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41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66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docx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

中考化学专题酸、碱、盐

【能力解读】

1.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知道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认识酸、碱、盐的腐蚀性,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硫酸铜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学的种类及作用。

7.了解铵态氮肥的检验。

8.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命题导向】

1.常见酸、碱、盐的性质、中和反应的规律和特征是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在中考中每年都要考查,题型主要有选择题、推断题、实验探究题。

要求学生归纳常见物质的性质,总结物质间变化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2.常见的盐和化学肥料,是中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热点之一。

近年来中考命题方向更以能力定位为主,联系实际并设置情景,把当前的时事、科学态势融于试题中,信息量大、灵活性强、答案开放。

解题时必须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在复习时必须善于总结归纳、对比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提高应变能力。

展望2009年中考命题趋势,题型会稳中有变,内容更多渗透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一、酸和碱

二.盐

1、抓住中心,总结规律

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⑴金属+酸=盐+氢气

⑵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⑶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⑷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⑸酸+碱=盐+水

⑹酸+盐=新酸+新盐

⑺碱+盐=新碱+新盐

⑻盐+盐=两种新盐

⑴⑵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条件是: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从酸或盐溶液中置换出位于后面的H或金属。

⑶⑸⑹⑺⑻为复分解反应。

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在复分解反应中经常出现的气体有CO2、NH3,常见的沉淀有Cu(OH)2、Fe(OH)3、Mg(OH)2、BaSO4、AgCl、CaCO3、BaCO3。

2、抓住典型,学会迁移

常见盐中Na2CO3、CuSO4、(NH4)2SO4的化学性质要求进行归纳与灵活运用。

并由此进行知识的迁移,了解碳酸盐、硫酸盐、铵盐的性质。

水溶液呈碱性

能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能与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CO3+Ca(OH)2=CaCO3↓+2NaOH

与CaCl2、BaCl2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CO3+BaCl2=BaCO3↓+2NaCl

与铁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Fe+CuSO4=Cu+FeSO4

CuSO4与NaOH、Ca(OH)2等碱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与BaCl2、Ba(NO3)2等钡盐生成白色沉淀CuSO4+BaCl2=BaSO4↓+CuCl2

水溶液呈酸性

(NH4)2SO4与熟石灰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与BaCl2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NH4)2SO4+BaCl2=BaSO4↓+2NH4Cl

3、注意比较,找出区别

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金属氧化物与酸、非金属氧化物与碱都有盐和水生成。

碳酸盐、金属与酸反应都有气泡产生,所以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不一定是碳酸盐,还可能是金属,必须将气体通入石灰水变浑浊的才是碳酸盐。

【考题精练】

一、选择题

1.(2006苏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天然气C.含碘盐D.蒸馏水

2.(2006苏州)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硝酸应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硫酸铜可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D.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3.(2006苏州)下列关于氢氧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能导电B.该溶液pH>7

C.该溶液均一、稳定D.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4.(2007苏州)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B.氢氧化钡和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D.硫酸钠溶液和氢化钾溶液

5.(2008苏州)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面粉和葡萄糖(加水,振荡)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C.蒸馏水与盐水(过滤)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6.(2008苏州)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存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一一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生石灰块投入水中,水会沸腾——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D.向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加入鸡蛋清,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蛋白质变性

7.(2008苏州)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D.金Au>银Ag>铂pt

8.(2008苏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

9.(2006南京)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

下列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的是

A.

+

+

+

B.

+

+

C.++

D.

