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714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docx

医院感染通讯第二期

监控信息

2011年1-6月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反馈

2011年1-6月各科室共送检标(2319)本份,共分离出阳性标本306份,阳性率为(13.20)%。

其中痰液标本525份(阳性标本21份,占6.86%)、血液标本479份(阳性标本51份,占16.67%)、大便标本283份(阳性标本4份,占1.31%)、尿标本253份(阳性标本60份,占19.61%)、各种分泌物243份(阳性标本105份,占34.31%)、引流物151份(阳性标本25份,占8.17%)、咽试子110份(阳性标本5份,占1.63%)、前列腺液45份(阳性标本11份,占3.59%)、脑脊液26份(阳性标本2份,占0.65%)、其他标本204份(阳性标本22份,占7.20%)。

注:

其他标本包含各种关节液、胆汁、胸水、脓液、白带、灌洗液、穿刺液等。

一、病原微生物的构成情况病原微生物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病原微生物的构成情况

病原微生物类别

分离株数

构成比(%)

革兰阳性菌

82

26.80

革兰阴性菌

149

48.70

真菌

14

4.57

支原体

61

19.93

合计

306

100.00

 

二、病原菌排序情况病原菌排序情况见表2。

表2病原菌排序情况

排列

序号

所有病原体(n=306)

G+需氧球菌(n=82)

G-需氧杆菌(n=149)

名称

构成比

(%)

名称

构成比

(%)

名称

构成比

(%)

1

大肠埃希菌

19.93

金黄色葡萄球菌

23.17

大肠埃希菌

40.94

2

支原体

19.93

人葡萄球菌

13.41

阴沟肠杆菌

10.07

3

金黄色葡萄球菌

6.21

表皮葡萄球菌

10.98

肺炎克雷伯菌

4.70

4

阴沟杆菌

4.58

腐生葡萄球菌

6.10

粘质沙雷菌

4.03

5

人葡萄球菌

3.59

粪肠球菌

4.8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3.36

6

表皮葡萄球菌

2.94

肺炎链球菌

4.88

液化沙雷菌

3.36

7

白假丝酵母菌

2.94

C群链球菌

4.88

铜绿假单胞菌

3.36

8

肺炎克雷伯菌

2.29

缓慢葡萄球菌

3.67

弗氏柠檬酸杆菌

3.36

9

粘质沙雷菌

1.96

耳葡萄球菌

3.67

普通变形杆菌

3.36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63

洛菲不动杆菌

2.01

11

铜绿假单胞菌

1.63

阴道加德纳菌

2.01

12

腐生葡萄球菌

1.63

荧光假单胞菌

2.01

 

三、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

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见表3、表4和表5(表4、表5见附件1)。

 

阿齐

霉素

交沙

霉素

克拉

霉素

红霉素

原始

霉素

强力

霉素

四环素

氧氟

沙星

环丙

沙星

支原体

22.96

(14/61)

3.33

(2/60)

24.59

(15/61)

31.15(19/61)

4.92

(3/61)

1.64

(1/61)

6.67

(4/60)

63.93

(39/61)

85.25

(52/61)

表32011年第1季度支原体药敏结果(耐药率%)

 

四、结果分析

上半年全院各科室共送检标本(2319)份,分离出各种细菌、支原体、真菌共306株,总分离率13.20%;送检前三位的标本为痰液、血液、大便;阳性检出率占前三位的标本为各种分泌物(34.31%)、尿液(19.61%)、血液(16.67%);分离前五位的微生物为大肠埃希菌、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人葡萄球菌(见附表6)。

 

上半年检出多重耐药菌121株(G+29株、G-92株),占阳性标本的39.54%。

其中: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株、产超广谱β-内酯酰胺(ESBLs)的细菌1株、耐碳青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均未检出。

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5%以上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75%以上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耐药。

细菌药敏结果显示,在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中对人葡萄球菌耐药率达75%以上的抗菌药物有克林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若明,耐药率在10%以下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左氧复沙星、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在10%以下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左氧复沙星、万古霉素、呋喃妥英;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在10%以下的抗菌药物有头孢西丁、妥布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复沙星、万古霉素(见附表7:

)。

附表72011年1-6月我院前三位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

 

细菌药敏结果显示,在革兰阴性菌中,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达75%以上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克林霉素、青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耐药率在10%以下的抗菌药物仅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定、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耐药率在75%以上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青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在10%以下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

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在75%以上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克林霉素、青霉素,耐药率在10%以下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他定、氨曲南、左氧复沙星。

上半年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支原体耐药率达75%以上的抗菌药物仅有环丙沙星;耐药率在10%以下地抗菌药物有四环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

附表82011年1-6月我院前三位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率

 

2011年1-6月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工作安排,我科继续对重点科室ICU医院感染进行监测,现将我院2011年1月-6月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

