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506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docx

春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教案

2017年春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2)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

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教学难点】

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可爱的家》《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

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录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歌曲《可爱的家》)

教师引导学生给这首歌曲取名字。

学生听歌曲并给歌曲取名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2.师:

我们都有一个家,你家里有几口人?

你长得像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言。

师小结:

我们同学中有的长得像妈妈,有的长得像爸爸,还有的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二、共同交流,了解家庭

1.聊一聊“我的家人”

师: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里有很多我们的家人,你的家里还有谁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的家人”。

(出示教材第35页的两棵大树)师:

你的家里还有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追问。

追问1:

你的家人里有姑妈(姨妈)吗?

她是你爸爸(妈妈)的什么人?

追问2:

你的家里有伯伯吗?

他是你爸爸的什么人?

追问3:

你们家乡把爸爸的哥哥叫做什么?

追问4:

为什么伯伯、大爷都是爸爸的哥哥呢?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回答问题。

师小结:

他们都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我们都有血缘关系,是一家人。

伯伯、大爷都是对爸爸哥哥的称呼,只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方不同,叫法不同。

2.读儿歌,认家人

(课件播放儿歌)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姥爷

妈妈的妈妈叫姥姥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儿歌。

3.游戏:

我来问你来答。

教师拍手问: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学生回答:

爷爷。

学生问,老师答。

学生之间互相问。

师小结:

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幸福的一家人。

三、寻找家人的“影子”

师:

刚才,我们讨论了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称呼,那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家人的“影子”呢?

请小朋友们在自己身上寻找家人的“影子”,并跟自己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分享。

教师请善于表达的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身上会有家人的“影子”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

我们身上有家人的“影子”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四、让爱住我家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击鼓传花话家人”的游戏。

游戏规则:

听鼓声传花,鼓声停,花传到谁的手里,谁就来介绍自己的家人。

活动提示:

学生可以边展示图片边介绍自己的家人。

师小结:

听完你们的介绍,老师发现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

师:

在这么温馨的家庭里,肯定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请把你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在小组里讲述自己家的故事,从组中推选出一名讲得最有趣的同学作为代表发言。

各小组推选出来的代表结合照片、图片、录像,讲述自己家里有趣的事情。

师小结:

我们的家多么可爱啊!

我们的家充满了快乐,我们要爱我们的家。

(播放课件:

歌曲《让爱住我家》)

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在这个家里,住着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个家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爱,我们要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们的家!

板书设计

我弟弟

伯伯爸爸叔叔舅舅妈妈姨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10、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

  

(1)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2)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及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感受和家人一起时的快乐及家人对自己浓浓的爱。

【教学重点】

  

(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难点】

  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调查:

学生对自己家人的要求是否理解。

(如:

受到家人的批评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

  2.教师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请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把为孩子付出的辛劳写下来。

学生准备:

  1.搜集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2.搜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物品,如:

小衣服、小手印等。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

  1.导入: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一些物品,现在把它们展示出来吧!

谁愿意把自己小时候的物品介绍给大家?

  2.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物品向大家介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小时候的物品与自己现在的物品的变化中感受自己渐渐长大。

  

(1)当学生展示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时,教师提问:

这是你几岁的时候穿的衣服啊?

看看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啊?

  

(2)当学生拿出自己小时候的小手印时,教师提问:

这是你几岁的小手印出来的啊?

教师发自内心感叹道:

好可爱的小手啊!

现在请你伸出手,我们也来为它画张像,好吗?

  操作:

教师拿出白纸,让学生把手放在白纸上,教师用笔沿着手的轮廓画出手印。

然后,学生把现在的手印和小时候的手印摆在一起,教师启发:

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结: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衣服变小了,裤子变短了,小手也长成了大手。

在这个过程中,你除了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一定感受到和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了吧!

  二、我是幸福的孩子

  1.谈话:

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与自己家人共度快乐时光的照片、视频,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讲讲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快乐的事情,与同学一同分享快乐。

  2.学生活动

  

(1)学生在小组内讲述自己与家人在一起快乐的事情,重点讲述家人是怎样表现爱自己的。

  

(2)集体交流:

学生推荐各组的代表来讲讲家人是怎么爱护自己的,家人的爱表现在哪里?

  3.学生在集体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

  

(1)当学生出示一张自己和爸爸下棋时的照片时,教师问:

爸爸什么时问陪你下棋?

爸爸忙了一天了,回来后为什么不休息还要陪你下棋?

你觉得爸爸爱你吗?

有这么爱你的爸爸,你感觉幸福吗?

21教育网

  

(2)当学生介绍自己小名的来历时,教师引导:

名字有什么含义吗?

名字中是不是寄托着爸爸妈妈美好的祝愿呢?

  (3)当同学展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视频时,教师可以引导:

这是什么时候录制的,谁录制的?

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一家人一起出去游玩,感觉快乐吗?

  (4)师:

除此以外,请同学们想一想:

妈妈每天上班回来,还要忙着做家务是为了什么?

爸爸辛勤工作是为了什么?

爷爷奶奶接送我们,每天做出香喷喷的饭菜,又是为了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感情。

  4.小结:

家人做的这一切都源于爱,他们承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倾注了满满的爱,他们为家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爱家人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为这样的家人骄傲,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到幸福呢?

