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815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写作》.docx

高中语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写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

素材一

【画面描述】 画面上,一个身着制服夹着公文包的执法人员提着一只从标有“制假售假”字样的螃蟹身上折断的蟹钳作为惩罚(罚款),得意洋洋地走了,而那只被处罚的螃蟹心存侥幸,心里想着“元气未伤,咱照样横行”。

【寓意点评】 讽刺了某些执法者治标不治本的处罚行为,揭露了制假售假者目无法纪的嚣张气焰。

素材二 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颁奖辞】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吴锦泉是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如今他年过八旬,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他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2010年8月,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就这样一点点攒,一次次捐,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这位老人累计捐款37000多元。

【速用示范】

话题一:

持守。

一把刀,一条凳,一辆自行车,伴随着一位老人走过了无数个日夜。

那一张张褶皱的旧币,一枚枚磨刀换来的硬币,都在无声诉说着这个老人对一个“善”字的持守。

他就是吴锦泉,一个靠磨刀维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善事的老人。

话题二:

重塑老人口碑。

现如今,人们对老人这个群体似乎颇有微词,我们时常听见类似“坏人变老了”的论调,但磨刀老人吴锦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对老人的偏见。

他是善良的老人,他是朴素的老人,他是高尚的老人,他是民族的灵魂,他让我们看到,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样的老人,令我们敬佩!

[走进现场]

一、阅读《走进“快乐大本营”》,把原文和改文作比较,想一想:

为什么要这样改?

你能不能把它改得更好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被”字必须删去,因为“被入选”有语病;“收视率颇高的卫视”改成“湖南卫视”,更具体准确,也更规范。

第二段,“早已十分熟悉的”累赘,因为“每周出现在荧屏前”自然是“早已十分熟悉”;“就”改为“便”,“不过”改为“幸好”,语气更连贯,也更有亲切感;删除“可一丝不苟……舍命陪君子了”,是因为这一句给读者的感觉是“我们”很被动,很无奈,并不“快乐”,这与本文表现“走进‘快乐大本营’”的主题不合。

第三段,“觉得好像”累赘;“再”、“才”将动作先后分得过清,这既与事实不合,也影响语言的流畅,所以删去;“视”是文言词,现代汉语中只有“偷看”而没有“偷视”一词;“你我”改为“大家”,更准确,更给人亲切感;删除“节目中……节目搞砸”,也是因为这几句内容与本文表现“走进‘快乐大本营’”的主题不合。

第五段,将汉字数字改为阿拉伯数字,将“CoolGirl”改为“城市姐妹”,更规范,更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将“今日”改为“这时”,指代更明确,因为前面只说“9月份”,并没说哪一“日”;删除“较为”、“却”、“熟”和引号,是因为它们累赘。

作者的修改,的确使得文章的语言流畅、简洁、准确了不少,但还有一些地方可以改得更好。

如:

第一段的开头的两句,或可删除,或需作改写;这一段中也要交代一下准确时间,因为第五段中有“第二次来到演播厅是在1998年的9月份”。

第二段第二句中的“荧屏前”,应改为“荧屏上”;末句前缺少过渡。

第三段中“原来大家都一样”后,应补充一句交代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是否缓和。

第四段整段可删除。

第五段中,“9月”后应该写明日期;“万物皆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可删除。

二、《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曾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原文有3700字,写得虽然生动,但失之繁杂。

在选入教材时,吕叔湘先生给它做了精心的修改。

比较所选片段的原稿和修改稿,看一看,吕叔湘先生做了哪些修改?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就上述片段来说,作者路上所见并不是文章重点,所以应尽量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对照原文与修改后的课文后不难发现,吕先生删去的正是这些。

许多枝蔓(几乎将原作的一半)被删去后,蝴蝶盛会的情况更加突出,全文更见精致优美。

[活动体验]

一、调整结构

阅读《上海很“杂”》,帮助作者整理一下思路,对文章的结构做一些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上海很“杂”》一文所写的“杂”,可理解成一种兼容并包的品质,以此来概括上海的特征,的确较为准确。

因此文章的立意还是很有新意与特点的。

但作者在具体表达时,体现在文章中的思路显然不够清晰。

文章开头三段思路尚清晰,作者首先指出“这个世界很杂”,“这个世界的事物很杂”,而正是“杂”吸引了我,并引出上海的特征也是“杂”,“这种‘杂’怎能不叫人为之陶醉呢?

