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177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指导多媒体.docx

实验指导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上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实训中心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2011-8-2

 

实验1图像处理实践

一、实验目的

1.正确识别图像文件的格式、颜色深度,确认是否可编辑,并掌握参数设置方法。

2.掌握图像的编辑手段,如调整色调、改变亮度和对比度、设置选区、使用滤镜、认识图层、掌握图层编辑手段、学会图像合成。

二、实验内容

1.设置ACDSee软件的文件关联

1)选择“工具/文件关联”菜单,将所有图像文件设置成关联对象。

2)在资源管理器中验证关联是否发挥作用。

(1)获取界面图像

1)打开任意一个软件,如画图工具,选择一个菜单,保持显示,单击键。

2)在画图工具中,选择“编辑/粘贴”菜单,得到带有菜单的软件界面,如图B-21所示。

3)把菜单以外的部分涂成单色,保存文件,文件名为“实验6_界面获取.bmp”。

4)启动Word软件,插入“实验6_界面获取.bmp”,将单色部分设置成“透明”属性,如图B-22所示。

5)保存word文档。

文件名为“实验6_透明菜单.doc”

2.改变图像尺寸

1)打开配套光盘“随书光盘\练习素材\图片素材”文件夹中的“013.jpg”图像。

2)在不改变图像分辨率的前提下,把图像尺寸等比例地改为320×200像素。

保存图像,文件名为“实验6_缩小图像.jpg”。

3)将“013.jpg”图像的分辨率改为300dpi,观察图像尺寸的变化。

保存图像,文件名为“实验6_分辨率300图像.jpg”。

3.色调调整

1)打开配套光盘中的“练习素材\图片素材”文件中的“d09.jpg”图像,如图B-23所示。

该图像偏绿。

2)选择“图像/调整/色彩平衡”菜单,进行调整,纠正偏色。

3)保存调整好的图像,文件名为“实验6_纠正偏色.bmp”。

4.亮度和对比度调整

1)打开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图片素材”文件夹中的“055.jpg”图像,如图B-24所示。

2)选择“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菜单,适当增加亮度和对比度,使照片看起来清晰可辨,但不要过分,如图B-25所示。

3)保存图像。

文件名为“实验6_增加清晰度.bmp”。

5.选区设置

1)打开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图片素材”文件夹中的“animal_03.jpg”,如图B-26所示。

2)利用选区工具,把麋鹿设置为选区。

3)单击

(移动工具),按键复制一只麋鹿,并改变其大小,如图B-27所示。

4)保存文件。

文件名为“p”。

6.滤镜的使用

1)打开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图片素材”文件夹中的“广场灯杆.tif”,如图B-28。

2)选择“滤镜/渲染/镜头光晕”菜单,制作逆光拍摄形成的灯光和光斑,如图B-29所示。

3)保存文件。

文件名为“实验6_灯光滤镜.bmp”。

7.利用图层进行图像合成

1)打开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图片素材”文件夹中的“d10.jpg”和“d12.jpg”图像,如图B-30a和图B-30b所示。

2)利用魔棒工具将图B-30b的人物设置为选区,选择“编辑/拷贝”菜单,将人物复制到剪贴板中。

单击图B-30a的图像,选择“编辑/拷贝”菜单,将剪贴板中的内容粘贴到其中,稍作调整,形成图B-30c所示的合成效果。

3)保存含有图层的图像,文件名为“。

4)拼合图层,保存图像,文件名为“实验6_合成.jpg”。

三、练习实例

(一)图像处理基础——自制印章

1)新建一个大小为“300*400”像素,分辨率为200像素/英寸,模式为8位RGB颜色的新文件,背景颜色为白色,文件名为“印章”。

2)在图层控制面板中新建一个图层“图层1”用文字蒙版工具输入文字,例如“辽宁工大”(实验时每个同学可用自己的姓名制作印章),字体设置为隶书、36。

3)执行“存储选区”命令将文字选区保存为一个新通道“ALPHA1”。

4)在通道控制面板内,选择“ALPHA1”通道。

5)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参数为400%,”“分布”为“平均分布”,并勾选“单色”复选框。

