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888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4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docx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6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分校

新校区工程深基坑施工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杭州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二年四月

 

附件:

相关附图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分校新校区工程位于瑞安市瑞祥新区内,紧邻瑞枫大道北侧。

总建筑面积约19086m2,建筑占地面积约3727m2,地下室面积5750m2,本工程为5幢建筑物:

综合楼11层,总高度41.4米;行政楼1-6层,总高度24米;后勤用房3层,高度为12米;实验楼6层,总高度23.7米;教学楼6层,23.7米。

地下室一层。

地下室范围内主要建筑为综合楼、行政楼、实验楼。

拟采用框剪结构,工程桩采用钻孔灌注桩。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开挖深度内以粘土和淤泥质土为主。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分校。

本工程勘察单位为浙江中鑫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浙江嘉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工期630天。

其中土方开挖阶段约45天。

场区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场区地貌单元山前冲海积平原。

勘察场址现为空地,地形平坦。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已经完成:

临时用电用水线路已经接通到位,现场外围施工道路通畅,现场场地平整到位。

目前,工程正在进行桩基工程施工,完工后随即将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本工程地下一层,基坑面积大,呈L型,长×宽约为82×100米,围护结构采用混凝土钻孔桩加一道混凝土支撑梁。

支撑梁顶标高为-1.95米,支撑梁上部采用放坡施工,坡面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防护。

工程开挖深度为为4.85米,电梯井周边承台部分加深至7.15米。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外设一道混凝土搅拌桩。

本工程土质情况较差,基坑施工有一定难度。

二、工程的特点及方案选择:

本基坑设计开挖深度大部分为5.00m左右,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下部土质条件较差。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划分,本基坑属于二级基坑。

本基坑工程经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基坑平面呈L形,开挖面积较大,开挖影响范围内以粘土和淤泥质土为主;土质渗透系数不大,基坑四周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因此采用集水坑排水即可。

同时本工程主要在雨季施工,应考虑雨水开挖对基坑施工的影响。

2.基坑设计挖深不大,有专门的围护支撑设计。

设计开挖深度大部分为5.00m左右,坑中坑最大高差2.25m:

工程施工难度一般。

3.场地周围环境条件较好,基坑周围无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具备一定的放坡开挖条件。

4.开挖范围内主要为粘土和淤泥质粘土,土质呈流塑性,强度低,施工难度大,因此在施工时容易发生陷车、土方滑移等事故,因此应做好临时道路,坚实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5.勘察场区为山间平地,无地质灾害隐患,工程建设遭受自然斜坡滑坡、沟谷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场地未见其他不良地质作用。

结合本工程上述特点,根据“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的原则,同时根据围护设计和地址情况,本工程主要采用机械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底上50CM范围及承台加深部位采用人工开挖。

降水采用集水坑降水。

为保证施工安全,本工程土方开挖临时道路采用塘渣填筑,厚度应该严格控制。

 

第二章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本方案主要编制依据有: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标)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行业标准)

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住建部建质[2009]87号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DGJ08-903-2003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4、“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010-2002);

1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16、“固定式塔式起重机基础技术规程”GB33/T1053-2008

1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9、省标“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20、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21、施工有关图纸,围护及建筑施工图

22、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地勘报告

23、其他有关行业规范、法律法规。

 

第三章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基土特征

根据《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分校新校区场址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详勘,浙江中鑫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分布如下:

1层粘土层:

灰黄,中~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含少量粉砂,见铁锰质氧化斑,向下土体渐软。

为地表硬壳层。

土体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

2-1层淤泥:

青灰,流塑,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土体极软弱,含贝壳碎片、腐殖质和少量粉砂,厚层状构造。

全场地分布。

2-2层淤泥混粉砂:

青灰色,流塑,高压缩性,成分不均匀,粉砂含量15~35%,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

韧性高~中等,干强度高~中,摇振反应无~中等。

Z21号孔18.30~18.5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全场地分布。

3层粘土:

灰色,软塑,高压缩性。

见细鳞片状结构,含半碳化物碎屑及贝壳碎片,局部含少量粉砂,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

土体不均一,局部砂含量较多,相变为粉质粘土。

Z11号孔25.00~25.7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大范围分布,局部缺失

4-1层粉质粘土:

兰灰~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局部高压缩性,刀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见少许铁锰质斑点分布。

局部相变为粘土。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

4-2层粘土灰色,软塑,中~高压缩性,刀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摇振反应无,局部含少量粉砂。

Z16号孔27.40~27.80m为中风化凝灰岩滚石。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

5层粉质粘土:

兰灰~灰黄色,中压缩性,刀切面欠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局部含少量粉砂。

土体不均一,Z21、Z24、Z26、Z27号孔层中夹块石(滚石)。

主要分布于场区南侧。

9层粉质粘土混碎石:

