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645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9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docx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海口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初三中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高温下,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3.2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0.8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A.0.8gB.1.12gC.1.6gD.2.4g

【答案】C

【解析】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0%,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0%,设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充分反应后氧化铁减少的质量为x•30%

CuO+CO

Cu+CO2减少的质量

806480-64=16

3.2g-x             0.8g-x•30%

x=1.6g。

故选C。

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

1

【答案】D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A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A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

2,错误。

故选D。

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2B.一定含有CO

C.可能含有HClD.可能含有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

【详解】

将某气体依此通过各种试剂之后,观察到前面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或者氢氧化钙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再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因为碳酸氢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的气体与之发生了反应,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则可以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还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4.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9aB.1﹣8aC.12aD.8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

1,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

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1)=1:

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

故选A。

5.用足量的CO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

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

7,故选C。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硫酸亚铁,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能达到除杂目的;选D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有一镁的合金2.4g,在合金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是镁铝合金,则m>0.2g

B.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

C.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若是镁锌合金,则m<0.2g

【答案】B

【解析】

镁、铝、锌、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为: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Zn+2HCl═ZnCl2+H2↑,

24  73 2  54  219        6   65 73       2 

Fe+2HCl═FeCl2+H2↑,

56  73        2

A、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2.4g铝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0.2g,因此若是镁铝合金,则m>0.2g,正确;

B、如果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则铁和镁的质量都是1.2g,1.2g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1g,1.2g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

1.2g×2÷56=0.04g,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时,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

0.1g+0.04g=0.14g,错误;C、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氯化氢质量是7.3g,而混合物中的镁质量小于2.4g,因此消耗氯化氢的质量小于7.3g,即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正确;D、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2.4g锌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0.2g,因此若是镁锌合金,则m<0.2g,正确。

故选B。

8.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屮加入W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物仍是W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的取值范围是W≥8gB.加入氧化铜的质量是10g

C.最后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是19.7%D.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07g

【答案】D

【解析】

解法一:

设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m,则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x,生成硫酸铜的质量y。

CuO+H2SO4═CuSO4+H2O

80  98   160

m   x     y

x=

 y=2m

设加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与剩余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同时放出氢气质量为c。

Fe+CuSO4═FeSO4+Cu固体质量增加

56 160        64  64-56=8

    2m                 a

a=0.1m

 Fe+H2SO4═FeSO4+H2↑

 5698           2

 b14g-

c

b=8-0.7m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与硫酸反应消耗铁的质量等于与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即:

a=b,0.1m=8-0.7m,解得m=10g,b=1g。

由于b=1g,所以有:

c≈0.04g

由题意可知,硫酸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设硫酸亚铁的质量为z。

H2SO4 ~FeSO4

98     152

100g×14%z

Z=

加入铁粉的质量W=

×

×100%=8g;

最后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19.73%

故选D。

解法二:

根据加入铁粉后,固体质量相等,则说明反应消耗铁粉的量等于析出金属铜的质量。

反应过程中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H2SO4

H2SO4、CuSO4

FeSO4

则存在关系式:

H2SO4~Fe~FeSO4

9856152

100g×14%xw

解得x=8g,w=21.7g,则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为8g÷

=10g,则A、B项正确。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y,生成硫酸铜的质量z。

CuO+H2SO4═CuSO4+H2O

8098160

10gyz

解得y=12.25g,z=20g,则剩余H2SO4的质量为100g×14%-12.25g=1.75g

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Fe+H2SO4═FeSO4+H2↑

982

1.75gm

解得m=0.036g,则D项错误。

则最后所得硫酸亚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7%,C项正确。

点睛:

分析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要使加入的铁粉和得到的固体质量相等必须使硫酸消耗多余的Fe,且消耗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固体增加的质量相等。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观点

A

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该物质由C、H、O元素组成

B

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碱溶液都显碱性

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D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变大

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某物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元素,还可能含有其它元素,错误;B、溶液中颜色发生改变,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C、碱溶液都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是盐,但显碱性,正确;D、氯化钠溶液稀释后pH不会发生变化,错误。

故选C。

10.某合金2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B.Zn和CuC.Cu和AuD.Mg和Al

【答案】D

【解析】

铜、金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可能是Cu和Au混合物;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锌、铁、镁、铝的质量分别为x、y、m、n,计算如下

Zn+H2SO4====ZnSO4+H2↑

652

x0.2g

65/x=2/0.2g

x=6.5g

Fe+H2SO4=FeSO4+H2↑

562

y0.2g

56/y=2/0.2g

y=5.6g

Mg+H2SO4=MgSO4+H2↑

242

m0.2g

24/m=2/0.2g

m=2.4g

2Al+3H2SO4=Al2(SO4)3+3H2↑

546

m0.2

54/m=6/0.2g

m=1.8g

由以上结算结果可知可能是镁、铝的混合物,选D

11.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④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

