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91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三级四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看呢。

(眼镜在看电视)

4、(那个玩具)小明正玩着呢。

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时,不能再用“了”。

1、*大家正在阅览室里读书了。

大家正在阅览室里读书呢。

2、*他们正商量了怎样完成这个计划。

他们正商量着怎样完成这个计划。

2、比较“正”“在”“正在”

▲意义上:

正:

侧重于动作进行的时间;

在:

侧重于动作进行的状态;

正在:

既指动作进行的时间又指其状态。

▲结构上:

正:

一般不接单个动词(尤其单音),常常构成:

正+动词+着……/呢/着呢例如:

正看呢正吃着正写着正担心着呢

*正看*正吃*正写

或者动词后带有趋向动词等:

1、她正向我走来。

*她正向我走。

2、我回头看时,那孩子正朝他妈妈扑去。

*我回头看时,那孩子正朝他妈妈扑。

“在”“正在”不熟这种限制。

3、这个计划我们正在研究。

4、整个晚上他都在跳。

1、选择填空:

A正B在C正在

1、我总()盼着你来,你终于来了。

2、他()听广播,别去打扰他。

3、我()忙着,您稍等一下。

4、她们俩()在屋里谈话。

5、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

6、整整一个暑假他都()忙着写论文。

2、根据句子内容,用()中的词改写句子。

1、孩子们玩的十分开心。

(正)(着)(呢)

2、他们争论得很激烈。

(正)(着)

3、她们走出剧场时,天气不好,下雨。

(正在)

4、(我告诉他)外面下雨,不要出去。

(着)(呢)

5、(我想让小李陪我打网球,小李告诉我)他现在写作业,过一会儿再去。

(呢)

第四课时

助词“着”的用法

助词“着”的用法主要附着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主语+动词+着+名词

(1)布朗戴着一副眼镜。

▲用“动+着”时,说话人关心的是动作的进行与持续,而不关心什么时候结束及怎么样,所以要注意动词后边:

A不能加表示具体时间长度的词语。

(2)*他在正在认真地学着一上午。

(3)*于静一直爱着他好几年。

B不能加表示动量的词语。

(4)*他正看我一下。

(*他看着我一下。

C不能加表示动作结果的词语。

(5)*他一边打开着书本,一边拿起着笔。

(6)*他正记住着生词。

(*他记住着生词。

改正下列句子中不适当的地方:

(1)他握着我的手,亲切地看我。

(2)可能他现在正离开着北京,快到东京。

(3)她们谈、笑、唱,一直到很晚。

(4)妈妈拉住着他的手,舍不得他离开着。

(5)A喂!

想什么呢?

B我想着这句话怎么说才对。

第五、六课时

存现句

存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消失了什么或什么事物的句子。

(1)桌子上有几个苹果。

(2)墙上挂着一幅地图。

(3)前边开过来一辆汽车。

存现句的语法特点:

1句首一般是处所词。

除少数“有”字句外,处所词前一般不能用“在”“从”等介词。

(4)橱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商品。

(*在橱窗里)

(5)老李家昨天死了一个人。

(*在老李家)

(6)前边来了一个人。

(*从前边)

2表示存在状态、方式时,谓语是具有持续意义的动词,动词后大都有“着”。

(7)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

(8)石碑上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

3表示出现、消失时,动词大多是跟物体移动、隐现有关的动词,动词后常常有“了”;

句首也可以用时间词。

(9)1919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

(10)海面上升起了一轮红日。

4存现句的宾语一般是不确指的,宾语前大多是数量定语或描写性定语,没有定语的情况极少。

(11)他胸前别着一枚漂亮的胸针。

(12)教室里排列着整齐的桌椅。

1、按要求完成句子:

(1)村口____________________人。

(2)____________飞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厢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客。

(4)花坛里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院子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

2、将下列句子变换成存现句:

(1)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上飘着。

(2)远远地一个人走了过来。

(3)刚才有个人走了,现在又有一个人来了。

(4)各种各样的文件、书摆了一桌子。

(5)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3、改正下列句子中不适当的地方:

(1)屋里住老太太。

(2)树后边走出这个人来。

(3)在上个月发生了一起坠机事件。

(4)在食堂有各种各样的炒菜。

(5)那天天津站还出麻烦事。

第七~十课时

助词“了”的用法

助词“了”的用法“了”主要用来帮助表示动作的完成于实现,从“了”表示“完成”和“变化”与成句的意义与位置上,可以把它看成两个。

“了1”——表示动作完成;

用于动词后。

“了2”——表示事态的变化、确定的语气;

用于句后。

(1)“了1”

“了1”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主要用于动词后。

(1)他出去叫了一辆车来。

(2)上午我就把那封信发走了。

(3)他放下了小说,又打开了录音机。

动词后如果有结果或趋向补语,“了”放到它们的后面(见

(2)(3))。

要注意的是:

