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方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970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育方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教育方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教育方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教育方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教育方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教育方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教育方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教育方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教育方针.docx

《关于教育方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育方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教育方针.docx

关于教育方针

关于教育方针

赵明江

一、我国的教育方针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文教政策,提出:

“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

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提出:

“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并强调“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7年“十七大”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2年“十八大”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方针”的总要求和具体要求

教育方针的总要求阐明教育的性质、方向、宗旨、原则等,是教育的总则;具体要求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教育的具体内容。

“方针”的总要求有的不需要具体实施,只需了解遵守就行,如教育的性质、原则等;有的需要融合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如“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等;有的抽象、笼统、大而空,如“为人民服务”、“素质教育”等。

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非敌我矛盾,教育不是“为人民服务”为谁服务?

所以“为人民服务”没有提出的必要。

而且,“为人民服务”只有服务对象,没有服务要求,也不知道提供何种服务;因服务对象处于被支配地位,“服务”只是主观愿望而不是客观要求,因而失去了提出的意义。

如果把“为人民服务”改为“服务人民”就很不一样:

教育“服务人民”就是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凡是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都有尽力提供服务的义务,不仅明确服务对象、服务什么,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还能引领教育走上正确的道路。

又如“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怎样实施素质教育都不甚明了,也没有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所以缺乏有效实施,除了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外,没有起到更多作用。

不仅如此,还产生了误解:

以为素质教育就是搞体音美,所以特别加强体音美教育,真是幼稚可笑,殊不知素质教育是针对整个教育提出的,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是对某几个科目的加强。

在正常时期,“方针”的总要求除有的不够具体外,在内容上没有问题;具体要求发展“德智体美”也没错,这些都属发展范畴。

那么,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落后和比较落后的状态,发展缓慢,培养不出多少社会需要的合格、优秀、杰出人才,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三、教育方针的缺失及其影响

1、“方针”的缺失

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德智体美”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而只是一部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远大于德智体美,在德智体美之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构成教育目标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内容如人本(除德育以外的部分。

下同)、实践、科学、运用、创新教育等“方针”尚未涉及,这是“方针”的重大缺失。

不难看出,“人本(含体育,体育属人本教育范畴)、知识、科学、实践、运用教育及美育等”较之“德智体美”更全面、更完整、更切中教育实质和教育目的。

下面具体谈谈“方针”在几个方面的缺失情况:

以人为本(人本)教育缺失。

人本教育包括人性(人的本质)、生命活动、价值意义、生存与发展教育和德育(包括心理教育)等。

从人本教育内容看出,人本教育包括德育且远大于德育,而我们的人本教育只有德育,缺略了德育以外的诸多人本教育内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完美发展。

实践、运用教育缺失。

“方针”曾多次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002年又加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缺略与大自然的结合——但由于闭门办学和应试教育等原因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无从结合,后来索性将两者一并取缔,以致教育长期脱离实际,学不以致用,实践、运用教育终为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

近来少数学校开展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这是可喜的变化)

“劳”的尴尬。

由于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曾经一个时期,教育方针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设置了劳动课程。

后来“劳”被取消了,并为此作了解释,说什么“劳不能与德智体美并列”,“德智体美已涵盖了劳”等无稽之谈。

这些不过是关门办学和应试教育的托词。

劳动教育意义的变化:

从劳动品质、吃苦耐劳和劳动是生活的需要的角度讲,劳动教育是有意义的。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校环境卫生都要请清洁工打扫绝不是好事。

但传统的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劳动锻炼而不是劳动技术,虽然劳动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但锻炼身体更应该是体育的事,没必要采用纯体力“劳动”的方式来达到锻炼的目的。

所以,学校把劳动课改为“劳技”课就有意思了。

“劳技”课是劳动技术课的简称,劳动技术带有技术性、探索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等,这就和创新教育搭上了,所以应大力提倡。

劳动是一种实践,把劳动课转化为实践课,是创新教育的一种方式,可是我们既取消了劳动课和劳技课,却未曾增设实践课,这是教育的又一缺失。

科学创新教育缺失。

除1949年提出教育是“科学的”,“爱科学”是全体公民的公德外,在以后几十年的教育方针中从未提及科学教育。

“方针”对科学的忽视导致大学科研薄弱,中学科学教育缺失,小学直到近几年才开设科学课,但被边缘化,远不如体音美受重视,传统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使科学课缺少科学实践而失去科学的意义。

科学教育近乎缺失使学生成为“科盲”,对国家科学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前后无关联的教育方针。

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既然“方针”只要求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发展,并没有劳动方面要求,那“劳动者”是从何而来的?