”至此,文章应该展开来写上海的具体“杂”内容了。

这里就有一个顺序问题,一般的常规顺序是,先写历史,再写今天和未来;先外部,后内部;先面上,后点上。

本文显然有违常规,显得十分混乱。

不妨作以下调整:

将第八段移作第四段,将第七段移作第五段。

二、润色语言

阅读鲁迅《藤野先生》手稿中的一段,请从润色语言的角度来谈一谈,鲁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从鲁迅对《藤野先生》片段的修改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写作精益求精的精神。

将“新的先生”改成“陌生的先生”,将“新的讲文”改成“新鲜的讲义”,表达更加明确。

因为作者新到学校,这里老师给作者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陌生”,是否是“新”的,作者不应该很清楚;在这里强调讲义的“新鲜”更有意思,因为作为学生,新到任何一个学校,听到的讲义都会是“新”的,强调这一点没有多少意义。

将“身材”改为“八字须”,为了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征,也更符合生活情理;加上“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不但使描写更生动,而且很好地显示了人物的精神特征。

总之,经过润色以后,文章的语言显得更加准确精当了。

三、综合比较

学生习作《红柳》在内容、结构、表现主题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在原文的基础上修改,使其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突出,论说更加具有逻辑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文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题目笼统,不够醒目;第二,首段和第三段内容重叠,都是列举现象;第三,第三段的沙漠植物名称不详,缺乏说服力;第四,第七段的例子顺序安排随意,不够有序。

修改稿从上述各方面进行了相应修改,主题更为集中,逻辑性增强了。

修改例文:

红 柳

在茫茫沙漠中生长着一种植物,它忍受着戈壁滩恶劣的气候,把根深深扎入黄沙之中,任炽热的阳光炙烤,任肆虐的风沙吹打,它匍匐着自己的身躯,一年一度开出艳丽的花朵!

它,就是被誉为“沙漠皇后”的树种——红柳。

红柳的伟大在于它的坚韧。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它以超出寻常的坚强以及难以想象的付出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不仅为自己,更为荒凉的戈壁增添了生机。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

歌德曾说: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

”加缪则将人生比做西绪弗斯所服的苦役,推石上山,在即将达顶的时候,复又滚下,于是循环不息,单调枯燥。

也许人生经历的风景真的是单调乏味,也许人生来就要接受这样那样的磨难,但这绝不应成为人生消沉的理由,因为,人有信念。

西绪弗斯明知自己的工作徒劳无益,但他乐此不疲;歌德一生辛苦耕耘,终成大师。

人生无法左右命运,但却可以自强、自励,即使无法绽放七彩的花蕾,也要摇曳绿色的身躯。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我们无法预见前面的地形是坦途还是险峰。

也许,我们用尽全力,登上的却是一面绝壁;也许,我们志在必得,得到的却是痛苦的失落和辛酸。

在人的旅途上,这样的挫折和磨难不可避免。

我想起了贝多芬。

这个遭受失明打击的作曲家,硬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举世闻名的不朽乐章。

还有爱迪生,当他经历数千次失败时,竟是如此坦然:

“我只不过还没有成功,这些经历就是登顶的阶梯。

”乔丹:

“我会接受失败,但我不会接受放弃。

”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孜孜以求,永不言弃。

历数前贤今秀,遍览人生图景,我们可以吸吮到许多有益的营养。

乐观、顽强、自信、拼搏,甘露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斗志,鞭策我们在美丽的梦想中风雨兼程。

如果你走进了沙漠,那就做一棵红柳吧,虽然微小,却会活出一个坚强的生命。

四、修改比较

比较文本中原稿《一天》和修改稿《心情日记》,体会修改后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将《心情日记》与《一天》稍作对比,不难发现作者的修改是很成功的。

