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29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车课程设计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注:

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

货 3分

T

客 2分

货 2分

客 1分

第二章确定车站工作量

第一节 编制车站车流汇总表

一、车流汇总表的作用与内容以及D站主要车流分析指标

(1)作用:

用于分析车站的工作性质及任务,研究车流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制定车站技术设备运用方案提供依据。

(2)内容:

车流汇总表的上半部分是车站接入的重空车流。

左边各栏所列为由各衔接方向接入,按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去向别的有调和无调重车数。

右边各栏则列出由各衔接方向接入,到达本站的重车数和按车种别的有调和无调空车数。

表的左下放所列为车站自装的重车数和发出的车种别空车数。

二、车流汇总表的编制

根据原始资料(附件4—1、4—2)编制车流汇总表

C方向

E方向

本站到达

总计

B

C C-D 计

F

E

E-D

"

空 小

C 调

方 无

向调计有

E 调

向调计有调

计无调计

本站装出空车

合计

2

发出

空车

调计

675

55 55

135

31

841

640

180

44

57

864

1705

D站车流汇总表

车 计

192

133 39

364 364

59

63 122

486

315

315 315

370

507

679 679

118177

856

172124

27 323

323

354

495

667124

27 818

818

849

364 687

90

63 153

840

865

679 1497

118208

8 11

4 23

78

47 3

128 151

675135

31 841

585

180 42

807 1648

三、站主要车流分析指标

1:

车站办理车数( )

办N重空

N重空

17051705

3410

式中 接——接入重空车总数;

——发出重空车总数。

无调

N重空 重空

2:

中转重车数( 重)



中 有调

重 重

重 687

810

1497

有调

式中 ——有调中转重车数;

——无调中转重车数。

3;

中转空车数(

中) 注:

中转空车数近似地取接入和发出空车书的较小值

=57 式中57——发出空车数

4:

装车数为151;

卸车数为90;

接空车数为118;

排空车数为57

5:

无调中转车数( 中

无调 有调

=

+

中 重

空=810+55=865

式中 ——有调中转重车数

无调

——无调中转空车数

无调中转车数占接入重空总车数的比重 为:

接总

无调 中

接总 接

重空

865

1705

50.73%

6:

改编车数( )

接总 改

有雕 有调

U

重 空 卸

1507 57 90

611715

第2节车站列车流表的编制

—、D站列车编组计划及自编出发列车数的确定

方向

列车到列车种

编组内容

编成辆一昼夜车流编组列

数 量

车次

D站列车编组计划及自编出发列车列数表

B

直通

B及其以远

45

180

4

21502~21508

C

C及其以远

135

3

32502~32506

C—D

摘挂

C-D间按站顺选编成组

31

1

43052

F

F及其以远

270

6

21101~21111

E

E及其以远

32001~32007

D—E

D-E间按站顺选编成组

44

43001

二、D站列流的确定

旅客列车

到达解体

货物列车

自编始发

中转列车

终始通合 无改编

直直区摘 直直区摘

到发过计 计 计到出

达通段挂 达通段挂 计

部分改编

到出

D站列流表

达发

0 0

1111

0 6

4 1

11

0 4

1 8

7 11

18 0

37

0 5

2 1

8

1 11

38

2222

0 11

6 2

19

0 10

7

2 19

1818

36 0

75

一、绘制车流图

第三节 绘制车流图和列流图

①、无调中转车:

(687+2)辆 到C方向323辆;

到E方向(362+2)辆

②、有调中转车:

(810+55)辆到C方向495辆;

到E方向(315+55)辆

③、本站装车:

151辆 到C方向23辆;

到E方向128辆

④、本站卸车:

90辆 来自C方向59辆:

来自E方向31辆

⑤、到达空车:

118辆 来自C方向118辆:

E方向0辆

370

59

364

D

323

495

23

128

118

转:

1.本站转车;

本站卸车;

到达空车。

2.用图列表示二、绘制列流图

①旅客列车:

通过:

22列E到C11列;

C到E11列

②直达列车:

0列

③直通列车:

到达11列:

来自C方向6列,E方向5列;

发出10列到C方向4列,到方向6列

④区段列车:

到达6列:

来自C方向4列,E方向4列;

发出7列到C方向3列,到E方向4列

⑤摘挂列车:

到达2列:

来自C方向1列,E方向1列;

发出2列到C方向1列,到E方

1、列流组成:

旅客列车;

直达列车;

直通列车;

区段列车;

摘挂列车。

2、用图标表示

第三章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

第一节 到发线固定使用原则

一、到发线的分配应遵循:

1)旅客列车的到发线应靠近站台,以方便旅客的乘降;

2)对朝鲜货物列车应拨给线间较宽的到发线;

3)要进行解编作业的到发列车,其停留线靠近调车场,以便转线;

