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814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docx

生态美学复习重点提示

第一章生态美学的兴起和发展(重点:

生态学及其定律,美学及其研究对象,生态美学的相关性质内涵,研究范畴,研究意义))

一、什么是生态学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有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1866年提出。

生态学是关于有机体和周围世界外部世界的关系一门学科。

(有机体----是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植物和动物,种群,环境,生态、系统---研究对象)

生态学三定律(美国科学家小米勒)

第一定律:

多效应原理

第二定律:

相互联系原理

第三定律:

无干扰原理

二、什么是美学

1.1750年鲍姆加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

2.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

~美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艺术史美的哲学

~美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3.美学是从人对现象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4.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生态趋势

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5.生态美学兴起的背景

大背景:

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环境的恶化,生态危机的日益突出

6.关于生态美学(填空)

跨学科性质:

它是结合生态学和美学的一门学科,将生态的整体观,系统观,平衡观等思想引入到美学研究,对美学的完善和拓展

三大层次系统:

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

研究宗旨和目的: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身内心世界的平衡

研究核心:

生态美

哲学基础:

生态存在论

7.生态美学的基本问题

对科技的理性反思

整体性思维

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建人类新的审美能力

8.生态美学的研究意义

.人类存在智慧的现代体现

对人类深层精神危机的救赎

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对美学学科的创新与建构

生态美学狭义:

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

广义:

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走向人的诗意的栖居,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9.我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

萌芽期(1987—2000)

1987鲍昌《文学艺术新术语词典》提到文艺生态学

1994李欣复《论生态美学》

1999.10海南作家协会《生态与文学》

发展期(2000---2007)

2000徐恒醇《生态美学》专著鲁枢元《生态文艺学》

2005章海荣《生态理论与生态美学》

新的建设期(2007---至今)

200710胡锦涛提出“生态文明”

2010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

复习题

1.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将人历史划分为那四个阶段

2.“生态学”这一概念最先由谁在什么著作中提出

3.小米勒提出“生态美学三定律分别是什么

4.著名美学家鲍姆加登将人的心理分为哪几个部分?

其中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5.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6.生态美学的三大研究层次是什么?

其研究核心是什么

生命意识与生态审美观

一、生命意识的发展轨迹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这三个方面共同起作用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

2.主体的三种形态(名解,简答)

个体主体:

个人(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相对独立活动的个人)

群体主体:

集体(因一定的利益或目标联系起来的共同行动的整体)

人类主体:

主体的最高存在形式,一定阶段的人类

3.作为主体存在对象的客体的四种形态

自然客体:

自然界

社会客体:

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精神客体:

精神现象

自我客体:

自身

4.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基本途径

实践→认知→省美

感性活动↘↙

观念把握

5.人的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内在机制:

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

主体意识:

需要利益理想成就感等

主体能力:

生理素质(物质基础)

智力结构(潜在形态)

情感意志(激发源泉)

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7.人的生存价值

人的生存价值并不在于对社会的索取和个人的享受,而是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的价值实现的过程是目标,手段和途径相统一的过程。

总结:

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而取得的各种规定最集中而深刻的表现

生态美学对人类生态系统的考察,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并以各种生命系统的相互关联和运动为出发点

第二章中国文化源流中的生态观念(重点:

老子,孔子,庄子主要生态思想)

~顺应自然与天人合一的自然本体意识老子庄子

~孔子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思想

~易经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思想

~我国传统生态观念的历史局限性

1.顺应自然与天人合一的自然本体论

2.老子的自然本体论

自然本体论的宇宙观

老子借用当时流行的“天道”一词,将其改造发展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道”,他第一次将“道”上升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建立了以“道”为宇宙的自然本体论。

(道:

自然界运行的过程和规律;永恒的、循环的运动的宇宙本体)

3.老子自然本体论的主要生态智慧

“道”不仅是永恒的。

循环的运动的宇宙本体,也是指自然界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指可以被感知的有天体的宇宙;“天”指在“有”之前的天体的世界,“有”是具体的现象,“无”是对“有”的超越,即“道”的境界

4.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作为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他的活动要依据所生存的环境,并认为人应当效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违法自然规律,必要受到自然的惩罚。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

3)人对自然的索取,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禁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示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老子)

4)超越一定限度向自然索取,便会违成静态自然的饿危机

5)老子的天为思想,他从尊重自然的角度,提出“天为”思想,即顺应自然

6)圣人只有辅助万物

总结

老子的主要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

1“道法自然“

道法:

宇宙万物的根源

自然:

与“人为“相对,“自然而然”

不争

逍遥游

2道为天下母

道为天下万物之根本

目的:

论述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成上有共同的本源

3万物齐一论

《易经》的生态思想

主要生态思想

1“生生为易”古代生存在论学思想

生生:

活的个体生命的生存

易:

变化

2万物生命产生于乾坤,阴阳与天地之交的理念(人的生存与天地的关系紧密相连)

3宇宙万物是一个有生命的环链的理论

《庄子》的生态思想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

他认为“天”是宇宙本体,而“道”是运动过程,使宇宙本体处于无始无终的流变过程之中,他将老子的顺应自然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庄子将老子的“道”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观念

核心思想:

万物等齐,相通为一

我国传统生态观念主要表现的主题(判断,选择)

天人合一的自然本体意识(道家:

老子)

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的观点(儒家:

孟子)

取之有度,用之以节,则需足的生态经济观点

体征生生以宇宙生命为相依的生态审美观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孔子》的生态思想

1.天人合一:

生态存在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交融的,相关的,一体的

礼之用,和用贤(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这种德,该是最高的了)

2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客观自然的诉求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3对自然万物的亲和之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4古典生态人文主义

仁者爱人

修己以安人

5力主借鉴素朴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活方式

节用爱人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

生态意识的核心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我国传统生态文明的局限性

一原始社会的生态危机

人口剧增盲目开垦采伐狩猎无度

二原始文明的局限性(早期的文明形式:

时空距离,功能缺陷)

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

不能解决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

有些观念甚至走向迷信的境界

吸收农业文明的生态智慧

 

三西方近代的生态观

1.西方近现代生态观的产生

背景:

18世纪→欧洲西方近现代生态观的产生→理性西方近现代生态观的产生→西方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关注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思潮。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激起对大自然的向往

~华兹华斯(两个主题:

自然和儿童)

~自然博物学家基尔伯特怀特→《赛尔波恩的自然史和古迹》:

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和观点

~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封林奈根据自然界自然演化过程中和彼此之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即自然分类法

~19世纪美国,亨利戴维梭罗开创可具有超前意识的生态学研究

对自然呢资源也应有法律保护

2.生态世界观和机械世界观

工业文明是以机械世界观为指导的,它以征服自然为目标

生态学在研究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时,发展成为一种生态世界观

生态世界观的三大思想原则:

一、世界是由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世界是变化着的有序的整体,这种整体上的有序状态,不能理解为事物的结构,而是事物内部力量与环境影响的外部力量的动态平衡

三、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也包含在自然整体的组织进化进程之中

生态审美观的形成与演化

定义:

生态审美观是对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以及普通的生命关系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认知

 

1、对大化生机的参悟

老子提出的:

道法自然,为中国美学思想提供了依据

法天贵真原则:

以真为美

天为原则:

以淡朴为美

体道原则:

心灵体验

2、对生命和谐的关照

毕达哥拉斯学派-----生命和谐的思想

德谟克利特用小宇宙来证明人的特性

赫拉克利特按照自然而生活

歌德具有生命的自然是活生生的存在,自然然的生命力表现为精灵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生态美学智慧

一、国画作为自然生态艺术

1.成熟和发展时间:

自然经济

2.创作工具:

文房四宝

3.创作原则:

崇尚自然

“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真画所以称独绝也

二、国画的散点透视法

1.焦点透视:

人类中心主义

2.散点透视法:

景随人迁,人随景移,步步可观

三、国画的“气韵生动”

六法之一宗百华:

生命的节奏追求神似

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天人合一

~唐)张璪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郑板桥

五、艺术目标: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人与自然和谐

宋代郭熙

六、人与自然友好:

意在笔先,寄兴于景

~王维: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意:

画家的意兴情感笔:

笔墨形象)

 

第三章传统的审美范畴(重点:

四大审美范畴的基本内涵和审美效应)

传统美学的四大审美范畴:

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艺术美

什么是自然美

自然现象和事物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他能为人所欣赏和关照,从而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个审美感受。

它包括:

未经加工改造的天然物和人工自然物)

自然美的发现较晚:

主要产生于汉魏之后,只要受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

西方19世界烂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标志着对自然界的欣赏进入高峰(有自然现象不一定有自然美)

发现自然美的标志

1审美主体的培养2审美需要的产生3审美对象的确立

自然美的七种存在形式

1能量和力2大气和云层3水和液体4固体和陆地5植物6动物生命体的形式7分解衰变和死亡

自然美的审美效应

1激发人的乡土情怀2放松,解放甚至净化心灵3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和创造力

艺术美

艺术形式:

建筑,音乐雕塑绘画诗舞蹈电影

艺术美的形态特征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主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

他不仅使艺术从形式上有自己的标志,而且艺术在内容上区别于其他人工创造物(感性直观的特征)

情感性:

质的规定性

内容的情感性形式的情感性

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符号----苏珊格朗

第三节社会美作为生活的要素

一:

什么是社会美

社会:

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主要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

社会美:

人类实践所创的,体现社会事务发展规律和丰富性,并与人的需求,实践意愿,审美理想,相协调的社会生活的美

社会美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自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