“了”并非是只用于过去时,他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实现,即使在将来某一时间里完成的动作,也可以用“了”。

(4)明天下了课,我去找你。

“了”的用与不用,情况很复杂,下面介绍一下,在一般情况下,必须用“了”和可以省掉“了”的几种主要的情况。

▲必须用“了”

1在某一时刻动作完成、实现(句内有具体时间)

(5)那天,我们既参观了工厂、学校,又参观了幼儿园。

(6)听说就在那天夜里,伺机报复的象群血洗了这个村子。

2某动作完成后(加“了”),又出现了新的动作或情况

(7)他先检查了一下设备情况,然后沉着地操作起来。

(8)看了她的信,我伤心得流下泪来。

3在某种条件、方式、原因下,取得某种结果。

(9)在他的指挥下,交通危机很快排除了。

(10)经过研究,我们同意了你的方案。

▲可以省掉“了”

1连续动作时(尤其中间没有语气停顿时),为了表现动作的连续和紧凑

(11)他披上衣服拉开门,轻松地走了出去。

(12)老李赶忙迎上去,握住她的手说:

“谢谢你,谢谢你!

2动词后有结果、趋向等补语,而且强调补语

(13)看着这张照片,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今天。

(14)他擦干眼泪,重新整理起她的遗物来。

3说话人强调句中某状语

(15)上次他照顾我,这次我照顾他,我们互相照顾。

4表示经常性活动时,动词后不用“了”

(16)*他身体不好,、常常生病了。

(常常生病)

(17)*这一个星期,她每天下午都去商店买了东西。

5动词前用“没”,动词后不再要“了”。

(18)上个月,我去了一趟北京。

上个月,我没去北京。

*上个月,我没去了北京。

(19)这届美术展览很好,你看了吗?

——没看。

——*没看了。

(2)“了2”

“了2”表示情况、状态的变化、成句和表达的语气,一般用于句末。

(1)他不在是我的朋友了。

(所属变了)

(2)下雨了,回屋里去吧。

(情况变了)

(3)苹果已经红了,可以吃了。

(性质、状态变了)

(4)他三年没回家了。

(持续时间的情况)

(5)小红今年十六岁了。

(到达某一数量)

(6)我去图书馆看书了。

(陈述、说明语气)

(7)这年头不是从前了。

(确定语气)

(三)“了1”“了2”

句子中,有时动词后用了“了”,句末又用了“了”,这种句子既表示完成,又表示变化,常常表示:

1说明动作到现在为止完成的情况。

(1)我已经写了回信了。

(常常用“已经”这个副词)

(2)我还忘了告诉他了。

2说明到现在为止,已持续的时间或已达到的数量。

结构形式常常是:

动词+了1+数量词(+名词)+了2

(3)我在这儿住了三年了。

你在这儿住了多长时间了?

——三年了。

(4)他买了十几套邮票了。

他买了多少套邮票了?

——十几套了。

(5)为了买到这本书,他已经去了三次书店了。

1、下列句中哪条______上应该加“了”

(1)我什么也顾不得_______,拖着拖鞋______,连雨具也没有拿_____,奔下______楼梯_______,朝花园跑去。

(2)近几年来,这里的一切都变_______,山変______,水变_______,村庄変_______,人也変_______。

(3)听_______爷爷的话_______,小明非常激动_______。

(4)、贝多芬飞快地奔回_______房间_______,花_______一夜工夫______,把刚才弹_______的曲子记录________下来________。

(5)我们在朋友家里吃______晚饭_______,外面已经不像刚才那么热_______,太阳落下_______山坡,_______只留下_______一片红霞在天边_______。

(6)那年冬天,我得_______一场大病_______,在阿姨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恢复_______健康_______。

阿姨对我这样好_______,我简直不知怎样感谢_______她才好________。

2、把“了”放在适当的地方,造出完整的句子。

(1)开始跑步

(2)工艺品为朋友买

(3)昨天收到一封来信

(4)这些年来没忘家乡

(5)连续下雨一个星期

(6)教室里的灯亮

3、改正下列中不适当的地方:

(1)来了中国以后,什么都不习惯了。

(2)你什么时候学汉语了?

