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185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docx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

行业标准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

编写说明

(征求意见稿)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编写组

2011年09月07日

编写说明

一.任务来源

行业推荐标准《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是由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提出、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交科技发〔2011〕389号文《关于下达2011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的通知》下达的标准项目,任务编号:

JT2011-13,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试验检测工作委员会承担了此标准的编写任务。

二.编制目的和必要性

随着公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各类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日新月异,创新性复杂工艺大量涌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公路工程技术的科学化管理,都有了更高、更多的诠释和要求。

目前,交通行业现行的试验检测、检验评定等各门类试验检验规程中尚没有对相关记录和报告格式做出协调统一的规定。

仅以《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中对综合甲级的要求为例,就涉及了19项210多个试验检测参数,构成的各类材料、半成品、成品、设施等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就多达百余种,如算计同类但有细微差异的格式更是不胜枚举。

由此引伸出的问题就是,当需要用同一类数据表征同一类试验项目时,会发现数据描述在不同的地方经常是千差万别的,甚至对某些共同的质量特性根本无法进行比较分析,这就造成难以在宏观范围内横向衡量同类项目的真实情况,必然会影响准确把握公路技术的整体质量水平。

而各省市、各委托机构对试验检测管理的具体要求的不尽相同、记录和报告的格式设计不尽科学合理,也是导致全国各地的试验检测记录和报告格式差别很大的原因之一。

面对纷繁复杂的记录报告类型,如果对记录报告不进行统一规范和科学表述,势必会带来以下问题:

格式类型过多的记录报告将大量消耗用于记录报告出版、引用和保存的媒介材料;标准化程度不高的记录报告将造成试验检测成果的应用、检索和共享的效率大为下降;同时,记录报告的不统一还会降低记录报告的通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记录报告对质量管理的指导作用。

因此,公路数据报告(包括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作为试验检测工作最终成果的具体载体,其质量水平及共享程度无疑将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与结果判定。

如何提高数据报告的质量水平及共享程度已成为广大交通建设从业单位及人员广泛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而数据报告格式编制的标准化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促进剂。

通过统一试验记录表及检测报告的格式这项工作既有利于试验检测管理的科学与规范,也有利于试验技术资料的归档与交流,还有利于对试验检测假数据假报告的防范与遏制,是行业管理、勘察设计、质量监督、工程监理、施工企业、检测机构、材料供应等各方共同期望实现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编写过程

任务下达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试验检测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共同组建了《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编写小组,小组主要成员大都来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试验检测机构的管理部门,熟悉质量检验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

本标准的编制以前期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负责组织、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提出试验检测数据及报告格式的通用编写要求,便于公路用试验检测数据的采集与交流,有效避免与减少错(漏)数据和报告的生成,避免信息混乱,为试验检测数据电子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小组成员认真分析了《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课题前期进行的调研与形成的科研成果,归纳总结后确定了本标准的以下编写原则。

本标准为管理类标准,其目的是通过规范格式、统一表述对象与表述语言,实现业内数据规范化管理,为数据电子化创造条件。

为此,本标准编写时以交质监发[2008]274号文中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为编制依据,以现行有效的公路工程质量检评标准、相关试验规程为检验依据,编制时着重点考虑表格中管理要素的信息内容与表述形式,对技术要素的表述、要求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定,突出“可实施性、可操作性、数据可比性、管理要素统一性”的编制原则。

编写原则确定以后,小组成员认真总结了《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课题的调研报告与研究报告,认真分析试验检测管理要素与技术要素的构成,确定编写格式与要素涵盖内容,形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4.1关于标准的结构体系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其主要内容架构如下:

1.术语和定义

2.总则

3.格式与要素(分类、格式、要素)

4.试验记录表编制要求(管理要素:

标题区、落款区、检验对象信息区、附加声明区,技术要素:

检验数据区)

5.检测报告编制要求(管理要素:

标题区、落款区、检验对象信息区、附加声明区,技术要素:

检验对象属性区、检验数据区)

6.附录A:

典型记录表及检测报告的格式(规范性附录)

7.附录B:

记录表及检测报告示例(资料性附录)

4.2关于标准的要素构成

参考并认真分析《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记录表与检测报告中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版块,并对各版块的管理与技术属性进行划分,构成标准中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

各要素包含的区域版块内容为:

管理要素:

标题区、落款区、检验对象信息区、附加声明区等

技术要素:

检验对象属性区、检验数据区等。

4.3关于标准版面要求的说明

标准中仅对记录表和试验报告各区域版块的表述内容和相对位置进行统一规定;对具体的版面要求,如页边距、字体、字号等不做硬性要求,由各试验检测机构自行编制。

原则上采用单页表形式,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横表或纵表,装订在左侧或上方,页边距应满足档案管理要求,宜控制在:

上2.0cm,下1.5cm,左2.5cm,右1.5cm的范围内。

推荐使用的表格版面要求为:

a)页边距:

上2.5cm,下2.0cm,左3.0cm,右2.5cm;页眉1.5cm,页脚1.75cm;

b)字体:

标题区、落款区:

表格名称为3号宋体加粗、表格唯一性编号为小4号仿宋,其它内容为4号宋体加粗;附加声明区的“备注:

”为小4号宋体加粗,栏内其它内容为小4号宋体;表格其它区域为5号仿宋;

