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104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5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docx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

PleasureGroup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初一升初二物理衔接教案

1.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热、光、电等有关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是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

(一)观察思考:

(a)夕阳西下(b)电闪雷鸣

(c)湖光山色(d)火山喷发

(e)弯弓搭箭(f)演奏二胡

观察图1-1所示的情景,按要求将它们分类。

(填序号)

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de。

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bf。

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ac。

4、属于热的现象的有d。

5、属于电的现象的有b。

(二)观察思考:

面对神奇的物理现象,人们在迷茫、好奇、敬畏的同时,不断地努力探索。

下面是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做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你能根据介绍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图1-2图1-3图1-4图1-5

如图1-2,他是着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

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是哥白尼。

如图1-3,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他是伽利略。

如图1-4,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

他是牛顿。

如图1-5,他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他认为: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

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

他是爱因斯坦。

二、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1、发现问题

2、猜想和假设

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4、做实验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改进

三、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下列文段中介绍的情况,填写后面的空格。

1、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

这体现了科学家们的实事求是、坚信科学、临危不惧、

创新求变的精神。

“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炼出来的。

这体现了科学们热爱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3、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

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

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学习和总结,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观点。

2.运动的世界

2.1动与静

(一)学习目标

⑴知道我们所处的世界是运动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感知自然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⑵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各种形式。

交流与讨论:

小明在窗前做作业,抬头看见小狗花花正在树下晒太阳。

不一会儿小明再向窗外望去,发现花花已躺在院墙下,小明笑了笑说:

“花花跑得真快啊!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小狗花花跑动,却能说花花运动了呢

这是因为花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相对于地面发生了变化。

所以,我们常说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花花)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树或院墙)位置的改变。

我们选择的树与院墙就叫做参照物。

经典解析:

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状态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既可以说它是运动的,又可以说它是静止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典例示范:

例题1.小明同学正在骑自行车去上学,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同学是静止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同学是运动的。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在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三.教材跟踪练习

1.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那么相对于船来说,人是静止的,树是运动的;

2.位于某市中心处的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城市的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3.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4.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B)

A.飞机B.模拟气流C.地面D.他本人

5.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

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D)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6.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乘客看路旁的大树在向后退,是以大树作为参照物的

B.行驶的火车中,乘客说司机静止,是以路面作为参照物的

C.游客在花果山上,看到水帘洞的水飞流而下,是以洞口作为参照物的

D.说通信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的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私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从物理学角度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运动的;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静止的。

8.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C)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9.鲁迅的着名小说《故乡》里有一句话说: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

”鲁迅的这句话对运动的描述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自己

10.你知道“刻舟求剑”这个典故吗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谈谈它的可笑之处。

四.学到了什么

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在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但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既可以说它是运动的,又可以说它是静止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优化提升

1.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C)

A抛出去的石块在空中运动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2.有一个人坐在青岛开往上海的轮船上,在快到上海时说:

“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边!

”他说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物是(D)

A.上海B.青岛C.另一艘和该轮交会的货轮D.他坐的轮船

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孤帆和青山。

4.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小红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B__

A.湖岸B.游艇C.湖水D.岸边的树

5.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断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D___

A.太阳B.月亮C.地球D.宇宙飞船

6.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临沂更是美丽壮观。

位于临沂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临沂城的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8.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思考: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请你分析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

9.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飞机,各以自己的飞机为参照物,甲看到一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也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甲、乙、丙所乘的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无法确定的是(C)

A.甲飞机B.乙飞机

C.丙飞机D.每一甲都无法判断

3.长度及其时间的测量

3.1长度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⑴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国际单位,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⑵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通过估测与实测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⑶会正确使用手表或秒表测量时间,能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⑷知道误差及减小的方法

2.知识回顾

⑴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科学家描述运动的方法是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处于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同一物体既可以说它是运动的,又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是由于选择的参考下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研习:

⑴你看过足球比赛吗在足球比赛中罚任意球时,守方应离球一段距离,裁判员是怎样来确定这个距离的

古人最方便采用的长度标准,就是自己的身体或者其中的某一部分。

比如,同学们可以用自己一拃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然后比较一下测量结果,讨论这样确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有什么方便之处和不便之处吗

为了避免人工计量基准更为准确且方便可行,以及科研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

想一想: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各是什么你怎样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怎样才能测量的更准确呢

⑵课本里还要求同学们能更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和长度。

对于和人体有关的时间和长度,以及身边的一些长度和时间要熟悉:

比如,教室高约多少,成年人每分钟心跳多少次眨眼一次约为多少秒等。

⑶所有的测量都有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测量方法不对或读取、记录数据时出错造成的,所以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而误差是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但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不够精密,估计不够准确等造成的,所以误差不能完全避免,只能尽可能减小,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误差呢

⑷有一些测量,不能用刻度尺直接进行测量,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怎样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怎样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线的长度,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等。

