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833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灯笼果苏教版

17灯笼果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

1.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会写“件”“姑”“菊”等7个生字,会读“纱”“软”“剥”等9个生字。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灯笼果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秋天的美好。

【教学素材】

灯笼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件、姑、菊、晶、实、味、舌”七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灯笼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打来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语是什么?

(课件出示1)

一个南瓜两头空,肚里开花放光明。

有瓜没叶高高挂,照的面前一片红。

(打一生活物)生:

灯笼。

师:

你们知道吗,有一种长得像灯笼的水果,我们把它叫做——灯笼果(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2)

说说“灯笼果”的“笼”字怎样记住它,(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龙”。

)给“笼”组词()()

2.你对灯笼果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交流对灯笼果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初读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娃娃躲到了灯笼果树上的每一个角落,你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3)自由读课文,要求:

a.圈画生字b、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娃娃着急了,它想和小朋友们见面,

(课件出示4)出示生字:

(板书:

件、姑、菊、晶、实、味、舌)

jiàngūjújīngshíwèishé

件姑菊晶实味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a.指个别生读。

b.男女生比赛读。

c.齐读。

3.把生字娃娃的帽子摘掉看小朋友们还会读吗?

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5)

纱衣外壳棱角花瓣

珍珠玛瑙晶莹透明细碎

a.指名读。

b.开火车读。

4.生字娃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再读读课文,看是不是比刚才读的更熟练。

边读边想:

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

三、朗读感悟。

1.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说一说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

(夏姑姑给的)

夏姑姑是什么季节?

(夏天)

想一想:

金黄色的灯笼果穿着夏姑姑给的纱衣来到了哪一个季节?

生:

秋天。

(引导学生体会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所以我们也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师引导学生思考)

(2)(课件出示6)同学们想一想灯笼果是怎样来到“我”的手心里的?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字(跳)

①哪个同学想来做一个跳的动作?

(上台表演跳)问:

跳的可爱吗?

所以说也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灯笼果(可爱)

②灯笼果会自己跳吗?

把它当作(人)来写了,把它写活了。

这是什么句?

(拟人句)这样写好不好?

③谁能选一个我们身边喜欢的东西,仿照这句话来说一说?

把这件东西说活了。

小组交流,选代表说说。

(3)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感悟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灯笼果的纱衣是什么样的?

(想)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7)

课件演示(女子身上的纱衣和灯笼果的纱衣作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说答案)

(课件出示8)灯笼果的纱衣是——(软的),

真像是灯笼的——(外壳)什么是外壳?

(外层包覆盖物)

纱衣还有几个——(棱角)指导学生读léngjiǎo棱角的意思?

(①棱与角②比喻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来的才干③物体上两个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灯笼果藏在(棱角)后面,和我捉迷藏。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灯笼果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小组自由讨论交流)

把你想到的和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谁来读?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小组比赛、齐读)

四、感情朗读

1.全班分男女生比赛读全文。

2.师生齐读,酝酿情感。

五、指导书写(课件出示9)

1.出示“件”

 

(1)观察“件”字的笔顺。

 

(2)看字在田字格中占得位置,怎样写才好看?

(3)师范写,让生伸出手指一起写。

2.指导书写“姑、菊、晶、实、味、舌”,方法同上。

3.让学生给生字娃娃找好朋友。

(老师板书)

4.让学生齐读,指名读。

5.让学生描红,描完在练习本上书写。

(老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灯笼果),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讨论交流,下课。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

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宀”的字:

()()()()()

写带有“日”的字:

()()()()()

2.用“.....像.......”说一句话。

3.选字填空。

味未

(1)空气中散发着清香的气()。

(2)我们的()来一片光明。

参考答案:

1.宝、宁、守、完、家

明、旧、昌、盼、旺

2.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3.味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想象理解,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灯笼果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笼果》,和许多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今天,老师又把他们带到了课堂上。

2.(课件出示1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课件出示12)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4.过渡: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拿出灯笼果)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它,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熟悉灯笼果,去尝一尝它的味道好不好?

板书课题《灯笼果》(课件出示13)

二、细读深悟

(一)1.同学们,灯笼果跳到了我的手上,同学们想一想,咱们应该怎么来吃到它呢?

(剥开纱衣)对,让我们一起去书本中看一看吧!

2.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3.(课件出示14)纱衣是什么样的呢?

(一片又一片,它们斜斜地分开,像一朵野菊展开可爱的花瓣)

问:

这是一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

一片一片的花瓣美不美啊?

(美)

4.灯笼果的纱衣是不是真的像作者写的那样像花瓣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拿出灯笼果剥开)(课件出示15)

师: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层纱衣还像什么呢?

(同位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5.(课件出示16)灯笼果的果实是什么样的?

(它是那么圆,那么亮。

薄得透明的皮,包着细碎的籽儿)细碎的意思?

(细小而零碎)

⑴师:

不光纱衣美,果实依然是那么美,又——圆,又——亮。

(板书)

⑵作者说像什么?

(像一粒黄珍珠,更像一颗大玛瑙。

这是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

⑶作者为什么说像珍珠像玛瑙呢?

(同位交流讨论)

灯笼果美不美啊?

(美)

看到这里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的、快乐的)从哪里看出来?

(我笑了)

6.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二)1.同学们想不想尝一尝这又圆又亮的灯笼果?

(找几个同学上台品尝灯笼果,并说出吃出的味道)(课件出示17)

2.同学们太棒啦!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口中品尝的灯笼果都是什么味儿的?

(一种苹果味儿,一种鸭梨味儿,还有一种葡萄味儿。

灯笼果好不好吃?