标题“心情日记”较之于“一天”,不但更有新意,而且更准确。

文章记叙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普通的一天中琐事不断,心情多变,意在表现“凡人烦人”的主题,“心情日记”更为具体、贴切;而“一天”较空乏,且类似题目读者也见得较多,缺乏新鲜感。

就正文来说,《一天》采用了片段结构的形式,以一段议论开头,然后写了四个片段,每个片段先叙后议,且各以时间作片段标题。

这样形式上虽有一定新鲜感,但缺点十分明显:

一是事件的叙述被不必要地割断,全文因此显得碎而乱;二是每个片段先叙后议,一叙一议,也显得机械呆板;三是事件发生的时间作者记得如此准确,也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心情日记》采用一般记叙文的结构形式,夹叙夹议,全文结构显得十分有致。

《心情日记》以爷爷的摔伤作为主要事件展开记叙,其他事件则围绕着这件事来叙述,使文章对事件的记叙有主有次,层次清晰;全文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十分自然。

在语言方面,《心情日记》较之于《一天》,作者也作了较多润色。

这里不作细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细作比较,用心体会其妙处。

比较《心情日记》与《一天》,还有一点要提醒学生,写作实践中,在文章形式上求新求异,当然无可非议,但不能有害文章内容的表达,形式终究是为内容服务的。

[写作实践]

一、按要求修改文本中《温暖的服务》一文。

1.在下面一句中补上标点符号,使其表意准确、规范。

他的一生可以用服务两个字来概括。

【思路点拨】 “服务”二字加引号。

2.将第一段中画线的部分改写成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排比句。

【思路点拨】 为他人送去温暖,为集体付出热情,为国家做出贡献。

3.修改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使其表意清晰连贯。

【思路点拨】 将病句中的主要问题改掉且与上下文衔接得当。

如:

将“的”改为“把”,或删去“的头伸出了窗外”。

4.第三段的问题比较多。

请加以修改。

【思路点拨】 指出的问题成立且能具体分析(有效证明)。

如:

(1)没有扣题,本段中并没有扣住“服务”的真正含义来写,服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属性和能力,文中列举的事物是不具备的。

(2)表述含混不清,如“电脑是为新的21世纪服务的”,“‘DNA’是为科学技术服务的”,“眼镜是为看书服务的”。

(3)标点有误,这一段中分号与逗号使用混乱。

(4)排比句列举的几类事物分类不明。

如课桌、锅碗瓢盆、眼镜、笔等难以明确分类的标准。

又如电脑、信息、克隆、DNA、地球等也难以并列。

(5)前后两组排比句中列举的事物没有大小之别,因此不能说“调小这放大镜的度数”,而且,“调小这放大镜的度数”本身也含糊不清。

5.从第四段“它包罗万象,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美德”一句中,可以看出本文扣题上存在什么问题?

请具体说明。

【思路点拨】 答出文章标题与第四段的语句强调的角度不一致。

如:

本文的标题强调的是“服务”的“温暖”特性,而第四段这一句子却强调“服务”的多层含义,扣题不严。

二、文本中《令人震惊的“伤熊事件”》一文存在着诸多问题,请从文章的标题、内容、主题、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修改。

【思路点拨】 标题改为“‘伤熊事件’令人震惊”较好。

原题“令人震惊的‘伤熊事件’”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伤熊事件”,在这个题目下的文章应该是记叙这一事件的记叙文,或通讯报道,而本文更多表达的是“震惊”,即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感受和看法。

第一段中“当今社会……相反的报道”可删除。

对“伤熊事件”只需概括介绍即可,不必叙述得如此具体。

第二段结尾处需加上一句结语,语意才完整。

全段也需增加一些人们对此事表示“震惊”的具体内容。

第三段中可增加一些“震惊”之余的思考(如事件的成因、带来的教训、如何预防等),这样主题可更深刻。

本段中可删除“近年来……生存空间”几句,因为这几句扯得太远。

本段中称伤熊者刘海洋为“研究生”也欠妥,因为他只是“已通过考试被学校推荐为研究生”,但还未正式录取,还不能算是研究生。

三、选一篇自己以前的作文,认真修改,改后与原文加以比较,并总结一下得失。

【思路点拨】 (略)