6)执行“滤镜”→“风格化”→“扩散”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模式”为“变暗优先”。

7)按CTRL+D取消选择。

8)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0.5像素”。

9)执行“图像”→“调整”→“自动色阶”和“自动对比度”命令。

10)按住CTRL键单击“ALPHA1”通道。

11)切换到图层控制面板,单击“图层1”,文字选区出现在图向中。

12)将前景色设置为红色,对选区进行填充,一般填充3~4次即可。

13)利用矩形选框工具在文字外围拖一个矩形框,然后利用“选择”→“修改”→“边界”调整选区宽度,设置“宽度”为5个像素。

14)对矩形框重复步骤3~12。

15)再次执行“高斯模糊”命令,“半径”值可视个人喜好设置。

效果如下图所示。

16)保存该文件。

(二)图形处理基础——年轮的制作

1)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创建一个大小为“500×500”像素,分辨率为72像素∕英寸,模式为8位RGB颜色的新文件,背景色设置微白色,文件名为“年轮”。

2)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数量”参数为40%,“分布”为“高斯分布”,并勾选“单色”复选框,单击“好”按钮。

3)执行“滤镜”→“纹理”→“颗粒”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强度”参数为72,“对比度”参数为30,颗粒类型选中“水平”,单击“好”按钮,得到水平的颗粒效果。

4)执行“滤镜”→“扭曲”→“极坐标”命令,在对话框中选中“平面坐标到极坐标”单选项,得到的图像呈环状显示。

5)执行“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在对话框中,首先勾选“着色”复选框,然后设置“色相”参数值为28,“饱和度”参数值为80,“明度”参数值为-40,单击“好”按钮。

6)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选框根据”,在图像中绘制一个圆形选区,选中图像中的环状纹理部分,然后执行“选择”→“反选”命令(或利用“Shift+Ctrl+I”快捷键),按“Delete”键,删除选区图像,再次执行“反选”命令,是年龄部分成为选区。

7)执行“滤镜”→“液化”命令,选择适当的笔触大小和压力,根据喜好制作出逼真的大树的年龄效果。

8)按自己的喜好可以添加一些模糊滤镜效果。

例如动感模糊。

9)选择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输入“大树的年轮”,字体设置为:

隶书、48。

10)将文字移动到年轮中央,然后按住Ctrl键单击图层控制面板中的文字图层,选中文字。

11)打开通道控制面板,单击“将选区存储为通道“按钮,将选区保存为一个新通道“Alpha1”。

再次单击该按钮,将选区保存为另一个新通道“Alpha2”。

按Ctrl+D取消选区,然后将文字图层删掉。

12)在通道控制面板中,单击“Alpha2”通道。

此时图像变为黑体白字,白字部分保存在Alpha2通道中的选区。

13)执行“滤镜”→“其他”→“位移”滤镜,分别将水平和垂直偏移量设置为3和4。

选择通道控制面板上的RGB通道,恢复彩色通道。

14)执行“选择”→“载入选区”命令,载入Alpha1通道。

在“操作”栏中选择“新选区”单选项。

15)使用相同的方法载入Alpha2通道,但是这次“操作”栏中选择的是“从选区中减去”。

这样已载入的Alpha1选区将减去Alpha2。

16)选择“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将“亮度”设置为100。

该步用于制作透明字突出的亮度部分。

17)如上述14、15步再次载入选区,但这次先载入Alpha2通道(新选区),再载入Alpha1通道(从选区中减去)。

18)再次执行“亮度/对比度”命令,将“亮度”设置为-100,用于制作透明字的阴影部分。

19)按Ctrl+D取消选区,完成文字的制作。

20)保存该文件。

(三)“如鱼得水”实验步骤

1、打开三幅图

2、移动其中一幅图

3、给图层一添加蒙版

4、选择画笔工具(不透明度100%、尖角19)

