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122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普宁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普宁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

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变了中原民族席地而坐的习惯。

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

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

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的。

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

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

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保有自己风俗习惯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才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促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繁荣,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包容性。

费孝通说: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

”自从长城修建以来,长城内外逐渐形成了农牧两大经济体。

两千多年来,长城内的农业民族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长城见证了农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节选自段清波《城和长城:

中华文明的见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历史上相对发达的农耕文化在影响北方游牧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从而形成了长城地带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

B.从胡服、旗袍、马褂,到五谷杂粮和磨面方法,从胡床、骡子、汗血宝马,到琵琶胡琴和歌舞杂技,可以看出长城地带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多元影响。

C.在相互打交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长城地带的“民族融合”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在保有自己风俗的同时,又兼具其他文化特征。

D.两千多年来,通过屯垦移民和通商等方式,长城内的农业民族在长城地带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把长城内外各民族联结在一起,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在较早时期就发展了农耕文化,还有着较为成熟和完整的体系,在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过程中,也推动了他们的文明进程。

B.在魏晋以前,中原人都是席地而坐,不懂磨面方法,也没有面食,直到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带来了胡人的生活习惯,才改变了这种情况。

C.游牧民族主导中原后,总是希望统一中国,这样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农业民族相融合,这也是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D.长城地带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起源地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彼此交流,相互促进,在思想文化中已经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根源于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沿者长城一带向中原汇聚。

B.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不仅在长城地带汇聚各民族乃至世界的艺术精品,也使中原的文化艺术例如戏剧、词、曲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C.各民族的融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繁荣,但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由自在到自觉的转化有一个过程,期间有着几千年的跨度。

D.长城修建以来,在它的内外各民族就不断进行着各方面的交流,因此长城不仅是农耕和游牧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

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

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

这个调皮的学生却说:

“让郭苇给我们表演一下吧。

”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

“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上来学一学吧。

”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

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

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是“蹒跚”的“生动解释”。

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

跛哥说:

“我早该不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

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

”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是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

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

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人家说?

 

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

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

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

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

儿子老大不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

跛哥却说:

“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

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

”跛哥娘便勉强笑笑,

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

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些钱,孩子便哭了。

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

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

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这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跛哥把活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

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

这天,跛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

“这是你的工钱。

你也该回家了。

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快点,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

”孩子接过钱,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

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

跛哥听了问:

“你不是说梦话吧?

”孩子说:

“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来肯定会成大事,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

”跛哥不说话了,跛哥不是不想媳妇,有时想得还挺厉害。

但跛哥想:

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呀。

跛哥想好了,就说:

“我怕委屈了你姐。

”……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

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

孩子每次来看跛哥,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

跛哥总是笑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

“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解,为的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就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跋哥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

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他看出了姐弟俩的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5.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卢煜明和他的灵感

黄永明

  1997年,卢煜明和同事在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上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报道在孕妇的血浆里检测到胎儿的DNA.这篇文章到今天被引用已经超过了2200次。

  卢煜明1963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从小喜欢看《国家地理》,对与技术相关的事情更有兴趣,比如计算机和摄影。

  1983年,卢煜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基础医学,他在上学的第一年就接触到了通过大量复制DNA序列来帮助生物学家进行分析的PCR技术,并迅速上手。

  羊膜穿刺术技术,能够让医生在婴儿出生之前就确定孩子是否会患有遗传疾病,比如诊断出染色体数量异常所带来的唐氏综合症。

然而,这项技术是侵入性的,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卢煜明在妇产科实习时思考也许可以使用PCR技术来检测那些进入母体循环的胎儿有核细胞,这样一来,不做羊膜穿刺便可获知胎儿的DNA。

  没有花费很大的功夫,卢煜明就在母体循环中找到了胎儿有核细胞。

然而,当时的卢煜明并不知道,他正走进一条无法走通的死胡同。

后面的八年里,他办法想尽,目标却始终遥不可及。

  香港回归前夕,许多不错的研究职位在香港空缺了出来。

卢煜明在此时谋划着回到自己的家乡。

  与此同时,《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发表的两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报道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到了肿瘤的DNA.这让卢煜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肿瘤在癌症患者体内生长,与胎儿在母体内生长,是多少有点相似性的;既然可以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找到肿瘤的DNA,那么在孕妇的血浆中找到胎儿的DNA也应是情理之中!

  这个时候,泡面为卢煜明带来了灵感。

  “在我第一次操作检测游离的胎儿DNA时,我把血浆煮了煮,然后取用很少量的‘汤’来做PCR.这跟我煮泡面的过程是相似的。

”卢煜明说。

  当然,他并不是真的用火去煮。

那个时候,DNA提取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卢煜明的做法是,先把血浆或血清加热,使蛋白灭活,因为这些蛋白如果有活性的话可能会降解DNA或者影响PCR的活性。

接下来,最高速度离心,把变性的蛋白沉淀下来。

最后,直接吸取上清,用里面的DNA做PCR。

  2009年的一天,卢煜明跟太太Alice去IMAX3D影院观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那个时候,他正在思考如何使用母体血液对整个胎儿基因组进行测序的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他有一段时间了。