(三)长度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米千米分米厘米等等;

(四)跟踪练习:

1.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

2.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确度达到厘米;

3.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注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

某同学身高是分米;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厘米。

4.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D)

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

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109nm可能是(A)

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6.小明去校医务室测量身高,医生给他写了个数据:

身高,但没有写单位。

这个数据后面的单位是(D)A.牛顿B.千克C.秒D.米

2.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认——测量范围;

分度值;

选——

放——贴:

正:

齐:

看——视线应如何

练习

1.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毫米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30.0mm_。

2.如图2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甲______图。

3.如图3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2.45cm。

图3

4.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D)

A.18.77cmB.18.76cmC.18.74cmD.18.89cm

★综合应用:

某同学用手中的mm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

,,,,请你对他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哪些数据是合理的,哪些数据是不合理的分析不合理的原因,写出最后测得结果的计算过程,

(1)合理的数据:

(2)不合理的数据:

(3)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4)写出最后测量结果的计算过程:

3..误差与错误

(1)误差:

(2)错误:

(3)二者的区别

产生误差的原因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总是存在的,只能尽可能减小,不可能消除。

通常我们采用的方法减小误差。

另外,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提高估计能力等方法也能减小误差。

要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

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要熟悉;如:

一拃长度约为20cm,课桌高度约80cm,教室越高3m,对于和人体有关的时间要熟悉,如:

成年人每分钟心跳约为70-80次,眨一下眼睛大约为等。

练习: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C)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异;

B.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测量时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的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是错误

4.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

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当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发生磨损,不能再使用时

★当要测量的长度是曲线时

★对于个别微小物体的长度(如课本纸张的厚度)

例题分析: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

将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细钢丝的直径是。

★当遇到有些物体的长度虽然是直的,但因为要测得的长度在物体内部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测量,如圆的直径时

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

化曲为直、累积法、辅助工具法(如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等。

3.2时间及其测量

1.单位:

1.测量工具:

练习:

1.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

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光通过3×105m路程所需的时间;

C.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

D.人步行10m所需的时间;

2.小张的脉搏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跳动75次,为了测小李跑50m用的时间,小张用脉搏的跳动次数来估算,经测量,小李跑完50m时,小张的脉搏跳动了10次,则小李跑50m所用的时间大约是(B)

三.学到了什么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

2.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四.优化提升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D)

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

2.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

4.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B)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无法判断

5、有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卷尺测量学校花坛的宽度,他们测量的结果正确的数据是(B)

A、25.32mB、25.326mC、25.3260mD、253.26m

6、测量时关于尺的用法和眼在A处的观察方法,属于正确的是(B)

7、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B)

☆简单计算:

某同学测一木板长度的记录数据分别为、、.试指出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少木板长度的测量值应是多少

Cm

4.快与慢

1.预习目标

⑴通过对物体运动情况的观察与分析,了解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⑵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速度的概念;

⑶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并尝试探究用数据记录物体的运动特征。

2.知识回顾:

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⑵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m;

⑶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

3.教材研习:

⑴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比较运动的快慢。

比如,运动场上,比较田径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警察骑摩托车追击乘车逃跑的罪犯,谁运动的快;比较火车和汽车的快慢等。

想一想,比较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①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②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

⑵想一想,用物体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可不可以这样定义有什么不方便

⑶根据速度的定义,你能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吗

⑷你已经知道了速度的定义,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手边的工具,测量速度呢说出你的方法。

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方法或途径能知道物体的运动速度吗

⑸观察生活中机械运动的物体的情况,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提示:

从运动的路线分类

知识点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知识点2:

物理含义—

速度

定义—

单位—

练习:

1.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

“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

”这位女士反驳说:

“不可能的!

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A)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2.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C)

A.猎豹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褐海燕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3.据报道:

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米/秒。

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这速度快(B)

A.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1米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0米

C.乌龟每小时爬行70米左右D.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跑完110米栏

4.下图1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

为85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3h.

5.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我省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图1图2

知识点3: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及计算

中考真题解析: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经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练习:

1.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

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B)

A.7.7m/sB.8.5m/sC.10m/sD.11m/s

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l)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

t1=

V1=28.85cm/s

2

S2=75

t2=

V2=________cm/s

3

S3=75

t3=

V3=________cm/s

知识点4: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特点

速度与过程无关

不同过程速度一般不同

知识点5: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

练习:

1.一列火车长150m,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的大桥,那么这列火车通过大桥所用时间是多少

2.常州市轻轨列车交通方案日前已通过专家论证(预计2010年左右施工),其中l号线的起点站是新区新港,途经龙虎塘、火车站、同济桥、湖塘等4个站点,终点站是武南,全长40km.设轻轨列车在相邻两站点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80km/h,中途每站停靠3min。

一轻轨列车早晨8:

00从新区新港站出发,问何时就能抵达武南站

3.“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