+

+

10.(2006南京)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CuO粉末

C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

N2气体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KCl溶液

CuCl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11.(2006南京)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12.(2006南京)右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A.甲:

熟石灰;乙:

稀盐酸

B.甲:

水;乙:

氢氧化钠溶液

C.甲:

氢氧化钠溶液;乙:

稀硫酸

D.甲:

稀盐酸;乙:

氯化钠溶液

13.(2007南京)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

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固体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FeSO2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14.(2007南京)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左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

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Na+

K+

Ba2+

Cu2+

 

A.①Na2CO3②SO3③BaCl2

B.①NaHCO3②SO2③KNO3

C.①Fe2O3②CO2③Ba(NO3)2

D.①CuO②CO③HCl

15.(2008南京)2008年5月28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务院要求各地保障

农业生产所需的钾肥供应。

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

A.氯化钾KClB.碳酸氢铵NH4HC03

C.尿素CO(NH2)2D.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

16.(2008南京)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

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盐——③④B.纯净物——④⑤⑥C.碱——①⑤D.混合物——②③⑥

17.(2008南京)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浓硫酸B.石灰水C.浓盐酸D.氯化钠溶液

18.(2008南京)右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反应。

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C

19.(2006无锡)在四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放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的是

A.汽水B.浓盐酸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20.(2006无锡)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食物

苹果

番茄

牛奶

豆制品

pH

2.4~3.3

4.0~4.4

6.3~6.6

7.4~7.9

A.牛奶B.苹果C.豆制品D.番茄

21.(2007无锡)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O2B.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点燃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D.用CO2鉴别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22.(2007无锡)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氧化铜和稀硫酸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酸

C.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D.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23.(2008无锡)硝酸铵(俗称硝铵)是一种常见的氮肥,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遇碱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

贮存或使用硝铵时正确的是

A.露天敞口贮存B.在阴凉处密封贮存

C.结块进用铁锤砸碎D.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24.(2008无锡副卷)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OH→NaClB.Fe2O3→Fe(OH)3C.HCl→CuCl2D.CO2→CaCO3

25.(2008无锡副卷)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B.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C.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26.(2008无锡副卷)

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27.(2008无锡副卷)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HNO3、NaOH、Na2SO4、KClB.KCl、Na2CO3、HCl、HNO3

C.CuSO4、NaCl、KNO3、BaCl2D.BaCl2、Na2SO4、Na2CO3、HCl

28.(2006常州)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

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

29.(2006常州)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B.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C.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D.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CaCO3

30.(2007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Fe→Fe3O4②S→SO3③CuCl2→Cu④CH4→C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2008常州)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H2OD.Zn+CuSO4===ZnSO4+Cu

32.(2008常州)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右图所示。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A.Ⅰ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Ⅳ处试纸变红

33.(2006镇江)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

的是

A.碳酸钠纯碱Na2CO3B.氢氧化钙石灰石Ca(OH)2

C.氧化钙生石灰CaOD.氢氧化钠烧碱NaOH

34.(2006镇江)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B.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C.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D.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CaCO3

35.(2007镇江)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易中毒。

区别它们的一种方法是:

隔绝空气加热。

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

能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

此气体可能是

A.SO2B.NO2C.N2,D.NH3

36.(2007镇江)现有四组物质的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Ba(OH)2HClB.NaOHHClNaCl

C.NaOHHC1HNO3D.H2SO4NaClNa2SO4

37.(2008镇江)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发生置换反应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处产生气泡D.D处生成白色沉淀

38.(2006扬州)实验室常用棕色试剂瓶盛放硝酸银溶液,由此猜测硝酸银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见光易分解B.化学性质稳定

C.是深棕色溶液D.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9.(2006扬州)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

A

食盐和碳酸氢铵

盐酸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水和双氧水

二氧化锰

D

碳酸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40.(2006扬州)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蚊子、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做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

要缓解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物质中的

A.食醋或酱油B.食盐水或牛奶

C.苹果汁或西瓜汁D.牙膏或肥皂水

41.(2006扬州)在氯化铜(CuCl2)和氯化镁(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出的不溶物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以下关于滤液中金属阳离子存在情况推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Mg2+B.可能含有Cu2+

C.一定不含Cu2+D.一定含有Fe2+、Mg2+

42.(2006扬州)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瓶酸溶

液,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测得它们的质量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

