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294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docx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格式

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一)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把握文意

考点一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

1.概括文章的标题

拟写出文章标题,首先,要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依据有: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作者情感。

其次,要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

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标题的本义。

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2)分析标题的修辞义。

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

(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赞扬白杨树,深层含义则是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

(4)把握标题的象征义。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体之

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的形象。

(5)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

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

《白杨礼赞》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寻找文章线索。

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做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情深。

答题格式

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3.标题的作用。

(1)散文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2)小说标题的作用:

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础;③设置悬念;④贯穿全文的线索;⑤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⑥推动故事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二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方法指导

1.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线

分类及举例

作用

①以实物为线索:

如张之路《羚羊木雕》

(1)贯穿全文。

(2)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接在一起。

(3)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②以人物为线索:

如胡适《我的母亲》

③以事件为线索:

如孙犁《芦花荡》

④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鲁迅《故乡》

⑤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魏巍《我的老师》

⑥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线索:

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从以下两方面把握线索:

(1)了解线索的特征:

①贯穿全文;②有明显的文字标志;③反复出现;

(2)找线索的方法:

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另一条感情线索;④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3.理清思路:

注意表示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记叙性文章常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

答题格式

本文围绕……(线索),首先写了……,然后……接着……最后……

考点三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方法指导

题型一:

概括某一件事

(1)定位概括段落段意。

通读文章后,看题干要求的事件在文中哪一段落,

进行定位,概括段意。

(2)提取信息,重新整合。

针对那种文段中没有明显中心句或重要句子的,需针对每一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互为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归类概括,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题型二:

概括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可采用以下方法:

(1)题目扩展法:

有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

(2)要素归纳法:

找出记叙六要素并合理组织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

(3)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的是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将其综合即可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故事情节。

(4)结构划分法:

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构成,关注表示时间、地点等的词语,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常用概括梳理故事情节类的题目。

答题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提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四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方法指导

把握文章主旨可采用以下方法:

(1)散文的主旨:

①抓住表达中心意思的语句;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③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大意连贯起来并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④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

阅读时要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含义。

(2)小说的主题:

①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通过对三要素的具体分析,从而逐步分析得出小说的主旨;③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抒情议论的句子就是作者表明心志的地方,对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帮助;④在时代大背景下才可以透彻地分析小说的主题。

答题格式

通过叙述(描写)……,表达了……的感情(或提示了……道理)。

(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与赏析

考点一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方法指导

1.词语含义的理解。

“词语含义”是指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这一意义一词典释义有某种内在联系而又有所不同。

(1)结合语境,推敲深层含义。

一般的答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即具体分析品味其语境义。

(2)注意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确词语含义;注意细节,如词语的轻重、范围、适应对象、搭配的习惯、口语还是书面语等。

(3)联系人物感情、景物特点思考。

(4)有时可根据修辞义,体会双关义。

答题格式

某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作用。

2.词语的指代。

理解指示代词的含义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题:

(1)多数情况代词指代的内容在词语的前面,极少数情况是在代词的后面,因此,①看位置,先往前找,再往后找;②联系文章内容推断。

词语的指代内容有时是一个词或一句话。

对于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需要提取主要信息并加以概括。

为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可以选用“代入法”,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代入代词所在的位置,看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2)由近及远,查找释句。

在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在提出后,一般会相应地对此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因此,解题时必须从下句去寻找答案。

答题格式

某词指代……,表示……。

3.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入手。

(2)从文章的中心、人物的感情变化(写人、叙事)、景物的特点(绘景)等方面入手。

(3)从词语本身的特点入手。

如:

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传神。

答题格式

该词运用了……(词语用法),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写出了……(表达效果),具有……(作用)。

考点二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方法指导

1.句子含义的理解。

可分三步完成:

(1)品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结合上下文,分析修辞,探究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3)联系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抒发的感情。

只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旨,才能准确理解一些特殊句的深层含义。

2.句子的赏析。

(1)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

指句子含义、描写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词性等。

(2)确定最佳赏析角度。

首选修辞或人物描写方面,无以上两点,则考虑其他赏析角度。

(3)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

答题格式

1.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赏析:

这个句子起了点题的作用,说明了……的道理(或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句式的赏析:

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县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或使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3.描写句的赏析:

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具体地写出了……。

4.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

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赏析。

5.句式工整句的赏析:

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

6.叠词句的赏析:

这个句子中的词是叠语,读起来有韵律美,写出了……。

7.修辞句的赏析:

修辞手法

作用及答题格式

比喻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

拟人

作者把……人格化(或赋予……人的思想、动作、情感),生动活泼地描绘出……。

排比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优美,富有气势;抒发……强烈感情(或

使……观点更鲜明)。

夸张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对偶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

设问是有问有答。

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启发思考。

反问

反问明问无答,但是答案已经包含在句子中了。

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经明确的思想表达得更加突出,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考点三重点句段的作用

方法指导

1.段落的作用。

结构

(1)开头段:

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伏笔。

(2)中间段: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段: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

(1)开头段:

点明(或引出)叙写的人、事、物、景;设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结尾段:

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出号召或倡议。

(3)写景段: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4)议论抒情段:

评价人物、景物、事物,抒发情感,点明主旨。

2.句子的作用。

(1)起始句:

领起下文,引出主旨。

(2)收尾句:

点题。

(3)过渡句:

承上启下。

(4)议论句:

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5)描写句:

形象生动;生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

(6)抒情句:

令人回味,烘托主题。

(7)引用句:

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照应前文,照应标题;令人深思,给人警醒等。

(三)把握常见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

考点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方法指导

1.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人称

作用

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描述。

作用:

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

你“你”“你们”展开描述。

作用:

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直接抒情。

第三人称

以“他”“他们”展开描述,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将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

不受时空限制,比较灵活自由。

3.几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

作用及答题格式

记叙

顺叙

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分明,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

使情节曲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

插叙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描写

人物

描写

外貌描写

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感情、性格等。

语言描写

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

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在某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

心理描写

描写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提示人物的感情变化、性格品质。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深化主题。

自然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正面描写

①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②细节描写:

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饱满。

侧面描写

①周围人物:

描写次要人物,意在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

②环境、场面描写:

描写风光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的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

抒情

抒发作者……情感,提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议论

提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说明

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答题格式

(1)人物描写:

展示……人物……特征。

(2)景物描写:

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

(3)抒情:

抒发作者……情感,提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考点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方法指导

1.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需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2.解题时要注意:

(1)牢记写作手法本身的特点。

(2)联系文章主题。

一篇文章的主题常常决定谋篇布局时采用什么写作手法。

(3)联系写作对象。

写景状物类文章通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写人叙事类文章通常用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手法;揭露类文章常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

(4)联系上下文。

不同的语言环境通常所用的写作手法也不同。

如富有静态美的景物通常借助动态描写彰显其静;感情、情怀的抒发常立足于景物描写之上。

3.常见的写作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

(1)表达方式及作用:

见前面。

(2)修辞手法及作用:

见前面。

(3)结构手法及作用:

结构手法

作用及答题格式

照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过渡

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悬念

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伏笔

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详略

详写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铺垫

描写……,为后文……作铺垫,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

(4)表现手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

作用及答题格式

象征

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衬托(正衬、反衬)

用……的……衬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人、事、景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夸张讽刺

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作者的本意是……,而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以小见大

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托物言志

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富含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

开篇点题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营造……的气氛,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卒章显志

总结全文,升华了……的感情;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

画龙点睛

点明了……,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画龙点睛通常在文章关键处,卒章显志则只在文章结尾。

直抒胸臆

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

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动静结合

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

虚实相生

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深刻揭示主题。

(三)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拓展延伸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

1.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用。

(1)正面描写

①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②细节描写:

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饱满。

(2)侧面描写

①周围人物:

描写次要人物,意在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

②环境、场面描写:

描写风光景物,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的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

2.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特定性格。

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

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历年中考试卷中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利……

答题格式

(1)……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2)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3)……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从……中,可以看出。

考点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方法指导

1.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深化主题。

自然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环境描写答题思路:

一“看”,二“抓”,三“联”。

(1)看位置。

主要看环境描写所太处的位置,从具体位置可以辨别其具体的作用。

(2)抓环境的特点。

从环境的冷暖色调上考虑它和气氛、人物、中心的关系。

(3)联系人物。

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从人物的活动、心理、感情、性格或品质探究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4)联系情节的发展。

