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3889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4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地理计算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计算题.docx

《地理计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计算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计算题.docx

地理计算题

专题二地图和地球

【考点搜索】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4、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

【知识网络】

 

【复习策略】

1、本专题包含的知识与技能内容相当广泛,有高中内容,也有初中内容;有地球的外部环境,也有地球本身的运动。

在复习过程中应构建起一张系统的知识网络,注重初、高中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2、本专题的知识与技能内容较多地涉及天体和地球的空间运动,所以在本专题的复习过程中,除了建立平面的二维空间外,还需建立三维的空间概念。

3、本专题的学习涉及物理和数学知识较多,故在学习过程中忌死记硬背,一定要以理解和灵活运用作为学习的主要方法。

4、本专题的学习要重视对重大天象和地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分析地理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5、本专题的内容有较多的理性思考,有较高的图像识读要求,要学会快速、准确地捕捉有效信息,并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学习进行时】

第1学时宇宙环境和经纬网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组成天体系统的一个普通的天体

天体系统的结构:

地球

月球

银河系

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

河外星系

2、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的一个特殊的天体

表2-1: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成因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①黑子:

发生在光球层中,其温度比周围区域低1500℃左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

②耀斑:

发生在色球层中,是指某区域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增亮的斑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如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的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吸收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3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经典例题1](2001全国大综合卷)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

思路点拨: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在大约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电磁波对人造卫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捕获形成极光,但耀斑爆发几分钟后不一定极光就变得格外绚丽。

尝试解题:

答案:

A

4、宇宙探测

(1)宇宙探测器的发展:

人造卫星→无人探测器→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

(2)宇宙探测大事记: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使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个载人航天站“礼炮1号”

1981年4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3)宇宙资源:

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经典例题2](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题)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

国家

成果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

苏联

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9

美国

宇航员第一次登月

1970

中国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1

苏联

第一个空间站

上述事实表明了当时()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②美苏两国在科技处于领先状态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世界大国对宇宙空间探测知识的了解状况,认识到各国竞相发展航天技术,认识到宇宙探测的重要性,认识太空研究的意义。

尝试解题:

答案:

B

二、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比较

表2—2: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定义

特点

纬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自成圆圈,长度不同,赤道最长,两极成点,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为1800

3、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2—1)

表2-3:

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

起点线

度数划分

度数含义

代号

常用划分界线

纬度

赤道

(00纬线)

向南、向北各分作900

当地纬线上的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纬(N)

南纬(S)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300、600把地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度

经度

本初子午线

(00经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

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东经(E)

西经(W)

200W、1600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4、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①东经度数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

②北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南纬度数由北向南增大。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①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图中经线、纬线所属的地理区域。

(3)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点的是北方,指向南极点的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的是东方,逆着地球自转方向的是西方。

②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正东、正西的关系。

③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则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也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④按纬线判断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选择两点间的劣弧段作为判断依据。

(4)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0的弧长约是111km×cos该地纬度

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④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经典例题3](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

据此回答:

(1)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2)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

A.600千米 B.900千米 C.1200千米D.1500千米

思路点拨:

本题以我国在北极附近设立的科考站为背景,检查经纬网知识的应用能力。

(1)题对地理空间定位的能力要求较高,根据黄河站的地理坐标(78°55′N,11°56′E)判断其正南方的地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因此需要确定四个选项的经纬度位置;大不列颠岛被本初子午线穿过,阿拉斯加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西伯利亚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在60°E以东,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在10°E左右;实际上,我国的黄河站就使用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家挪威的领土----斯匹茨卑尔根群岛。

(2)题要求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已知黄河站与北极点之间的纬度差,按照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关1°,距离相距约111千米进行计算,两地纬度约相隔11°,距离约为1221千米,因此C答案最接近。

尝试解题:

答案:

(1)A   

(2)C

[经典例题4](2003年江苏卷)图2-2是“我国某区域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2)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B.700千米C.400千米D.1400千米

(3)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B.100千米C.300千米D.500千米

思路点拨:

本题的第

(1)题要求学生对重要经纬线在中国的分布比较清晰,由图中的经纬线的位置,就可确定各点所代表的地形单元。

(2)题从图中可读出①山脉大至南北跨6个纬度,而一个纬度的距离是111km,由此可估算出答案应为B。

第(3)题先要估算50度纬线圈的周长,因为60度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50度纬线的长度比60度纬线的长度略微长一些;从图中可看出L长约4度,即可求出答案。

尝试解题:

答案:

(1)B

(2)B(3)C

(5)利用经纬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在经纬网光照图上,晨昏圈一定与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在数值上相余。

②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圈中在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也是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

(6)日照图中利用经纬网计算时间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

②每条纬线以晨昏线为界,根据昼半球中的昼弧所跨经度计算昼长时间,根据夜半球中的夜弧所跨经度计算夜长时间。

③光照图中的日出、日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的纬线圈与晨线、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

[经典例题5](2003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图2-3中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B.14时

C.20时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

思路点拨:

据图知P地位于75°W,恰好是西五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是9:

00整,根据区时的换算方法,可直接计算出P地地方时为前一天的20:

00。

由文字叙述知P点的日落地方时是20:

00,可推算出P点当天昼长为16小时,而漠河所在的纬度位置与P点的纬度位置大体是南北对称,所以它们的昼夜长短情况恰好相反,得出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

