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30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喝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请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

波澜壮阔:

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3)“音乐会”“小曲”“大合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请连一连。

音乐会________                     大海哗啦啦

小曲________                       小雨滴敲敲打打

大合唱________                     小溪淙淙

(4)分析画线句子的特点,特别注意加点词语,并仿写一句。

【答案】

(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

(4)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找到答案。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故答案为:

(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

(4)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2.课内阅读。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我”和母亲要去干什么?

那天的天气怎么样?

(2)请你写出描写小鸟外形的句子。

(3)选文中出现了好多描写颜色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

(4)请你用选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小鸟。

【答案】

(1)“我”和母亲要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里。

天下着大雨。

(2)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3)黄色;白色;橙色

(4)美丽(漂亮)

【解析】【分析】

(1)、

(2)、(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

(1)“我”和母亲要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里。

天下着大雨。

(2)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3)黄色;白色;橙色

(4)美丽(漂亮)

【点评】

(1)、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课外阅读。

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

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小河两岸是成行(①)的垂柳。

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

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②)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③)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给文中括号前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选择合适的字、词填空。

①A.háng     B.xíng________    ②A.未    B.末________

③A.座座    B.坐坐________

(2)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

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多。

(   )

A. 乡间,是树的天地。

果树

B. 乡间,是树的天地。

小院

C.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

果树

(3)根据短文选择搭配。

A.果树    B.垂柳    C.梧桐树    D.松树和柏树

山坡上________          公路两旁________

小河两岸________         农家小院________

(4)文中的比喻句是(  )

A. 文段的第一句话                      

B. 文段的第三句话                      

C. 文段的最后一句话

【答案】

(1)A;B;A

(2)A

(3)D;C;B;A

(4)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A、B、A;

(2)A;(3)D、C、B、A;(4)B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课外阅读。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          、         、        。

(   )

A. 身体小、飞得快、很美丽       

B. 身体小、飞得快、羽毛变化多       

C. 身体小、飞得远、很美丽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是把          。

(    )

A. 拟人句;蜂鸟比作流星             

B. 比喻句;流星比作蜂鸟             

C. 比喻句;蜂鸟比作流星

(3)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①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

(   )

②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  )

【答案】

(1)A

(2)C

(3)A;B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把“蜂鸟”比作“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是比喻。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1)A;

(2)C;(3)①A;②B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并画上横线。

(2)这段话是对翠鸟的________描写,重点写了羽毛、________和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答案】

(1)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2)外形;翅膀;嘴

(3)对翠鸟的喜爱

【解析】【分析】

(1)考查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2)外形、翅膀、嘴

(3)对翠鸟的喜爱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6.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旗树的悲哀

程刚

   美国落基山河谷两侧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它的枝条十分柔软,且全部长在树木的同一侧,在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因此被称作“旗树”。

   旗树的枝叶长在枝干的同一侧,早有科学定论,这是因为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这也使它们成为天然的“风向计”,人们能一眼看出这里的风向。

   一位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为一棵旗树营造密闭的环境,利用大动力风机逆向吹拂旗树。

第二天,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被逆风吹拂的枝叶,竟在一夜间全都掉落,整个枝条看上去光秃秃的。

   原来,旗树枝条长期向着一个方向摆动,导致全体叶片的生长力都放在了拉伸力上,可遭遇逆风的时候,由于它的反向张力十分脆弱,基本有一点儿风便受不了了,所以才导致上述现象。

   旗树枝叶在顺风的环境中生活得很好,可一旦遭遇逆风便失去自己,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按部就班地生活,并将它公式化,可这也不利于培养我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不主动求变,安于现状,其实是隐藏在我们身边最大的敌人。

(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被称作“旗树”________                  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

枝叶长在枝干的同一侧________            遭遇逆风,反向张力十分脆弱

一夜之间枝叶全部掉光________            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

(2)结合上下文,理解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这是因为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这也使它们成为天然的“风向计”,人们能一眼看出这里的风向。

风向恒定:

________

(3)我们从学者的实验中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请选出正确说法(   )。

①大风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对旗树的生长有好处。

②我们要培养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主动求变,不要安于现状。

③我们要习惯按部就班地生活,并将它公式化。

【答案】

(1)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遭遇逆风,反向张力十分脆弱

(2)大风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

(3)②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判断答案。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遭遇逆风,反向张力十分脆弱。

(2)大风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

(3)②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香溪

菡(hàn)子

   香溪(xī)有六十里在湖北的林业特区——神农架境内。

沿着这条溪流来回,我目不转睛,除了惊叹,两次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神农架本是高山林区,香溪的水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luán)的峰(fēng)部挂着一匹白练,悬流(liú)为瀑;有的流入山边的石槽(cáo),好像一条青龙,曲(qǔ qū)折回肠,终于汇集在发电站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sǎn sàn)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yìng)照之中,凌(líng)空出现五彩的虹。

