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929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诊断学实验报告.docx

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红细胞计数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

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

试验器材:

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

实验原理:

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

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细胞,再换算成每升标本的细胞数报告。

操作步骤:

1、取红细胞稀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ul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上清液嗽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

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

计数原则: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即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上者不计入。

计算: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1×106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

式中×5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

×10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1.0ul。

×201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由u1换算成l

数据处理:

rbc:

×l0/l

12参考值男:

(4~5.5)×10/l

12女:

(3.5~5)×10/l

12新生儿:

(6~7)×10/l12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血

凝块应重新采血。

2充液前,红细胞复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不可有气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3、中方格内红细胞分布应均匀,健康成人每中方格红细胞数约为80—100个,各中方格内之红细胞相近,如悬殊过大(超过10个细胞以上的)应重混匀再充填。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目的: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原理及技术。

2、掌握红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仪器:

试管、微量吸管、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离子(fe3+),血红蛋

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用光电比色计在540nm波长比色。

从hicn参考液制作的标准曲线上读取血红蛋白克数。

操作步骤:

1、取试剂5毫升加入血液20ul混匀置5分钟

2、用721光电比色仪,540nm波长,试剂为空白调0点比色,读取光密度,查标准曲线得结果。

计算:

血红蛋白(g/l)=测定管吸光度×367.7

数据处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hb:

g/l

参考值男0.40~0.54l/l

女:

0.37~0.48l/l

儿童:

0.35~0.49l/l

新生儿:

0.50~0.60l/l

注意事项:

1、做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采血时应先做血膜再做红细胞,然后做白细胞,血红蛋白检验,避免红细胞破坏。

篇二: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牡丹江医学院)

实验诊断学试验操作报告

目录

一、红细胞计数试验

二、血红蛋白测定

三、白细胞计数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五、尿比重

六、尿沉渣定性检查

七、尿蛋白检查磺基水杨酸法

八、尿干化学分析

九、尿葡萄糖定性检查(班氏法)

十、abo血型测定

红细胞计数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

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

试验器材:

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

生理盐水

实验原理:

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

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细胞,再换算成每升标本的细胞数报告。

操作步骤:

1、取红细胞稀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ul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上清液嗽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

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

计数原则: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即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上者不计入。

计算: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1×106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

式中×5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

×10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1.0ul。

×201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由u1换算成l

数据处理:

rbc:

×l0/l

12参考值男:

(4~5.5)×10/l

12女:

(3.5~5)×10/l

12新生儿:

(6~7)×10/l12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血

凝块应重新采血。

2充液前,红细胞复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

不可有气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3、中方格内红细胞分布应均匀,健康成人每中方格红细胞数约为80—100个,

各中方格内之红细胞相近,如悬殊过大(超过10个细胞以上的)应重混匀再充填。

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目的: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原理及技术。

2、掌握红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仪器:

试管、微量吸管、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离子(fe3+),血红蛋

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用光电比色计在540nm波长比色。

从hicn参考液制作的标准曲线上读取血红蛋白克数。

操作步骤:

1、取试剂5毫升加入血液20ul混匀置5分钟

2、用721光电比色仪,540nm波长,试剂为空白调0点比色,读取

光密度,查标准曲线得结果。

计算:

血红蛋白(g/l)=测定管吸光度×367.7

数据处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hb:

g/l

参考值男0.40~0.54l/l

女:

0.37~0.48l/l

儿童:

0.35~0.49l/l

新生儿:

0.50~0.60l/l

注意事项:

1、做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采血时应先做血膜再做红细胞,然后做白细胞,血红蛋白检验,避免红细胞破坏。

白细胞计数

实验目的:

掌握白细胞计数显微镜计数法原理及技术。

实验器材:

显微镜、微量吸管、计数板、盖玻片、白细胞稀释液。

实验原理:

用稀醋酸液将血液稀释并破坏红细胞,混匀后充入计数池中,于显微镜下计

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过换算求得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

操作步骤:

1、取试管1支,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

2、用清洁干燥的微量吸管准确吸取末梢血20微升或抗凝血20微升。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注入稀释液底部,再吸取上清液清洗3次,摇匀。

4、将计数板与盖玻片用软布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再

用微量吸管吸取悬液,充入计数池与盖玻片间的细缝隙中,静止2-3分钟,待白细胞下沉。

5、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

计算:

(四个大方格内wbc数/4)×10×20×106=wbc数/20×109/升

数据处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正常参考值:

成人:

(4-10)×109/升

新生儿:

(15-20)×109/升

6月-2岁:

(11-12)×109/升

白细胞分类计数

实验目的:

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及技术。

实验器材:

显微镜、染色缸和架,载玻片、瑞氏染液、香柏油、二甲苯。

实验原理:

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经wright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根

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

得出各种白细胞的相对比值,并注意观察其形态和质量的变化。

操作步骤:

1、取末梢血1滴。

置于载玻片的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制成血涂片,空

气干燥。

2、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划线,以防染液溢出,然后将血片放于染色架上。

3、先加瑞氏染液数滴,使其覆盖整个血膜,固定染色细胞0.5-1分钟。

4、按1:

1或1:

2加缓冲液与染料混匀,染色10分钟左右。

5、在血膜染10分钟后,用缓冲液或接近中性的水冲去洗液,待自然

干燥或滤纸吸干后,用镜油观察。

计算:

1、先用低倍镜观察血片染色情况,白细胞多少和细胞分布情况。

2、选择血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

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自白细胞所占数值(百分率)。

3、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完全记录法、半记录法、

分类计数器计数法。

4、每个病人应分类白细胞数,视白细胞总数多少而定。

5、各类细胞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白细胞总数/升,既得每升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度。

数据处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篇三:

诊断学实验总结(官方版)

实验诊断学总结

第一章总论

概念

[1]临床检验:

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过

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

[2]实验诊断:

通过临床检验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作的临床医学活动。

[3]床边检验:

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临床检验。

[4]参考值或参考范围:

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参考范围是指所有抽样

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5]质量控制:

为保证临床检验结果质量(满足医生/客户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

第二章血液检查examinationofblood

一、血液:

不断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及维持人体内、外环境间的平衡,完成各项生理功能活动。

二、1.血液有形成分的组成

血细胞占全血40~50%,称之有形成分

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2.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3.血小板

三.血液一般检查generalexaminationofblood(血常规)

1、一些缩写

erythrocytecount(rbc)红细胞计数

hemoglobindetermination(hb)血红蛋白测定

leukocytecount(wbc)白细胞计数

differentialleukocytecount白细胞分类

plateletcount(plt)血小板计数

新生儿特点:

红、白细胞都比成人高,红细胞呈―生理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表现,白细胞呈感染的表现(粒细胞增高并左移)

2、红细胞计数erythrocytecount

方法:

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

操作: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作200倍稀释,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中静止1-2min,于高倍镜下计数5个中方格红细胞总数,经换算即得每升血液中血红细胞数。

公式:

rbc/l=5个中方格总数×5×10′200×106

报告格式:

δ.δδ×1012/l3.81×1012/l

参考值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各种红细胞的形态

3.相关检测

[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mcv=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

红细胞数参考值:

80-94fl

[2].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

参考值男性42-49%女性37-48%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参考值:

310-350g/lmchc=血红蛋白(g/l)/红细胞比容(%)×100g/l

[5].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

rdw=s.d./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

11.5-14.5%

rdw的统计学实质是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系数cvrdw<14%

类型mcvmchmchc临床类型

大细胞贫血>100>32310-350巨幼细胞贫血

正常细胞贫血80-9426-32310-350aa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80<26310-350慢性炎症性贫血肾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80<26<300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4.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加)

相对性增高: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多。

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

绝对性增高:

由于缺氧而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

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时,红细胞可一过性增多

病理性:

严重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

生理性:

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约25%,引起血液稀释;6个月~2岁的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急剧增加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低致红细胞减少;月经期暂时引起下降。

病理性:

各种类型贫血:

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

5.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

[1]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

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

成人:

0.5%-1.5%新生儿(<3月):

2%-6%

[2]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意义

增多:

骨髓增生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达20%以上)、急性大失血。

贫血治疗有效。

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相应治疗后1-2日即开始,1周左右达最高峰

减少:

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有再生障碍危象时

6.白细胞测定mch=血红蛋白(g/l)/红细胞百万数/μl参考值:

26-32pg

[1]白细胞计数leukocytecount

方法:

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计数法:

以2%冰醋酸对血液作定量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

然后将悬液充入细胞计数池内,低倍镜计数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计算原则同红细胞。

原理(显微镜计数原理):

用2%乙酸对血液作定量稀释,同时破坏红细胞。

混匀并滴入计数室中,低倍显微镜下计数4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公式:

wbc/l=4格白细胞总数?

