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017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大纲89个考点对应试题研究教师使用之六Word文档格式.docx

⑶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⑷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⑸B、D、F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仪器名称

容量瓶

普通漏斗

分液漏斗

滴定管(两种)

用途

注意点

玻璃棒

锥形瓶

酒精灯

烧杯

量筒

烧瓶(分几种)

冷凝管

其它仪器及注意点可以自己补充

【研究题2】

(2007江苏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研究题3】

(2007北京理综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研究题4】

(2005上海19)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BCD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

法。

【研究题5】

(2004江苏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4)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

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了解Cl-、SO42-、CO32-、Na+、K+、Al3+、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

检验Cl-的方法过程:

检验SO42-的方法过程:

检验CO32-的方法过程:

检验Na+的方法过程:

检验K+的方法过程:

检验Al3+的方法过程:

检验Fe3+的方法过程:

检验NH4+的方法过程:

【研究题6】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

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NaCl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制备乙酸乙酯:

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C.鉴定SO42—: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鉴别环己烯和苯:

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环己烯和苯中

答:

D……………………………………………………………综合应用;

中等难度

【说明】本题从溶液配制、物质制备、离子鉴定、物质鉴别等4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思维能力。

(6)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简述中和滴定的过程①②

③④

⑤⑥……

【研究题7】

(2007江苏17)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CH2)6N4H+与lmolH+相当],然后用

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

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⑴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色变成色。

⑵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

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⑴①偏高②无影响③B④无粉红(或浅红)⑵18.85%

(7)了解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过滤的注意点:

蒸发的注意点:

萃取的条件和注意点:

蒸馏的条件和注意点:

【研究题8】

(2004江苏9)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研究题9】

(2005江苏6)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

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

加入稍过量浓溴水反应过滤

D.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

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研究题10】

(2006江苏1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B.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C.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D.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8)了解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找到书本上简单物质的制备实验?

和页码?

操作注意点?

示例:

必修1P22

胶体的制备

必修1P48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制备

必修1P49氢氧化铝的制备

必修1P65硅酸的制备

必修1P79~80硝酸的制备探究

必修1P88氨气的制备

必修2P59石蜡油分解制备乙烯

必修2P69乙酸乙酯的制备

选修4P86~87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和氯气

选修4P88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

选修5P32乙炔的制备

选修5P37溴苯和硝基苯的制备

选修5P51乙烯的制备

其它自己补充

【研究题11】

(2007全国理综Ⅱ28)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

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⑸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S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1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1分)

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2分)

⑵MnO2+4H++2C1-==Mn2++C12↑+2H2O

2S+C12

S2C12⑶饱和食盐水(或水)浓硫酸

⑷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导气、冷凝⑸产率降低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⑹SCl2、C1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9)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设计、评价和改进简单的实验方案。

【研究题12】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A……………………………………………………………理解;

较容易

【说明】本题从铁粉中少量铝粉的去除、熔融氢氧化钠固体时坩埚的选用、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四个方面,考查学生对实验中化学原理的理解程度,亦考查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

【研究题13】

(2007四川理综26)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为氯气发生装置;

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⑵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右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

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⑶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⑷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

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⑴分液漏斗B

⑵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过滤

⑶Cl2+2OH-=ClO-+Cl一+H2O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10)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或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

在书本上找到相关的实验装置图

必修1→过滤

蒸发

蒸馏

萃取

配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制氨气

必修2→制备乙酸乙酯

选修5→制备乙炔

制备乙烯

【研究题14】

(2007北京理综26)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⑴X的电子式是。

⑵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⑶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⑷nmol丁与n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⑵①②NH4Cl、Ca(OH)2(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

H2O

NH4++OH-⑶PCl5⑷P3N3Cl6

【研究题15】

(2007山东30)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⑴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

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代号)。

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

是。

⑵停止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

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

此时,活塞a应,活塞b应,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性。

⑴ACBECFAB之间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⑵关闭打开km

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⑶①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

NaOH吸水,促使氨放出;

NaOH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②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