B.做反应①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

C.反应④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

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

故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

故A,B.C.均错误。

D正确。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1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2g

B.26.6g

C.26.0g

D.25.8g

【答案】B

【解析】

【分析】

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

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

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

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故选B。

【点睛】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

13.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

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粉末,收集气体。

故A错误。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煅烧充分反应,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

故B错误。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加入适量NaOH溶液,产生新的杂质氯化钠。

故C错误。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与硝酸银充分反应,生成银,硝酸铜,后过滤。

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除杂相关的知识。

14.下列实验与图像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不会减小到零,错误;B、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结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错误;C、稀硫酸的pH值小于7,氢氧化钠的pH值大于7,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所以pH值应该从小于7逐渐变成大于7,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正确。

故选D。

15.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

取20℃和101kPa下相同体积的CH4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

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2H2O+CO2。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两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

B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与原来气体分子数关系;

D.根据化学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分子个数关系来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1:

2,则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

2;故A错误;

B.每1个CH4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而原混合气体中CH4和O2分子个数相等,则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四分之一,而不是三分之一;故B不正确;

C.由B可知,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甲烷分子与氧气分子的个数比可知,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

1,故D不正确.

【点睛】

通过准确理解所给的重要信息,利用该信息实现分子个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转换,体现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6.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2):

通过红热的木炭B.烧碱(纯碱):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

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D.NaHCO3(Na2CO3):

高温煅烧

【答案】C

【解析】A氮气不可燃不助燃,使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不能与木炭充分接触,不能使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不能除杂;B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铜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固体只有铜;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

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7.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解:

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可以一步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碳,故选D。

18.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Fe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⑴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⑵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SO4、BaCl2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FeSO4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KNO3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答案】C

【解析】⑴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无硫酸亚铁,因为硫酸亚铁溶液为绿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钙或同时有硫酸钠和氯化钡;或三中物质都有;⑵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说明有碳酸钙、有硫酸钠和氯化钡,碳酸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二氧化碳、水,而有气泡冒出;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硝酸钾不能确定;所以选C

点睛:

氯化银、硫酸钡不溶液硝酸。

19.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某质量分数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盐酸的烧杯,此时天平平衡。

先将下列物质按前后质量比为10:

21的比例放入烧杯中,反应都恰好完全,天平仍平衡的是:

A.Mg和MgOB.MgO和Mg(OH)2

C.MgO和MgCO3D.Mg和MgCO3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后若保持天平平衡,则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气体或固体的质量之差应该相等,即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应该相等,可以据此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       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Mg+2HCl═MgCl2+H2↑

24    2           24-2=22

MgO+2HCl═MgCl2+H2O

40               40-0=40

Mg(OH)2+2HCl═MgCl2+2H2O

58                58-0=58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84-44=40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氧化镁和碳酸镁分别与盐酸反应后使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并且满足氧化镁的质量:

碳酸镁的质量=40:

84=10:

21.故选C.

点睛:

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仍然平衡,增加的量等于放入的质量减生成气体的质量。

20.三种都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共2.3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1克。

则这三种金属可能是:

A.Mg、Na、AlB.Zn、Na、Fe

C.Zn、Na、AlD.Cu、Na、Al

【答案】C

【解析】

【详解】

铜不与盐酸反应。

设2.3g铁、铝、钠,镁、锌与酸反应分别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m、n、a、b

Fe+2HCl==FeCl2+H2↑

562

2.3gx56/2.3g=2/xx=0.082g

2Al+6HCl==2AlCl3+3H2↑

546

2.3gm

54/2.3g=6/mm=0.26g

2Na+2HCl==2NaCl+H2↑

462

2.3gn46/2.3g=2/nn=0.1g

Mg+2HCl==MgCl2+H2↑

242

2.3ga24/2.3g=2/aa=0.19g

Zn+2HCl==ZnCl2+H2↑

652

2.3gb65/2.3g=2/bb=0.07g

选C

点睛:

混合物生成氢气的能力吧介于相混合的金属各自生成氢的范围之内

21.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D.水、氢氧化钾、盐酸

【答案】B

【解析】

氯化铁、氯化纳、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过滤,得硫酸钡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将氢氧化铁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得氯化铁固体;将氯化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得氯化钠固体;选B

点睛:

分离物质要求分开后还要得到原物质。

22.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比铁反应快,先反应完,由于镁和铁足量,与等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盐酸决定,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符合题意;B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因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