5、选择画笔工具(不透明度100%、尖角5),放大

6、选择画笔工具(不透明度30%、柔角17)对金鱼尾部和鳍部进行涂抹,由透明的感觉

7、图层一混合模式为【叠加】

8、选择背景图层,选择仿制图章工具,柔角17,Alt键选取颜色,在金鱼身上的花枝上涂抹

9、激活图层一,Ctrl+J复制图层一,图层一副本不透明度30%。

10、移动另一幅图

11、给图层二添加蒙版

12、选择画笔工具(不透明度100%、尖角19)

13、选择画笔工具(不透明度100%、尖角5),放大

14、选择画笔工具(不透明度30%、柔角17)对金鱼尾部和鳍部进行涂抹,有透明的感觉

15、图层二混合模式为【叠加】

16、激活背景图层,选择修补工具(源),柔角17,Alt键选取颜色,在金鱼身上的花枝上涂抹

17、激活图层二,Ctrl+J复制图层二,图层二副本不透明度30%。

(四)燃烧字——实验步骤

1、打开ps,背景色为黑色;

2、新建→灰度模式→300×150→背景色

3、横排文字工具→“燃烧”→字体为白色→合适位置

4、合并图层

5、图像→旋转画布(90度顺时针)

6、滤镜→风格化→“风”→方向为从左→再次使用“风”滤镜,加强风效果

7、图像→旋转画布(90度逆时针)

8、滤镜→扭曲→波纹(100、中)

9、图像→模式→索引颜色

10、图像→模式→颜色表→黑体

11、图像→模式→RGB颜色

12、保存完成

(五)调整光线——操作步骤

1、打开图708→Ctrl+J复制背景图层→图层1→单击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曲线(输入83、输出134)

2、选择魔棒工具(选项中选择:

添加到选区;容差:

32)→移动指针到脸部右边光线较暗的区域单击→再在其他较暗的区域单击

3、Ctrl+Alt+D键执行【羽化】,半径10像素→单击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曲线(输入81、输出165)→单击背景图层→隐藏图层1→滤镜→模糊→高斯模糊(8.8)

4、显示图层1→给图层1添加蒙版→选择画笔工具(柔角45、不透明度30%)→在来脸部右边涂抹选择画笔工具(柔角13)→右边暗部的眉头涂抹

5、新建图层2(拖到最上边)→设定混合模式为柔光→设置前景色为红色→画笔(尖角9、不透明度100%)嘴唇涂抹→图层2(不透明度50%)

6、前景色为白色→新建图层3(混合模式为柔光、不透明度80%)→画笔(尖角3、)牙齿部位进行涂抹→单击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可选颜色→黄色(黄色-60、青色+1)

7、保存

(六)时钟——操作步骤

1、新建400×400,分辨率为96像素/英寸,颜色模式为RGB模式,背景内容为白色

2、新建图层1→设置前景色(206、206、206)→圆角矩形工具→选择填充像素按钮,半径30px,绘制适当大小的圆角矩形

3、设置前景色(244、244、244)→新建图层2→圆角矩形工具→选择填充像素按钮,半径20px,绘制适当大小的圆角矩形→滤镜→模糊→高斯模糊(2像素)

4、设置前景色(230、230、230)→新建图层3→圆角矩形工具→选择填充像素按钮,绘制适当大小的圆角矩形→滤镜→模糊→高斯模糊(5像素)

5、设置前景色(205、205、205)→新建图层4→圆角矩形工具→选择填充像素按钮,绘制适当大小的圆角矩形→锁定

6、设置前景色(244、244、244)、背景为白色→渐变工具(线性渐变)、选择前景到背景→右下角向左上角拖动

7、前景色为白色→新建图层5→绘制适当的圆角矩形→滤镜→模糊→高斯模糊(10像素)→不透明度50%→单击图层4→Ctrl+T自由变换→显示标尺、取消变换→激活图层5→新建图层6→设置前景色(145、143、143)→椭圆工具→选择移动工具,按Alt键、按下左键垂直向下移动到适当位置,松开即可复制(4个)Ctrl+E(3次)

