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771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质量守恒定律获奖一等奖教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质量守恒定律(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质量守恒的实质

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化学方程式(重点)

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掌握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讲述故事】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的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

“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

”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的回答:

“这容易,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应前总质量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实验结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m1=m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

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总质量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实验结论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m1=m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归纳总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S+O2

SO2)

①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

②量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S+O2

SO2

32:

16×2:

32+16×2

32:

32:

64

即1:

1:

2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S+O2

SO2

1:

1:

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S+O2

SO2)

①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

②量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S+O2

SO2

32:

16×2:

32+16×2

32:

32:

64

即1:

1:

2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S+O2

SO2

1:

1:

1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①“化学反应”:

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②“参加”: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

③“各物质”:

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

④“反应生成”:

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⑤“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热量、体积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3.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巧记为“六二二”:

课堂讨论

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后质量为什么减轻了?

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2.镁条燃烧后的质量为什么增加了?

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呢?

知识拓展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里进行,否则反应前后天平会不平衡。

探究点二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O2

CO2

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比;

3.读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主要以实验贯穿教学。

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和新课改要求(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讨论,使学生在动中学、学中思,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知识的获取均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获得,体现集体的智慧;同时,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不足之处

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不足,托盘天平操作慢,影响教学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