灰黄色,可塑,中~高压缩性,粉质粘土为主,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含角砾10-15%,角砾粒径10-20mm,次棱形;混碎石20-35%,碎石粒径20-50mm,次棱形,强~中风化状,原岩为火山碎屑岩。

土体不均一,局部相变为碎石,粉质粘土。

全场分布。

9-a层块石:

灰黄色,中密~密实,块状构造,坚硬,原岩为中、强风化状火山碎屑岩,岩芯较完整,短柱状,长50-500mm,局部较破碎,呈碎块状,裂隙由粘性土充填。

仅Z3、Z4、Z9、Z15、Z23孔分布。

10-1层全风化凝灰岩:

兰灰、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状,风化完全,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矿物高岭土化,呈粉土、粉质粘土状。

土体中等压缩性,含少量未完全风化岩块,手捻易碎,土体遇水后力学性质大幅降低。

Z3孔27.90~31.90m、Z8孔27.50~29.20m见强风化~中风化状风化残留体,个别直径达50-500mm,除Z9孔外全场地分布。

10-2层强风化凝灰岩:

灰褐色,风化强烈,风化物为碎块石夹粘性土,原岩为凝灰岩,块状构造。

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碎块石锤击易碎,岩芯呈碎块状。

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仅场地北侧揭露。

10-3层中风化凝灰岩:

灰褐,原岩为上侏罗统凝灰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为较硬~坚硬岩。

节理裂隙较发育,取出岩芯呈短柱状,一般15~30cm,其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Ⅲ级。

局部区域含辉绿岩岩脉。

仅场地北侧揭露。

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名称

γ

(kN/m3)

w0

(%)

e0

固结快剪

指标

渗透系数(cm/s)

fak

C

(kPa)

φ

(°)

水平

渗透

垂直

渗透

(kPa)

1层粘土

(17.64)

46.2

1.213

20.6

8.7

1.8E-07

1.9E-07

80

2-1层淤泥

15.64

55.1

2.112

12.6

5.1

1.1E-06

1.1E-06

45

2-2层淤泥混粉砂

17.91

36.9

1.127

21.8

11.0

2.6E-05

2.0E-05

50

3层粘土

18.38

44.9

1.095

24.6

10.5

4-1层粉质粘土

19.27

36.4

0.862

42.9

12.3

4-2层粘土

17.66

50.1

1.285

28.8

10.4

5层粉质粘土

18.73

38.8

0.951

28.7

12.0

第二节地下水

勘察场址地下水上部为孔隙潜水,其赋水介质为粘土、淤泥等粘性土,透水性差,水迳流条件差,水量一般,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以蒸发为主,勘察期间测得其潜水位埋深为0.25~0.50m(高程3.19~3.50m);下部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长期地下水位变幅一般为0.5~2.0m,雨季易发生地表浸水现象。

场区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影响不大,对基坑开挖有一定影响,应采取排水、降水措施。

场区场内及周边无污染源,环境类型为

类,地层渗透性影响为B类。

根据水试样检验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有关规定对拟建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见表4-1、表4-2、表4-3。

表4-1.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

腐蚀介质

硫酸盐SO42-

(mg/L)

镁盐Mg2+

(mg/L)

铵盐NH4+

(mg/L)

苛性碱OH-

(mg/L)

总矿化度

(mg/L)

腐蚀等级

国标

<300

<2000

<500

<43000

<20000

化验结果

S11144

60

64.57

--

--

1505.04

S11145

38

58.00

--

--

1408.36

判定结果

表4-2按地层渗透性判定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B类弱透水层

腐蚀介质

PH值

侵蚀性CO2

(mg/L)

腐蚀等级

国标

>5.0

<30

化验

结果

S11144

7.38

3.50

S11145

7.45

16.34

判定结果

表4-3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腐蚀介质

水中的Cl-(mg/L)

长期浸水

干湿交替

腐蚀等级

国标

<10000

500--5000

化验

结果

S11144

685.39

685.39

S11145

566.09

566.09

判定结果

综合以上各项分析评价,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层渗透性影响为B类。

据水质分析成果资料及区域水文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长期浸水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干湿交替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

鉴于本场址周边水、土均未受污染,因此场址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长期浸水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干湿交替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

第三节周围环境

一、周围环境

基坑现场基本为开阔农田,地形平坦。

场地东侧为规划东溪路;北侧离地下室外墙15m外为瑞枫大道,有重型车辆开过,但对基坑影响较小。

其余各侧目前均为开阔农田,场地周边没有受影响建筑物。

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场地四周两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无市政管线,地下室施工前需进行核实。

施工前应对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复查,包括地下管线及重要建构筑物。

二、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场区内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和暗塘、暗浜、墓穴、洞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场区Z3孔、Z4孔、Z8、Z9孔、Z11、Z15孔、Z16孔、Z21孔、Z23孔、Z24、Z26、Z27等孔发现有块石零星分布,对工程有不利影响。