8、Ctrl+J→Ctrl+T自由变换(30)→确认→Ctrl+J→Ctrl+T自由变换(30)→确认→Ctrl+E(2次)

9、新建图层7→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画出多边形选区(时针形状)→设定前景色为黑色→Alt+Delete→取消选择

10、新建图层8→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画出多边形选区(分针形状)→设定前景色为黑色→Alt+Delete→取消选择

11、新建图层9→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画出多边形选区(秒针形状)→设定前景色为红色→Alt+Delete→取消选择

12、椭圆工具→前景色(145、143、143)→新建图层10→在中心绘制小圆→隐藏参考线

13、横排文字工具(华文新魏、20)→在表示时间的小圆下方输入数字→Shift+选择1—12图层→Ctrl+G编组

14、移动工具→右击→选择图层1→图层→图层样式→投影(不透明度50%、8、0、13)→描边(123、123、123;像素1)

15、移动工具→右击→选择图层4→图层→图层样式→描边(118、118、118;像素1)

16、移动工具→右击→选择图层6→图层→图层样式→斜面浮雕(内斜面、平滑、100%、上、5、0、120、30、75%、75%)

17、选择图层7双击→投影(28%)→右击图层7→拷贝图层样式→右击图层8→粘贴图层样式→右击图层9→粘贴图层样式→将图层6的样式复制给图层10→制作完成。

(七)MP3播放机——操作步骤

1、新建500×500,分辨率为96像素/英寸,颜色模式为RGB模式,背景内容为白色

2、新建图层1→显示标尺→拖出参考线(交叉点坐标为250×250)→设置前景色(128、123、127)→选择椭圆工具,选择填充像素按钮,在交叉点按下左键同时Alt+Shift键,到达适当的位置后松开

3、设置前景色(白色)→新建图层2→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同心圆→锁定图层2→渐变工具(均匀分布色标6个,自左向右分别设置为:

1、3、5为白色;2、4、6为129、125、128)→右上至左下

4、复制图层2→椭圆选框工具→绘制同心圆选框→Delete键→取消选择→锁定图像

5、设置前景色(197、197、203)→Alt+Delete键

6、选择矩形选框工具,拖出适当大小的同心矩形选框→删除键→取消选择→复制图层2副本2→拖出适当大小的同心矩形选框→删除键→取消选择→按Ctrl键在图层面板单击图层2副本2的缩览图→选择→修改→收缩(3像素)→反选→删除键→取消选择

7、双击图层1→斜面与浮雕(内斜面、平滑、100%、上、5、0)→投影(正片叠底、75%、120、5、4、10)→双击图层2副本→斜面与浮雕(内斜面、平滑、100%、上、2、0)→投影(正片叠底、28%、120、2、0、2)

8、右击图层2副本→拷贝图层样式→右击图层2副本2→粘贴图层样式→双击图层2副本2→颜色叠加(214、130、33;不透明度100%)

9、新建图层3→椭圆选框工具→绘制同心圆选区→渐变工具(3个色标,第二个位置55%,色标1:

232、232、234色标2:

198、196、201色标3:

216、215、218)→右下方至左上方拖动→取消选择

10、双击图层3→斜面与浮雕(内斜面、平滑、100%、上、3、2)→设定图层3不透明度60%→双击图层1下的斜面与浮雕→设定阴影高度为70度

11、新建图层4并拖到最上边→设定前景色(144、142、148)→椭圆工具(填充像素)→在画面左侧绘制出适当大小的圆→双击图层4→斜面与浮雕(内斜面、平滑、100%、上、5、0、120、70)