环境描写常常起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5)联系文章中心。

环境描写服务于中心,从文章中心思考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考点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方法指导

拓展延伸题属立足文本又跳出文本的拓展延伸性质的试题,命题思路灵活,题型多样,是最能考查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类题型。

题型一:

感悟启示题

要求:

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等角度来谈。

面不宜太宽,抓其中一点写个人感受或启示即可。

格式:

①先用一句话概括个人感受;②再用两三句话深入展开谈感受。

如题目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生活经历来谈;③字数符合题干要求。

题型二:

理解评价题

要求:

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不同角度(主旨、语句、情节、形象、感情、写作特色)谈。

面不宜太宽,抓其中一点写个人理解评价。

格式:

①先一句话概括看法;②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解,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③字数符合题干要求。

题型三:

联想想象题(含故事)

要求:

有创意,必须与语境、人物、主旨吻合。

思路:

①心理描写:

用第一人称;符合具体语境。

②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用第三人称;符合具体语境。

③环境描写:

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题型四:

思辨探究题

要求:

结合材料,从相同点、相似点或不同点推导正确结论。

思路:

①确立探究路径;②亮明观点;③摆出理由;④强化结论。

寒不冻心跳,风不散笑容

包利民

①十月,便已下了雪,小兴安岭的冬天早早的来了。

这最初的冷,往往在感觉上要比腊月三九难熬。

可能是冷的比较突然,没有了过渡。

②每一年由初冷入深冷的过程,我都会天天到河边散步,看一看河流水在寒冷的细细侵蚀中渐渐凝固。

有时会想,如果说流淌是河流的心跳,就这样被寒冷冻结了。

记起儿时同亲人一起去冬天的河里捕鱼,当冰穿子凿透厚厚的冰层,却见冰下流水依然。

原来,河流的心跳从不曾被冻结,那一层坚冰只是一种保护。

③少年时代,就曾在冬天问过家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水都不会被彻底地冻结?

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在冰层下流淌?

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曾刨开过甸子里那些小小的水泡,甚至大一些的池塘,冰层竟是一冻到底,下面并无流水。

便明白,被冻透的,只是那些死水。

冬季来临,它们就死了。

或者说他们早就死了。

④就像有那么一个人,他就在我们身边,日复一日过着不变的生活,他也笑,他也沉默,他似乎就要这样度过一辈子。

就算遇上艰难坎坷,他也是一样的状态,不谈得失,不论悲喜。

有人说,这是一种淡然,或者一种超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失去了希望的麻木,笑也麻木,沉默也麻木,平常时麻木,艰难时也麻木。

实际上他的生命也如同一潭死水。

⑤而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

河流的笑容来自不停地流淌,而非偶尔路过的风。

只有那一汪汪死水,才会在风来的时候,麻木地笑。

⑥对于我们来说,笑由心生,只要心中有美好的希望在葱茏,哪怕外面是无边的风雪,也冻结不了如花绽放的笑容。

风再大也吹不散笑容,再深重的苦难,也挡不住向着梦想前行的脚步。

风越大,就越应像河流一样,笑容越灿烂。

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便会回报以开花。

⑦小的时候,问祖父,你的脸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深深的皱纹?

祖父一生经历坎坷,可是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他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也曾在生活面前弯腰,总是露出真心的笑容。

他这样说:

“我脸上的皱纹是笑出来的,比别人笑得多,所以皱纹就比别人的多,比别人的深。

⑧寒冷能冻结万物,却冻结不了澎湃的心跳,也冻结不了在苦难中露出的笑容;而苦难能在脸上刻下沧桑,却不能抹去笑纹里荡漾的温暖。

那么,就用足音般的心跳,去迎向正走來的冬天,面对渐渐强烈的北风,准备好最美丽的笑容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5期,有删改)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⑴看一河流水在寒冷的侵蚀中渐渐凝固。

⑵每想起祖父的答案,我心里就会濡湿,仿佛一钟美好在涌动着,就要拔节开花。

2.请对第⑸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

而冬天依然流淌的河,到了春天就冲破了桎梏,把清澈的笑容写在我们的眼睛里。

3.第⑷段和第⑺段都写到了“笑”,这两种“笑”含义有何不同?

(2分)

4.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5.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请简要谈谈。

(2分)

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

,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来源:

学科网ZXXK]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

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

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