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57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药学教案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的干燥根。

黄芪的主产地为内蒙古.

具有“玉栏、金井、菊花心”的生药是黄芪

甘草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光果甘草G.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

第十章被子植物生药

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纲

16、大戟科

巴豆

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含巴豆油,其中巴豆酸的甘油脂为其特异性成分。

巴豆有致泻、抗菌、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性热,味辛;

有大毒。

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孕妇禁用;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17、芸香科

灌木或乔木,稀草本。

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多含挥发油。

叶互生或对生,复叶或单身复叶。

花辐射对称,两性;

萼片3~5,花瓣3~5,雄蕊与花瓣同数或其倍数;

花盘发达;

子房上位,心皮2~5或更多。

柑果或蓇葖果等。

化学成分主要含:

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及木脂素。

黄柏PhellodendriCortex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黄皮树P.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关黄柏”,后者习称“川黄柏”。

[植物形态]

黄檗:

落叶乔木。

树皮外层灰色或灰褐色,有很厚的栓皮,具弹性;

内层鲜黄色。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

小叶5~15片,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

花序圆锥状,花轴及花枝幼时被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

雄花的花丝线形,基部被毛;

雌花的雌蕊1,退化雄蕊呈鳞片状。

浆果状核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有特殊香气和苦味。

黄皮树 乔木。

树皮外层暗灰棕色;

内层深黄色,有黏性。

小叶7~15片,有短柄,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通常两侧不对称,近全缘。

花序圆锥状;

花单性,雌雄异株,较小,黄绿色;

萼片5,卵形;

花瓣5~8,长圆形;

子房上位。

果轴及果枝粗大,常密被短毛;

浆果状核果球形,密集成团,熟后紫黑色,通常具5核。

[采制]在3~6月间剥取树皮。

选10年以上的树,轮流相间剥取。

将剥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外层栓皮,刷净晒干。

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防止发霉变色。

[产地]关黄柏主产吉林、辽宁,辽宁产量最大。

川黄柏主产四川、贵州等省区。

[性状]关黄柏

●树皮呈板片状,栓皮刨去,厚2~4mm。

●外表面绿黄色,有不规则纵脊和沟纹;

内表面灰黄色。

●质坚韧,折断面呈刺片状,鲜黄色,纤维层可成片剥离。

●微有香气,味极苦,有黏性。

川黄柏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厚3~6mm。

●外表面黄褐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

内表面暗黄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皱纹。

●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显微特征]关黄柏的横切面

●残存的木栓层为数层至十数层近方形木栓细胞,木栓形成层明显。

●皮层较狭窄,石细胞较少,石细胞多为分枝状(注意:

木兰科厚朴也有分枝状石细胞),壁甚厚,层纹明显。

哪味生药含有分枝状石细胞(B)A.黄连B.黄柏C.大黄D.人参

●韧皮射线稍平直,宽1~4列细胞,先端略曲折;

●韧皮部纤维束众多,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石细胞及纤维均呈鲜黄色。

●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并含草酸钙方晶。

川黄柏的横切面

●皮层狭窄,散有多数石细胞,韧皮部外侧也有较多的石细胞。

其余与关黄柏类似。

关黄柏粉末鲜黄色。

●纤维鲜黄色多成束,周围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

例题:

1.以下哪些药材粉末中含有晶鞘纤维(BD)A.人参B.甘草C.黄连D.黄柏

2.生药粉末水合氯醛透化后,镜检可见晶鞘纤维的生药是(C)。

A.麻黄B.黄连C.黄柏D.黄芪

补充:

麻黄的皮层纤维有的木化,壁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3.下列除哪项外,均含晶纤维(A)A当归B.甘草C.石菖蒲D.黄柏

●石细胞众多,鲜黄色,类圆形或分枝状,壁甚厚,层纹明显;

●草酸钙结晶较多,呈多面形、方形或棱形;

●黏液细胞多散离,类球形;

●淀粉粒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单粒,类球形.

