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10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docx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培优组卷-平移与旋转

1.如图,已知Rt△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3,2),B(﹣3,﹣2),C(3,﹣2).将△ABC平移,使点A与点M(2,3)重合,得到△MNP.

(1)将△ABC向    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MNP.

(2)画出△MNP.

(3)在

(1)的平移过程中,线段AC扫过的面积为 (只需填入数值,不必写单位).

【分析】

(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得出答案;

(2)再利用

(1)中平移的性质得出△MNP;

(3)先由AC平移到A1C1,再由A1C1平移到MP,所以线段AC扫过的部分为两个平行四边形,于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计算出线段AC扫过的面积.

【解答】解:

(1)将△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MNP;

故答案为:

右,5,上,1;

(2)如图所示:

△MNP,即为所求;

(3)线段AC扫过的面积为:

4×5+1×6=26.

故答案为:

26.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

确定平移后图形的基本要素有两个:

平移方向、平移距离;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单位1,△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

(1)画出将△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1B1C1.

(2)画出将△AB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A2B2C2.

(3)在x轴上找一点P,满足点P到点C1与C2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P点的坐标.

【分析】

(1)分别将点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然后顺次连接;

(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后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3)利用最短路径问题解决,首先作C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C3,再连接C2C3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

【解答】解:

(1)如图所示,△A1B1C1为所求做的三角形;

(2)如图所示,△A2B2C2为所求做的三角形;

(3)∵C1坐标为(﹣1,2),C3坐标为(﹣1,﹣2),

∴C2C3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y=

x﹣

令y=0,则x=

∴P点的坐标(

,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和平移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1),B(4,2),C(3,4).

(1)请画出△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A1B1C1;

(2)请画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A2B2C2;

(3)在x轴上求点P的坐标,使|PA﹣PB|的值最大.

【分析】

(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3)延长BA,交x轴于P,利用三点共线求差最大得出P点位置.

【解答】解:

(1)如图所示:

△A1B1C1,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

△A2B2C2,即为所求;

(3)如图所示,此时|PA﹣PB|的值最大,P点坐标为:

(﹣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旋转变换和轴对称求最短路线,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4.四边形ABCD中,∠DAB=60°,AB=AD,线段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E,连接AC、ED.

(1)求证:

AC=DE;

(2)若DC=4,BC=6,∠DCB=30°,求AC的长.

【分析】

(1)连接B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即可得到△ABC≌△DBE(SAS),进而得出AC=DE;

(2)连接CE,根据∠BCE=60°,∠DCB=30°,可得∠DCE=90°,再根据DC=4,BC=6=CE,运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DE的长,进而得出AC的长.

【解答】解:

(1)如图,连接BD,

∵∠DAB=60°,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

∴AB=DB,∠ABD=60°,

∵线段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E,

∴CB=EB,∠CBE=60°,∴∠ABC=∠DBE,

在△ABC和△DBE中,

,∴△ABC≌△DBE(SAS),∴AC=DE;

(2)如图,连接CE,

由CB=EB,∠CBE=60°,可得△BCE是等边三角形,∴∠BCE=60°,

又∵∠DCB=30°,∴∠DCE=90°,

∵DC=4,BC=6=CE,∴Rt△DCE中,DE=

=2

∴AC=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题时注意: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5.将两块全等的三角板如图①楔放,其中∠A'CB'=∠ACB=90°,∠A'=∠A=30°.

(1)将图①中的△A'B'C顺时针旋转45°得图②,点P'是A'C与AB的交点,点Q是A'B'与BC的交点,

求证:

CP'=CQ;

(2)在图②中,若AP'=3,求CQ长.