(好吃极了)舌尖都是——美滋滋的。

3.男女生比赛读第四自然段。

(老师指导朗读)

三、情感升华(课件出示18、19、20、21)

1.如此美丽而又美味的灯笼果是属于哪里的?

(秋天的、田野的)(播放田野里的灯笼果)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大自然的秋天,遍地黄金、硕果累累!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喜悦的季节!

让我们回到大自然美妙的秋天,去忙碌、去收获、去珍惜这属于收获的季节吧!

四、课堂总结

1.再读课文,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很愉快!

下课!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姑娘()棱角()

野菊()果实()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秋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3.你喜欢灯笼果吗?

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gūléngjúshí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答案能围绕灯笼果,合情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17.灯笼果

外形:

纱衣软软的像野菊的花瓣

果实:

又圆又亮像珍珠、像玛瑙

味道:

苹果味儿、鸭梨味儿、葡萄味儿

秋天收获的季节

【教学反思】

1.《灯笼果》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灯笼果的外形特点,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

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以灯笼的为题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灯笼果,再让学生交流讨论印象中的灯笼果,我再适时补充。

然后再问“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夏姑姑”引出秋天。

最后再以“去尝一尝灯笼果好不好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很好的认识灯笼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教案

《灯笼果》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对于处于低年段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更应重点应用语言教学,重在言语能力的培养。

本课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在理解课文时,我就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适时的强化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同时,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它叫什么呢?

(灯笼果)请你热情的和它打声招呼吧。

2.学生:

HELLO!

,灯笼果,你好

3.灯笼果听到你们热情的呼唤可开心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灯笼,去和它交朋友吧!

二、再读词语,复习巩固

1.你们想不想见到它?

如果你能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好,就能见到它了。

2.出示词语:

纱衣外壳棱角花瓣珍珠玛瑙晶莹透明细碎

①指名读词语,并语言创设争当小老师的情境,说说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②开火车读。

3.评价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将灯笼果请进课堂中。

4.对照这幅图,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甚至更多的词语说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两句话。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三、积极探究,品读感悟。

1.秋天到了,灯笼果穿着夏姑姑给的纱衣来了,你们知道灯笼果的果实是什么样子的吗?

读读课文的3自然段,你们就知道了!

学生自由朗读、自主感悟。

2.汇报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灯笼果的样子:

①指名说灯笼果的样子。

相机评价:

你真会读书,相信灯笼果一定很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呢!

②灯笼果的果实像什么?

生:

黄珍珠、玛瑙。

(板书)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点拨:

通过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你们再看看灯笼果,还像什么呢?

试着说一说。

相信你们的想象力更丰富!

(各小组讨论交流)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现在你就是这个可爱的灯笼果,能加上动作、表情再读读吗?

指名表演读、齐读。

相机评价:

听你们的朗读真是种享受,动作美,语言更美,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可爱的灯笼果,在向我挥手!

四、课外拓展

大自然的秋天,遍地黄金、硕果累累,还有非常多的水果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想象。

平时,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周围事物。

精彩片段

师: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它叫什么呢?

(灯笼果)请你热情的和它打声招呼吧。

生:

HELLO!

,灯笼果,你好

师:

灯笼果听到你们热情的呼唤可开心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灯笼,去和它交朋友!

师:

灯笼果的果实像什么?

生:

黄珍珠、玛瑙。

(板书)

师: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再看看灯笼果,还像什么呢?

试着说一说。

相信你们的想象力更丰富!

师:

同学们想不想尝一尝这又圆又亮的灯笼果?

(找几个同学上台品尝灯笼果,并说出吃出的味道)

同学们太棒啦!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口中品尝的灯笼果都是什么味儿的?

(一种苹果味儿,一种鸭梨味儿,还有一种葡萄味儿。

灯笼果好不好吃?

(好吃极了)舌尖都是——美滋滋的。

如此美丽而又美味的灯笼果是属于哪里的?

(秋天的、田野的)(播放田野里的灯笼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大自然的秋天,遍地黄金、硕果累累!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喜悦的季节!

让我们回到大自然美妙的秋天,去忙碌、去收获、去珍惜这属于收获的季节吧!

备课资料

1.作者高洪波资料

高洪波,笔名向川。

内蒙古开鲁人。

中共党员。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

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2.灯笼果资料

灯笼果(学名:

Physalisperuviana),又称秘鲁苦蘵。

在中国北方称为“菇鸟”(音)或“姑娘”,而灯笼果指的则是茶藨子科的鹅莓。

灯笼果是茄科酸浆属的一种植物。

原产中美洲,引进非洲非常成功。

果子是一个套着灯笼型荚子的小圆果,比拇指大一点,里面有很多小籽。

成熟的果实是亮黄色,非常甜,可以用来烤果饼,做果酱。

练习:

1.我会拼。

shétóuwèidàoɡūniánɡjīngyíng

2.照样子,组成新字并组词。

例:

炉-火+艹=芦(芦苇)

⑴明-月+昌=()()

⑵伙–火+()=()()

⑶宝–玉+()=()()

3.我会组。

珍()味()莹()纱()

诊()未()实()沙()

4.照样子,写句子。

例:

它是那么圆,那么亮。

那么,那么。

5.读一读,再照样子说词语。

轻轻地斜斜地

6.请模仿灯笼果的方式,说一说你喜欢的一种水果。

参考答案

1.舌头味道姑娘晶莹

2.⑴晶晶莹⑵牛件一件⑶头实果实

3.珍珠味道晶莹纱衣

诊断未来果实沙子

4.天是那么高,那么蓝。

那朵花是香,那么美。

5.慢慢地、静静地、甜甜地、哗哗地、冷冷地

6.能围绕一种水果的特征来介绍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