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286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docx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八

河南省周口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八)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2017高三下·河北期末)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ǔ)

B.溃败(kuì) 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

C.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   饕餮大餐(tiè)

D.觊觎(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

2.(2分)(2015高一上·哈尔滨期中)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峥嵘    遏治    廖廓    柑橘    

B.萃火    荫敝    檐头    笙箫    

C.斑斓    长蒿    戊守    青荇    

D.荡漾    颓圮    彷徨    惆怅    

3.(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    的小桥相衔。

(2)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   安排。

(3)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   地转身离去。

A.精巧   适当   若有所失    

B.奇巧   适当   若有所思    

C.奇巧   适度   若有所失    

D.精巧   适度   若有所思    

4.(2分)(2016高二上·安徽期末)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春秋》绝不只是一部简单的记事之书,而是孔子用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的,有微言大义存于其中,《公孙羊》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

②山东师范大学74岁老教授王万森看错谭表旷课,公开检讨并且处罚停发补贴。

老教授如此口传心授,既创设了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又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③张炳玉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就事论事,头疼医头,更不能病急乱投医。

必须从长计议,统揽全局,找到问题的“抓手”。

④国防科计大学银河团队,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披肝沥胆奋斗半个多世纪,开创了堪称中国超越计算机发展缩影的历史伟业。

⑤章庭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美术追求、探索和创作之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年日积月累,终于登堂入室,成为名动一方的人物画家。

⑥安倍在战后70周年之际发表了一个不稂不莠的“谈话”,不仅没有真诚反省,反而把着眼点放在了不让后代日本人继续背负“谢罪的宿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5.(2分)(2017高二下·南昌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舍经典话剧《茶馆》将首次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这出由濮存昕、杨立新等众多大腕共同演绎的话剧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B.在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开发的最大难处,在于既不能以牺牲“子孙饭”的代价来发展,又必须解决和改善当下人们的实际困难.

C.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D.滴滴打车软件对很多司机来说都是改变既有习惯的新生事物,对接单的时间、地点、路程要有细致的编排和了解.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6.(6分)(2017高三下·延边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对于人生普遍地存在着一个平行补偿的现象。

人生是有限的,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族群,人生拥有的时间、空间以及经历、体验都是有限的,并且这种有限性还作为一种虽不十分清晰但大致都能了然的普遍意识几乎伴随着人生的整个过程。

问题是,在这过程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总是想突破这种有限性,对自己所未曾经历过的过往云烟,对自己尚未抵达的未来人生,甚至是对许多不可能的生命形态和人生形式,都充满着去重现、去幻想的欲望,以此延展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延展必须带有虚拟性体验和感受的质感,而非抽象的观念和推证的逻辑所能满足。

于是,需要文学艺术责无旁贷地发挥人生功能。

这也是无论人类的科学技术、传播手段如何发达,文学艺术总不会退出人生舞台的重要原因。

从时间方面来说,文学习惯于“却顾所来径”,对于人类过往的故事、斑斑陈迹的历史会投入较大的关注,相对而言,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在力度上和数量上都显得薄弱得多。

科学幻想文学和社会幻想文学,尽管是文学门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部分,但相对于汗牛充栋的历史小说和历史题材文学来说,几乎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而历史文学几乎是与人类文学共生共存。

这一文学现象充分显示了人作为一种文化动物,对自己历史的一种深深眷念情绪,也反映着人类文明意识中的一种补偿心理。

从空间方面来说,文学习惯于海阔天空,对现实的人类所能看得见却无法抵达的天空或太空,对现实的人类所幻想但无法感受的地府与泽国,会保持持久而浓厚的兴趣,相对而言,对同样也是现实的异域风情和民国情调想象的热忱就差一些。

在以幻想为基本构思法的文学作品中,文学家的思维似乎更喜欢上天入地,幻想性作品的作者一般都愿意将想象的热忱投入未知的海底与地底或是天空和太空。

作者的想象超出了我们的世界,在一个个完全未知的和无法验证的世界里作精神的翱翔。

作者不是在现实空间上刻划故事,而是要在虚拟的幻想空间展示自己的想象,以补偿现实空间对于人的感觉的限制。

这无疑是人生经验的一种伸延,是对人生经验甚至想象力有限性的一种补偿。

人生的精神延展还包括情感方面。

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育生了许多方面的情感需要,而人类个体的情感体验总是无法完全覆盖这些情感需要,于是通过文学艺术的补偿功能延伸这些情感体验,填补各种情感空白,这也是文学艺术作品之于各个时期的人们都有长久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的情感需求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对诸如爱情、亲情等积极、美好的情感充满着体验和感受的愿望,而且体现在对于一些诸如悲哀、痛苦、孤独和绝望的情绪,又不能让这些情境危及已身安全,便只能接受非直接的方式和虚拟的途径。

文学艺术能够为人们提供这种欣赏的文本,能够为人们提供这种间接体验和虚拟性感受的理想情境。

这一意义上,文学艺术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之于人生的情感延展和补偿的功能。

(摘编自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的有限性体现在主观与客观两个维度,而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几乎一直伴随着对这种有限性的普遍意识。

B.人们总是试图通过重现、幻想过去与未来的不同生命形态与人生形式,来延展自己的人生,突破人生的局限。

C.人类的科学技术、传播手段不论如何发展,也不能取代文学艺术对于人生的作用,因此文学艺术不会退出人生舞台。

D.文学内涵的巨大丰富性由人生延展的需求构成,但是文学对于各个维度的延展所用的力量完全不一样。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时间的维度上,同对未来的幻想相比文学更加偏爱过去的历史,这从历史文学与科幻文学的数量对比上就可以看出来。

