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949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40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docx

高三文科加试题汇编

高三文科语文附加题1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孟子曰: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1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

20.《孟子》是“四书”之一。

请写出“四书”的其它三部。

(2分)

21.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孟子在这段文字中阐发的政治主张。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女神·炉中煤》中,郭沫若以深情的笔调自喻为正在炉中熊熊燃烧的煤,表达了对心中一直暗恋着的“年青的女郎——祖国”的倾慕之情:

愿为她不惧牺牲,奉献一切。

B.《明天》通过寡妇单四嫂子含辛茹苦抚养独子阿毛结果却痛失独子的故事,令人震悚的展示了一幅旧时代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C.“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结尾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D.《哈姆雷特》中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都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

“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就充分刻画了哈姆雷特在叔父克劳狄斯跪地忏悔时紧张考虑“杀还是不杀”的犹豫矛盾心理。

E.孤独贫困的老渔夫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从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与命运作不懈的抗争。

贯穿《老人与海》始终的“狮子”这一意象,对塑造形象、深化主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23.简答题(10分)

(1)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相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

(5分)

①怒鞭督邮②割须弃袍③单骑救主④辕门射戟⑤白衣渡江

(2)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有何表现?

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时下中国各地,到处都劲吹着滚滚“韩流”,另一方面,今天的韩国也到处涌动着滔滔“汉流”。

“韩流”的核心部分是电视剧,而“汉流”的核心部分无疑首推汉语。

某杂志2002年曾对韩国“汉语热”作过调查,称韩国人学汉语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甚至说是为了“望子成龙”和“盼女成凤”。

中国人爱看韩剧,则似乎没有韩国人“汉流”的功利性目的,而主要是一种审美的接受和欣赏,没有实际利益的考量,只有审美层面的愉悦、情感层面的共鸣。

而两国间的这种不同,都是符合各自国情的。

中国“韩流”劲吹的深层原因,又和“汉流”即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的暂时缺失有关。

中国人爱看韩剧,除了韩剧的人物和故事能够打动人心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观众从中看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周边国家的良好传承,并由此感叹本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流失。

正如韩国学者所指出的,“韩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韩两国人民在感情表达、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自然韩国的文化产品也就很容易打动中国人的心。

”看来,“韩流”之所以会在中国劲吹,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流”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韩流”的来势凶猛,或愤愤不平于“韩流”抢走观众,因为这股“韩流”所代表的,恰恰是“汉流”的回归。

从历史上“汉流”(儒家文化)对“韩流”(韩国文化)的影响,到今天“韩流”(韩国电视剧)向“汉流”(儒家文化)的回归,我们可以看到中韩两国人民共同的文化传承,以及彼此的互动与交流。

24.从材料看,“韩流”、“汉流”涌动的原因有何不同?

(6分)

 

25.结合材料,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面对“韩流”。

(9分)

 

高三文科语文附加题2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

称韩文杜诗无一字没来历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独绝千古者转妙在没来历元微之称少陵云怜渠直道当时事不着心源傍古人昌黎云:

“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

”今就二人所用之典,证二人生平所读之书,颇不为多,班班可考;亦从不自注此句出何书,用何典。

昌黎尤好生造字句,正难其自我作古,吐词为经。

他人学之,便觉不妥耳。

——袁枚《随园诗话》

20.文中提到了三个人的字或号:

元微之,少陵,昌黎。

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2分)

21.材料中表达了袁枚对用典怎样的看法?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贵族少女林黛玉的行踪描绘了荣宁二府的富丽堂皇,也通过她的眼睛正面描写了贾母、王熙凤、三姐妹、贾政夫妇、贾宝玉等主要人物。

B.《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主要篇章有《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药》《故乡》等,主要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不幸人们的悲惨命运,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C.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品之一。

它表达出了“五四”狂飙突进时代改造旧世界、冲破封建藩篱的要求。

常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D.《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子圣地亚哥,好不容易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在返航途中却被鲨鱼啃光;但他凭着勇气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了生命价值。

E.《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先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后来又主动放弃了母亲遗产的继承权。

她从来不把黄金放在心上。

查理的归来让欧也妮重新获得了幸福。

23.简答题(10分)

(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句经典语言。

试结合小说内容概述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故事。

(5分)

(2)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曾被评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个评价产生的依据。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对老城市实行的是“旧城改造”的方针,把旧城中的老房子整片地拆除,进行新的城市建设。

这种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迎合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喜新厌旧心理,许多珍贵的古城也迅速地被改变着面貌。

90年代以后,城市经济发展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住房需求增加。

新的经济体制和城市土地政策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兴起,“旧城改造”的速度与规模空前地发展。

