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413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名称

春之声

单元教学内容

1.唱歌:

《渴望春天》。

2.欣赏:

《新疆之春》《春节序曲》《春晓》《春天奏鸣曲》。

3.配乐诗朗诵:

《春》。

4.学吹竖笛(乐器演奏):

《春游》。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演唱、朗诵几首以“春天”为表现主题的诗、歌、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不同时代的中外作曲家歌颂、赞美春天的不同创作视角和独特的音乐艺术语汇。

1.通过对《渴望春天》的学唱和《春天奏鸣曲》的欣赏,感受并尝试表现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始出现的渐强、渐弱这一创作特点。

初步感受作曲家独特、自然的创作手法以及在两首作品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学习自主分析《渴望春天》乐句发展关系,并用流畅而跃动的声音再现莫扎特用音乐展现出的孩子们充满童趣的丰富生活以及企盼春天早日来临的美好愿望。

欣赏《春天奏鸣曲》,在知道曲作者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贝多芬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和教学时间的需求,教师可选择以下不同教学目标:

(1)初级标准:

能听出作品清新明朗的情绪与春天给人们的感受相吻合;能以此乐曲为背景,用恰当的情绪朗诵《春》。

(2)中级标准:

锻炼学生能听辨1-2个主题,能听出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

(3)较高标准:

(2)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看谱例听赏并记录部分曲式结构的能力。

(4)最高标准:

可在(3)的基础上,进一步听出各主题乐器演奏的变化。

让学生注意“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是不同的概念;知道“奏鸣曲式”包含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

2.通过分析《新疆之春》和《春节序曲》,感受作曲家运用民族音乐语汇抒发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3.通过学习用竖笛演奏《春游》的旋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以竖笛为代表的课堂教学乐器的演奏能力。

4.借助诗歌《春》的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对春天蓬勃生机的情感想象,以及诗乐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促进学生对歌曲《渴望春天》等教材同主题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帮助学生借助朗诵迅速找到歌唱的正确状态。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恰当地运用连贯流畅和跳跃灵动的声音表现歌曲《渴望春天》所传达的对春天的企盼之情。

2.欣赏《新疆之春》《春节序曲》《春晓》《春天奏鸣曲》,结合音乐要素的分析听辨作品段落,感受作品风格。

教学难点:

1.歌曲《渴望春天》第三乐句中有两个变化音,特别是4到

的减四度音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可能是一大难点。

其他三个乐句则要求在乐句之内最好不换气(以德文版歌词为证),这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难度。

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与作品相关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在听赏音乐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并能够在课堂上尽快地以外化的形式得以显现,帮助学生相互启发和相互评价。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声势参与及听辨法、比较赏析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第1节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仍用孩童般天真、美妙的旋律表现他对生命春天的渴望之情。

2.通过聆听《春天奏鸣曲》,使学生感受到春的气息,并朗诵诗歌《春》为歌曲学唱做好情绪和声音的准备。

3.初步了解以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专注聆听,学习分析、理解、演唱、表现歌曲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更深刻理解作品及情感内涵。

教材分析

1.《渴望春天》

为带再现的二乐段的分节歌,D大调,由四个乐句构成。

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以八六拍第六拍的弱起及“主三和弦”的分解和弦式上、下行展开流畅的旋律,给人以期待、热情之感。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无论在节奏,还是旋律上都进行了转折性变化,特别是变化音#1的出现,更增强了期待之感。

第二乐句的开始再现了第一乐段两乐句第一小节的旋律,但随后具下属和弦功能的和弦下行分解及最后装饰音的出现,更增添了孩童般活泼、俏皮的音乐情绪。

2.《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

《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于1801年的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奏鸣曲形式,作品24号,“春天”的标题非贝多芬命名,而是后人的诠释。

但这首乐曲形象清新明朗,旋律欢快流畅,体现了曲作者如春天一般美好的心情。

全曲共四个乐章,以乐观向上、生机勃发的情绪为基调。

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结构:

呈示部先在钢琴分解和弦衬托下,小提琴从高音区开始了级进下行与大跳相结合的主部主题(F大调),旋律优美流畅,宛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

这青春朝气的旋律正是贝多芬这段时期生活的写照──阳光而愉悦。

紧接着钢琴又将这一主题再次呈示。

副部主题虽分两部分,但两件乐器都以旋律或隐伏旋律的方式呈现,具有复调音乐相互映衬、呼应的创作手法。

第一部分(C大调)先由小提琴的旋律为主,第二部分(c小调)则以问答形式相呼应。

当这两部分再现时,小提琴与钢琴则互换了演奏旋律。

与主部主题的流畅、清新形成了对比和变化。

接着呈示部得以重复一遍,在经过了简短的发展部后,再现部除副部主题的调性统一到F大调,其余表现手法与呈示部无大异。

结束部:

仿佛是宁静与打破沉寂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

同学们,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啊?