表格外边框为“1.5磅粗实线”,记录表中的“检验对象信息区”与“检验数据区”用“1.5磅粗实线”分隔,检测报告中的“检验对象信息区”与“检验对象属性区”用“1.5磅粗实线”分隔,表内其它部分均为“0.5磅细实线”。

4.4关于标准的附录

为能更真观地理解标准中对数据记录表格的格式要求,在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对试验记录表及试验检测报告格式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了表述;同时分别以综合甲级、桥梁隧道专项、交通工程专项的记录表及检测报告各1份作为本标准的编制示例,以附录B(资料性附录)的形式给出。

五.标准主要内容及条款说明

5.1标准名称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编制的目的是用标准语言形式,将《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课题的成果进行规定,属宏观管理类的规范要求,因此以“编制导则”的形式作为标准名称。

按照《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课题的成果,表格课题第三次会议确定的“表格以工地试验室为主要适用对象,同时从软件信息化角度,设置选填项目,兼顾等级试验室”原则,确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5.2定义与术语

为方便使用、表述一致,根据《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2005年第12号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的意见》(厅质监字[2009]183号)两个文件中的相关规定,给出等级试验室、工地试验室、母体试验室的定义。

5.3格式与要素

通过对《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课题的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标准的管理要素与技术要素内容,明确各要素的表述的含义与编写位置,见表1。

表1要素的构成、位置与表征内容

要素名称

要素构成

编制位置

表征内容

管理要素

标题区,又称“表头”

表格区外部上方

记录表/检测报告表格的属性信息

落款区

表格区外部下方

记录表/检测报告的签署信息

检验对象信息区

表格区上部

被检对象信息及试验检测条件信息

附加声明区,又称“备注”

表格区底部

试验过程中需补充说明的信息

技术要素

检验对象属性区(仅用于检测报告)

表格区中部偏上位置

被检对象的专属信息

检验数据区

表格区中部偏下位置,“附加声明区”上方

记录表:

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及导出/处理结果

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与结论等信息

5.4试验记录表编制要求

以等级标准为基本依据,对试验记录表所涉及的管理要素与技术要素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特别明确表格名称、唯一性编号、试验室名称的具体编写方式与管理规定,相关要求见表2。

表2试验记录表各要素编制要求

要素内容

信息明细

填写要求

标题区

表格名称

“项目名称”+“参数名称”+“试验记录表”的形式,同时对多测试方法、多项目、多参数等五种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规定

唯一性标识编码

明确四段位的编码规则

页码

仅当一页内无法完整表述整个试验记录时使用

试验室名称

正确使用试验室名称

工地实验室名称应能反映出其母体实验室及工程项目的信息

记录编号

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试验参数、试验过程的识别

检验对象信息区

工程部位/用途

为二选一填写项,明确被检对象在工程中的具体位置时,填桩号;当指明数据报告结果的具体用途时,填相关信息

委托单编号

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表示委托任务的唯一性编号

样品描述

描述样品结构、形状、颜色、数量等

样品编号

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区分每件独立样品的唯一性编号

试验条件

试验时的环境条件

试验依据

试验时所依据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规程或其它技术文件

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时所用主要仪器设备信息

检验数据区

原始观测项目

要求充分信息,以便在接近原的情况下能够重复

数据处理过程项目

保留数据处理过程、导出过程、数据修约等

试验结果

给出测试结果,需要时给出相关图表结果

附加声明区

备注

试验检测过程的特殊声明、其它鉴证方签认、需补充说明的事项等

落款区

表格签署人信息

试验、校核人员签名

试验日期

试验记录表的完成日期

5.5检测报告编制要求

以等级标准为基本依据,对检测报告所涉及的管理要素与技术要素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相关要求见表3。

表3检测报告各要素编制要求

要素内容

信息明细

填写要求

标题区

表格名称

由单一记录表导出的检测报告,其命名方式同记录表,仅将“试验记录表”变更为“试验检测报告”;

由多个记录表导出的检测报告,依据试验参数具体组成,优先以项目名称命名检测报告名称

唯一性标识编码

明确四段位的编码规则

页码

仅当一页内无法完整表述整个检测报告时使用

试验室名称

正确使用试验室名称

工地实验室名称应能反映出其母体实验室及工程项目的信息

报告编号

试验室自行制定,用于试验检测报告的识别

检验对象信息区

施工单位

实施工程建造与安装的单位名称

工程名称

本检测报告测试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为二选一填写项,明确被检对象在工程中的具体位置时,填桩号;当指明数据报告结果的具体用途时,填相关信息

委托单编号

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表示委托任务的唯一性编号

样品描述

描述样品结构、形状、颜色、数量等

样品编号

试验室自行编制,用于区分每件独立样品的唯一性编号

试验依据

试验时所依据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规程或其它技术文件,标准、规程填写完成编号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试验时所用主要仪器设备信息

判定依据

判定试验结果合格与否所依据的标准、规程或其他技术文件

检验数据区

检测项目

本报告包含的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判定依据中相应检测项目的要求

检测结果

指本检测项目的单向测试结果

结果判定

指本检测项目的单向结果的符合性判定

检测结论

本检测报告所含测试项目的检测结果,应包含合格与否的判定

附加声明区

备注

试验检测过程的特殊声明、需补充说明的事项等

落款区

表格签署人信息

检测、审核和报告批准人签名

批准日期

报告批准日期

《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编写组

2011年09月0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