4×10×20×106

报告格式:

δ.δδ×109/l

参考值:

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高)

生理性增高:

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剧烈运动、淋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病理性增高:

急性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

严重组织损伤、大量细胞破坏。

如术后12~76h,wbc常>10.0×109/l;急性心肌梗死后1~2d,常见wbc明显增高;急性溶血亦见wbc增多,增多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急性大出血:

如脾脏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wbc迅速增多常达20.0×109/l。

这可能是应激状态、或内出血一过性缺氧。

急性中毒:

如安眠药、滴滴畏中毒,wbc可高达20×109/l以上,代谢性酸中毒。

如糖尿病、酮体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wbc增多,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急、慢性白血病、肝癌、胃癌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并能吸引骨髓储备池wbc释放。

(白细胞减少)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低至2.0×109/l;病毒感染。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网状细胞病(恶组);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

脾功能亢进破坏过多、脾素抑制骨髓生成;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服氯霉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2]白细胞分类计数与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游走、吞噬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致敏反应0.5~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释放组织胺、肝素0~1%单核细胞(monocyte):

吞噬、清除死亡细胞及异物3~8%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参与体液、细胞免疫20~40%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生理特性:

渗出性、变形性、趋化性、吞噬性

骨髓血液

分裂池成熟池储备池边缘池循环池

4-5d1-3d2-3d

核左移:

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杆状核分叶核/分叶核细胞核左移:

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6%:

轻度左移;10%:

中度左移;25%:

重度左移或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患儿男,2.5岁,日本籍,于10天前因受冷而发热,自测体温38℃(腋下),无畏寒、头痛、呕吐、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28.9×109/l,阿莫西林0.125g3/日治疗,无明显好转,4天后患儿面、背及双上肢皮肤反复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停药否无区别。

1999年7月5日急诊住我院。

实验室检查,血象:

hb110g/l,wbc23×109/l,血小板121×109/l,幼稚型异常淋巴56%,成熟淋巴21%,嗜酸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21%,骨髓穿刺二次,骨髓细胞分类象同血涂片象。

细胞核右移:

正常人周围血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者为主,若五叶者超过5%时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

一过性地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

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

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剧烈运动、热水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

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病例:

患者朱全妹,女性,47岁,因砖墙砸伤腰骶臀部致左下肢活动受限伴腰骶臀部皮肤发紫5天于2001—12—04由急诊收治入院。

1.创伤性失血性休克2.腰骶部、髂后部、右臀后部皮肤严重挫擦伤伴皮下积血3.骨盆严重骨折4.会阴部、肛门严重挫裂伤

血常规检查结果:

hb:

92g/lrbc:

3.0×1012/lplt:

271×109/l

wbc:

32.7×109/l:

中幼粒细胞:

2%;晚幼粒细胞:

5%

杆状核粒细胞:

35%;多核粒细胞:

45%;淋巴细胞:

9%单核细胞:

4%

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某些血液病;脾功能亢进;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lymphocyte

病理性增多见于:

病毒性感染;某些慢性感染;各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移植术后、aids

单核细胞monocyte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

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及粟粒性结核;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增高见于: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慢性嗜酸性白血病及淋巴瘤

7.血小板计数platelet

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生成;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数方法:

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400×109/l;见于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脾切除等。

血小板减少<100×109/l;见于血小板减少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x射线照射。

病例患者:

女32岁已婚,有一8岁女儿,无业

主述:

经常头痛、疲乏、失眠。

右肋骨下疼痛,胸骨疼痛。

患者长期服用减肥药,无间断

血液检验结果:

?

wbc:

15.4×109/lrbc:

5.53×1012/l

?

nc:

85.2%hb:

150g/l

?

lc:

11.6%plt:

1321×109/l

?

mo:

1.8%rdw:

17.8%

?

eos:

0.9%bas:

0.5%

8.血红蛋白测定

方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原理:

除hbs外,多种血红蛋白(hb)均可被高铁氢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氧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

9、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多项参数测定

仪器组成:

1.主机2终端机3打印机

阅读报告:

1.18、23项参数中英文报告2.图解3.警告标志4.含义报告

库尔特原理:

孔径阻抗细胞计数原理

白细胞自动化分类

二项式分类粒细胞和非粒细胞

三项式分类淋巴、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

五项式分类嗜中、嗜碱、嗜酸、淋巴、单核细胞

第三章贫血

一、贫血总论

1.贫血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