   溪河里的石头大如巨象,小如卵石。

有的垒石成坝,有的自陷为潭。

水态因石而异,它冲击巨石,回流迸发;它经石坝自成水帘.急流勇进;有的在矗(chù)石四周环行,有的从叠石中

   穿行;遇到一段比较平坦的石滩(tān),它们滚滚而去。

深处见其绿,浅处如白酒一般,飞溅(jiàn)的水沫如白絮(xù)银丝。

溪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涛,有如竖琴,雷鸣倾(qīng)盆之声,铮(zhēng)铮淙淙之音,响彻(chè qiè)山林之间。

(有删改)

(1)请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曲________(qǔ qū)折   散________(sǎn sàn)落

响彻________(chè qiè)

(2)查字典,写出划线字的意思。

①悬流为瀑________

②凌空出现________

③回流迸发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部分,把香溪的水比喻成________和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香溪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

(4)摘抄描写水声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5)香溪美得令人震撼,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这种感受的句子。

【答案】

(1)qū;sàn;chè

(2)挂;升,高出;爆开,溅射

(3)白练;青龙;颜色;动态

(4)雷鸣倾盆;铮铮淙淙

(5)神农架本是高山林区,香溪的水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的峰部挂着一匹白练。

悬流为瀑:

有的流入山边的石槽,好像一条青龙,曲折回肠,终于汇集在发电站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五彩的虹。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要求学生查字典并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qū、sàn、chè

(2)挂;升,高出;爆开,溅射

(3)白练、青龙、颜色、动态

(4)雷鸣倾盆、铮铮淙淙

(5)神农架本是高山林区,香溪的水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的峰部挂着一匹白练。

悬流为瀑:

有的流入山边的石槽,好像一条青龙,曲折回肠,终于汇集在发电站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五彩的虹。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并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8.阅读乐园。

秋天

   ①秋天到了。

瞧,那些挺拔翠绿的树木,如今也脱下了_______的衣裳,换上了_______的时装。

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_______。

   ②秋风,凉丝丝的,吹拂着花草树木,好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正轻声哼着催(cuī)眠曲,把自己的子女送进甜蜜的梦乡。

   ③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好像巧手的姑娘织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绸缎。

   ④秋天,意味着成熟。

一场绵绵秋雨过后,风里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稻子、水果熟透的香味,在微微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

熟透了的稻谷,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雪白的棉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红灯笼似的柿子、金灿灿的橘子令人垂涎三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⑤秋高气爽,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去。

空中飘舞着成千上万只“花蝴蝶”。

你也许会奇怪地问:

秋天来了,哪来的蝴蝶?

不错,秋天没有蝴蝶,可那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吗?

树木都换上了秋装,只有青松仍是那么苍翠,那么挺拔!

   ⑥秋天是美好的,我爱秋天!

(1)把下列词语填到短文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

黄色    绿色    金黄

(2)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3)短文的第④自然段中,作者把“熟透了的稻谷”比作“________”;把“高粱”比作“________”;把“棉花堆”比作“________”;把“柿子”比作“________”,让人回味无穷。

(4)请用文中下划线的“那么……那么……”写一句话。

【答案】

(1)绿色;黄色;金黄

(2)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3)害羞的小姑娘;喝醉了酒的大汉;一座座小山;红灯笼

(4)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注意语句通顺。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故答案为:

(1)绿色;黄色;金黄

(2)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3)害羞的小姑娘;喝醉了酒的大汉;一座座小山;红灯笼

(4)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__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__摔跤__做游戏__招引来许多小鸟__连松鼠__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下课了________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________摔跤________做游戏________招引来许多小鸟________连松鼠________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选文描写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__的两个情景。

(   )

A. 安静与热闹                               B. 上课与下课                               C. 窗外与树下

(3)找出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

________ 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孩子们。

________ 

(4)选文写了鸟儿、蝴蝶和猴子等小动物,对描写这些小动物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突出边疆小学欢快、活泼的校园气氛。

②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

③为了表现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

④为了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5)你喜欢这样的民族小学吗?

回想课文,说说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答案】

(1),;、;,;,;、

(2)B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学习认真,读书声音好听。

(4)①②④

(5)喜欢。

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欢聚一堂,他们上课时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还吸引了许多小动物。

校园里还有古老的铜钟,美丽的凤尾竹等,这是一所美丽、热闹的小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

(1)“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是并列词语,“松鼠”“山狸”也是并列词语,所以它们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2)根据文中“上课了……”“下课了……”分析作答。

(3)抓住关键词“窗外十分安静”筛选信息作答。

(4)“为了表现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与文意无关。

其它三个内容通过小动物的侧面描写,突出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

(5)通过喜欢这样的民族小学,写出你的印象,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 、, , 、

(2)B。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学习认真,读书声音好听。

(4)①②④。

(5)喜欢。

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欢聚一堂,他们上课时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还吸引了许多小动物。

校园里还有古老的铜钟,美丽的凤尾竹等,这是一所美丽、热闹的小学。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课文片段的特点。

(1)学会逗号、顿号的用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