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960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健康.docx

三年级上册健康

第一课:

人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为学习其他涉及人体生理的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人体各部分结构的位置。

教学难点:

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具体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1、请一位学生指出人体结构中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头部:

包括头颅和颜面。

颅骨内有脑子,通过神经指挥和协调人体和一切活动。

颜面长有眼、耳、口、鼻、分别负责视觉、听觉、进食和味觉、呼吸和嗅觉。

颈部:

由颈椎、肌肉和肌腱、血管、神经组成,是躯干支撑头部的支柱,也是心脏和肺向脑供血、供氧和食物,空气进入胃及肺的通道。

躯干:

由脊柱支撑。

躯干前面上部称为胸部,下部称为腹部、躯干后面上部称为背部,下部称为腰部。

心脏负责全身血液循环,肺负责肌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

胃肠负责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粪便排泄。

肝脏有制泌、贮存、排泄尿液、胰腺分泌液。

四肢:

包括上肢和下肢,上肢就是手,包括胳膊、前臂和手掌,负责劳动;下肢就是脚,包括大腿,小腿和脚掌,负责行走和支持整个身躯。

三、课后练习:

人体分为哪两大部分?

第二课: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教导学生懂得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与一个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要做到以下8点:

1、勤洗头、勤洗澡。

2、勤换衣。

内衣宜每次洗澡后更换,外衣可2~3天换一次。

3、勤剪指甲,每周剪一次指甲。

4、勤理发,男同学每20~30天剪一次头发,女同学要每天梳理。

5、饭前饭后要洗手,避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卵通过脏手侵入身体引致疾病。

6、不偏食,少吃零食,避免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发育。

7、早晚洗脸刷牙,保持脸部,口腔、牙齿清洁,防止蛀牙。

8、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防止传染皮肤病及胃肠道传染病。

三、小结

四、思考题: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哪些内容?

第三课: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从小养成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举个例子在公共场所人群比较多,有健康的人,也有患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如果自己卫生意识差,将会怎样?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说明了卫生的重要。

二、讲解新课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需要做到“五不”:

(1)不随地叶痰。

痰、鼻涕落到地上,经晒干或风干,细菌、病毒漂浮空中,会传染给别人。

痰、鼻涕要吐在痰盘里。

或吐在纸巾里丢进废物桶。

(2)不乱丢果皮纸屑、废物。

乱丢果皮、纸屑、废物,有碍环境美化,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3)不损坏公物和乱画乱刻,影响公共场所环境美化。

(4)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中带有许多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会传染的。

(5)不践踏和采摘花木。

三、小结

四、思考题: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第四课:

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身体摄取必需的各种营养素,满足身体发育和各种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健康。

二、讲解新课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

1、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既要定时,又要定量。

三餐分配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2、情绪会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所以,吃饭时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和精神专一,吃饭时看书报、电视或情绪激动悲伤等,都是不卫生的。

3、经常吃零食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腐败变质食物带有致病细菌;偏吃会导致营养不良;用水和汤泡饭,稀释了胃酸,易引致消化不良,都是要纠正的不良卫生习惯。

4、多吃冷饭食品会致胃粘膜血管收缩,供血不足,容易引致消化不良,都是要纠正的不良卫生习惯。

5、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招致消化不良、胃肠炎等三、思考题:

为什么早餐一定要吃好?

第五课:

游戏与安全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游戏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教学重点:

游戏时的安全观念。

教学难点:

游戏时具体的安全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还处于发育和末成熟阶段,游戏晨容易冲动,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缺乏安全常识和应变能力,故易在游戏中受伤或伤及他人。

所以,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讲解新课

游戏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所,不要不分场地、时间,随意游戏。

游戏时,要注意“四不”:

1、不要在马路上踢皮球或追逐打闹。

马路上人多车多,踢球或追逐打闹,容易被过往的车辆撞伤,或撞伤行人,损坏别人物品。

2、不要拿尖锐物品玩需。

拿着竹竿、木棒、铁条、剪刀、小刀等尖锐物品,稍不注意,会损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3、不要玩火柴、打火机或燃放烟花爆竹。

玩火柴,打火机,会引起火灾;燃放烟花爆竹,可能损伤眼睛或使身体其他部位造成伤残,在一些大城市还会因违反严禁放烟花,爆竹条例面受罚。

4、不要攀爬树木和工地棚架,以免堕落,引致伤亡。

三、思考题:

1游戏时为什么要注意安全?