【分析】

(1)由“ASA”可证△A′CQ≌△ACP′,可得CP′=CQ;

(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CP′=CQ

【解答】解:

(1)∵将△A′B′C顺时针旋转45°,

∴∠ACA′=45°,AC=A′C,∠A=∠A′,

∵∠A′CB′=∠ACB=90°,

∴∠BCA′=∠ACA′=45°,且AC=A′C,∠A=∠A′,

∴△A′CQ≌△ACP′(ASA)

∴CP′=CQ;

(2)如图②,过点P′作P′E⊥AC,

∵∠A=30°,AP′=3,P′E⊥AC,

∴P′E=1.5,

∵∠ACA′=45°,P′E⊥AC,

∴CE=P′E=1.3,

∴P′C=

,∴CP1=CQ=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CQ≌△ACP′是本题的关键.

6.如图①,在Rt△ABC中,∠C=90°.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旋转角为α,且0°<α<180°.在旋转过程中,点B′可以恰好落在AB的中点处,如图②.

(1)求∠A的度数;

(2)当点C到AA′的距离等于AC的一半时,求α的度数.

【分析】

(1)利用旋转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BB′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sin∠CAD=

,即可得出∠CAD=30°,进而得出α的度数.

【解答】解:

(1)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旋转角为α,

∴CB=CB′

∵点B′可以恰好落在AB的中点处,

∴点B′是AB的中点.

∵∠ACB=90°,

∴CB′=

AB=BB′,

∴CB=CB′=BB′,

即△CBB′是等边三角形.

∴∠B=60°.

∵∠ACB=90°,

∴∠A=30°;

 

(2)如图,过点C作CD⊥AA′于点D,点C到AA′的距离等于AC的一半,即CD=

AC.

在Rt△ADC中,∠ADC=90°,sin∠CAD=

∴∠CAD=30°,

∵CA=CA′,

∴∠A′=∠CAD=30°.

∴∠ACA′=120°,即α=12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正确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7.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ABC内的一点,∠ADB=120°,∠ADC=90°,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CE,连接DE.

(1)求证:

AD=DE;

(2)求∠DCE的度数;

(3)若BD=1,求AD,CD的长.

【分析】

(1)利用旋转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先判断出△ADE是等边三角形即可;

(2)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结论;

(3)先求出CD,再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结论.

【解答】

(1)证明:

∵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CE

∴△ABD≌△ACE,∠BAC=∠DAE,

∴AD=AE,BD=CE,∠AEC=∠ADB=120°,

∵△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60°

∴∠DAE=60°

∴△ADE为等边三角形,

∴AD=DE,

(2)∠ADC=90°,∠AEC=120°,∠DAE=60°

∴∠DCE=360°﹣∠ADC﹣∠AEC﹣∠DAE=90°,

(3)∵△ADE为等边三角形

∴∠ADE=60°

∴∠CDE=∠ADC﹣∠ADE=30°

又∵∠DCE=90°

∴DE=2CE=2BD=2,

∴AD=DE=2

在Rt△DCE中,

【点评】此题是旋转的性质,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ADE是等边三角形.

8.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C⊥AB,△ODE中,∠ODE=90°,∠EOD=60°,先将△ODE一边OE与OC重合,然后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当OE与OB重合时停止旋转.

(1)当OD在OA与OC之间,且∠COD=20°时,则∠AOE=  ;

(2)试探索:

在△ODE旋转过程中,∠AOD与∠COE大小的差是否发生变化?

若不变,请求出这个差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在△ODE的旋转过程中,若∠AOE=7∠COD,试求∠AOE的大小.

【分析】

(1)求出∠COE的度数,即可求出答案;

(2)分为两种情况,根据∠AOC=90°和∠DOE=60°求出即可;

(3)根据∠AOE=7∠COD、∠DOE=60°、∠AOC=90°求出即可.