图所示,则a、b分别代表

A.浓盐酸、稀盐酸B.稀盐酸、浓盐酸

C.浓硫酸、稀硫酸D.稀硫酸、浓硫酸

43.(2006扬州)有一小包质量为ag的NaHCO3和Ca(HCO3)2的固体混

合物,小明将该包固体充分加热(仅发生反应:

①Ca(HCO3)2

CaCO3+CO2↑+H2O②2NaHCO3

Na2CO3+CO2↑+H2O),将生成的CO2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产生bgCaCO3沉淀;芳芳在小明加热、冷却后的试管中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结果产生cgCaCO3沉淀。

那么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cB.a

44.(2007扬州)营养学上依据食品在人体中代谢产物的酸碱性,一般将食品分成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

其中显碱性的酸性食品是

A

B

C

D

食品

鸡蛋清

葡萄

苹果

草莓

食品类别

酸性食品

碱性食品

碱性食品

酸性食品

pH

7.6~8.0

3.5~4.5

2.9—3.3

3.O~3.5

45.(2007扬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完全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uO)

O2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aO(CaCO3)

高温灼烧

C

H2(H2O)

稀硫酸

洗气

D

KCl(K2CO3)

盐酸

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46.(2007扬州)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

Cu(OH)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47.(2008扬州)“庄稼一枝花,离不开肥当家”。

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硝酸铵NH4NO3B.碳酸氢钾KHCO3

C.尿素CO(NH2)2D.磷酸二氢铵NH4H2PO4

48.(2008扬州)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H2(H2O)

浓硫酸

洗气

B

CaO(CaCO3)

盐酸

蒸发、结晶

C

CuSO4溶液(硫酸)

氧化铜

蒸发、洗涤

D

Cu(Fe)

稀硫酸

过滤、洗涤、干燥

49.(2008扬州)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氧化钙溶于水使水温升高,所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一定是氧化钙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氯化钠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所以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的物质一定是氯化钠

50.(2006泰州)某电池厂排放的污水pH=4,并含有重金属离子Pb2+,下列合理的治理方案是向污水中加入

A.石灰石和铜粉B.生石灰和铁粉C.纯碱和木炭粉D.烧碱和铝粉

51.(2006泰州)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NaClHClH2SO4AgNO3B.CuSO4NaOHBaCl2HCl

C.K2CO3HClNaOHBaCl2D.NaOHKOHMg(OH)2H2SO4

52.(2007泰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53.(2007泰州)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A.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B.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BaC12溶液)

C.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D.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54.(2007泰州)《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

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

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

“哑泉”和“安乐泉”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可能是

A.NaCl、CaCl2B.Na2SO4、KC1C.BaCl2、NaNO3D.CuSO4、Ca(OH)2

55.(2007泰州)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A.烧碱B.石灰水C.浓盐酸D.氯化钾

56.(2007泰州)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K2SO4、BaCl2、NaNO3、NaClB.HCl、Na2CO3、BaCl2、Na2SO4

C.KOH、Na2SO4、CuSO4、HClD.KCl、AgNO3、KNO3、NaCl

57.(2008泰州)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58.(2008泰州)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木炭粉(CuO)

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59.(2006南通)从下列实验现象所获得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说明溶液呈中性

B.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说明气体为一氧化碳

C.盛放无色气体的试管靠近火焰产生爆鸣,说明无色气体是氢气和氧气

D.铜丝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汞,说明铜比汞活泼

60.(2006南通)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61.(2007南通)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②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③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盐酸④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工厂的污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2.(2007南通)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大小,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W

盐酸

+

+

Z的硝酸盐

+

+

+

W的硝酸盐

+

A.Y>W>X>Z

B.W>X>Y>Z

C.X>Y>W>Z

D.Y>W>Z>X

 

63.(2008南通)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H2SO4HClB.CONa2CO3

C.Cu(OH)2NaOHD.NaNO3Ba(NO3)2

64.(2008南通)下列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