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生物5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07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必修三生物5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生物55.docx

《必修三生物5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生物55.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生物55.docx

必修三生物55

课后检测 融会贯通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

解析: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依赖于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

A

2.一般地说,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当某种生物减少或灭绝,生态系统仍容易维持,其根本原因是(  )

A.自动净化和自动恢复能力强

B.负反馈调节及时

C.至顶级动物所占的食物链数目多

D.同一营养级各种生物可以相互替代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越多,当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可由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替代,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

D

3.狼在美国西部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后来由于为了农场安全而大量被捕杀,于20世纪初基本灭绝。

1996年,美国从欧洲重新引进狼,并放生于荒野,这主要是为了(  )

A.发展观光旅游业,吸引游客

B.使本地的生态系统更加健全

C.捕食那些对农业生产有害的动物

D.防止草原鼠害

解析:

全部把狼杀尽,破坏了生态平衡,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故又引狼入室,健全本地生态系统。

答案:

B

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农业生态系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农作物是其主要成分,下图表示该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为人和家禽家畜,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有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稳定性的提高并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增加了人可利用的能量。

答案:

C

5.1998年,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与人工林比较,其最大的优势是(  )

A.自我调节能力强    B.调节气候能力强

C.水土保持能力强D.水源涵养能力强

解析:

天然林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答案:

A

6.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是(  )

A.封山育林B.禁止捕猎

C.荒坡变果园D.平原改良田

解析:

A、B、C三项措施都有利于改善环境,D选项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人为的过分干扰。

答案:

D

7.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  )

A.二氧化碳B.硝酸盐

C.氧D.磷酸盐

解析:

所有植物死亡,导致此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结束,因此首先测得降低浓度的物质是光合产物之一——氧。

答案:

C

8.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不断循环B.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能量不断流动D.生物个体数量不变

解析:

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不断循环,能量不断流动,其组成成分相对稳定,但各种生物数量有迁入,有迁出,有出生,有死亡,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

答案:

D

9.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解析:

根据有机物总量的多少写出食物链再判断。

答案:

C

10.(2010·全国卷Ⅰ)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故C项错误。

该系统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选项A、B正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

答案:

C

11.生态系统具有维持自身相对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  )

A.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B.该生态系统的大小

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多少

D.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好。

答案:

A

12.黏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引起该农田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可能是(  )

A.青蛙被大量捕杀,破坏了食物链

B.大量消除杂草

C.大量捕杀田鼠

D.大量捕杀黄鼬

解析:

青蛙被捕杀后,黏虫天敌减少,数量会增多。

答案:

A

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解析:

D选项中,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答案:

D

14.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

D

15.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知识。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某些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而该草原上的家羊并不是从别的地区引入的,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

答案:

B

二、简答题(共20分)

16.(7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_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

(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

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湿地

(2)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3)自动调节能力

(4)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7.(4分)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人工建立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图解,可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请据图回答:

(1)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所需能量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

(3)除了图中列出的生物种类外,这个生态系统还必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作为__________。

答案:

(1)太阳光 

(2)桑和稻 (3)细菌 真菌 分解者

18.(9分)请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小生态瓶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

茨藻,绿藻,锥实螺,河水,沙子,玻璃瓶,凡士林等。

(1)方法步骤:

(2)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小生态瓶放置一段时间后,绿藻繁殖,瓶壁可见绿色。

仔细观察时可以发现绿色部分时有减少,而瓶内茨藻枝叶有增无减,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

②这个小生态瓶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为它既有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

③这个小生态瓶又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这是因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瓶中放入茨藻的主要目的是让它进行__________,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将小生态瓶中的锥实螺去掉,请预测将发生的现象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半年以后观察发现,瓶中的植物死亡,水质变黑、混浊,锥实螺的螺壳发白。

说明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将玻璃瓶洗净,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往玻璃瓶中放入1cm厚的沙子,再注入河水(占瓶子容积的4/5);

③将一根新鲜茨藻、一些绿藻、一个小型锥实螺放入玻璃瓶中;

④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盖紧瓶盖,再在瓶口周围涂上一层凡士林;

⑤在制作好的小生态瓶上贴上标签,然后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2)①茨藻和绿藻间存在种间竞争,绿藻处于劣势

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③生物种类少 自我调节能力小

④光合作用 氧气和有机物

⑤水中氧的浓度将增加,瓶内生物细胞呼吸强度总体上降低

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