学生回答:

春天、夏天……

2.教师:

欣赏春天视频,说一说春天会有什么景象呢?

你为什么喜欢春天呢?

学生回答。

3.教师:

有没有同学会唱春天的歌曲呢?

学生表演。

4.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演唱和欣赏描写春天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

二、聆听《春天奏鸣曲》

1.聆听《春天奏鸣曲》呈示部,请学生说出聆听乐曲后的情绪感受?

作品是用哪两件乐器演奏的?

学生可能回答:

优美、抒情、生机勃勃的等等;小提琴与钢琴演奏的。

2.教师肯定学生的感受,介绍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创作于1801年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24号,全曲四个乐章,以乐观向上、生气勃发的情绪为基调。

由于这首乐曲形象清新明朗,旋律欢快流畅,体现了曲作者当时美好的心情。

有人将它以一年四季当中的一个季节来命名,你们猜一猜是哪个季节?

学生回答:

春天。

教师继续问:

为什么这么认为?

学生回答:

因为春天也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3.教师板书《春天奏鸣曲》贝多芬(德)。

4.下面我们就这首乐曲为背景,共同朗诵朱自清的《春》这首诗,我们与中外音乐家、文学家共同来感受“春”的气息。

请同学们思考:

文学家笔下的“春”与音乐家笔下的“春”在表现方式、情绪感受上有哪些相似与不同?

5.教师鼓励学生朗诵,对声音、感情等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提示学生注意朗诵语速与音乐韵律的吻合。

三、发声练习

用朗诵时的气息状态进行发声练习:

用《渴望春天》的第一句旋律唱“u”母音。

解决这首歌曲一个乐句之内需用松弛、连贯、尽量不换气的气息方式进行演唱的难点,并自然导入《渴望春天》的学唱环节。

四、《渴望春天》歌曲学习

1.欣赏动画《渴望春天》,感受音乐要素。

提问:

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

聆听歌曲《渴望春天》。

提问:

你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吗?

再次聆听歌曲,提问:

请用手在空中画出弧线代表你所听到的一个乐句,并随乐句的长度吹气(教师可让学生左手持小纸片放在嘴前,以验证他的气息是否均匀、准确)。

教师在对学生的气息做出明确的指导后,提示学生每一句开始前要像闻花一样进行沁人心脾的深呼吸(即胸腹联合呼吸),然后随着音乐轻声哼唱。

如学生由于肺活量的问题不能坚持演唱整个乐句,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关注于歌曲流动的旋律,这样即使中间偷气了,听起来依然感到比较连贯。

2.视唱旋律谱,掌握弱起节奏和变化音音准。

教师可加入钢琴伴奏,带领学生练习起唱与前奏的衔接性练习。

3.分析、表现音乐特点。

学生视唱旋律谱,要求学生用手画出旋律的起伏。

同时关注四个乐句间的关系,教师可提问:

哪些乐句之间有重复的旋律,哪些乐句变化较多?

4.指导学生边划拍边进行第二次视唱。

注意体会八六拍的强弱规律。

5.教师提问:

通常情况下,当旋律上行时应采用渐强还是渐弱的力度变化?

学生回答:

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

请学生自主演唱歌词,并随旋律的起伏表现出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

注意提醒学生及时换气。

五、简介莫扎特和作品创作背景,并指出莫扎特和贝多芬同属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的作曲家。

六、请学生讨论哪些演唱方法可以使歌曲更具孩童般的天真与期盼之感?