【解答】解:

(1)∵OC⊥AB,

∴∠AOC=90°,

∵OD在OA和OC之间,∠COD=20°,∠EOD=60°,

∴∠COE=60°﹣20°=40°,

∴∠AOE=90°+40°=130°,

故答案为:

130°;

(2)在△ODE旋转过程中,∠AOD与∠COE的差不发生变化,

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1、∵∠AOD+∠COD=90°,∠COD+∠COE=60°,

∴∠AOD﹣∠COE=90°﹣60°=30°,

②如图2、∵∠AOD=∠AOC+∠COD=90°+∠COD,∠COE=∠DOE+∠DOC=60°+∠DOC,

∴∠AOD﹣∠COE=(90°+∠COD)﹣(60°+∠COD)=30°,

即△ODE在旋转过程中,∠AOD与∠COE的差不发生变化,为30°;

(3)如图1、∵∠AOE=7∠COD,∠AOC=90°,∠DOE=60°,

∴90°+60°﹣∠COD=7∠COD,

解得:

∠COD=18.75°,

∴∠AOE=7×18.75°=131.25°;

如图2、∵∠AOE=7∠COD,∠AOC=90°,∠DOE=60°,

∴90°+60°+∠COD=7∠COD,

∴∠COD=25°,

∴∠AOE=7×25°=175°;

即∠AOE=131.25°或175°.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能根据题意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题目比较好,难度不大.

 

9.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网格线的交点).

(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点A坐标为(﹣1,2),

点B的坐标为(﹣5,2);(画出直角坐标系)

(2)点C的坐标为(  ,  )(直接写出结果)

(3)把△ABC先向下平移6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的△A1B1C1,再将△A1B1C1沿y轴翻折至△A2B2C2;

①请在坐标系中画出△A2B2C2;

②若点P(m,n)是△ABC边上任意一点,P2是△A2B2C2边上与P对应的点,写出点P2的坐标为(  ,  );(直接写出结果)

③试在y轴上找一点Q,使得点Q到A2,C2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此时,QA2+QC2的长度之和最小值为  .(在图中画出点Q的位置,并直接写出最小值答案)

【分析】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点A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5,2)即可画出直角坐标系;

(2)根据坐标系即可写出点C的坐标;

(3)把△ABC先向下平移6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的△A1B1C1,再将△A1B1C1沿y轴翻折至△A2B2C2;

①即可在坐标系中画出△A2B2C2;

②若点P(m,n)是△ABC边上任意一点,P2是△A2B2C2边上与P对应的点,即可写出点P2的坐标;

③根据对称性即可在y轴上找一点Q,使得点Q到A2,C2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进而可以求出QA2+QC2的长度之和最小值.

【解答】解:

(1)∵点A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5,2),

如图所示:

即为所画出的直角坐标系;

 

(2)根据坐标系可知:

点C的坐标为(﹣2,5),

故答案为:

﹣2,5;

(3)把△ABC先向下平移6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的△A1B1C1,

再将△A1B1C1沿y轴翻折至△A2B2C2;

①如图即为坐标系中画出的△A2B2C2;

②点P(m,n)是△ABC边上任意一点,

P2是△A2B2C2边上与P对应的点,

∴点P2的坐标为(﹣m,n﹣6),

故答案为:

﹣m,n﹣6;

③根据对称性可知:

在y轴上找一点Q,使得点Q到A2,C2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连接A2C1交y轴于点Q,此时QA2+QC2的长度之和最小,

即为A2C1的长,A2C1=3

∴QA2+QC2的长度之和最小值为3

故答案为:

3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折叠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综合利用以上知识.

 

10.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是线段AB上一点(不与A、B重合).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E.连结DE、BE.

(1)依题意补全图1并判断AD与BE的数量关系.