尝试解题:

答案:

(1)C

(2)A

第2学时地球的运动

(一)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表2-4:

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况的比较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的平面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

3、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移动情况如图2—4所示:

图2-4

4、常见的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

侧视图俯视图

展开图变式图

图2-8

5、常见日照图的判读

(1)确定南、北极:

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者为北极,顺时针自转者为南极。

(2)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

(3)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此正相对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4)确定太阳出没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赤道上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在极昼、极夜的区域则没有日出、日落现象。

(5)确定昼夜长短:

由晨昏线分割的同一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可以通过读经度差数进行判断。

(6)确定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1)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是00。

(见图2—9)

(2)晨昏线的运动:

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由于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得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在0°~23°26′之间摆动,如图2—10所示。

(注:

图中AB为晨昏圈)

(3)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有二。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经典例题6](2004年江苏卷)读图2-11(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º B.东经90°ºº

C.西经70°ººD.西经110°ºº

(2)此日在()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思路点拨:

此题综合考查了对东西半球的划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等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第

(1)题的依据是夜半球正好与西半球重合,即东半球是昼半球,晨昏线的经度分别是200W和1600E,昼半球的中间经线70°E便是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2)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应该是向南,由此确定此刻正是北半球的秋分。

尝试解题:

答案:

(1)A  

(2)C

2、地方时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

(1)时区: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

划分方法如图2—12、图2—13所示:

时区号=已知经度÷150(取整数),如1630E÷150≈11(E),则1630E位于东十一区。

(2)区时:

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0,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W)×150,即为750W。

(3)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见图2—14)

另外,地球上还有一条不断变化的自然日期变更线,它是24时或0时所在的经线。

(4)时间计算:

从180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0经线,时间越来越早,即时间不断增加。

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两地经度差在00经线的同侧为“-”,异侧为“+”)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以1800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再到1800经线为参照,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为“+”,西侧为“-”)

③区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在零时区的同侧为“-”,异侧为“+”)

④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以西十二区自西向东到东十二区为参照,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为“+”,西侧为“-”)

(5)时间问题的综合应用

①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经典例题7](2005年广东卷)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图2-15所示)。

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

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  )

A.36°34′N,90°E

B.60°N,150°E

C.30°N,90°E

D.53°26′N,150°E

思路点拨:

本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实验。

在北半球,北极星的高度即为当地的纬度,由示意图可看出北极星的高度为30°。

“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南方时,北京时间是14点整”,说明该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为14点,即该地位于120°E以西30°,其经度为90°E。

尝试解题:

答案:

C

[经典例题8](2005年辽宁卷)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达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

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

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思路点拨:

本题是常见的飞机飞行中的时间计算问题。

根据圣彼得堡的经度30°E,可以确定其位于东2区,与哈瓦那(西5区)的时差为7个小时,即圣彼得堡比哈瓦那早7个小时。

飞机从圣彼得堡飞到哈瓦那需要11个小时,因此已知圣彼得堡时间,便可求出哈瓦那时间,为“15+11-7=19”,日期未改变。

尝试解题:

答案:

D

②半球图上的时间问题

[经典例题9](2000年广东卷)图2-16中的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

读图回答: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空间思维能力与时间的计算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北半球日期、时间变化推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推导和计算。

图中AN—NB为3月21日与3月22日的分界线,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为逆时针的方向(AN东侧为新的一天,西侧为旧的一天),即可推出NA为新一天开始的地方,即为3月22日0时或21日24时,NB为日界线,即与180°经线重合,因此NA为60°E。

然后根据NA为22日0时,再进一步推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

尝试解题:

答案:

(1)60°E;180°

(2)22;4

③日照图上的时间问题

[经典例题10](2004年上海卷)图2-17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此时,90°E的区时是月日

时,北京时间是时。

图2-17

(2)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向东至180°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D.0°向东至90°E

思路点拨:

此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日照图的判读能力和时间计算能力。

首先根据极夜范围判断出图示日期应为12月22日,90°E正位于昼半球的中间,为正午时刻。

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比90°E早2小时,应为14点。

由第

(1)题可知上海的日期为22日,与上海相同日期的范围应从22日的0时开始,到日界线结束,上海使用北京时间,为14时,由此可推断0时的经度,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尝试解题:

答案:

(1)12;22;14

(2)A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见图2—18)

(1)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

(2)意义:

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

[经典例题11]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图2-19的实验。

当将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A.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C.在赤道上,观察花朵做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运动

D.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随着水的下漏按逆时针方向运动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地转偏向力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应该知道赤道穿过厄瓜多尔的首都,所以实验的地点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即:

赤道以北、赤道以南、正好在赤道上。

尝试解题:

答案:

D

第3学时地球的运动

(二)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判断和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判断

①某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取决于该地所处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比例,任一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时间总长均为24小时。

②不同纬度的昼长或夜长的比较,应比较两地昼弧或夜弧所占据的经度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时间越长,弧长上每150占据1个小时。

(见图2-20,判断甲、乙、丙三图中各点昼夜长短的情况)(图有误)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春、秋分日:

全球昼夜相等

②春分→夏至→秋分:

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北极附近有极昼;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③秋分→冬至→次年春分:

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北极附近有极夜;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①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