许多城市中高楼拔地而起,成片的新建筑和新设施填塞了老城区,大多数旧城换了新貌,同时也造成了对城市历史环境的破坏。

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旧城衍生了自己的人文特征,包括名胜、古迹、风景以及民风、民俗、方言、土特产、名品佳肴,等等。

有些著名的历史名城,那些珍贵的城市特色在不经意中被“城市改造”无情地破坏了。

新兴的城区似乎科学、合理,但却缺乏特色和文化底蕴。

“旧城保护和更新”是适应和谐社会城市稳步发展的一种模式,它把旧城当作一个有机体,认为它有一个不断新陈代谢,不断生长与淘汰的过程。

旧城区反映了城市的多样性,反映了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

对旧城区内有价值的老建筑、历史格局和城市空间肌理应该加以保护,破损了应该加以维修,不合现代生活要求的要更新,使其能够留住原有住民,保持旧区功能,而旧区的生活又要得到改善,从而再现旧区生机。

部分文化底蕴深厚的街区经过更新修缮还可以成为城市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地区。

扬州的东关古街经过改造,已经发展成旅游、商业、生活相结合的新的风景线,就是一个例子。

24.从材料看,旧城改造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其主要缺陷是什么?

(7分)

25.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做好旧城保护和更新工作?

(8分)

 

高三文科语文附加题3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云: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

“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

”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代洪迈《容斋随笔》)

19.用斜线(/)给上面的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

20.在“范文正公”这个称呼中,“文正”是这位文学家的,“公”是对他的。

(2分)

21.文中哪个细节表现了范文正公对李泰伯改字的赞佩之情?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收录了鲁迅早年间创作的十四篇小说,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啊Q正传》等。

其中《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B.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欧也妮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恬退隐忍,温和善良,这个形象与葛朗台的贪婪、无耻形成鲜明的对照。

C.沈从文的《边城》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D.巴金的《家》中,觉新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

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E.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许多代表诗篇皆出于此,如《凤凰涅檠》H《天狗:

》《=炉中煤》《匪徒颂》等。

23.简答题。

(10分)

(1)简述《红楼梦》中香菱的身世。

(5分)

 

(2)《雷雨》中许多人物之问都有双重关系,如周朴园与鲁侍萍既是主仆关系又是夫妻关系(同居关系)。

请你再写出三对人物,并说明其双重关系。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目前,古籍整理工作最大的收获是让世界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博大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再一个就是现实意义。

此话怎讲?

举一例子来说明。

1996年,海峡两岸合作举办了一个关于古籍整理的会议。

当时两岸出现紧张局面,古籍整理委员会恰在这时搞了这么一个学术活动。

会议促进了两岸的文化联系。

古籍整理作为彼此都能接受的东西,就成了沟通双方的最好的媒介。

近代古典文献大家张元济说: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

”无论身在何处,热爱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在“同文同种”的情感共鸣中逾越屏障,敞开心扉,这种因文化联系而被牵动的民族情感是任何人都无法割断的。

但是,目前古籍整理工作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古籍整理成果的产生需要很长时

间,但现行评价体系对于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的评价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级别和篇数为标准,这对于从事古籍整理者来说不够公平合理。

过去古籍整理的领导者都是文科出身,现在大多数领导是理工科出身,这就对不上号,其长远的负面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当前的学术风气不好,许多人希望一夜成名,热衰于制造所谓“轰动效应”,这就导致古籍整理的人的生存环境恶化。

武汉大学古籍所所长宗福邦在谈到《故训汇纂》这项大工程时,十分自豪,但这一成果是那些学者在没有任何奖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而完成的,难能可贵。

虽然成果出来了,但实际上的收入仍很微薄。

作为领导,除了热情鼓励学者们多做古籍整理工作外,还应该有实际行动,提高他们的待遇,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学者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当然,立志献身古籍整理的学者也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深远意义,平和心态,耐住寂寞,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最终赢得大家的认可。

24.请依据材料,概括目前古籍整理工作的两点意义。

(5分)

 

25.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解决目前古籍整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0分)

 

高三文科语文附加题4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

(10分)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

19.用斜线(/)为文中没有断句的地方断句。

(6分)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

20.简答题。

(4分)

(1)写出能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句名言。

(2分)

答:

  

(2)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两人各坚持怎样的观点?