川黄柏粉末黄色或深黄色。

分枝状石细胞较多,形较大;

黏液细胞较易察见,形也较大;

木栓层碎片较易察见,木栓细胞呈多角形。

[化学成分]

关黄柏:

树皮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berberine)约0.6%~2.5%,并含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已碱等。

另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

川黄柏树皮的成分与关黄柏相似。

但含小檗碱较高,达4%~8%。

[理化鉴定]

(1)黄柏酮反应 取粉末约1g,加乙醚10ml,振摇后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放置,溶液显紫棕色。

(2)小檗碱反应 取粉末约1g,加乙醇10ml,振摇数分钟,滤过。

滤液蒸去乙醇,加硫酸1m1,沿管壁加氯气饱和的水溶液1ml,在两液交界面显红色环。

(3)取粉末加入到少量水中搅拌时,液体因黏液之故而呈胶状。

(4)薄层色谱:

取粉末约0.1g,制成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实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及病原虫作用:

小檗碱广谱抗菌;

煎剂、醇浸液光谱抗菌,并对钩端螺旋体、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2.降压作用:

小檗碱、黄柏碱、巴马亭具有不同程度降压作用。

3.抗炎作用:

小檗碱为活性成分。

此外,黄柏尚有解热、镇静、利胆、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功效]味苦,性寒。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外治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口疮、黄水疮、烧伤、烫伤等病症。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Turcz.的干燥根皮。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或甜橙C.sinensis的干燥幼果。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及其变种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

18.橄榄科

乳香Olibanum

【来源】本品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我国广西有引种。

【成分】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

没药Myrrha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又名“末药”。

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

19.楝科

苦楝皮:

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川楝子: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20.远志科

远志:

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或卵叶远志P.sibiricaL.的干燥根。

21.鼠李科

酸枣仁:

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22.瑞香科

沉香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或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前者习称国产沉香、土沉香,后者习称进口沉香。

【产地】国产沉香(白木香)主产于海南,广西省、福建省亦产;

进口沉香(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性状】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

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

质较坚实,断面刺状。

气芳香,味苦。

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显微特征】

横切面①木射线宽1-2列细胞,充满棕色树脂。

②导管圆形、多角形。

③木纤维多角形,壁稍厚,木化。

④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形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内含棕色树脂。

⑤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切向纵切面①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4-20细胞。

②导管多为短节导管,两端平截,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内含黄棕色树脂团块。

③纤维细长,壁薄,单纹孔。

④木间韧皮部细胞类长方形。

径向纵切面木射线呈横向带状,细胞类方。

余同切向纵切面。

粉末①纤维管胞多成束,长梭形,壁较薄,径向壁上有具缘纹孔。

②纤维径向壁上有单纹孔。

③具缘纹孔导管多见,内含树脂块。

④木射线细胞壁连珠状增厚,含黄棕色物。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及树脂。

挥发油主为白木香酸、白木香醛、沉香螺醇。

【理化鉴别】取乙醇溶性浸出物,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

于油状物上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渐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

【功效】性微温,味辛。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23.桃金娘科

丁香: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24.山茱萸科

山茱萸: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25.五加科

1.木本、藤本或多年生草本。

2.叶多互生,掌状复叶、羽状复叶。

3.花两性,稀单性或杂性;

花小,辐射对称,伞形花序或再集合成圆锥状或总状复合花序。

雄蕊多与花瓣同数而互生,生于花盘边缘,花盘肉质,生于子房顶部;

子房下为。

4.果实为浆果、核果。

化学成分:

1.三萜皂苷类a)达玛烷型(dammarane)四环三萜皂苷:

人参属,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的主成分。

b)齐墩果酸型(oleanane)五环三萜皂苷:

人参属、五加属、楤木属。

2.黄酮及其苷类:

多种属中含有,刺五加中的金丝桃苷有提高动物耐低压缺氧能力和镇静作用。

人参茎叶所含的山萘酚、三叶豆苷、人参黄酮等具有扩冠、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3.香豆精类:

五加属、刺楸属;

刺五加的异秦皮定有镇静作用。

4.其他:

挥发油(人参属)、多烯炔(人参属)、多糖类。

人参GinsengRadixetRhizoma(掌握)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的干燥根和根茎。

栽培品称“园参”,野生者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肥大,圆柱形或纺锤形;

下端常分枝,顶端有根茎。

茎单一,直立。

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顶;

有长柄,小叶常为5。

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

浆果状核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习称亮红顶)

【采制】园参于9~10月,山参于7~9月果红熟时采挖,洗净。

加工成生晒参(sun-driedginseng)、红参(redginseng)、糖参、冻干参。

1.生晒参:

全根晒干称“全须生晒参”,山参多加工成此规格;

剪去小支根,硫磺熏后晒干者称“生晒参”;