1.可借助观赏歌唱家的原文演唱或教师的范唱进行比较、讨论(装饰音灵活、跳跃地演唱等)。

2.学生完整表现歌曲的情感意境。

七、思考问题

为什么莫扎特在历经生活磨难、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还能谱写如此美好、充满童真的歌曲?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有关春天的音乐作品。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播种希望的季节,让我们伴着春天的歌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吧。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疆维吾尔族和陕北汉族人民喜迎新春的歌舞场景。

2.通过音乐听辨、律动、视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作曲家运用的民族音乐语汇,了解作品风格。

3.比较欣赏《新疆之春》《春节序曲》,知道作曲家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

有兴趣感受新疆维吾尔族和陕北汉族人民喜迎新春的热烈情绪,认识表现春节的音乐语言。

教材分析

1.《新疆之春》

中国小提琴独奏曲,马耀中、李中汉作于1956年。

当时,他们两位还都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

先是由马耀中写出了作品的初稿,然后,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了华彩段和钢琴伴奏。

作品首演于1958年,同年署名耀中,由音乐出版社出版。

后来,还被选入上海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小提琴曲集》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1949──1979小提琴曲选》。

乐曲奔放流畅、潇洒自如,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反映了解放后新疆人民欢欣、酣畅的生活情趣。

乐曲采用单三部曲式写成,曾被改编为重奏、齐奏、管弦乐和民乐合奏等多种器乐曲形式。

2.《春节序曲》

《春节组曲》作于1955—1956年间,是作曲家李焕之对当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生活体验与感受的激情回顾与真实再现。

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军民共度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

组曲包含四个乐章:

《序曲》《情歌》《盘歌》《终曲──灯会》。

教材所选的是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描写了热烈欢快的大秧歌场景。

采用C宫调式,2/4拍,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

第一部分:

刻画出锣鼓喧天、你应我和的热烈场景;长笛与单簧管主奏出轻松、愉悦的舞蹈节奏,再通过旋律加花的装饰性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第二部分:

乐曲进入下属调C徵调,4/4拍,由双簧管、大提琴及弦乐分别主奏中速、优美抒情的旋律,该旋律为陕北秧歌中独具特色和广为流传的一首,原为2/4拍,旋律以级进为主,不断出现切分与长短节奏的交替,使舞蹈性陡然增强,由于较少出现跳进和旋律的大幅度对比,使音乐给人婉转、优美、流畅之感,与一般陕北民歌在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好似人们在扭着秧歌十字步,心里喜不自禁地憧憬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双簧管的吹奏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味;第三部分:

是第一部分的缩减再现。

当欢乐达到顶点时,出现开头的主题,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最后尾声营造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的春节歌舞联欢的沸腾场面。

《春节序曲》的曲式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渴望春天》,欣赏了《春天奏鸣曲》,并随《春天奏鸣曲》的音乐朗诵了散文《春》。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描绘春的音乐作品。

二、听乐选舞

1.教师亲自跳(或请学生看视频资料)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和陕北秧歌表演。

教师请学生用捻指动作表示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用两臂的左右横向摆动代表陕北的扭秧歌。

2.教师先后播放《新疆之春》《春节序曲》B乐段,请学生根据所听音乐选择两个动作之一,自行随音乐的感觉做律动。

3.教师评价学生对维吾尔族和汉族秧歌音乐的判断,表扬最具韵律感的学生。

4.教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中使用的乐器是中国的民族乐器还是西洋管弦乐队中包含的乐器?

学生:

是西洋乐器(如学生有能力,可鼓励他们说出具体的乐器名称)。

三、出示本课主题:

比较欣赏《新疆之春》《春节序曲》(音频)

教师:

这两首作品分别由中国作曲家马耀中、李中汉和李焕之创作。

作品标题都和“春”有关,创作时间都在1955年左右,都是借“春天”或“春节”之景表现人们的喜悦心情。

所不同的是,《新疆之春》是表现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解放后的幸福生活,而《春节序曲》是李焕之先生对当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激情回顾与真实再现。

我们分别赏析这两首乐曲,来感受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的语言再现新疆维吾尔族和陕北汉族人民喜迎新春的歌舞场景的。

四、进一步赏析《新疆之春》

1.复习三段体这一知识点。

教师:

《新疆之春》这首作品是三段体结构,我们已经学过三段体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学生:

①带完全再现的ABA形式②带变化或省略再现的ABA,形式③不带再现的ABC三种形式。

2.完整听赏。

(1)听赏前教师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在听赏时关注以下问题:

①请随乐曲的段落发展用右手做1、2、3的手势,分别代表A、B、C来表明你对乐曲结构的判断。

如果是再现形式,请大家听后告诉我究竟是完全再现?