2011年1月1日-6月31日ICU监测人数58人,感染人次数1人,感染例次数1例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导管相关感染人数为0人。

二、ICU医院感染率见表1

表1综合ICU医院感染率

监测月份

监测人数

感染人次数

感染人次率(%)

感染例次数

感染例次率(%)

住院总日数

病人日感染人次率(‰)

调整日感染人次率(‰)

病人日感染例次率(‰)

调整日感染例次率(‰)

1月

6

1

16.67

1

16.67

26

38.46

12.82

38.46

12.82

2月

7

0

0

0

0

17

0

0

0

0

3月

9

0

0

0

0

25

0

0

0

0

4月

24

0

0

0

0

58

0

0

0

0

5月

9

0

0

0

0

29

0

0

0

0

6月

8

1

12.5

1

12.5

32

31.25

8.22

31.25

8.22

合计

65

2

3.08

2

3.08

187

10.70

2.90

10.70

2.90

*1.根据计算公式,每月监测人数=当月新入ICU人数+上月末住在ICU人数;合计数=2010年12月末住在ICU人数+上半年新入ICU人数,不等于各月份合计总数。

由于病人跨月或跨季度住院并在不同的月份发生医院感染,故分月或分季度计算时,在不同的月份分别计算为当月的感染人数,按季度或年度计算时为一个感染病人多例次(多部位)感染,故分月或分季度统计的医院感染人数多于各季度或全年感染人数。

*2.每周按照“ICU监测病人临床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对病人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记在“ICU月报表”中,然后计算ICU病人的病情平均严重程度。

其计算方法如下:

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标准评定的病人总分值

每周参加评定的ICU病人总数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

 

ICU病人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平均病情严重程度

调整病人日医院感染率=×1000‰

 

三、导管使用率见表2

表2综合ICU导管使用率

月份

呼吸机使用率(%)

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

导尿管使用率(%)

1

38.46(10/26)

73.08(19/26)

100.00(26/26)

2

82.35(14/17)

100.00(17/17)

100.00(17/17)

3

36.00(9/25)

84.00(21/25)

88.00(22/25)

4

75.86(44/58)

94.83(55/58)

93.10(54/58)

5

55.17(16/29)

93.10(27/29)

96.55(28/29)

6

56.25(18/32)

68.75(22/32)

100(32/32)

合计

59.36(111/187)

86.10(161/187)

95.72(179/187)

四、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见表3

表3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月份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

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

1

0(0/10)

0(0/19)

0(0/26)

2

0(0/14)

0(0/17)

0(0/17)

3

0(0/9)

0(0/21)

0(0/22)

4

0(0/44)

0(0/55)

0(0/54)

5

0(0/16)

0(0/27)

0(0/28)

6

55.56(1/18)

0(0/22)

0(0/32)

合计

0.90(1/111)

0(0/161)

0(0/179)

五、结果分析

2011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率为3.08%,符合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率标准(10%以下)。

从表2、表3两组数据显示,ICU三种导管(呼吸机、血管导管、导尿管)的使用率比较高,特别是导尿管使用率达到了95%以上,6月份还出现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

因此,ICU应严格掌握各种导管留置的适应症,认真执行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1年第1-6月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一、监测对象与方法

1.监测对象:

我院新生儿病房所有患儿。

2.监测方法:

由新生儿病房护士每日填写新生儿日志,按不同体重分组记录每日新入院患儿数,住在患儿数,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导尿管使用数;感染专职护士定期到病房了解登记患儿的导管使用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月末将调查资料输入医院感染监测软件进行统计。

3.计算方法:

以月为单位,监测人数=每月新入院人数+上月最后一天留下人数;平均住院日数=本月每日住在人数的总和/(当月新入院人数+当月第一日住在的人数/2-下月第一日住在的人数/2);人次感染率=本月新发生的医院感染人数/本月监测人数;病人日感染人次率=当月感染人数/住院总日数×1000‰;调整日感染人次率=病人日感染率/平均住院日数×1000‰。

二、监测结果

2011年1月-6月共监测新生儿278人次,发现医院感染病例2人次,医院感染率为0.72%,住院总日数2111天,日感染率0.95‰,调整日感染率0.12‰。

医院感染情况、导管使用率和感染率(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情况以及与美国NHSN(NationalHealthcareSafetyNetwork)资料比较见表1~5。

 

表12011年1月-6月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监测

月份

监测

人数

感染人次数

感染人次率

感染例次数

感染例次率

住院总日数

病人日感染人次率(‰)

调整日感染人次率(‰)

病人日感染例次率(‰)

调整日感染例次率(‰)