  三、相亲相爱一家人

  1.师: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你们一家人平时是怎样相处的呢?

有没有同学愿意把自己家人平时怎样相互关爱的小故事跟同学们讲一讲呢?

  2.学生在小组内跟同组的小朋友讲述自己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小故事或是感人的小画面。

  3.小组内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在班内跟大家交流,当同学讲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特别幸福?

  4.小结:

一家人相互关爱,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啊!

  四、我的爱

  1.师:

同学们,我从你们的讲述中,感受到家人对你们浓浓的关爱,那我们爱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有没有对他们表示过我们的爱,或为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做?

  教师设置情境:

  

(1)爸爸妈妈在忙,我……

  

(2)奶奶一个人很孤单,我……

  (3)出门前,要……

  3.学生踊跃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4.师:

看来,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可能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很有经验,有的同学没遇到过,但是,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心意表达出来,希望你们都能够对家人表现出自己的爱。

  5.师:

同学们,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呢?

家人是怎样给你们过生El的?

都送给你们什么礼物呢?

  6.学生兴奋地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7.你们的生日都有人记得,但是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在他们生日的时候,你们是怎么送出自己的祝福的?

21•世纪*教育网

  8.教师引导学生回家从侧面了解家人的生日,并记录下来。

  9.师:

接下来,我们就为我们即将要过生日的,或是已经过完生日但是被我们遗忘的家人设计一份礼物,送给他们表达我们的祝福与心意。

  10.学生制作贺卡等礼物。

  11.师:

想一想,除了记住家人的生日,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呢?

  12.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今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家人深厚的爱。

家人对自己的细腻关怀是爱,家人的严格要求也是爱。

家人的爱像大海一样深,像草原一样广。

我们也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

这样,一家人才能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板书设计

  家人的爱

  我的成长

我是幸福的孩子

  相亲相爱一家人

  我的爱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过程与方法

  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点】

  

(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事先调查一下班上学生生活自理的情况。

  学生准备:

家庭的相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师:

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

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

(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

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

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活动二:

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师出示视频。

(视频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2.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3.师:

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当时的感受怎样?

  4.生分组讨论。

  5.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7.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8.师:

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男孩。

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活动三:

送“小伙伴”回家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游戏:

送“小伙伴”回家,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帮帮我们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戏安排:

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对面安排2~3张桌子,这几张桌子代表了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等。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大家用笔记录下结果,物品回归原位,下一组继续进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确率高。

  5.全班总结游戏结果。

  6.师:

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能熟悉这些“小伙伴”,明白它们的家在哪里。

  活动四:

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

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

(课件出示:

教材上的两幅图)

  2.学生积极回答这样做得对不对。

  3.师:

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

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4.师:

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5.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6.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7.师:

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8.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9.师:

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定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归原处,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12、干点家务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

 

  

(2)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情感与态度 

  

(1)树立为家人服务的意识。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3)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整洁的良好生活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实践、质疑等方法,实现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重点】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长辈分担家务。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事先调查一下班上能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学生情况。

  2.搜集一些关心、孝敬父母的传统故事。

  学生准备:

家庭的相片。

【教学过程】

  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激发情感。

播放视频:

《父母的一天》。

提问:

你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要干哪些家务活呢

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做家务活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劳累,你想不想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

家务劳动环境小调查

1、课前调查:

在班内开展“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小调查”。

请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像,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出示“苹果树”,请学生说说苹果树中的哪几种家务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相应的做家务的视频,观察其过程和步骤,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供资源。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教师提问:

平时喜欢做哪些家务?

使学生有机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所做过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及感受。

三:

我是家务小能手

1、请有条件的学生拍摄自家的照片。

通过观察照片,谈话引入:

这么整洁、美丽的家是谁的功劳呢?

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创造美。

2、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教师引导台上台下的互动、欣赏点评,并相继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3、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引发学生读图感悟:

做家务要讲究方法,学会做家务会带来快乐,要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务。

4、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家务日》,提问:

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烦恼?

你在做家务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烦恼吗?

帮助学生思考:

做家务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该如何去克服?

四:

我们合作一起做

1、师:

《家务日》阿U做家务给妈妈添了许多麻烦,这是因为阿U不知道怎么做。

有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学一招。

2、教师拿出示范用的衣服和裤子,说明,折叠衣服也是大家可以学习的家务劳动中的一项。

请在家叠过衣服的同学上台示范,教师从旁进行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叠衣服的实践活动,教师随机巡视、指导和总结。

4、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自己最擅长的家务,分享、交流做家务的小技巧、好办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

我是家庭一员,家务有我一份

1、让学生阅读绘本《朱家故事》。

故事里的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他们一点也不参与家务事。

劳累辛苦的妈妈为了教训他们,有意离家。

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

通过妈妈的这一举动,故事里的爸爸和两兄弟才明白:

家务事很多、很繁杂,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分担。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使其了解,作为家庭一员,应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角色扮演。

让学生明白,即使家长不支持自己做家务,自己也要主动学习做家务的方法与技能。

学着做,坚持做,能为家人分担家务。

4、教师结合教材中主持人的疑问,引导学生讨论“有时会忘了做,怎么办?

5、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