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92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docx

中考化学酸碱盐专题

中考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姓名________

一、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

氟、氯、溴、碘;负二价:

氧和硫。

(可变正价):

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

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

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锰酸根(MnO42-);

负三价:

磷酸根(PO43-);

正一价:

铵根(NH4+)。

二、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

2NaOH+SO3=Na2SO4+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

Ca(OH)2+CO2=CaCO3↓+H2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

CaO+H2O=Ca(OH)2

(三)盐的性质:

(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

CuSO4+Fe=ZnSO4+Fe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

AgNO3+HCl=AgCl↓+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

Ca(OH)2+Na2CO3=2NaOH+CaCO3↓有白色沉淀产生

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

BaCl2+Na2SO4=2NaCl+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四、溶解性表:

(1)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碱的溶解性:

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外,其余全不溶。

五、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5、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六、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CaO熟石灰——Ca(OH)2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

铁锈、赤铁矿——Fe2O3赤铁矿——Fe3O4金刚石、石墨——C

干冰——CO2冰——H2O天然气(甲烷)——CH4

酒精(乙醇)——C2H5OH醋酸(乙酸)——CH3COOH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八、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H)2+2HCl=CuCl2+2H2O蓝色沉淀消失

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H)2+H2SO4=CuSO4+2H2O变成蓝色溶液

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有蓝色沉淀产生

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

3NaOH+FeCl3=Fe(OH)3↓+3NaCl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显红色显无色

pH=7为中性显紫色显红色

pH>7为碱性显蓝色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

酸性气体(如:

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

H2、O2、N2、CO)※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

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

碱性气体(如:

NH3)

中性气体(如:

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

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九、例题解答

 例1、有三种金属M、N、R,其氧化物中只有N的氧化物溶于水,且其水溶液的pH值大于7,又知R能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R不溶于盐酸,M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则M、N、R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正确位置是()

  A.M、N、H、R     B.R、M、H、N

  C.R、H、M、N     D.N、M、H、R

  

解析:

本题充分考查了金属活动性规律知识。

依据题意可知,N的氧化物的水溶液pH值大于7,说明N的金属性较强,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的靠前位置;R能从AgNO3溶液中将Ag置换出来,说明R元素的活动性较Ag强,但R元素不溶盐酸,则可知R元素H元素的后面;另外通过实验现象可知M元素为铁元素。

由此可以排出M、N、R三种金属元素的顺序。

答案为:

D。

例2、A、B、C、D分别是HCl、BaCl2、AgNO3、Na2CO3四种物质的无色溶液中的某一种,先将它们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

A+B

C+D

A+D

C+A

D+B

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由上表可知:

A、B、C、D依次是:

 A.HCl、BaCl2、AgNO3、Na2CO3B.AgNO3、HCl、Na2CO3、BaCl2

C.BaCl2、Na2CO3、AgNO3、HClD.AgNO3、HCl、BaCl2、Na2CO3

 

解析:

解答此类推断题时应该注意解题方法。

通常从产生最多或最少的物质为突破:

HCl、BaCl2、AgNO3、Na2CO3四种无色溶液中只有HCl和Na2CO3反应可以产生无色气体,因此B和D应为HCl和Na2CO3中的一种。

又因为Na2CO3还可以与另外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对照表中现象分析,可知B为HCl,D为Na2CO3。

在四种物质中能与另三种物质产生沉淀的是AgNO3,由此可以推知A为AgNO3,则C为BaCl2。

正确答案为D。

 

例3、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

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金属是()

  A.CuB.AgC.Cu和AgD.Cu和Fe

解析:

本题较深层次的考查了酸碱盐知识的推理能力。

寻找本题的突破口应从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即依据题意可知铁和AgNO3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Ag,铁也可以与Cu(NO3)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过滤后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还含有AgNO3溶液,当有AgNO3溶液时反应生成的Cu也可以与之反应生成Ag,故本题的关键在于推断出滤液中还含有AgNO3溶液存在,由此反推中间生成的金属Cu又被反应掉。

故本题的答案为:

B。

 

例4、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NO3、MgCl2、(NH4)2SO4三种溶液。

  

解析:

本题可选用NaOH溶液。

取三支试管,各取少许上述溶液,分别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有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NH4)2SO4,无明显现象的是NaNO3。

例5、试用一种试剂鉴别CaCl2,NaNO3,H2SO4三种溶液。

  

解析:

本题可选用Na2CO3溶液。

取三支试管,各取少许上述溶液,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Cl2,有气体产生的是H2SO4,无明显现象的是NaNO3。

例6、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

①NaOH、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它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A.③①②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解析:

本题首先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在四种溶液中只有CuSO4溶液显蓝色,可最先鉴别出来,然后利用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再利用NaOH溶液可将MgCl2溶液鉴别出来,最后剩下的则为Na2SO4溶液。

故本题的答案为C。

  

例7、岩石、矿物的结构复杂,其成分可用氧化物的化学式来表示:

如硅酸钙CaSiO3可用CaO·SiO2表示试用氧化物的化学式表示下列矿物的成分:

⑴石棉:

CaMg3Si4O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云母:

K2Al6Si6(OH)8O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通过题干可获取新的信息,即复杂的物质可用该物质中除氧元素外的其它元素的氧化物来表示。

以石棉为例:

CaMg3Si4O12由钙、镁、硅、氧四种元素组成,因此可表示为钙、镁、硅三元素的氧化物,但要注意所表示的的氧化物中原子个数要与所给物质的原子个数相等。

即:

CaO·3MgO·4SiO2。

同理可将白云母物质的组成K2Al6Si6(OH)8O18表示为:

K2O·3Al2O3·6SiO2·4H2O

例题8、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产生一层白色物质,如何除去这层白色物质?