2游戏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第六课:

近视眼的形成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发生的原理、引起近视的原因。

教学重点:

近视眼发生的原理。

教学难点:

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写字姿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1、眼睛的作用:

心灵的窗口。

2、眼睛的特性: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不用加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楚,但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就必须加强屈光才能看清。

3、近视眼的形成:

(1)看近距离的东西持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当休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行调节活动而疲劳。

久而久之,收缩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面出现近视状态。

(2)学生不注意读书写字姿势、字迹模糊色浅,在光线太强太弱的环境下看书写字,躺在床上、走路、坐车看书等等不良习惯。

都易使屈光调节活动加强、使眼肌持续地紧张收缩而且由于过度特久地调节活动,造成了代谢产物的蓄积,进而剌激眼肌加强收缩。

(3)缺乏某种营养素,也容易高近视。

(4)遗传近视眼。

三、作业:

1、发生近视眼的原理是什么?

2、你有哪些不良的看书写字习惯,能指出和纠正吗?

第七课:

看电视的卫生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看电视时应怎样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看电视与视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看电视时的用眼卫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1、电视画面的形式:

是由90万个闪动的小光点组成。

2、看电视的距离:

距离应是荧屏对角线的5倍,最小不少于2米距离。

3、造成眼睛疲劳的原因:

(1)近距离看电视时,光点更明显,眼睛受影响更大,调节屈光的强调也加强,眼睛更易疲劳。

(2)电视画面的亮度同周围环境的亮度相差悬殊时,眼睛也容易疲劳。

(3)躺着看电视,头颈部肌肉特别紧张,眼睛处于由下向上观看状态,易使眼睛疲劳。

(4)时间太长,又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对视力、血液循环、关节和肌肉都有不良影响。

4、看电视的卫生:

保持看电视的合适距离。

晚上看电视时屋内应开一盏灯(8瓦以下)置于观看者后上方;白天看电视应用有色窗帘挡住门窗,将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到合适的状况。

眼睛平时以向前下方及正前方观看居多,尤其以向前下方观看最为舒适。

电视机应放置观看者的前下方。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怎样看电视才符合用眼卫生标准?

第八课:

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感冒和流感的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

感冒和流感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1、感冒

感冒的定义:

主要症状: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部干痒,头痛等,一般不发烧或发低烧。

特征:

大约持续3—4天,最多7天经治疗和休息后痊愈。

2、流感

定义

症状:

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

特征:

传播迅速,容易流行,体质弱者还容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

3、感冒与流感症状的区别:

流感起病急,发高烧,全身酸痛明显,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于上呼吸道,无高烧及全身酸痛,

4、感冒与流感的预防方法: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注意睡眠和营养,增强身体的耐寒力和病毒,病菌的抵抗力。

注意保暖,预防病毒、病菌的入侵。

不用感冒和流感病人用过的行活用品。

在流感流行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病人,并经常用药物对住房、课室的空气进行消毒。

三、布置作业:

1、“感冒”与“流感”有什么不同?

2、如何预防感冒与流感?

第九课:

通风和采光照明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环境通风、采光、照明。

教学重点:

了解通风、采光、照明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注意和掌握通风、采光、照明的卫生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1、通风的作用:

新鲜的空气含有充足的氧气,如果通风不良,人们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室内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

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血液中的氧含量减少,脑供氧也就不足,会感到头晕脑胀,疲倦。

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对身体、学习都不利。

所以,要经常开门窗换气和通风。

2、采光和照明的作用:

充足的采光和照明、是为了保护学生视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室采光的标准:

教室宜坐北向南,应设窗帘避免阳光直射入室内,黑板为防反射光而要采用耐磨无光泽材料,教室玻璃面积比不应低于1:

6,教室内各部分表面宜采用高亮度低彩度的装修以提高采兴效果。

4、教室照明标准:

宜采用荧光灯,灯管长轴垂直于黑板面,最低悬挂高度不低于

7米,不采用裸灯照明。

课桌面平均照度不低于150勒克斯(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黑板面设局部照明灯。

三、作业:

1、教室通风的意义?

2、采光和人工照明的标准是什么?

第十课:

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达到预防龋齿和牙齿保健的目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刷牙的目的。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1、刷牙不但可以清洁牙齿,减少牙菌斑的发生,不对牙床起到按摩作用,促进牙龋的血液循环,改善其营养及氧的供应,有助于组织代谢、增强抗病力,使牙齿更加坚固。

2、正确的刷牙方法:

(1)、早晚各刷一次。

白天唾液多,可冲刷并抑制细菌生长;晚上口腔唾液少,细菌大量繁殖,产酸破坏牙齿。

所以、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重要。

(2)坚刷,又叫顺刷,就是顺着牙缝刷牙。

3、横刷法的弊端:

不但不能刷净牙缝,有时不可能将食物残渣推入牙缝。

往往用力不均匀,造成牙龈,口腔粘膜擦伤,出血,牙龈萎缩等疾病。

三、作业:

1、刷牙对牙齿有什么作用?

2、怎样的刷牙方法才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