(3)我还没考虑了这个问题。

(4)她们一起从香港坐了飞机回来了。

(5)我每天下午去商店了。

(6)昨天晚上他没把电视看完了就睡。

(7)现在我能用汉语说话。

(8)她睡整整一天。

(9)我在日本常常看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品。

(10)前天,我看了一部特别有意思的电影。

(11)虽然我没跟他见面,可是他的名字我早就听说。

(12)她静静地坐在窗前听了音乐。

第十一课时

复习

复习前面学过的语言点,语法点。

从前到后领学生们回顾。

并且讲解学生们不懂得地方。

第十二课时

用“没(有)”的否定句

“没(有)”“没(有)”是否定副词,用于动词的前边表示对过去或现在的否定。

主语+没(有)+动词短语

(1)我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

▲注意:

用"

没(有)"

否定,句子中没有“了”。

(2)昨天,我没写作业。

*昨天,我没写了作业。

▲“没(有)”通常和“过”连用。

(3)我没看过这部电影。

(4)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5)我没去过中国。

用“没(有)”把下列的肯定句变成否定句

(1)我有时间。

(2)我曾经去过中国的上海。

(3)我吃过中国的满汉全席。

(4)我今天把作业写完了。

(5)我今天遇到了我以前的老师。

(6)昨天,我上了一晚上的网。

第十三课时

不/没(有)

不/没(有)都有否定意义,都可以放在动词、形容词前,对动作、性状进行否定。

但是它们的用法不同。

“不”:

多用于主观意愿,否定现在、将来的动作行为,也可以用于过去;

“没(有)”:

主要用于客观叙述,否定动作、状态的发生或完成,因此只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

(1)上次、这次他都没参加,听说下次还不想参加。

(客观、过去)(主观、将来)

*上次、这次他都没参加,听说下次还没想参加。

(2)我不吃早饭了。

我没吃早饭呢。

(主观、现在)(客观、现在)

选词填空:

不没(有)

(1)你()了解情况,就()要乱说话。

(2)下午我一直()看到他。

(3)上次请他他都()来,这次()请他,他当然更()来了。

(4)昨天晚上()睡好,今天()想去玩了。

(5)你怎么还()走哇,去晚了,人家会()高兴的。

(6)我()生气,只是心里有点儿()舒服。

第十四课时

比较句

比较句形容词是比较句中比较性状异同、程度高低的关键性词语。

汉语的比较形式基本有两类:

比较的双方不同时出现;

比较的双方同时出现。

比较的双方不同时出现,主要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未出现的一方能够被说话的双方所理解。

他去的次数多。

他取得次数多一些。

他去的次数更多。

他去的次数最多。

在句中承担比较意义的主要是:

形容词单独做谓语

形容词+表示数量意义的词语

表示比较意义的副词等+形容词

根据文中内容,将可比的人和实物进行比较:

1王丽买了两米绸子,做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

张红看到了,觉得很好,也去买了两米那种绸子,想做条连衣裙。

可是,最后只做了条裙子。

张红很奇怪:

咱们都是两米绸子,你能做连衣裙,我怎么却只能做裙子呢?

王丽笑着说:

“买多少布料是根据身材决定的,你有高又胖,我又瘦又小,怎么能一样呢?

2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到春节来临,人们总要忙着做各种准备:

大扫除、写春联、买鞭炮、做新衣、备年货、包饺子。

在外地的亲人都要赶回家来,跟家里人团聚。

节日期间,还要举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家家户户放鞭、吃年饭、走亲访友,十分热闹。

第十五~十七课时

“比”字句

“比”字句比较的双方同时出现

1由“比+被比较的人和事物”构成介词词组,放在形容词或以形容词为中心意义的述补词组前。

(1)他比我高。

(2)杰克汉语说得比我流利。

*杰克汉语说得流利比我。

(3)他比我跑得快。

*他跑得快比我。

2基本结构及其条件:

▲比字词组+谓词性词语

他的房间比我的大。

他比我爱学习。

▲比字词组+形容词(+得)+形容词

他的房间比我的大得多。

他的房间比我的大多了。

表示比较差距大时,不能将表示程度非同一般的程度副词(很、最、非常等)放在形容词前,可以在形容词后“多”“远”等词表示。

*我的汉语比他很差。

我的汉语比他差得远了。

*他的房间比我的非常小。

他的房间比我的小得多。

但是,表示程度“进一步”的意义时,可以在形容词前加上“还”“更”等程度副词。

他的汉语比我的还好。

▲比字词组+形容词+数量词语

他的房间比我的大一点儿。

数量词语放在形容词后,补充说明数量,不能放在形容词前。

*他的房间比我的两平方米大。

▲动词后边有宾语的话,可以有两种方式:

重叠动词:

他骑自行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宾语提前:

他自行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表示在哪方面比较的动词或比较其结果的形容词不能省掉。

*他自行车比我快多了。

*他自行车骑得比我多了。

此外,比较的一项内容一般不能省略,被比的一项相同的内容常常可以省略。

他的房间比我的(房间)大。

*他比我的房间大。

1、改正下列句子中不当的地方:

(1)这里的新鲜蔬菜,比我们国家的太多。

(2)我比她来早半个多小时。

(3)今年比去年接待游客多了一倍。

(4)在中国学习了一年多,我的汉语水平比以前很多。

(5)大家都很喜欢长城,阿里比大家最喜欢长城。

(6)在中国,手工制作的东西比机器制作的东西很便宜。

二、根据文中内容,用“比”字句,将可比的人和实物进行比较:

第十八、十九课时

“比”字句的否定

“比”字句的否定否定形式及其意义:

用”比“构成的比较句,多以肯定形式出现,如果否定的话,

多用“没有”的形式,例如:

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漂亮。

(肯定)

那件衣服没有这件衣服漂亮。

(否定)

“比”字前虽然可以加“不”进行否定,但是跟用“没有”否定,用法意义有差别。

“不比”对形容词的积极、消极色彩没有选择。

大——小多——少便宜——贵容易——难

高——低快——慢长——短重——轻

我的房间不比你的大。

我的房间不比你的小。

而“没有”一般是有选择的,它一般选择带有积极色彩的形容词。

我的房间没有你的大。

*我的房间没有你的小。

我跑得没有你快。

*我跑得没有你慢。

有使用“不比”否定是为了强调句中形容词饭义的肯定意义。

这个商店商品的价钱不比日本的低多少。

意思在于:

日本的商品贵,这个商店的商品也贵。

再如:

(对话环境)

A这件衣服真是又好看又便宜啊!

B*那件也好看,可是不比这件便宜。

那件也好看,可是没有这件便宜。

(对那件否定)

那件更好看,价钱不比这件贵。

(对那件肯定)

(“贵”的反义——便宜的肯定形式,即那件便宜)

用“不比”否定是,有时含有辩驳的语气。

我不比他笨,我怎么就不能参加比赛了?

(谁说我做的菜比她差),我做的菜不比她差嘛!

其中隐含着反驳别人认为我比他笨,我做的菜比他差等意思,否定词的位置,否定词不能在形容词前。

*这件衣服比那件衣服不漂亮。

*这件衣服比那家衣服没有漂亮。

1、改正下列句子中不当的地方:

(1)我的翻译水平比其他人不高。

(2)那部电影不如这部电影那么没有意思。

(3)她比我的驾驶技术不高明。

二、用括号中的词语改写句子:

(1)这个故事情节简单,那个故事情节复杂。

(比)

(2)他的身体以前很健康,现在常常生病。

(没有)

(3)这儿是比较吵闹,可是那儿也不安静。

(不比)

第二十课时

……跟/和……(不)一样

跟/和……(不)一样

基本结构:

跟+名词性词语+一样+谓词性词语例如:

(1)父亲跟儿子一样高。

(2)他跟我一样,都喜欢吃辣的。

这是一种比较异同的句型,所以句中一定要明确是比较哪一方面的异同。

“一样”是形容词。

表示“几乎一样”的意义时,还可以用“差不多”表示。

(3)他的汉语跟我差不多。

“一样”前可以接表示接近或不够“一样”的词语,如:

“差不多”“几乎”“不太”等。

但是不能接程度副词。

肯定各方面一样时,可以用副词“完全”。

(4)他长得跟我差不多一样高。

(5)我们俩跑得几乎一样快。

(6)他们俩的性格不太一样。

*他长得跟我非常一样。

*我们的房间很大一样。

(7)这两幅画儿完全一样。

   “A+跟+B”部分还可以用复数意义的词语表示。

(8)我们的房间都一样大。

   “一样”后面不能连带名词性词语;

比较的内容放到“一样”前面。

    *这两本书一样内容。

    这两本书内容一样。

一、用括号中的词语该写句子:

(1)他从前爱跳舞,现在仍然爱跳舞。

(跟……一样)

(跟……不一样)

 

2、改正下列句子中不适当的地方:

(1)你猛的想法跟我们的很一样。

(2)王丽和李明一样兴趣。

(3)他的志趣不跟我一样。

(4)在这一方面,我们两国的习惯很一样。

(5)中国有些节日跟我们国家一样习俗。

(6)听说别的国家的情况也这里一样。

第二十一课时

第二十二课时

双宾语句

双宾语句是指一个谓语动词后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其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宾语指事物。

(1)他给我一张票。

(2)我问老师几个问题。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1谓语动词的意义特点:

▲是由表示“给予”或“取得”意义的动词担当。

这类动词有:

给予:

给送教奖卖还赔赏赠交托付告诉

通知报告赠送转交退还

取得:

拿借买偷问抢夺收赢罚骗占求

请教麻烦浪费

以上动词,表示事物的宾语可以是一个动词。

还他一个词典买他一束花

表示言语活动的动词,如:

告诉、通知、问、嘱咐、责怪、教导、夸、骂等,表示事物的宾语可以是小句,即言语内容。

(4)老师嘱咐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我问小王下午几点出发。

2结构上的特点:

▲表示人的宾语在前;

表示事物的宾语在后。

他赠我一支钢笔。

*他赠一支钢笔我。

▲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