(2)过点A作AF⊥EB交EB延长线于点F.用等式表示线段EB、DB与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分析】

(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BC=AC,∠A=∠B=60°,由旋转的性质得:

∠ACB=∠DCE=60°,CD=CE,得出∠ACD=∠BCE,证明△ACD≌△BCE,即可得出结论;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E,∠CBE=∠CAD=60°,求出∠ABF=180°﹣∠ABC﹣∠CBE=60°,在Rt△ABF中,由三角函数得出

=sin60°=

,AB=

AF=

AF,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1)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AD=BE,理由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A=∠B=60°,

由旋转的性质得:

∠ACB=∠DCE=60°,CD=CE,

∴∠ACD=∠BCE,

在△ACD和△BCE中,

∴△ACD≌△BCE(SAS),

∴AD=BE;

(2)EB+DB=

AF;理由如下:

(1)得:

△ACD≌△BCE,

∴AD=BE,∠CBE=∠CAD=60°,

∴∠ABF=180°﹣∠ABC﹣∠CBE=60°,

∵AF⊥EB,

∴∠AFB=90°,

在Rt△ABF中,

=sin60°=

∴AB=

AF=

AF,

∵AD+DB=AB,

∴EB+DB=AB,

∴EB+DB=

AF.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

 

1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点D是直线AB上一点.将线段CD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E,连结BE.

(1)若点D在AB边上(不与A,B重合)请依题意补全图并证明AD=BE;

(2)连接AE,当AE的长最小时,求CD的长.

【分析】

(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BC=AC,∠A=∠B=60°,由旋转的性质得:

∠ACB=∠DCE=60°,CD=CE,得出∠ACD=∠BCE,证明△ACD≌△BCE,即可得出结论;

(2)过点A作AF⊥EB交EB延长线于点F.由△ACD≌△BCE,推出∠CBE=∠A=60°,推出点E的运动轨迹是直线BE,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

当点E与F重合时,AE的值最小,此时CD=CE=CF,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F即可.

【解答】解:

(1)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AD=BE,理由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A=∠B=60°,

由旋转的性质得:

∠ACB=∠DCE=60°,CD=CE,

∴∠ACD=∠BCE,

∴△ACD≌△BCE(SAS),

∴AD=BE.

(2)过点A作AF⊥EB交EB延长线于点F.

∵△ACD≌△BCE,

∴∠CBE=∠A=60°,

∴点E的运动轨迹是直线BE,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

当点E与F重合时,AE的值最小,

此时CD=CE=CF,

∵∠ACB=∠CBE=60°,

∴AC∥EF,

∵AF⊥BE,

∴AF⊥AC,

∴CF=

=2

∴CD=CF=2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

 

12.

(1)已知a为正整数,关于x的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仅2、3、4,则a的最大值是  .

(2)如图,△ABC中,AC=

,∠A=45°,∠B=30°,P是BC边上一点(不含端点),将PC绕着点P逆时针旋转得到PC′,旋转角α(0<α<180°),若旋转过程中,点C′始终落在△ABC内部(不包含边上),则PC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1)首先解不等式组,用a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不等式的整数解仅有3,4,5,即可确定a的值,从而求解;

(2)过C作CD⊥AB于D,过P作PH⊥AB于H,设CP=x=PC',则BP=12﹣x,PH=

(12﹣x),依据旋转过程中,点C′始终落在△ABC内部(不包括边上),即可得到PC'<PH,即x<

(12﹣x),进而得出PC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

(1)解不等式组

得:

<x≤

∵整数解仅有2,3,4,

∴1≤﹣

<2,解得:

﹣40<a≤﹣20,

∴a的最大值为﹣20,故答案为:

﹣20;

(2)如图,过C作CD⊥AB于D,过P作PH⊥AB于H,

∵AC=6

,∠A=45°,∠B=30°,

∴AD=CD=6,BC=2CD=12,

设CP=x=PC',则BP=12﹣x,PH=

(12﹣x),

∵旋转过程中,点C′始终落在△ABC内部(不包括边上),

∴PC'<PH,即x<

(12﹣x),

解得x<4,

又∵PC>0,∴0<PC<4,

故答案为:

0<PC<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整数解,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解题时注意旋转前后的对应关系,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13.已知等边△ABC,点D为BC上一点,连接AD.