该教育方针的正确表述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样才能前后照应,准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达到正确实施“方针”内容的目的。

还有,方针用列举法表述“德智体美”培养目标,如果列举不能穷尽所有元素或不能根据元素的变化而变化,就不能完整地呈现事物和科学地表达事理,方针的缺失即属于这种情况。

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模糊、片面的认识是“方针”内容缺失的原因。

方针的缺失形成教育短板,先天性不足铸就教育亚发展。

2、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的教育方针

“方针”决定教育。

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是发展“德智体美”,所以,课程和教学完全按照“德智体美”设置和实施。

这就注定了教育的缺陷和畸形发展。

(1)片面性。

“方针”把教育局限于“德智体美”的狭小范围,缺略了许多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内容如科学、实践、运用、创新等,使教育缺乏完整性、科学性、创造性而成为残缺不全的半个教育。

学生因创造性教育的缺失难以成才,以致无论是高科技人才还是实用人才都十分欠缺,使我国创新能力低于众多发达国家。

(2)不科学。

“方针”以偏概全,抓芝麻丢西瓜,没有科学、实践、运用等内容,造成科学创新、运用教育等缺失或严重缺失。

方针无科学,何以兴科教?

(3)教育目的缺失。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优秀公民,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践探索,科学研究,创造创新。

而我们的教育只有“德”作为培养人的目的,(学习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他目的都没有,这是教育方针内容的严重缺失导致教育目的缺失。

(4)无重点学科。

一是许多重点内容未纳入方针;二是受所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幼稚无知的影响,将已开设科目“公平化”了,没有了重点学科,只有“控制学科”和“非控制学科”。

各行各业都有重点,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唯独教育没了主次轻重。

若教育真无重点可言,那何以把科技创新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又如何实现科技强国梦?

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内容,却没有创造性内容,学生缺乏创造历练,没有本事,不能用就不足为怪了。

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的教育与实用、科技人才的培养无关,当然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

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限制了教育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

3、大半个世纪不变的培养目标

建国初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1957年毛泽东主席把培养目标定为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从1957年到1995年以后的40多年时间,一直执行的是一点点可怜巴巴的“德智体”几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后来又恢复到1951年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只是把德育放在了首位。

60多年来,教育一直徘徊在德智体和德智体美之间,多少教育精华从我们的“方针”身边溜走!

这就是教育长期缺少进步,远离时代,人们不满意的原因。

人类在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中国经历从一穷二白到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技强国的巨变,而我们的教育依然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时代变了,而“方针”不变,这就从根本上阻碍了教育、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

照此下去,落后,仍将继续;距离,仍会在无形中拉大。

4、歧途上的教育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一条是“人本、知识、实践、运用、科学、创新、体、音、美。

您选择哪条路?

假如您是顶层决策者,您将怎么决策?

教育方针的误导把教育引向片面、偏僻、狭窄、畸形发展的道路。

5、“方针”的缺失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方针的缺失导致人本教育、科学教育、实践教育、运用教育、创新教育缺失,致使教育片面、畸形、次要发展,妨碍了教育全面科学发展。

“方针”的缺失使学生缺少自我认识、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成才的条件和健全发展;使大量原生态人才缺乏有效开发和应有的培育而成为赝品、废品,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教育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大量合格、优秀、杰出人才和人口众多、人才寡淡的原因。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的学生很难成为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重大缺失给教育、科学、国家和人才培养造成莫大损失,使教育、科学、国家长时间处于落后状态,如不调整革新教育,落后仍将继续。

中国教育的落后与教育方针有关,与千百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关。

一个“知”和一个“读”代表了中国中国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德智体”或“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能够统治半个多世纪的教育而且还能继续统治下去的原因。