(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长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巴金《家》中的觉新是一个在旧制度的熏陶中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

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

C.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执着追求。

D.莎士比亚通过描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乃至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莎翁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E.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仆拿农是巴尔扎克人物长廊中最不朽的形象之一,她外表丑陋和内心单纯,同时又十分忠诚,但巴尔扎克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为一个旧伦理的殉葬者,相反,巴尔扎克在小说结束时让我们看到拿农对金钱社会的适应,看到她身上有老葛朗台的影子,尤其是在她成为高诺瓦叶太太之后。

22.《三国演义》中写了很多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以少胜多的战例,请任举两例简述。

(4分)

答:

 

23.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并说说作者这一系列情节在书中的作用。

(6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中医是医学,也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中医产生于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但当其在两千年前从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时,借助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农学等成就,采取了“取类比象”(同类事物具有类似属性)的方法,被赋予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

比如,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所谓“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寒热温凉”等。

但自19世纪末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以“强国”时,中医的困境就已开始了。

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寻找中国落后挨打根源的知识分子,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视为腐朽没落文化的代表,不加区分地踏在脚下。

此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多,对传统文化反而日渐陌生。

比如,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弱化,使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多数民众无异于“天书”。

加之,近代以来持续不断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医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24.结合全文,谈谈中医“民族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9分)

答:

 

25.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如何使中医走出困境。

(6分)

答:

高三文科语文附加题5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

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

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记》)

20.“戛戛乎陈言务去”语出(朝代)(作者)《答李翊书》:

“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2分)

21.这段文字说明了“填词”应坚持什么原则?

(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长篇小说,它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巴金《家》中的觉新是一个在旧制度的熏陶中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

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

C.郭沫若在《女神?

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执着追求。

D.莎士比亚通过描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乃至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莎翁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E.巴尔扎克在《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女仆拿农是巴尔扎克人物长廊中最不朽的形象之一,她外表丑陋和内心单纯,同时又十分忠诚,但巴尔扎克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为一个旧伦理的殉葬者,相反,巴尔扎克在小说结束时让我们看到拿农对金钱社会的适应,看到她身上有老葛朗台的影子,尤其是在她成为高诺瓦叶太太之后。

23.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请指出下列典型的环境描写出自于哪部(篇)小说并写出作者。

(4分)

①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②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

街上的一切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

路上尽是水和泥。

空气寒冷。

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③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④索漠城有一条起伏不平的大街,直通高处的古堡,街尽头有一所房子,外表就有这种忧郁苍凉的成分。

街上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往,夏热冬寒,有些地方还很阴暗,但有一个特点,鹅卵石铺的路面总是干爽、清洁,发出响亮的回声……

①②③④

24.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并说说作者这一系列情节在书中的作用。

(6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喜爱于丹的大多是女孩子、家庭妇女、中老年人。

与其说他们喜爱于丹对孔孟的诠释,还不如说她们更欣赏于丹这个人,喜爱她的侃侃而谈的自信、雍容。

喜爱她说话的节奏、韵律、风范。

很多女孩子在于丹身上寻找到自己一直想成为的这样一个女人形象,这个本来模模糊糊的标准渐渐清晰起来。

一个相貌平凡却富有魅力的知识女性令女人们感到亲和力,觉得和自己距离很近。

很多女生在她身上看到大姐姐的身影,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

很多家庭妇女、中年妇女在她身上看到女性的内在美是能够使得一个长相平凡的女人变得有魅力起来的,这给平凡的她们带来了很多希望。

我也喜爱易中天,但是说实话,我从易中天的演讲中同样没有学到任何新的东西。

喜欢易中天并不是因为学术价值,而是喜欢他的人,他的坦诚率真个性,行事毛糙像一个老小孩,他讲课像说书,眉飞色舞、绘声绘色、说到精采处,几乎五官四肢都被当作道具使了。

对于于丹和易中天,应该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如果过分拔高,把他们变成了崇拜的偶像,反而违背了他们一直塑造的学术亲民形象。

她们的功劳就是把晦涩的学术问题,通过大众化的语言,使一些对这些本来不感兴趣的普通人产生了了解的欲望。

学术超女、学术超男才是于丹、易中天们的真实形象、本来面目。

25、从材料来看,人们喜爱于丹和易中天的原因是什么?

(6分)

答:

 

 

26、结合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学术超女”、“学术超男”这一现象。

(9分)

答:

 

高三文科语文附加题6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

(10分)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序》节选

19.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5分)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20.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5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面关于名著名篇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在《家》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B.《边城》创造了典型的湘西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作品描绘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对现代都是文明的审视和体味,为都市人营造了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

C.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D.《老人与海》中“狮子”的意象贯穿于小说的始终,象征勇敢、自信、坚强,老人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与命运抗争。

不断梦见狮子,又暗示了他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

E.欧也妮是小说中最为善良、宽容、慈爱、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周围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

22.试举一例分析《女神》里对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叛逆精神的歌唱。

(5分)

 

23.“吃人”是《呐喊》揭示的最深刻的主题,试分析“吃人”的本质特征。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字。

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

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事实气味比较浓厚的作品。

在那里,我仿佛更能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很不一致的。

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

他决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

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

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又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和扶掖我们,不用多说了。

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的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

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

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