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877352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doc

2021年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知识,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

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uarr;darr;)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uarr;darr;)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

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

沉与浮

  1、教师示范:

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

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

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

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

这一列中做一个uarr;,(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darr;(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

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

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

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

(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

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

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

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

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

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

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

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

(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

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

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

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

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采用猜想rarr;设计实验方案rarr;实施实验方案rarr;得出数据rarr;得出结论rarr;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

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

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

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