4)对到专用线的列车,到发线应方便来去专用线的线路;

5)通过列车尽量从正线上通过,避免通过过多道岔,影响通过速度。

二、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原则

由于编组不同到达站列车和向不同作业地点送车的需要,调车场线路必须固定其用途。

以便在不同的线路上分别集结不同种类和不同去向的车辆,使解编作业有秩序地集合进行。

使列车的到发能有序地进行和编组不同到站列车和去向不同作业地点送车的需要,到发场和调车场线路必须固定其用途,以便列车到发在不同的线路上到达和出发作业在调车场内不同线路上分别集结不同种类和不同方向的车辆,使解编作业有秩序地结合进行。

规定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方法通常分两步进行,一是按照各种用途分配使用线路数,二是在既定的线路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为每一条线路确定其具体用途。

确定调车场线路使用方案,首先确定本站作业车,交换车,检修车,装载危险品车等地面需要较少线路数,然后确定集结列车的线路,每一组号固定使用一条线路,多的作为调整灵活使用。

在线路分配方案确定之后,调车场每一股道的使用方案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适应车流强度的需要。

对车流量大的组号应拨给较长的线路,并尽可能在中间线束中选用,以减少整理次数和转线时间。

2)平衡牵出线的作业负担。

在驼峰编组有几条牵出线时,把车流强度较大的去向分散固定在连接于不同牵出线的调车线上,以期均衡牵出线的负担,减少待编时间。

3)减少调车作业干扰。

当驼峰编组场与出发场平均配列时,车流强度大的去向宜固定于靠近出发场的调车线上;

交换车宜固定靠近邻区的调车线上;

同一去向分组列车的各个车组宜固定于同一线束的相邻线上;

到达的本站作业车宜固定在靠近货物作业地点的线路上等,以期缩短转线调车行程,减少调车作业的交叉。

4)照顾车辆溜行性能。

对空车和难行车比重较大的去向,尽可能固定在经过曲线和道岔较少的易行线上,以加速分解作业,保证调车安全。

根据我国铁路多年的实践经验,调车场备有几股机动线,并按照“定了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采取“固定与活用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调车线,对提高调车效率是极为有效的。

因此,调车线固定使用方案,只是组织调车工作的基本方案。

在日常工作中,调车工作领导人可以有计划地根据车辆集结情况活用其他线路,以保证调车场的正常作用秩序。

第二节计算车站主要线路的容车数

线路的容车数是线路所能容纳车辆数,它是线路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接发列车和解编列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条线路停留车数不能超过其容车数。

因此,我们有必要计算出车站主要线路的容车数。

保证作业安全进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线路容车数由它有效长确定:

到发线换算容车数按有效长度减去机车长度和30m安全距离后,分别除以换算长度14.3m;

调车线换算容车数,按有效长的75%除以14.3m;

最大换算容车数,均等于有效长除以14.3m。

到发线换算容车数m

L有效

L安L机

14.3

调车线换算容车数m

0.75L有效

14.3

3:

最大换算容车数m

L有效——线路的有效长度 L安——安全距离,已知L安=30m

L机——机车的长度,已知L机=24m 车辆平均长度——一14.3

线别

股道

固定使用方案

线路有

容车数

最大容车

备注

旅客列

车到发

线

货物列

车到发线

调车线

线路使用情况及有效长

编号

效长

下行旅客列车到发

880

57

61

I

II

上行旅客列车到发

5

下行无改编货物列车到发

850

55

中转货物列车到发

机车走行线

上行无改编货物列车到发

870

60

9

中转货物列车

10

改编货物列车到发

855

56

12

41

13

14

D-E

745

36

52

15

16

860

42

17

815

39

18

空车流

825

40

本站货物作业车

20

机动车

第3节调机分工及调车区划分

调车机车是编组站的主要生产动力。

为了解编列车和取送车辆,编组站通常配备有相当数量的调车机车。

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调车机车,充分发挥每台调车机车的能力,使其更好地为运输生产服务,也是制定编组站技术设备运用方案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单位

作业时间标准

数量

一昼夜所需时间

解体

编组

取送

其他

1、调车工作量计算表

(分钟)

直通、区段

25

425

2

30

510

90

货场

280

专用线

420

整场

120

合计(分钟)

1885

2、调机技术中断时间标准

调车组交接班时间:

8:

00~8:

30、20:

00~20:

30、允许前后相差10min

吃饭时间:

12:

00、0:

00左右

调机整备两次,其中一次0.5h,一次1h

驼峰调机下编组场,每天4次,每次0.5h,大致4~5列整场一次

作业项目

每次中断时间

中断次一昼夜所需时

360min

调机技术中断时间标准表

调机准备

0.5h

1.5h

一次1h,一次0.5h

调车组交接班

1h

调车组吃饭

调机非生产等待

2.5h

3、计算调机需要台数

计算公式:

M=∑T调/1440-∑T中断

M=1885/1440-360=2

4、调机分工

已知D站调车机车为2台。

两台调机分别为调1和调2。

1调负责到达列车的解体和专用线上的取送列车。

2调负责对车辆进行编组和货场的取送车辆。

当然,两台调机虽然各有分工,但其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

用,使调车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

另外,两台调机各行其职时应尽量减少相互间干扰,

避免发生故障,提高调车工作效率。

第4章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及其时间标准

1、解体调车作业时间标准

第1节各种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查定

解体列车有两种方法:

推送解体和溜放解体。

推送解体调车程包括空调车程与牵出调车程(组成一个挂车钩)、推送调车程和折返调车程。

因此,解体调车的时间空钩、牵出、推送、溜放等钩花费的时间。

根据附件9—1计算

区段、直通列车进行解体作业时间标准为:

1*2.0+1*6.0+2*5.0+7*1.0=25min沿零摘挂列车进行解体作业时间标准为:

1*2.0+1*6.0+1*5.0+7*1.0=20min

2、 编组调车作业时间标准

调车作业时间等于钩分乘以钩数。

调车钩是指机车连挂或摘解一组车辆的作业,它是衡量调车工作量的一种基本单位。

钩分是指完成某一种调车钩所需的时分。

编组调车时间标准:

编组调车尽量减少车钩数,由其是推送调车,缩短调车作业时间。

根据附件9—2计算

区段、直通列车进行编组调车作业时间标准为:

2*5.0+2*4.0+4*1.0+1*6.0+1*2.0=30min沿零摘挂列车进行编组调车作业时间标准为:

4*5.0+2*3.5+10*1.0+1*6.0+1*2.0=45min

3、:

取送调车时间标准

取车调车时间包括挑选车组、送车走行、捣车、对货位和回程走行。

送车调车时间包括去程走行、收集车辆、回程走行和分解车辆。

根据附件9—3计算

送车

送兼调

取车

取兼调

送取结合

送调取结合

调移

取送调车作业时间表

24

34

50

33

43

35

26

第2节列车技术作业过程及其时间标准

一、各种货物列车技术作业过程

列车到达技术站或列车编组完毕后,在技术站的到达场、出发场或到发场上要对列车进行一系列的技术作业,各种列车所需进行的作业内容和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必须办理下列技术作业:

1.车辆的技术检查和修理;

由于列车重量大、速度高,在运行中冲击力大,车辆的走行、连接部分可能发生损坏,零件可能磨耗过多或丢失、车辆的制动部分可能动作失灵,所以需要进行技术检查和修理。

2.车辆的货运检查及整理;

车辆经过一段长距离运行后,货物装载状态可能发生变化,需要进行装载整理。

这项作业由货运检查员负责。

3.车列及票据交换;

为了避免车辆错挂,列车编组顺序表内的记载,必须与车列及货运票据相符。

列车技术作业过程是在保证车站技术作业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规定车站最有效的办理各种列车的车辆技术作业的劳动组织,作用程序和时间标准。

(1).到达解体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2).自编出发列车技术作业过程

(3).无改编中转列车技术过程

(4).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技术作业过程

(一)﹑无改编中转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无改编中转作业实际上是将到达作业与出发作业结合起来进行。

但因不改变列车编组内容,所以具有如下特点:

(1).免除了准备解体,编制列车编组顺序表等相关作业。

(2).车列票据可由列车长和出发车长在现场直接办理交接。

作业时间(min)

051015202530354045

检车员、车号员、车长、货运检查员

1

等出动

到达试风、摘机车、车辆技术检查和

修理

3

货运检查整理

(2).机车采用循环运转制时,在基本段不更换机车,只在站线上进行机车整备作业。

4

出发车长与到达车长交接票据并接

收列车

5

车号员核对现车

6

摘机车及试风

7

准备发车及发车

8

作业总时分

(二)﹑到达解体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051015202530354045

1 检车员、车号员、货运检查员出动

列车到达后,除了应完成车辆的技术检查和修理、货物检查和整理、摘下机车和核对现车等作业外,调车组必须按调车通知单进行车列解体准备工作,并应在试风后与技术检查平行进行。

一般情况下,车辆的技术检查和修理是到达作业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作业,是关键环节。

为了压缩车辆停留时间,提高检修水平,必须注意改善检车人员的劳动组织,采用红外线等先进技术设备(见下图)

车辆技术检修

车长票据交接

(三)﹑自编始发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顺序

051015202530354045

1 检车员、车号员、货运检查员等出动

车辆技术检查和修理

货运检查及整理

车长接收票据并接收列车

挂机车及试风

为了减少列车在出发场的停留时间,在列车技术作业前,也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如车站值班员提前与机务段联系,督促机车按时出段等。

出发作业是最后一道工序,对于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