场区北面为瑞枫大道,东面为规划东溪路,其余西面及南面为空地,周围无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本次勘察场区内未发现墓穴、洞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第四节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概况

场区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年无严寒酷暑。

年平均气温17.9℃,年温差一般为2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35mm,日最大降雨量256.61mm。

地下水变幅一般为0.5~2m,雨季易发生地表浸水现象。

场区台风较为频繁,一般发生在7~9月份,多年台风统计频率为2.4次/年,最大平均风速达15~28米/秒,风向一般为西北偏西方向移动,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

平均相对湿度较大,一般在80%左右。

本区区域构造隶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南段东侧,NNE向构造为其主要的构造。

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有:

NNE向镇海-温州断裂带和象山-乐清湾断裂带。

其中镇海-温州大断裂和淳安-温州大断裂分别在本区西北侧通过,均形成于燕山中晚期,其埋深较大,现代虽有活动但强度较微弱。

按全国地震区带划分,场区属东南沿海二等地震区东北段,接近三等地震区,为少震、弱震区。

远场地震波的波及影响是本区的主要震害特征。

按1990年国家地震局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报告》,本地区为基本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场区地貌单元山前冲海积平原。

据区域地质资料,分布有数十米厚的第四系沉积物,上部20-50米左右为软土,属海相沉积物,土性为粘土、淤泥、淤泥质粘土等,时代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地层;下部为前第四系(AnQ)基岩,属上侏罗统高坞组(J3g),岩性为青灰色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局部为岩屑凝灰岩。

 

第四章围护结构设计概况

第一节围护结构情况:

1、本工程主要采用混凝土排桩加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围护方案。

混凝土排桩外侧设一道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

支撑梁上部采用1:

1坡度放坡,坡面钢筋混凝土护坡防护。

内配Φ6.5250*250钢筋网。

2、围护桩为回旋钻孔灌注桩,桩径为Φ600/Φ700/Φ80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钢筋笼采用焊接,主筋保护层厚度为35。

桩位水平偏差不得大于50,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充盈系数≥1.1,沉渣厚度≤200,超灌长度1000,施工应严格按有关规范和规程进行,不允许出现桩身缩颈、裂缝、断裂等现象;桩顶应嵌入冠梁中50mm。

3、水泥搅拌桩桩径为600,桩长为8.85米~10.85米,搅拌桩桩间搭接150;搅拌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新鲜水泥,水泥掺量暂定为15%(被加固土的重量按18kN/m3计),木质素磺酸钙掺量为水泥的0.2%,三乙醇胺为水泥的0.05%,浆液水灰比为0.45~0.55。

围护桩施工完毕应做动测试验,数量为总桩数的20%。

4、立柱桩施工工艺同工程桩,基坑内共新打29根Φ700钻孔灌注桩(另外利用5根工程桩做立柱桩),立柱桩沉渣厚度≤100,其余质量要求同工程桩,详见“围施-09”。

5、水平支撑梁及冠梁均为混凝土结构,标号为C30。

待基础和换撑构件达到80%设计强度后,拆除支撑,支撑应采用人工凿除,先凿除联系梁,后凿除主撑,凿除支撑时应对称进行。

6、本工程周边均无已建建筑,北侧为城市道路,有重型车辆通过。

但距离基坑为15米,对基坑影响较小。

7、坑中坑主要采用水泥搅拌桩支护,靠近教学楼处汽车坡道开挖采用钢板桩等进行支护,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第二节降排水措施

1、基坑顶部设置贯通的300x400(H)地面排水沟截流,将地面雨水、施工废水集中并经沉淀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

2、坑内挖土时可采用临时明沟、集水坑方式排水,临时的排水沟和集水坑在坑内距离围护结构坡脚不得小于4m。

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土建施工单位可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坑底做砖砌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的设置不得影响垫层对围护结构的支挡作用。

第三节基坑监测

一、根据本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基坑监测项目主要为周围环境监测:

(1)测斜孔:

现场共设11只,CX2孔深均为18m,CX5孔深均为24m,其余孔深均为17m。

,以观测开挖过程中土体深层位移的变化情况;

(2)地下水位监测点:

共设3点,埋深均为9m,以监测水位的变化情况;

(3)水平及沉降观测点:

坡顶、周边路面坡顶、周边路面每隔20m左右设置,具体视现场情况而定。

以观测地面及管线的沉降位移情况。

二、预警指标:

测斜孔累计位移超过45mm,或日位移速率连续三天超过3mm;或日位移量超过5mm;坑外地面沉降:

日位移达5mm,累计达50mm;立柱竖向位移:

日位移达5mm,累计达40mm;墙顶水平位移:

日位移达5mm,累计达35mm;地下室水位:

日变化500mm,累计变化达1000mm;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连续3天超过报警值的70%%%,应报警。

轴力监测报警值:

ZL1报警值为3150kN,ZL2报警值为1850kN,ZL3报警值为4500kN,ZL4报警值为1000kN(拉力),ZL5报警值为2600kN,ZL6报警值为1550kN,ZL6报警值为2150kN。

 

 

第五章施工部署

第一节管理目标及管理机构

我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实施过程中,将严格贯彻体系的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同时严格按照网络工期目标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期,文明施工要求。

一、总体管理目标如下:

质量目标:

符合国家验收规范的合格标准及本工程设计要求。

工期目标:

土方开挖在45天完成,其中围护桩在桩基阶段完成。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目标:

创双标化样板工地,

二、施工管理机构

本工程将选派我公司得力的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本工程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部,另外选派有资质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体系。

具体详见人员机构组织表。

其中管理组织图如下:

项目管理和组织结构图

以上具体人员见投标书。

第二节进度安排:

深基坑施工的进度安排充分考虑了总工期的要求,并按照流水工程施工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

需要说明的是总体施工安排本着先深后浅的原则。

先施工地下室,然后在开始教学楼地面结构施工。

本工程分为两个区,以地下室J轴后浇带为界。

1区分为两端,以10轴后浇带为界。

由东向西划分为1、2两个施工段,由东向西开挖,先挖第一施工段,后挖第二施工段。

在竖向上,分为三层。

-1.1~-2.6米、-2.6--.5.4米、-5.4米以下。

详见施工方案。

进度计划如下:

注:

土方开挖施工为期45天,围护桩施工在桩基施工阶段完成。

本工程基坑围护桩施工阶段为一个月,这个阶段与桩基施工搭接进行,支撑梁拆除与地下室施工搭接进行。

搭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相互影响。

土方开挖阶段为45天,基础施工在施工一段开挖完成即进入施工。

本工程挖土量约4万立方米,本工程分两个班组施工,以地下室J轴后浇带为界。

其产量为2.5万立方米和1.5万立方米。

根据现场情况,本工程配备2台挖掘机,1台小型挖掘机,15自卸汽车。

一区总方量25000立方米,每台挖土机每小时装5车,每天按照12小时工作时间计算,每车10方,每天出土约12*5*10=600立方,考虑其它不利因素,每天按照600立方的出土量计算,共需要工期25000/600=42天,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地下室土方安排工期45天。

,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第三节施工准备

本工程施工前,将召开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会议,强调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并做好技术交底。

各种人机料均准备到位,施工测量工作做好,洒好灰线,在进行施工。

一、劳动力计划情况

施工劳动力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直接保证者。

因此,劳动力配备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又一大关键因素。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在本工程劳动力组织时,将从劳务公司中抽出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强的、技术素质高的、身体健康,且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一线操作工人安排进场施工,施工人员进场前统一经过公司劳务技能及质量、安全技术等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挂牌施工。

施工劳动力的投入按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逐步到位,做好思想动员和采取经济措施使得春节休假期间保证足够劳动力,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本工程劳动力组织及投入均由劳务公司根据项目月度劳动力计划表,在本公司内部进行合理调配,确保项目部对各种劳动力的需要,确保施工进度计划能够按期完成。

附表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

工种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围护桩施工阶段

土方开挖施工阶段

混凝土工

15

电焊工

5

9

桩机操作工

16

木工

25

钢筋工

10

15

挖土工

50

普工

10

20

架子工

10

喷射砼工

10

合计

144

注:

1、表内数据为暂定,施工时将根据工程需要,随时由我公司劳务抽调人员支援

2、以上表格为土方开挖有关施工人员,基础施工人员未计入内。

二、施工机械准备情况:

本基坑挖土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为辅,根据本工程基坑挖土工作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土方开挖主要采用临时坡道出土方式,人工挖土配合塔吊运输。

本工程配备塔吊2台。

其中,教学楼布置1台(在基坑影响范围外),基坑处布置1台,具体位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配置主要机械设备如下: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主要设备进场计划表

序号

机械或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制造年份

备注

1

挖掘机

PC-200

2

日本

2007

2

小型挖掘机

ZX-70

1

日本

2007

3

自卸汽车

20t

15

国产

2009

4

潜水泵:

4BA-B

12

国产

2008

5

轻型井点设备

1

国产

2006

备用

6

旋挖桩机

GPS-10

6

国产

2005

7

两轴搅拌桩机

SBJ-2

1

国产

2010

8

混凝土喷射机

HP-6

1

国产

2008

9

水准仪

S3-d

2

国产

2006

10

经纬仪

J2

2

国产

2006

11

塔吊

QTZ-63

2

国产

2008

以上机械为暂定,施工时我公司会根据工程进度要求随时准备机械支援,确保工期要求。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