社会美的形态特征

↗人的美----内在美与外在美

社会美

↘社会生活的美----美是生活(车尔尼夫斯基首先提出)

人的美:

外在美(人的容貌和形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1姿态与举止优雅2举止和审美打扮

内在美----人格美

三:

社会美的美誉职能

1人的个性和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2意志和人格的塑造

3道德水准的提高

4知识水平的提升

5道德与感情的培养

四:

社会美的基本原理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所呈现出现的审美价值。

如大势所趋

第四节技术美作为生活要素

一:

技术美的形态特征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

古代:

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能的总称

近代:

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现代:

科学技术一体化

技术工艺文明的产物

技术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为目的,回答生产实践怎么做的问题

技术美的内涵

在人工制作物中以技术形态取得的审美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二技术美的意义和作用

1.两种形态:

功能美和技术美

对合目的性的关照成为功能美

对合规律性的关照成为技术美

2.技术美的意义和作用

原始性:

有助于揭示劳动创造美的根源所在

影响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

美在和谐:

科技视野和人文视野的和谐

美誉职能:

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互动作用

3.技术的功能美

内涵:

技术以其功能的符合社会目的性形式给人以意义的领悟和价值体验

意义和作用

展示社会前进的目的性

实现生活环境与人的心理和社会的协调

传达社会习俗的温馨和人际之间的亲情

激发人的购买欲望,促进商品的交流

三:

技术美的本体论原理

四:

技术美审美价值产生的根源

第四章生态美

(重点:

生态美的内涵,研究对象,情感与情绪,审美的特性,本质特征)

~生态与心态

~生态美的本体特征性和范畴结构

~生态美的意义和作用

~有关生态美学

1.生态美学的形成:

它把人类历史上自发形成的生态审美观念提高到一种理性自赏的程度,从而逐渐形成生态美

生态美关注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在对具体的生态审美现象的感悟中确立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2.什么生态美

生态美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产物,它以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作为审美关照的对象

研究对象:

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

生态美体现了主体的参与性和主体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它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合奏曲(精髓)

根据满足是否划分为三类

积极情感(副交感区)消极情感(交感区)中间性质的情感

课堂作业

1传统美学的基础审美范畴是什么

2什么是自然美?

自然美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几种类型?

自然美有哪些审美效应?

3什么是社会美?

社会美的美誉职能是什么?

4什么是技术美?

技术美的基本形态是什么?

5艺术美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艺术美的审美效应是什么

6美是生活是谁提出来的?

其内涵是什么?

 

审美心态

心态与心境:

人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保持一种持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称为心境,它是一种持久的微弱的稳定而弥散的心理状态。

1.审美具有的特征

~审美是人们生命活动向人的精神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超越实在,超越本能

~审美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精神自由

~审美具有直觉和感悟的性质,他超越了主观客体统一的认识关系和逻辑的理性的局限

~审美作为一种关照,是以主体的心态为前提的

第三节生态美的本体特征和范畴结构

1生态美的本体特征

内涵:

如果说生命本体论的意义上的“存在”那么这种(生命关联和生命共感便是生态美学的本体特征)它反映出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整体。

人对生态美学的体验是在主体参与和主体对生态环境的依存中取得的,他是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2生态美与传统美学审美范畴的区别

生态美与自然美

自然美只是自然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而生态美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作为人的生态过程的参与者所表现的审美价值,他具有鲜明的生态意义

生态美与社会美

只有当社会生活作为人的生态过程中并且涉及到自然的关系时,这种社会美才进入生态美的领域,如社会生活方式的美

生态美与艺术美

区别在于审美主体的参与性,生态美不能单纯的超越功利的形式关照中产生,他总是以某种生态关照的判断为前提的

生态美与技术没

技术强调的人对自然的人为变革,技术美是以人工物的合目的性或者规律性的观照点,他往往表现了对自然的强制性和模仿性(仿生技术)

生态美作为人生的境界(心理状态人的精神境界分三种)

道德境界宗教境界审美境界

审美如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1审美过程机制,审美是以个体的独立性对世界做出反映的模式

2省美使人的心灵在形式感受,意义领悟和价值体验中趋向一种和谐而自由的精神状况,促进人的理想,情操和人格的完整

第三节生态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生态美学的理论意义

~生态美学的研究,把主体和客体有机结合的观念带入到美学的理论中,对于现代美学理论变革提供了启示

~生态美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人们生态文化观念的发展和确立健康的生存价值观

~生态美的研究为克服技术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变革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态美的实践功能

~生态美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直观的尺度和导向

~对于生态美学的开发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进生活方式向文明健康和科学的方向发展提供了途径

~对于生态美的关照,直接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生态美对于传播生态文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手段和感人的形式

