,说法错误。

答案B

7.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涵,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这是因为哲学()

A.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是对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

C.是对客观社会的正确的如实的反映

D.具有与时俱进的光辉品质

解析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由此可见,A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故B、C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并非所有哲学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故D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

答案A

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这表现为真正的哲学()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解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真正哲学的特点,故A项符合题意。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提供了精神力量,排除C项。

D项错误,哲学并不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那种把哲学看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B项中“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缺乏材料信息支撑,排除。

答案A

9.“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

”这说明()

A.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并不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哲学的产生,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观点说明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故排除。

答案C

10.“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校训短短一句话里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之所以高擎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③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

④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①②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④是真正的哲学对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

答案B

11.有人曾经问过哲学家约翰·罗尔斯:

你为什么要研究哲学?

他回答说:

“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德与政治哲学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社会。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哲学()

①能够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②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④

解析罗尔斯的观点旨在强调哲学的重要作用。

哲学能够使人增长智慧,为解决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故①④正确,②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2.一位著名学者撰文指出,人文精神就其核心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些人精神空虚,就是由于这方面的失落、混乱和迷误而来的。

生老病死,顺利和挫折,机会和风险,在这些问题上,如果没有科学通达的态度,就容易被神秘主义的迷信所俘虏。

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的各种精神要素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②世界观决定着人的生活追求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③在人的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等同的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观点和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认识,三者不是等同的,故③错误,排除。

答案C

13.秦大河博士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直被公众所质疑的理论:

极端天气和气候现象在过去的50年里变得越来越频繁,报告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被称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此可见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认识主体的不同决定了认识结果的差异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D.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解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报告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入选。

B选项观点错误,认识主体的不同影响认识结果的差异,但并不决定,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世界,但并不是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并不具有人化的特点,故排除。

答案A

14.近期,中央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强调改进文风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短:

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

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宜短则短,宜长则长。

二是实:

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

三是新:

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

为此,我们必须()

①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避重就轻,抓住主要矛盾

③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④立足实践,反对书本知识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避重就轻,意为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或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强调的是不能抓住主要矛盾,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我们既要立足实践,又要学习书本知识,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①③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故可以入选。

因此,答案是A项。

答案A

15.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人看来是一种“分裂式的改革”。

下列选项与“分裂式改革”的错误相同的是()

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②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坚持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D

16.当前,“明察秋毫”级别的成像能力早已不足挂齿,高分辨率的显微成像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对化学键直接成像的水平。

去年,美国研究者利用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拍到了化学反应中旧共价键断裂、新共价键形成的全过程。

科学家在结构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又可更进一步,高中化学课本上的分子结构图终于可以为化学键配上货真价实的“素颜照”。

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发展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③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④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不符合题意,C项不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并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不符合题意,B、D两项不选;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A

17.近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护理学院儿童和家庭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的学者发现,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在就餐期间使用电子设备或看电视,那么孩子往往营养不良,家庭沟通氛围也较差。

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④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此研究发现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②说法正确;实践活动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③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④说法错误。

答案A

1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解析赫拉克利特的这一观点,否认世界是神或人创造的,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而且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火”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说明了他的观点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

答案A

19.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

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官:

官能,作用)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①真心祈祷,天佑中华,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天佑中华》)

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

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

④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

A.②③B.①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孟子的“心之官则思”是唯物主义观点;①“天佑中华”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佛”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孟子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符合要求;②③是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要求不符。

答案B

20.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①②③B.②①④

C.③①④D.④②①

解析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①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④项属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B

21.“全能神”邪教散布“世界末日”等谣言,以“只有向神奉献财产才能自保”对信徒进行恐吓威胁,诈骗钱财。

一些信众因信奉“全能神”,有工不做,有田不种,有学不上,有家不归,导致家庭不和,甚至倾家荡产。

这说明

()

①客观唯心主义百害无一益②宣传唯物主义是很有必要的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④不学哲学必然会一事无成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题干表明,有一些群众因信奉邪教而“有工不做,有田不种,有学不上,有家不归”,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③当选;针对这一现象,必须要大力宣传唯物主义,②当选;客观唯心主义并不是一无是处的,①错误;④明显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

22.漫画《“石”来运转》中的当事人()

A.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B.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C.坚持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主宰

解析漫画中的当事人把运气取决于大石头,于是不惜巨资搬来大石头的做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故排除A项;选项C错误。

答案D

23.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利。

一日,他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

邻人曰:

“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

”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坚持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D.凡事应以正确的主观意识作为出发点

解析材料中说明了某人做何事也要问一下阴阳先生,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这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启示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观点。

选A项,排除B项;C项和题意无关;D项错误,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答案A

2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存在于哲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只有C项正确。

答案C

2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

这表明

()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英国生物学家霍尔敦,在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启发下,用数学方法表达了变异和选择之间差不多平衡状态的规律性,他说“几年来我对恩格斯著作的研究在我的意识中促进了一条新的原则的结晶……我不认为不研究恩格斯的著作就得不出这个结果,我只想强调指出我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恩格斯。

据此有人认为,哲学是智慧的学问,离开哲学,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一事无成。

请你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析。

解析解答时必须仔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

可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具体科学的研究需要哲学的指导等方面说明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智慧的学问;可从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角度去加以批驳。

答案

(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智慧的学问,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哲学。

(2)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积极的指导。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

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

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

材料二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

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而对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便形成了哲学。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解析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学生可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两个角度去分析说明。

材料一中“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以及材料二中“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而对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便形成了哲学”等,启示学生可从二者的研究对象及揭示的规律等方面去分析说明二者的区别;材料二中“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

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启示学生可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方面说明二者的联系。

答案

(1)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区别,二者研究的领域、回答的问题及功能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具有反思的功能。

(2)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方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人类哲学史上,一些自然科学家是在关注和思考某一领域的基础上才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同时成为哲学家的。

显然,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另一方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28.材料一雷电崇拜,起自上古。

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

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

但是自先秦两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

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材料二数百年来,球状闪电始终是一个难解之谜。

2012年10月15日,澳大利亚广播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