刮去外皮晒干者,称“白干参”。

2.红参:

将园参剪去小支根,蒸透(3~6小时)后烘干或晒干。

剪下的支根和细根蒸后干燥者称“红参须”。

3.糖参:

人参鲜根针扎孔,用糖水浸后干燥。

4.冻干参(活性参)鲜参经真空冷冻干燥加工制成。

【产地】园参主产于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亦产;

林下山参主产于东北三省。

【性状】生晒参:

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

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明显纵皱纹、横纹。

下部着生支根2-3条,根茎较短细(芦头),上有茎痕(芦碗)数个,呈凹窝状,交互排列;

有时具细长横伸的不定根(艼);

全须生晒参的须根上有不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

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和放射状裂隙。

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甘。

(名词解释:

芦头:

人参药材顶端有短小的根茎,习称“芦头”。

芦碗:

人参药材顶端凹陷的茎痕,习称“芦碗”。

)“雁脖芦、枣核艼、珍珠须”(人参)

人参的凹窝状茎痕习称(B)A芦头B芦碗 C丁 D圆芦

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C 

A.根茎部位 

B.支根和须根 

C.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主根和支根补充:

“碗”指茎痕。

山参:

主根与根茎等长或稍短,具2条支根形成人字形。

表面灰黄色,细腻,上部有细密而深陷的环纹(“铁线纹”)。

根茎较长而细(“雁脖芦”),具多数密集的芦碗与纺锤形下垂的艼(“枣核艼”),珍珠疙瘩较多而明显。

红参:

主根长3-10cm,侧根多已除去;

表面红棕色,半透明,有时上部带土黄色斑块(“黄马褂”),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下部具2~3条扭曲的支根;

质硬脆,断面平坦,角质样,中心色较浅。

【显微特征】生晒参主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

韧皮部散有树脂道,树脂道内含金黄色树脂团块,周围有数个分泌细胞环绕。

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径向断续排列。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多数细小淀粉粒。

下列含有树脂道特征的药材有(D)A.丹参B.当归C.川芎D.人参

人参来源于五加科人参的根,其主根横切面应没有(D)A.木栓层B.树脂道C.韧皮部D.髓

生晒参粉末淡黄色1.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棕色块状分泌物;

2.草酸钙簇晶,棱角尖锐;

3.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或复粒;

4.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稀有螺纹;

此外有木栓细胞等。

红参、糖参经过煮,观察不到淀粉粒。

【化学成分】1.三萜皂苷类:

含总人参皂甙(ginsenoside)约4%。

以四环三萜达玛烷型皂甙为主要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Ra1、Ra2、Ra3、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等。

达玛烷型皂苷的苷元又分为20(S)-原人参二醇(A型)和20(S)-原人参三醇(B型)两种。

皂苷酸水解后,C-20位上的甲基与羟基发生差向异构并与支链上双键环合,分别产生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而不能得到真正的皂苷元。

人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A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B二氢黄酮C木兰花碱D五环三萜皂苷

2.人参多糖:

水溶性多糖(GR-3,GR-4,GR-5),碱性多糖(GRA-3,GRA-4,GRA-5)人参果较中含有酸性杂多糖SA、SB,SA以b-(1→3)-D-半乳糖基为主链;

SB以a-(1→4)-半乳糖醛酸为主链。

3.人参多肽:

11肽(分子量1000);

12肽(分子量1300)4.聚乙炔醇类化合物:

人参炔三醇为红参特有成分5.挥发油。

【理化鉴别】1.Libermann反应:

人参粉末+冰醋酸滤液+浓硫酸红紫色。

2.取粉末加乙醇,滴加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液,显紫色(甾萜类)。

3.薄层层析:

混合对照品液:

人参皂甙Rb1、Re、Rg1

展开剂:

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 

【药理作用】1.适应原样作用:

人参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

人参皂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突变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作用:

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Rb组人参皂苷有镇静作用,Rg组人参皂苷则有兴奋作用。

3.对血液系统作用:

人参和人参皂苷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人参对动物心脏具有先兴奋后抑制,小剂量生压,大剂量降压。

5.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人参和人参皂苷能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统功能,提高血浆中皮质酮水平,并具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6.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人参及皂苷对机体各组织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对正常的血糖水平有调节作用;

人参多糖有降血糖作用,并能促进大鼠肝内胆固醇合成,使高血脂动物的胆固醇降低。

【功效】生晒参性平,红参性温;