 

例题9、把一块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中,在空气里放置一段时间,再将它配成稀溶液,向此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直至过量,请指出上述过程中的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 )

  A.Na2SO4、BaCl2、HNO3 B.KNO3、Na2CO3、CaCl2

  C.MgSO4、NaOH、H2SO4 D.AgNO3、NaCl、HCl

解析:

A组中会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BaSO4,B组中会产生不溶性的CaCO3,C组H2SO4的量的多少会决定是否有沉淀产生,D组中会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AgCl。

答案:

C

例11、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题中四选项所给的是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考查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这些重要化工原料性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解题的关键是对这几种酸、碱一些相关性质的认识,再将答题的三个要点与其联系进行分析:

浓盐酸和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溶质挥发后,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质量也减小,但溶质成分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质量增大,但溶质成分不变;氢氧化钠则不同,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发生反应:

2NaOH+CO2=Na2CO3+H2O,由此看出,它也不符合答题要点:

NaOH

Na2CO3,溶质成分变化了。

答案:

A

例1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解析:

这是一道应用生活中的常识和化学知识,考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了解和对碳酸性质的认识的题目。

解题的关键要对下列过程有所认识:

CO2+H2O=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2CO3

CO2↑+H2O,紫色石蕊试液由红到紫。

答案:

D

例1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

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

  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

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题目。

解题的关键要知道纯碱是Na2CO3一种常见的盐,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日常生活的某些方面。

这样结合题意便可知道除去胆汁酸的最佳物质是纯碱。

答案:

B

例14、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

这种物质是( )

  A.Na2CO3   B.Ca(OH)2   C.CaO  D.NaCl

解析:

常见的盐不仅与工农业生产有关,与人们日常生活也密切相关,该题就是一例。

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科学、生活中有化学,并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下列过程:

面团发酵——产生有机酸的化学反应过程;除去面团中的酸且不带来危害——Na2CO3溶液呈碱性,可除去酸味;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有机酸与Na2CO3反应产生的CO2受热体积膨胀,形成许多气孔。

答案:

A

例15、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氮肥能使枝叶繁茂、磷肥能使果实饱满、钾肥能使茎秆健壮。

种植吃叶的蔬菜(如青菜),应施用较多的化肥是( )

  A.磷肥   B.NH4NO3   C.K2SO4   D.微量元素肥料

解析:

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化肥,但化肥的任意施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该题考查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化肥不同的作用,学会合理施用化肥,认识到科学种田、科学栽培作物的重要性。

解题只要了解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人们种植青菜需要那些种类的化肥即可。

答案:

B

例1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AgNO3溶液与NaCl溶液 B.BaCl2溶液与K2SO4溶液

  C.FeCl3溶液与KOH溶液  D.KNO3溶液与Na2SO4溶液

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条件及其规律的理解情况和应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规律,这样才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上述题中问题。

复分解反应主要是酸、碱、盐三类物质间的反应,但并不是任意间都能反应的,发生反应的条件有两方面:

一、对生成物的要求,即有水或气体或沉淀产生,该反应便可能发生;二、对反应物是否呈溶液状态的要求,即有酸参加的反应,只要酸是溶液即可(指酸与碱或酸与盐的反应);无酸参加的反应,必须均是溶液才行(指碱与盐或盐与盐的反应)。

将以上两方面条件结合起来应用到题中进行分析,便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D

例17、下列两组物质:

(甲)CO2、H2、O2、Fe;(乙)AgNO3、CuSO4、Hg(NO3)2、HCl。

  ⑴甲组中的_________能与乙组中所有物质反应。

  ⑵甲乙两组物质中各有一种在物质分类上与其它三种不同,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各种物质性质的了解情况和对物质分类知识的认识。

解题时只要对甲、乙两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质类别有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就不难作出解答。

利用甲组中各物质的化学性质逐一代入到乙组各物质进行判断,只有Fe因它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决定了可以与乙组中四种物质发生反应。

至于物质类别的判断,除了利用已有的分类结果进行选择外,还可以灵活的自行确定标准进行分类解题:

甲组物质中独一的类别是CO2(氧化物或化合物);乙组物质中独一的类别是HCl(酸)。

答案:

⑴Fe ⑵CO2 HCl

例18、现有四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或石蕊溶液(如图所示).

已知: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选用下列药品继续试验:

铁、氧化钙、氧化铁、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请依据试验回答问题:

(1)B中溶液是    .

(2)取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乙,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无气泡产生,则乙的化学式为   .

(4)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丁,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红色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写出所有可能).

综合练习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硫酸钠、水

C.甲烷、食盐、冰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2.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

溶液

盐酸

CuCl2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pH

<7

<7

=7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B.pH>7一定是碱溶液

C.pH=7一定是盐溶液D.pH<7一定是酸溶液

3.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物质种类

厕所清洁剂

桔子汁

牛奶

草木灰水

厨房清洁剂

pH

1

3

6.5

11

12.5

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奶的酸性比桔子汁强B.用湿润的pH试纸蘸取厕所清洁剂测其pH

C.草木灰水显酸性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桔子

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生石灰D.氢氧化钠

5.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6.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A.浓盐酸B.氯化钾溶液C.浓氨水D.氢氧化钠溶液

7.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天然气:

COB.烧碱:

Na2CO3C.熟石灰:

Ca(OH)2D.烧碱:

KOH

8.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稀硫酸能用来除铁锈

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得白色沉淀D.浓硫酸倒入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9.根据学科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常温下,pH<7的溶液

10.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

11.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