还是变化再现?

②主奏乐器是什么?

乐曲是怎样表现“春”的气息的?

(2)学生专注听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当听至华彩乐段时教师可通过板书加以说明。

(3)听后教师先评价学生在听赏时对a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补充回答是省略再现的AB(华彩)A’形式。

(4)学生回答b问题。

3.进一步赏析B乐段。

(1)教师出示《新疆之春》B段曲谱,请学生视唱旋律B乐段主题。

若学生能力较强,可据此分析调式多采用西洋大小调(板书)这一特点,由于新疆地处欧亚板块的中心,所以音乐兼有欧洲、亚洲和阿拉伯地区(A段的变化音)的特点。

(2)请学生再次听辨主题第一次的演奏,问哪里增加了重音?

学生听后自行在乐谱上加入重音记号(或由教师补充加入)。

4.学生再次视唱加入重音的旋律。

唱后教师总结:

打破原有强弱规律的切分节奏(包含弱拍变为重音)是维吾尔族歌舞的典型节奏和重要风格体现(板书)。

5.这段音乐表现了维吾尔族“赛乃姆”集体歌舞场面。

教师请学生自己阅读关于“赛乃姆”的介绍:

以音乐、歌曲、舞蹈合成的艺术形式,通常是人们在节日或劳动后表演的集体歌舞。

形式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舞者可即兴随意地表演,合上音乐节奏就行,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或三五人群舞。

节奏一般由中速逐渐转快,当歌舞进入高潮时,大家常用热情高亢的声音呼喊“凯--那!

”(“加油啊”之意)。

这时人声、鼓乐声欢腾异常,把气氛推向高潮,所有的舞者都无比兴奋、激动。

其典型的伴奏乐器是手鼓,响亮而又充满节奏的声音,有渲染气氛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6.请学生根据介绍复听B乐段,想象具体的舞蹈场面。

并随音乐的力度变化用手拍击出钢琴表现的维吾尔族典型节奏型:

(1)请两位学生叙述自己想象的舞蹈场面。

(2)可再复听全曲,注意B段主题的三次演奏形式变化。

五、进一步听赏《春节序曲》

1.教师出示《春节序曲》B段曲谱,指出旋律为陕北秧歌中一首独具特色和广为流传的民间音调,请学生们再听赏、视唱一遍。

提问:

我们看到《春节序曲》B乐段也有很多切分节奏,为什么没有让你感到新疆音乐的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

因为是4/4拍的,速度是中速的。

教师补充:

维吾尔族音乐,是模仿手鼓的敲击声,所以切分节奏的前两个音都模仿其演奏声效而出现四、五度大跳。

这也是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又一体现。

陕北地区汉族扭秧歌多是自上而下的动作规律,这段旋律就多为自上而下旋律进行。

3.教师请学生扭出“十字步”。

4.陕北秧歌最红火的要数邻村互访彩门子秧歌,秧歌队进门要过彩门,对方秧歌来迎接。

这时如两军对阵,一问一答,答对了方才接回村里。

我们来听听李焕之先生是如何表现这种一问一答式场景的?

学生听b段,学生回答是通过力度的强弱变化来表现问答的形式。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同学用拍手表现弱的力度,另一部分用跺脚表现强的力度。

教师带领学生复听该段音乐并随音乐力度变化做动作。

5.请学生完整欣赏《春节序曲》,并在表现A乐段之b小段时做节奏参与,在B乐段时做扭秧歌的动作。

教师也可参照李妲娜老师《春节序曲》课例,做简化的声势参与,听赏全曲。

如:

A乐段用各种声势模仿敲击B乐段扭秧歌A’乐段继续相应的声势

声势节奏谱如下:

说明:

i、ii、iv可用拍手或自制皮制类打击乐器演奏。

iii可用自制散响类打击乐器或钥匙串演奏。

另外i乐段最后两小节的节奏敲击可与原曲节奏相同。

有些段落可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感受即兴敲击。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有关春天的音乐作品。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播种希望的季节,让我们伴着春天的歌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