B.在空间的维度上,文学更偏重于在虚拟的幻想空间展开想象,而对现实中异域风情和异国情调的想象就缺乏热忱。

C.文学艺术的补偿功能能够满足人类个体的体验无法覆盖的情感需求,使文学作品在各个时期都能拥有长久的魅力。

D.作者引用亚里士多德与德莱登的观点来证明多数人在文学中对于情感的偏爱是有理由的,这与现实中并不一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往西天所经历的各国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对应的地域,是因为作者完全是在虚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想象。

B.儒勒·凡尔纳的《月球探险记》《地心旅行》表达了人类上天入地的兴趣,作家的想象在无法验证的世界里作精神的翱翔。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林冲遭受迫害,妻离子散,游荡荒野等情节,使人们在欣赏而非实践的意义上直接地体验消极情感。

D.高鹗在续写《红楼梦》时将虚写宝玉成婚和实写黛玉焚稿安排在同一时间,在对比中更多地刻划悲情场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7.(16分)(2019·浙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倕①,至巧也。

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

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

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②失之,终身不复得。

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

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

是师者之爱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方雷而窥之于堂;有殊弗知慎者。

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

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

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

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

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

寿长至常亦然。

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

此论不可不熟。

使乌获③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

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顾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

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

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

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实性自娱而已矣。

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

——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有删减

【注】①倕:

相传是尧时的巧匠,一说是黄帝时的巧人。

②一曙:

一旦。

③乌获:

秦武王的力士,据说能举千钧。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师者之爱子也   师:

盲人乐师    

B.圣人必先适欲     适:

合适的    

C.充则中大鞔       中:

胸腹    

D.为饮食酏醴也     酏醴:

甜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足以比焉         非曰能之,愿学焉    

B.今吾生之为我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室大则多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其为声色音乐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节运用类比和对比论证,言说拥有生命对自己有利,从而得出有道之人对自己的生命特别谨慎的结论。

B.那些从不去分辨正确和错误的人,文中称之为“大惑”。

作者认为像这样的人,是上天降祸的对象。

若持这种态度治理国家,国家必定残破,必定灭亡。

C.文章明确指出,养生在于顺应规律,而妨碍我们顺应规律去养生的,是人的欲望。

因此,顺应规律,就要求我们能够控制欲望。

D.文章第三段指出先圣王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不会要求太舒适,号召世人应摒弃物质生活,而注重精神的养成。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

②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

(5)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四、古诗文阅读(共3题;共21分)

8.(10分)(2017高一下·厦门期中)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9.(6分)(2019高一上·嘉兴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枝声。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luò)确:

山多大石貌。

(1)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一种________的气氛,以映衬作者的精神境界。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10.(5分)(2016高三上·全州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②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③在《曹刿论战》中,在曹刿看来,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在“________”时候。

五、语言的运用(共3题;共13分)

11.(3分)(2017高一下·湖北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______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_______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③(诗句)________”的奇效。

12.(5分)阅读下面相关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读书的看法。

(不超过20字)

材料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

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

例如:

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个字也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

材料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 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

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

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

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答:

13.(5分)(2020高三下·六安月考)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西方的莎翁名剧,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②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

③在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名著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

④以《西游记》为例,20世纪以来曾多次被推向影视屏幕。

⑤动画片《大闹天宫》、戏曲片《三打白骨精》、周星驰《大话西游》等电影、央视版和张纪中版《西游记》等电视剧,都改变着人们对《西游记》的固有认知,⑥孙悟空在造反英雄、儿童偶像和后现代情圣等形象之间穿梭变化着。

⑦但是,正如孙悟空固然有七十二变,他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概没有变一样,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呈现出新风貌,⑧但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则是一成不变的。

六、阅读理解(共1题;共20分)

14.(20分)(2019高二上·温州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

”这是一本近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

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阙?

为什么?

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

“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

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

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鳖的脚爪垫稳了四极。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个少数民族的神话。

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

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结合得起来。

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

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惊心动魄的风景。

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

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的方向,这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地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着。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

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世界里。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

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芯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也算圆,那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

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

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

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

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

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美?

哪一刹那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1)文章开头提到“近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以及曾国藩的“求阙斋”,有何用意?

(2)散文构思讲究“形散而神不散”,请联系全文说说这一构思的体现。

(3)请赏析划线语段的语言艺术。

(4)这篇散文处处透露着辩证的人生哲思,请综合全文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蕴,说说从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七、写作(共1题;共5分)

15.(5分)(2017高一下·桂林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一学生回家,见几只鸡在树下觅食,便抓一把谷子撒去。

鸡见了谷子,争抢着,打斗着。

他又连接撒了几把谷子。

这下,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

奇怪,这些鸡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

“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

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饱,自然就不争了。

”父亲说。

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7-1、

7-2、

7-3、

7-4、

7-5、

四、古诗文阅读(共3题;共21分)

8-1、

8-2、

9-1、

9-2、

10-1、

五、语言的运用(共3题;共13分)

11-1、

12-1、

13-1、

六、阅读理解(共1题;共20分)

14-1、

14-2、

14-3、

14-4、

七、写作(共1题;共5分)

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