(1)若点E是AC上一点,且CE=BD,连接BE,BE与AD的交点为点P,在图

(1)中根据题意补全图形,直接写出∠APE的大小;

(2)将AD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F,连接BF交AC于点Q,在图

(2)中根据题意补全图形,用等式表示线段AQ和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分析】

(1)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D=∠CB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PE=∠BAD+∠ABP=∠CBE+∠ABP=∠ABC=60°.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F=AD,∠DAF=12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Q=QE,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

(1)补全图形图1,

证明:

在△ABD和△BEC中,

∴△ABD≌△BEC(SAS)

∴∠BAD=∠CBE.

∵∠APE是△ABP的一个外角,

∴∠APE=∠BAD+∠ABP=∠CBE+∠ABP=∠ABC=60°;

(2)补全图形图2,

证明:

在△ABD和△BEC中,

∴△ABD≌△BEC(SAS)

∴∠BAD=∠CBE,

∵∠APE是△ABP的一个外角,

∴∠APE=∠BAD+∠ABP=∠CBE+∠ABP=∠ABC=60°.

∵AF是由AD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

∴AF=AD,∠DAF=120°.

∵∠APE=60°,

∴∠APE+∠DAP=180°.

∴AF∥BE,

∴∠1=∠F,

∵△ABD≌△BEC,

∴AD=BE.

∴AF=BE.

在△AQF和△EQB中,

△AQF≌△EQB(AAS),

∴AQ=QE,

∵AE=AC﹣CE,CD=BC﹣BD,

且AE=BC,CD=BD.

∴AE=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4.

(1)如图1,O是等边△ABC内一点,连接OA、OB、OC,且OA=3,OB=4,OC=5,将△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连接OD.

求:

①旋转角的度数  ;

②线段OD的长  ;

③求∠BDC的度数.

(2)如图2所示,O是等腰直角△ABC(∠ABC=90°)内一点,连接OA、OB、OC,将△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连接OD.当OA、OB、OC满足什么条件时,∠ODC=90°?

请给出证明.

【分析】

(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BA=BC,∠ABC=6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OBD=∠ABC=60°,于是可确定旋转角的度数为60°;

②由旋转的性质得BO=BD,加上∠OBD=60°,则可判断△OB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D=OB=4;

③由△BOD为等边三角形得到∠BDO=60°,再利用旋转的性质得CD=AO=3,然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OCD为直角三角形,∠ODC=90°,所以∠BDC=∠BDO+∠ODC=150°;

(2)根据旋转的性质得∠OBD=∠ABC=90°,BO=BD,CD=AO,则可判断△O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OD=

OB,然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当CD2+OD2=OC2时,△OCD为直角三角形,∠ODC=90°.

【解答】解:

(1)①∵△ABC为等边三角形,

∴BA=BC,∠ABC=60°,

∵△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

∴∠OBD=∠ABC=60°,

∴旋转角的度数为60°;

②∵△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

∴BO=BD,

而∠OBD=60°,

∴△OBD为等边三角形;

∴OD=OB=4;

③∵△BOD为等边三角形,

∴∠BDO=60°,

∵△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

∴CD=AO=3,

在△OCD中,CD=3,OD=4,OC=5,

∵32+42=52,

∴CD2+OD2=OC2,

∴△OCD为直角三角形,∠ODC=90°,

∴∠BDC=∠BDO+∠ODC=60°+90°=150°;

(2)OA2+2OB2=OC2时,∠ODC=90°.理由如下:

∵△BAO绕点B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

∴∠OBD=∠ABC=90°,BO=BD,CD=AO,

∴△O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D=

OB,

∵当CD2+OD2=OC2时,△OCD为直角三角形,∠ODC=90°,

∴OA2+2OB2=OC2,

∴当OA、OB、OC满足OA2+2OB2=OC2时,∠ODC=90°.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