1月

33

0

0

0

0

363

0

0

0

0

2月

40

0

0

0

0

289

0

0

0

0

3月

48

1

2.08

1

2.08

329

3.04

0.25

3.04

0.25

4月

53

0

0

0

0

313

0

0

0

0

5月

47

0

0

0

0

416

0

0

0

0

6月

57

1

1.76

1

1.76

401

2.49

0.24

2.49

0.24

合计

278

2

0.72

2

0.72

2111

0.95

0.12

0.95

0.12

*根据计算公式,合计数=2010年12月末留在科室人数+2011年上半年新入院人数,不等于各月份监测人数合计。

(由于此工作从2011年1月开始做,故本月未计算2010年12月留院人数)

 

表22011年1月-6月新生儿病房导管使用与感染情况

监测月份

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

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

使用呼吸机总日数

呼吸机使用率(%)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

1月

0

0

0

24

6.61

0

2月

0

0

0

0

0

0

3月

0

0

0

16

4.86

0

4月

0

0

0

13

4.15

0

5月

0

0

0

24

5.77

0

6月

0

0

0

28

7.02

0

合计

0

0

0

106

5.02

0

 

表32011年1月-6月新生儿病房按不同体重组分类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体重

监测人数

感染人次数

感染人次率(%)

感染例次数

感染例次率(%)

住院总日数

病人日感染人次率(‰)

≤1000g

1

0

0

0

0

1

0

1001~1500g

12

0

0

0

0

88

0

1501~2500g

64

1

1.56

1

1.56

608

1.64

>2500g

142

1

0.70

1

0.70

1414

0.71

表42011年1月-6月新生儿病房按不同体重组分类导管使用与感染情况

体重

住院总

日数

中心静脉插管总日数

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

使用呼吸机总日数

呼吸机使用率(%)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

≤1000g

1

0

0

0

1

100

0

1001~1500g

88

0

0

0

15

17.05

0

1501~2500g

608

0

0

0

39

6.41

0

>2500g

1412

0

0

0

50

3.54

0

表5我院2011年1月6月新生儿病房导管相关感染和使用率与NHSN的比较

体重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

中心静脉插管

使用率(%)

呼吸机相关肺部

感染率(‰)

呼吸机

使用率(%)

NHSN

我院

NHSN

我院

NHSN

我院

NHSN

我院

≤1000g

3.4

0

39

0

3.5

0

39

100

1001~1500g

2.1

0

29

0

1.4

0

13

17.05

1501~2500g

1.2

0

18

0

1.0

0

7

6.41

>2500g

1.0

0

25

0

0.8

0

14

3.54

 

2011年1-6月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结果总结

现将2011年1-6月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结果汇报如下:

一、监测对象与方法

1、监测对象: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剂、透析用水、透析液。

2、监测方法:

(1)空气:

非洁净区域:

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应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下静止10分钟进行采样,平皿暴露5分钟。

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

平皿暴露30分钟。

(2)物体表面:

棉试子法、压印法:

常规监测被采面积<100cm2,取全部面积;>100cm2,取100cm2;暴发流行时采样面积不受限制。

(3)医务人员手:

常规监测在洗手后从事诊断操作前;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限制。

常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检测。

①细菌总数检测:

棉试子法、压印法、洗脱法

②致病菌检测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直接送检。

(5)消毒剂:

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液与无菌器械保养液1ml+9ml相应中和剂。

(6)透析用水:

无菌试管采样10ml。

二、监测结果

2011年1-6月份共监测医院环境微生物757份,合格731份,不合格26份,合格率96.57%。

具体内容见表1:

表12011年1-6月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结果

标本名称合格标本数标本总数合格率(%)

空气14815198.01

物体表面899197.59

医务人员手15016392.02

无菌物品596193.02

消毒剂132132100

透析用水1010100

其它14314995.97

合格73175796.57

三、结果分析

2011年1-6月份共监测医院环境微生物757份,合格728份,合格率96.17%;不合格26份,占3.43%。

不合格标本分类:

一、按照标本名称分类:

医护人员手13份、空气3份、物体表面2份、无菌物品2份、其它6份;二、按照科室分类:

普外2科6份、新生儿科6份标本、纤支境室4份、消化内镜3份、血透室3份、口腔科2份、NICU有2份。

上述数据显示:

特殊科室及手术科室环境监测采样不合格标本数较其它科室多,原因分析:

一是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力;二是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

改进措施:

一是严格规范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二是严格执行手卫生。

 

政策法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以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为目的,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处方开具、药品调剂、临床应用和监测等全过程所开展的各种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技术支持与持续改进工作。

第三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对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相应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日常工作由医务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订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推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的制定与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教育培训,组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公众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二级及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二级及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级及以上医院应当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机构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学科的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等规章、规范性文件与技术规范,加强对抗菌

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

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

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药品不得重复采购。

其中,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得超过3个品规,注射剂型不得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得超过2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得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规。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医疗机构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需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门提出同意遴选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70%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后,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

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3以上委员审核同意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发现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或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员均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

清退或者更换意见获得抗菌药物管理组50%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