当银幕上一个巨大的“H”(哈利波特的logo)飞向卢煜明的时候,它在卢煜明的脑海中幻化成了同源染色体。

他思考良久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

  唐氏综合症并不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它是因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

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儿童,其21号染色体包含了三条染色体,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对。

这给他们的发育和健康带来许许多多的严重问题。

  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2011年起开始用于检测唐氏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异常。

这项检测在今天已经可以在超过90个国家获得,有超过百万妇女从中受益。

  现在,卢煜明的实验室有一半的精力用于研究产前检测,另外一半则用在癌症检测上。

后者的思路与产前检测是相似的:

癌细胞死亡时会向血液中释放DNA,而卢煜明想要通过找到这些DNA来实现癌症的早期检测。

  他这种做癌症早期检测的路径被称为“液体活检”。

“最终,我希望通过验血,利用循环DNA来筛查多种类型的癌症。

”他说。

  2016年,汤森路透将在科学界颇有知名度的“引文桂冠奖”授予了卢煜明,他由此也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物。

(摘自2017年1月14日“财新网”,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卢煜明和同事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内容为“在孕妇的血浆里检测到胎儿的DNA”文章,因这篇文章被多次引用,所以被称作其“成名之作”。

B.卢煜明对与技术相关的事情有兴趣,比如计算机、摄影和PCR技术等,这对他日后成名产生一定的影响。

C.羊膜穿刺术技术,能够让医生在婴儿出生之前就确定孩子是否会患有遗传疾病,但这项技术是侵入性的,有风险,现已经淘汰。

D.在科学研究中有时看似坦途,实际上是绝路,卢煜明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没有花费很大的功夫,就在母体循环中找到了胎儿有核细胞,实际上这是一条死胡同。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香港回归前夕,在香港许多不错的研究职位出现空缺,卢煜明此时回到自己的家乡,体现出对家乡的热爱。

B.唐氏综合症是因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染色体都是一对,而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的21号染色体包含三条染色体。

C.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唐氏综合症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在产前检测和癌症的早期检测中取得较高的成就。

D.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使超过百万妇女受益,因此卢煜明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物。

E.全文多处引用卢煜明的话语,这些话语既表现出传主的优良品质,同时又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9、文章的标题为“卢煜明和他的灵感”,请结合全文分析卢煜明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曾产生哪些灵感。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

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瀚石。

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

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

”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

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

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

“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

”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

内外逼之,纥徒溃散。

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璒以南康拒守。

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

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后主遗夫人书:

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

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

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

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列女传》

10.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B.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C.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D.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11.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娉: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及出生年月日。

 B.刺史:

地方主政官员,兼有检核问事及监察之职。

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C.岭南:

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全境。

 D.册:

册封,皇帝以封爵授给属国君主、少数民族首领、异姓王、宗族、妃嫔等的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谯国夫人贤明通达,深孚众望。

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凭借信义在本乡形成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千余洞部落前来归附。

 B.谯国夫人决断诉讼,法纪严明。

协助丈夫冯宝处理政务,即使自己部族的头领犯法也决不宽容姑息,依法处置。

此后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C.谯国夫人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挟持其子冯仆一起作乱。

谯国夫人不顾冯仆安危,率领酋长章昭达内外夹攻,最终平定了欧阳纥的叛乱。

 D.谯国夫人忠于朝廷,诚心归顺。

得知陈朝亡国后,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

每年部族大会时,她都以赤心忠君之意告诫子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5分)

 

(2)晋王广遣陈后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②,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湘灵鼓瑟:

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

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②云和:

地名,出产乐器。

③冯夷:

传说中的河神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两项是(5分)

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

 B.“冯夷空自舞”,写动人的瑟声吸引了河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来表现湘灵的哀怨。

 C.本诗摹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来体现音乐的魅力。

 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白芷的芳香交织汇合,顺着流水,化作悲风飘过洞庭湖。

 E.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15.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乏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5分)

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每空1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的“          ,      ”两句,借助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还要悉心培育新一代以报效国家的愿望。

(2)《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但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为了缓和人口迅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有必要延迟退休。

然而,谁都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实施。

C.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

这意味着每年煤的消耗量将减少1亿吨。

D.哲学家为何离开学术界?

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存在的种种弊端令哲学家心灰意冷。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① 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②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

摒弃功利性 ③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④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⑤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⑥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①②③④⑤⑥

A这其实而要确定所以/

B这其实/能认为因为即使

C实际上却会/可能就是

D这当然就是如果/虽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5分)

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科技进行批判反思,强调科技的负面性。

他们认为,____①,人类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有可能会把自己毁灭掉。

人类的智慧真的无法驾驭科技吗?

西方学术界的疑问让人有一种错觉,好像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有多快似的。

实际上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_____②,人类连太阳系都走不出去,医学连人的寿命都无法有效延长。

因此,_____③。

21.(6分)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在该校学生中进行的“网络游戏及沉溺其中的危害”调查的结果,请将该图整理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22.(60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部名为《低头人生》的2分钟48秒的短片获得了中央美院年度一等奖,作者用夸张和冷幽默的手法描绘了新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