味甘,微苦。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气,生津,安神,益智。

由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赢,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不能与藜芦同用。

【附注】1.西洋参

为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的干燥根。

又称“花旗参”、“广东人参”,主产于美国和加拿大,我国有引种。

与人参的主要区别为:

生药常为除去芦头、支根的主根。

表面淡黄褐色,顶端的细横纹较密而呈环状。

含皂甙,水解主要得到人参二醇;

另含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

养阴生津、清虚热。

西洋参皂甙有抗疲劳、利尿、耐缺氧、抗惊厥等作用。

西洋参与生晒参区别:

西洋参别名洋参、花旗参;

生晒参别名人参、高丽参、棒槌。

从完整药材看,西洋参呈圆柱形或纺锤状,表面呈浅黄或黄色,饮片显黄白色略带粉性,气清香,味甘有较浓的土香气,略苦。

而生晒参完整药材呈圆柱形,表面呈类白或黄白色,上部显稀疏环纹;

饮片呈类白色,气无,味甘微苦。

从临床功用上看,两者均含人参皂苷成分,但西洋参性凉而润,生晒参却性温而燥。

西洋参功能有补肺养阴、清胃热、生津润燥作用;

而生晒参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作用。

生晒参如大量或长期服用时,会引起口舌干燥、鼻腔出血,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服用西洋参也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对症服用。

2.朝鲜参为五加科植物

人参P.ginsengC.A.的根。

成品有两大类,一类为红参,又称别直参、高丽参;

一类为白参。

3.日本参为朝鲜或我国人参的种子在日本栽培而得。

成品有红参、白参、东洋参三类。

常见人参伪品有:

(1)商陆根为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acinosa或美州商陆P.americana的根。

根横切面有同心园型三生维管束。

其主根圆柱形,根体上有细纵纹、无环纹。

无香气,味淡,久嚼有麻舌感,有毒。

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

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A)。

A.商陆 

 

B.野缸豆 

C.山莴苣 

D.华山参 

E.桔梗

(2)华山参根为茄科植物华山参Physochlainainfundibularis的根。

无树脂道与草酸钙簇晶,具生物碱反应,有毒。

无纹理、须根、顶端有根茎而无“芦头”,常冒充“红参”。

(3)野豇豆根为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vexillata的根。

根表面有显著纵纹,无横纹,有豆腥气,根呈圆柱形,根头残留木质茎,无芦碗。

(4)土人参根为马齿苋科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paniculatum的根。

根端有残茎而无芦头、芦碗,质坚实,断面平坦,中央常有大空腔,无树脂道。

三七NotoginsengRadixetRhizoma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的干燥根。

[采制]花前期采挖,称“春七”,果熟后采挖,称“冬七”,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

【产地】主产于云南东部(滇七)及广西西部右江流域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倒圆锥形或短纺锤形,常有瘤状突起的分枝。

茎直立,单一。

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

伞形花序顶生,花小,多数两性。

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

【性状】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表面灰黄色,有蜡样光泽。

体重,质坚实,横断面黄绿色。

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铜皮铁骨狮子头”(三七)

【显微特征】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

韧皮部散有树脂道;

形成层环常略弯曲。

木射线宽广,木质部束导管径向排列。

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射线细胞中尤多;

草酸钙簇晶稀少。

三七(根)横切面

【化学成分】1.人参皂苷2.三七皂苷:

notoginsenoside绞股蓝苷(gypenoside)3.氨基酸;

三七的止血活性成分亦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即三七素(田七氨酸)。

4.黄酮类。

【药理作用】1.止血作用:

三七能显著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三七素有极强的止血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

三七总皂甙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

3.抗炎、免疫作用。

此外,三七有降血脂、降血糖、抗利尿、抗氧化、抗衰老、抗实验性肝损伤、抗溃疡以及促进蛋白合成等作用。

【功效】味甘,微苦,性温;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胸腹刺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量:

3-9g。

【附注】1.三七茎、叶、花均含皂甙类成分,并有类似三七的药理作用。

2.民间有以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segetum(Lour.)Merr.的根茎及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SedumaizoonL.或费菜S.kamtschaticumFisch.的根茎、根、全草称“土三七”,均不宜作三七药用。

其中菊三七碱可引起广泛性肝坏死,并有致癌作用。

五加皮: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的干燥根皮。

刺五加:

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