怎样修改作文

一、作文评改项目

1.看格式是否正确

先看作文格式是否正确。

此项可细化为标题位置,首尾行数,段落开头,段落数目,全文字数等。

2.看卷面是否整洁

后进行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应注意卷面了。

此项可细化为有无污损,书写质量。

凡卷面整洁,清爽悦目,书写美观者应给予肯定。

3.看错别字有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

发现错别字,每个扣1分,最多扣3分。

多出的错别字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平时要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少写不写错别字,才能增强辨别错别字的能力。

4.看共有几处病句

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下面画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在眉批处或原句处给予纠正。

病句在评分中应有考虑。

平时作文要养成勤于推敲和总结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少出现不出现病句,才能增强辨别病句的能力。

5.看标点符号使用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一逗到底扣3分。

要准确记忆标点符号书写形式和使用规范。

6.看文章的中心

注意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大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要结合我们课本上的优秀课文,透彻理解和把握中心的鲜明与集中这一概念。

7.看文章的选材

注意三点要求:

①是否围绕中心。

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材料真实,典型,有时代意义者应给予肯定。

8.看文章的结构

三个方面:

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②过渡是否自然。

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结构合理,形式创新者应给予肯定。

9.看文章的表达

主要看文章的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是否灵活自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

注意语言不合文体的现象。

表达方式能灵活运用,记叙翔实完整,描写具体生动,说明准确明白,抒情自然真切,议论严密深刻者应给予肯定。

10.看文章的语言

主要看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啰唆者酌情扣分。

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

词汇丰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句式多样,修辞新颖,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者应给予肯定。

标题拟制、首尾段、过渡段、段落首尾句是阅卷老师较为关注的地方,写作中应提高要求,尽量不出一点纰漏。

二、作文修改方法

1.读

写完作文后,至少读两遍。

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

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挑起毛病来,漏掉的会很多。

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做完其他事情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果是考场上的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的其他题目之后来读作文。

但是一定要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

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

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2.删

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①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

②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

③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

④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

3.增

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

①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②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

③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

4.改

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

①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

②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

③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

④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

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代。

改的重点是语言,语言的修改有两个层次:

一是改错为正,修改有毛病的字、词、句子;二是锦上添花,把字、词、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真题展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

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金指一点】 材料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切合了室友投毒事件,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

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所以,在开始以优美抒情的文字抒写同学关系,“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从调查数据起引,强调了求真求实的严谨作风,让同学关系话题显得有话可写。

材料给了多方面可以确定的立意:

1.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不愉快的争执等同学关系往事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写成记叙文,重在描写,妙在倒序,可以创新书信等体裁。

2.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材料提供了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可以攻其一点,也可以多点综合,更可以另抒新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助故事阐发道理;宜联系历史、社会深入分析,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3.如何增进同学间关系,材料提供了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等方式,写法同第二点。

从总体上说,本文写记叙文较有话可说,但要注意不要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要从小处着眼,讲究波澜与语言。

写议论文,要注意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不要通篇以周边同学论证,因而缺乏说服性。

[满分示例]

宽容,一生的原则

我常常在想,在复旦大学林某投毒的那一瞬间,如果他心中能够多一丝宽容,结果又会是怎样?

如果林某能多一丝宽容,两个天之骄子人生的康庄大道肯定就此展开。

一流的学府,一流的能力,又是社会紧缺的专业方向毕业,美好的未来正在对着他们招手!

他们奋斗学习了近二十年不就为了这个目标吗?

如果林某能多一丝宽容,毕业后说不定两人很快就能一笑泯恩仇,甚至成为好友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他们的矛盾实际上微不足道,而能住到同一个宿舍,能一起回忆起美好的校园生活,难道不是缘分?

每当听到《同桌的你》,听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时候,我常常回想起记忆里永远美丽的校园生活片段:

那些美好得无法形容而又难以忘却的友谊,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在校园度过最美好时光的同学,即使偶尔有小矛盾,在这样的象牙塔中,应该更容易宽容啊。

投毒案不仅是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