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5433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doc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需要完整版请点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题目: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

III

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研究

内容摘要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体现公平原则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这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极不协调。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保障全民化和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本质要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并予以实证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尤其是农民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本文针对农村以及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农民

目录

内容摘要 I

引言 1

1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2

1.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2

1.1.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2

1.1.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2

1.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 3

1.2.1保障权利公平 3

1.2.2保障机会公平 3

1.2.3维护规则公平 3

1.2.4调节分配公平 4

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

1.3.1创建与发展阶段 4

1.3.2缓慢发展与停滞阶段 5

1.3.3改革与重构阶段 5

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2.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6

2.1.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展缓慢,覆盖率低 6

2.1.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不足 6

2.1.3农民工获得的社会保障十分有限 7

2.1.4失地农民失地同时失去保障 7

2.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7

2.2.1农村与农民社会保障法规、制度缺失 7

2.2.2户籍制度充当社会福利保障分配工具 8

2.2.3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 8

2.2.4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水平难以提供有效保障 8

2.3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形成的原因 9

2.3.1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落后 9

2.3.2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 9

2.3.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10

2.3.4缺乏法制保障 11

3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12

3.1加快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 12

3.2推进落实户籍制度改革 12

3.3逐步合理的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12

3.4建立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13

结论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引言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体现公平原则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这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极不协调。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保障全民化和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本质要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研究并予以实证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7

1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1.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1.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1.1.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1.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

1.2.1保障权利公平

1.2.2保障机会公平

1.2.3维护规则公平

1.2.4调节分配公平

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3.1创建与发展阶段

1.3.2缓慢发展与停滞阶段

1.3.3改革与重构阶段

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2.1.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展缓慢,覆盖率低

1991年初,我国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制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至1995年,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00多个县开展了这项工作,全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接近5000万人,积累基金32亿元。

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1998年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出现困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所恢复,但进展不大。

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1870个县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仅有5400多万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占应参保人数的11%。

2.1.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不足

2.1.3农民工获得的社会保障十分有限

2.1.4失地农民失地同时失去保障

2.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农村与农民社会保障法规、制度缺失

2.2.2户籍制度充当社会福利保障分配工具

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的症结不在于从形式上将居民区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而在于户籍制度承担了额外的社会管理功能,使户口充当了社会福利分配的工具。

国家对拥有“非农业户口”的城镇居民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他们可以享受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教育等各方面的待遇。

而手握“农业户口”的农民的社会福利主要靠自己解决。

在现行户籍约束下,进城农民工不仅要自己解决吃、住、就业、医疗、孩子上学等问题,还要承担农业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成本。

2.2.3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国家拥有所有权而农民占有其使用权。

现在土地流转基本上没有市场,一级市场由国家控制,二级市场农民不许进入,农民在土地交易中始终处在被剥夺的地位。

现行法律规定的征地补偿费,是按照土地原用途的年产值倍数来测算的,没有体现土地的潜在收益和利用价值,大大低估了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和基本生活资料来源的功能,没有正确估量农民放弃土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一方面政府逐步提高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另一方面被征地农民得到的补偿费用,却难以维持正常的城市生活开支。

同时,土地制度不健全,使得进城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农民工进城即使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的职业,也不得不兼顾留在农村的土地。

由此出现了大量农民工农忙季节返乡的现象,在农闲时打工,农忙时回乡种田,也使得这部分农民成了奔波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两栖人口”。

土地制度的不健全,还造成了许多土地占而不用的资源浪费。

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即使根本不想或者至少有相当一段时间内不期望回乡务农,但出于对未来事业等风险的规避或子女就学等方面地考虑,而不愿意放弃土地,他们往往以低价或无偿地转让给亲属耕种,甚至任由土地撂荒。

2.2.4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水平难以提供有效保障

2.3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形成的原因

2.3.1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落后

2.3.2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

2.3.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2.3.4缺乏法制保障

3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3.1加快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

3.2推进落实户籍制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我国原有体制下形成的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城乡户籍迁移制度开始松动,但尚未根本触动,主要原因是户籍承担了社会保障职能。

今后要推行户口迁移制度改革。

首先,要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等级管理制度;取消人为的、行政的户口“审报”制度,以准入条件取代计划管理,实行属地化管理和职业登记,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

其次,科学的制定门槛标准,促进认可管理流动;准入条件代替指标控制,为实现公民居住和迁徙自由提供依靠市场调节为主的制度前提;靠市场调节的居住和迁徙自由,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

再次,建立科学的人口管理系统,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户口登记制度已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户分离。

改革的方向是要以身份证制度作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依据,实行一人终生一个社会保障代码,实现开放、动态的户籍管理,运用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储存完整的个人信息,确保身份证的“唯一性”,同时扩大和提高在全社会使用身份证的有效范围。

3.3逐步合理的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3.4建立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结论与展望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完善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从总体上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较低,有的刚处在试点阶段,一些地方资金配套压力较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对滞后,农民工参保率不高,农村养老保障严重缺失,管理方法和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的科学绩效评估机制也是其中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国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保障,生活质量有更大的改善。

马克·霍哲教授认为“只有政策制定者和平民积极主动地参与业绩评估,即参与政府机构对他们的开支负责,对他们的行动负责,对他们的承诺负责的评估过程,上述的多重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0月11日

[2]李若青、农村社会保障的意义和对策,(云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林光汉、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2002年第6期

[4]王成新、陆彦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北方经济,2006年第5期

[5]高鹏、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

[6]符华平、顾海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