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187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 岳阳楼记.docx

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试题10岳阳楼记

第三单元 阅 读

10 岳阳楼记[见学生用书B本·B6]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

B.在洞庭一湖一碧万顷

C.政通人和然则北通巫峡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予观夫巴陵胜状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辨析。

A项“空”的意思分别是:

天空/消散;B项两个“一”都是数词;C项“通”的意思分别是:

顺利/通向;D项“观”的意思分别是:

景象/看。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A项的正确划分应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理解性默写。

(1)文中“__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__”两句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忧乐的宽广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政通人和__,__百废具兴__”。

(3)本文中,运用动静结合来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__浮光跃金__,__静影沉璧__。

(4)成长路上,时而阳光,时而风雨。

无论是欢笑还是苦痛,我们都要用“__不以物喜__,__不以己悲__”的旷达胸襟泰然处之。

4.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 拟人、对偶 )

(2)锦鳞游泳。

( 借代 )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反问 )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对偶、比喻 )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然后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1)中“日星隐曜,山岳潜形”除了对偶,还有拟人,“隐”“潜”有“藏”的意思,表现“日星”“山岳”主动的情态。

(2)中“锦鳞游泳”中“鳞”代指“鱼”。

(3)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只问不答,答在问中,是反问。

(4)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除了对偶,还有比喻,句中把月之“静影”比喻成“璧玉”。

5.下列诗句与本文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 A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主要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A句表现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本文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B句表达的是爱国之情,退休在家还想着为国效力;C句表现的是面对未来的豪情壮志;D句与B句相似,都是表达虽不做官,依旧想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6.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B )

上联: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下联:

揽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

故选B。

【答题技巧】

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

细绢。

②仅:

将近。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星隐曜__光芒__

(2)范文正公轻财好施__轻视__

(3)岁衣缣一匹__每年__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以养群从之贫者

D.至今奉公之法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A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是“助词,的”;B项“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之”是“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项“以养群从之贫者”中的“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至今奉公之法”中的“之”是“助词,的”。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答案】(范仲淹的)子孙有德行和才能,而且很善良,到现在(还)信奉范仲淹的规范(准则),不敢有所败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本句中重点词有:

“贤(有德行有才能)”“令(善,美好)”“奉(信奉,遵循)”“法(规范,准则)”“废弛(败坏,松弛)”。

【答题技巧】

文言句子翻译技巧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重点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下列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B.不认为环境的好坏就高兴,不认为个人的得失就悲伤。

C.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D.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段的分析。

作答此类题目时,先要根据文中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比较,找出错误点,反选排除,得出答案。

AB两项把“以”译错,“以”不是“认为”而是“因为”。

此句两分句是互文显义,不能分开翻译,所以D项错误。

11.【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

(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或: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参考译文】

【乙】

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里人特别宽厚。

他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城外的地方买了上好的田地数千亩,当作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

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

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

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范仲淹的)子孙有德行和才能,而且很善良,到现在(还)信奉范仲淹的规范(准则),不敢有所败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

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

仲淹曰:

“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

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

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

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释】①矫厉:

振奋。

②重肉:

两种以上的肉。

③义庄:

一种慈善救助机构,由范仲淹开创。

④治第:

建府宅。

⑤逸老:

安享晚年。

⑥形骸:

形体,身体。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感激论天下事__感奋激发__

(2)吾今年逾六十__超过__

(3)乃谋治第树园圃__种植__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__担心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

本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1)句意为:

每当感奋激发讨论天下事的时候。

感激:

感奋激发。

(2)句意为:

我现在超过六十岁。

逾:

超过。

(3)句意为:

竟然考虑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

树:

种植。

(4)句意为:

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

患:

担心。

1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限划两处)

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

本题根据状语“一时”、主语“士大夫”、谓语动词“矫”即可断句。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答案】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苟(如果)”的正确翻译。

15.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

(建议答题字数:

50字左右)

【答案】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属于侧面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范仲淹死后军民的反映是侧面描写,突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古仁人之心。

1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古仁人之心”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建议答题字数:

55字左右)

【答案】①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②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③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古仁人”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据此在文章中概括出体现范仲淹品德高尚的事件即可。

【参考译文】

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

“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每当感奋激发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

(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但)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

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

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

范仲淹说:

“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

我现在超过六十岁,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但肯定住不上了。

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

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

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

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义。

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天才离去。

1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其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到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曾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说明性文字创作。

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从文中得知的信息编写进去。

可对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岳阳楼的美景以及文人墨客到此处留下佳作的情况进行介绍,特别要强调范仲淹的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