中国教育只有“教”和“学”,没有“做”和“创”,所以只能培养迂夫子和酸秀才,培养不出多少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

中国教育多毁于无知和病态的“方针”。

如果中国在真正研究教育,看清了教育的实质和目的,站在教育最前沿,用科学创新引领教育;假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人人懂教育,个个是行家里手,加上顶层决策者英明伟大的决策,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是过去和现在的教育,而是在同等时间内将世界重塑N次(N为正整数)的神奇教育;国家也不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或许向前推进赶超发达国家所需的时间而进入或超越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比较强大经济实力,目前科学技术总体上处于较先进水平,政治环境也有利于发展。

与世界霸主美国相比,中国人口是美国的近五倍,如果按照美国科技人员和总人口的比例培养中国科技人员,那么,中国的科技人员应该是美国的近五倍,如果用美国培养人才的标准和方法培养中国科技人才,那么,中国的科技能力也相当于美国的五倍,五倍的科技能力敌五分之一的科技能力,结果是明摆着的,所以中国没有理由不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然而事实却是否定的。

这是为什么?

是教育、科技使之然。

从教育科技追溯到教育方针,又从教育方针追溯到人。

我们的教育啥也不缺,就缺人——深谙教育之道,彻悟教育真谛、勇敢变革教育、勇于开拓创新的带领教育登上“珠峰”的巨人和精英。

邓公邓小平说:

“人才难得。

”龚自珍说:

“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们的教育需要许许多多优秀卓越的人才,尤其需要顶层设计大师和绝决策者。

这里需要做个解释,前面说的“人人”、“个个”是指懂教育的和不懂教育的,他们中间有不少教育精英,很多人很懂教育,有精辟见解,可他们做不了主,说话没人听,好的方法不被采纳,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教育“烂”下去。

有关方面也许知道教育应该怎么做,但不会也不想去做,或如有的批评家所说的“利益关系”而不愿为之宁愿去啃鸡肋。

我们的教育有愧于国家、有愧于人民,有愧于历史!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超越德智体美,就走不出去,走不到世界前列,就不能超越过去和现在,就会延缓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步伐甚至与科技强国永远保持着距离。

从教育方针可以看出我们对教育认识模糊,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向不清楚,使教育失去了许多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发展。

因此,再次建议(此建议在《今日教育要闻》中提出过)发起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样的大讨论,把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实质、目的和教育该做些什么弄清楚,一切教育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或得到较好的解决。

四、“方针”需完善更新

“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虽然有一定背景,但仍然代表了个人意见,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出于对个人的信仰崇拜,使片面的教育方针得以长期贯彻执行,因而造成的损失更大,产生的影响更持久。

教育方针是教育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因此,必须全面、准确、先进、科学。

而以“德智体”或“德智体美”为内容的教育方针是经济、科学落后时期的产物,片面滞后的“方针”丧失了对教育的指导意义,从它带着纰漏、畸形、落后的烙印来到这个世上,就制约着教育、经济、科学的发展,严重不适应时代对教育的求要,所以,完善更新教育方针,势在必行。

“方针”不更新,教育不发展。

教育方针的完善更新应遵循以人为本、以科学、实践(实验)、创新为主、知识为辅的原则;人本教育、科学教育、实践教育、运用教育、创新教育应作为教育的重点来实施。

新教育方针应走教育教学结合、科学实践与知识教育结合的道路,教书育人,培养先进的、强有力的使用型、实践研究型和科学创新型人才,以推动社会、经济、科学迅速发展,使我国加速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强国。

为使教育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和更好地面向未来,新教育方针和教育应极大地超越德智体美,把人、人类社会、大自然和整个宇宙作为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发展和持续发展路径,以应对环境的变化,避免遭遇地球或地球生物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的灾难,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比如向太空发展,向宇宙推进,以谋求永久性生存发展。

我们的教育方针看上去似乎长时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改革开放以来和进入新世纪以后,总方针根据形势变化相继做了一些调整、修改、补充。

如1985年在原教育方针基础上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3年把原来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十七大”提出“素质教育”,“十八大”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等。

但如果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不变,主要矛盾不解决,教育仍不会有大发展,也难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们期待着有一天,中国能有引领世界的先进教育产生。

教育方针重在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