第四节有关生态美学

1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生态生存论

提出者:

美国后现代理论家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

从认识论到存在论

认识论----人与世界“主客二分”的关系

存在论----自然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类中心主义过渡到生态整体观

从“祛魅”对自然部分“反魅”的思想

2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

~生态审美本体论

马克思:

人与自然犹如鱼与水、

人的生态本源性

人的生态环链性

人的生态自觉性

~诗意的栖居(最理想的境界)

诗意与技术相对,指拯救大地,摆脱对大地的征服和控制,使之间归本性,从而使人类美好的生存在大地之上。

~四方游戏说(天地神人)

海格尔后期提出的极为重要的生态审美观念,是对大地“世界与大地”的对立,是一种争执的反驳。

人与自然万物处于平等协调的崭新关系丰富的内涵,崭新的平等观(对西方传统美学游戏说的继承和发展。

~家园意识

背景:

自然破坏,精神焦虑的加剧,人们普遍产生可一种失去家园的茫然之感

1943海格尔《返乡—致亲人》明确提出

即赋予人一个处所的空间,人在其中才有在家之感,而这一空间是由大地所赠与的

1955《泰然处之》盲目抵制科学技术

1972芭拉沃德和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1978鲁克尔特《文学与生态学》

2002罗尔斯顿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3生态美学的两种形态

阴柔的安康之美阳刚的自强之美

名解

生态美

诗意的栖居地

问答

就审美范畴而言,生态美与传统美有哪些区别?

(生态美与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艺术美)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生态美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第五章生态环境的生态审美塑造

(重点:

居住环境,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居住环境的功能,居住环境的审美构成,空间体验,空间领域的划分,道路,桥梁的基本形态,道路的审美特征,人机系统的有关研究,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居住环境

交通环境

劳动环境

居住环境

一般是指住宅,居民楼个居民小区,其中住宅是居住环境的基本单位

家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住宅便是它的主要生态环境。

这一环境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

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安全,防护和卫生的需求

~保护居住的稳定性和独立性的需求

~居住换将的秩序感有助于人对环境的把握

~对居住意义的表达

~居住地必须能与外界保持充分的联系和接触

~住宅应与大自然保持一定的联系

居室视觉空间的形成

人们对居住环境具有实用、认知和审美三个方面的功能需求

住宅建筑面积:

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72%,交通面积10%家务操作空间18%

居室的生态调节与绿化

通风防止噪音绿化

交通环境

道路是连接不同场所内外空间的线性单元,构成了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环节,道路把空间的联系和空间的分割连接起来

交通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空间,人的空间感受成为交通环境审美创造的重要依据

动态空间与人的空间体验

空间体验

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形式空间的比例空间的边界空间的趋向空间的照明空间的音响空间的气息空间的设备空间的拓展

人周围的空间领域的划分(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沉默的语言>

亲密空间:

小于0.5米感情亲近

个人空间:

0.5~1.5米私人活动

社交空间1.5~3.5米社会活动

公共空间大于3.5米公共场合

道路及桥梁的形态和审美特征

道路的形态(水野今市<城市规划学>)

放射线型夯型结构环状道路自由式结构外景式结构风景式结构展望式结构

道路设计与建设的原则

最好的路线应是:

社会效益最大而社会损失最小的路线

道路的审美

道路的审美特征:

主要是于线形曲线要柔和路面平整,线路通畅,视野开阔,导向明确,并有富于变化而引人入胜的背景,从而给人提供良好的感觉

桥梁的形态及其审美

依据支撑自身质量方式不同分为:

梁桥拱桥悬浮桥

劳动环境的组成要素

劳动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空间,也包括与劳动有关的社会空间

劳动环境实际上是人—机—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劳动作为人生命过程

~独立与自然界的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能动性的行为主体

劳动对人的意识发展的作用

劳动中自我意识的表现

目的性特征: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

对象性特征:

主体的活动内化为主体的心理结构,建立了人工生态系统

人---机—环境系统的构成

~适应性训练:

身体因素能力因素心理因素工作性质环境

人机系统的有关研究

时动研究:

对作业动作合理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使操作活动简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代表人物:

生产管理专家泰勒古尔布雷斯夫妇

改进机器设计以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与劳动环境相关的三个问题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工业污染意外事故的发生

创造安全,清洁和优美的劳动环境的具体措施

~合理的劳动分工

~实现人机沟通和协调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动态时空序列

~提高清洁生产

~产区绿化,运用装饰色彩及功能音乐等

填空

居住环境的基本单位是住宅

交通环境审美塑造的重要依据是人的---

爱德华霍尔将空间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亲密空间()社交空间()

简答

生活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

居室视觉空间的审美构成包括哪些方面?

空间布局家具尺度光线与照明色彩

根据水野今市的观点,道路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放射线型夯型结构环状道路自由式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