12、新建图层5→椭圆选框工具→画出椭圆选区→设定前景色(219、217、220)→Alt+Delete→选择→修改→收缩(3像素)→设定前景色(231、231、233)→背景色(120、119、124)→渐变(前景到背景)→右上至左下→选择→修改→收缩(10像素)→渐变(前景到背景)→左下至右上

13、矩形选框工具→新建图层6→绘制适当大小的矩形选区→编辑→描边(颜色158、168、180)宽度4位置:

内部)→设置前景色(209、131、36)→新建图层7(在图层6上边)→Alt+Delete键→双击图层6→投影(正片叠底、43%、4、0、4)→设置前景色(53、49、134)

14、新建图层8→圆角矩形工具(填充像素、半径5像素)→绘制圆角矩形→椭圆工具(填充像素)→新建图层9→绘制两个不同大小的圆→双击图层9→斜面与浮雕(内斜面、平滑、100%、上、4、0、120、70)→投影(正片叠底、75%、120、0、18、3等高线3);颜色叠加(143、139、142正常100%)

15、新建图层10→椭圆工具→左边绘制适当大小的圆→移动工具+Alt键复制三个→Ctrl+E3次→Ctrl+J→编辑→变换→水平翻转→Ctrl+E→将图层9的样式复制给图层10→再将图层10效果栏下的投影效果左边的眼睛图标关闭

16、激活图层5→按Ctrl键单击图层5的缩览图→激活图层10→新建图层11→编辑→描边(颜色为黑色、1像素、)→确定→取消选择

17、放大→消除参考线→路径面板→新建路径→钢笔工具→在选项栏中选择路径→勾画结构线→路径选择工具→Alt+Shift向右水平拖动路径到适当位置,复制结构线→编辑→变换路径→水平翻转→Shift+单击复制以前的路径→新建图层12→选择画笔工具(尖角1)→路径面板单击用画笔描边路径→再按Shift单击路径1→Ctrl+J复制图层12为图层12副本→锁定图层12副本→设定前景色(207、207、207)→Alt+Delete→移动工具→按向左键一次

18、新建图层13→前景色(黑色)→自定义形状工具(填充像素)→画一个三角框→移动工具+Alt键复制适当位置→编辑→变换→垂直翻转→移动工具+Alt键复制到右边适当位置→编辑→变换→旋转90(逆时针)→用前面的方法拖动复制多次→用前面的方法在右边的按钮上绘制三角框和方形框

19、横排文字工具→MP3

20、制作文字完成

四、思考题

1)为什么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图像的几何尺寸会缩小?

2)在不改动图像分辨率的情况下,直接改变图像的几何尺寸,对图像质量有影响吗?

3)为什么不可过分地调整对比度和亮度?

4)滤镜可以对同一图片多次使用吗?

5)图层之间的透明效果怎样实现?

6)如果保存带有图层的图像文件,应采用什么文件格式?

7)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

1写出实验过程、操作要点、具体参数,以及产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对于思考题有一个清晰的分析和思考,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3篇幅不少于800字,采用Word编辑,文件名“实验1_报告.doc”。

实验2动画与视频制作实践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画和视频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掌握制作网页动画、变形动画和视频处理。

3.培养创新意识,不拘泥于常规方法和设计理念,捕捉突发奇想的灵感。

二、实验内容

1.制作变形动画

1)利用画图工具或者Photoshop绘制变形动画的首、尾画面。

要求尺寸相同、256色。

提示:

素材可取自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动画素材\变形动画素材”文件夹中的两个文件:

Demo-5a.bmp和Demo-5b.bmp,如图B-31所示。

2)画面数量:

25。

3)保存动画,用GIF格式,文件名为“实验7_变形动画.gif”。

2.在PowerPoint中使用动画

1)启动PowerPoint。

把自制的“实验7_变形动画.gif”动画插入到演示页中。

2)为动画选择一段背景音乐。

提示:

取自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声音素材\wav简短音乐”文件夹中的“托卡塔.wav”。

3)保存演示文稿,采用PPS格式,文件名为“实验7_配乐动画.pps”。

3.制作网页动画

1)用任何一种画图工具绘制若干幅动画画面,256色,并以BMP格式保存。

提示:

素材可采用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动画素材\网页动画素材”文件夹中的“兔子01.bmp~兔子08.bmp”,如图B-32所示。

2)启动GIFConstructionSet软件,插入LOOP、CONTROL、IMAGE命令,把绘制的动画画面插入到命令编辑界面。

3)保存动画。

采用GIF格式,文件名为“实验7_GIF动画.gif”。

4.绘制动画

动画表现题材:

自选,画面数量:

8,画面尺寸:

320×200像素。

1)启动Flash软件,使用关键帧绘制动画。

2)保存动画。

采用GIF格式,文件名为“实验7_FLASH动画.gif”。

5.视频处理

1)启动Premiere软件。

分别导入如下的视频和音频素材。

视频素材取自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电脑崩溃.avi文件”。

如图B-33所示。

音频素材取自配套光盘“练习素材\声音素材\音效\家电\座钟.wav”。

2)将视频和音频合成在一起。

3)保存有声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文件名为“实验7_视音频合成.avi”。

三、练习实例

1、动画制作基础——绘图工具与补间动画(直线伸长)

(1)新建一个动画文件,并通过其“属性”面板,将其大小设置为“400ⅹ30”像

素,背景设置为黑色(#000000),保存文件。

(2)单击“线条工具”按钮,并通过其“属性”面板,将其设置为“实线”、“1”和“白色”。

(3)在舞台画一短横线,约10~20像素。

(4)在时间轴的当前层(图层1)第20帧处进行单击,然后按F7插入一个空帧。

(5)单击“绘图纸外观”按钮(俗称洋葱皮按钮的第一个按钮),可以观察到第(3)不所画短线(变灰色)。

(6)在同一起点,用“线条工具”画一条长400像素的横线。

(7)在时间轴的当前层(图层1)第1帧处进行双击,在当前帧的“属性”面板的“补间”下拉列表中选择“形状”项。

(8)此时。

时间轴的第1帧到第20帧之间产生一条箭头线。

(9)完成操作,按Ctrl+Enter或者选择“控制”菜单的“测试影片”命令查看制作效果。

2、动画制作基础——遮罩动画(发光字效果动画的制作)

该动画的设计思想是:

通过遮罩层让运动的色条透光刚好照到最顶层的字符上。

遮罩层中字符的大小比真正的字符稍大一些,色条透光后使得字符有发光的感觉。

因此,在制作中至少要用到三个图层:

一个用于存放正常大小的字符,一个用于存放稍大的字符作为遮罩层,一个用于制作出发光效果的矩形渐变色。

该运行效果的关键之处在于矩形渐变色的调制程度,要求用户能够熟练操作“混色器”面板中的渐变色调制(渐变色上的小颜料桶最多只能为8个)。

(1)新建一个动画文件,并通过“属性”面板,将其大小设置为“550ⅹ400像素”,背景色设置为白色(#FFFFFF),保存文件。

(2)“发光条”元件的制作

选择“插入”菜单的“新建元件”命令,设置弹出的“创建新元件”窗口,“名称”为“发光条”,“行为”为“图形”。

单击“确认”,进入该元件的编辑模式。

选择“矩形工具”,去除轮廓色,设置线性渐变填充色。

利用“混色器”面板调制矩形填充颜色是本动画的关键。

选择“线性”填充方式,在渐变色上设置八个小颜料桶,平均分布,而且每个颜料桶的Alpha值按照100%和0%的次序从左向右轮流设置。

选择“矩形工具”直接在“发光条”元件编辑区绘制一个小矩形,然后复制并拼成一个较长的矩形。

(3)编辑场景。

增加图层,并从上到下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