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377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docx

六年级集体备课科学上册教案1

 

高良乡鲁古完小六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版本册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整理人:

张炳强赵刚

整理时间:

2011年8月

座次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讲台

任课教师:

年级班共人

 

课程表2011至2012学年度上学期

星期

科目

时节

 

 

1

2

3

4

5

 

1

2

3

4

5

6

 

鲁古完小六年级班科学单元质量检测表

姓名

1

2

3

4

5

6

期中

期末

 

鲁古完小六年级班科学单元质量检测表

姓名

1

2

3

4

5

6

期中

期末

班总分

平均分

鲁古完小2011年至2012年科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及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六年级三个班的科学课程.两班共有125人。

其中男生有77人,女生有48人。

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但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力弱,需培养和磨练。

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

受基础设施限制的原因,有的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受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无法展开,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浪费宝贵的课堂。

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探究习惯需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培养。

二、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的组织学生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3、学会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价值观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利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识。

5、学会尊重他人意见,的表达的见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到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单元。

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

《水滴里的生命》、《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的,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

《我们周围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太阳、太阳系宇宙的现象就行了,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讲解的太深奥。

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

《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庭》、《看星座》《探索宇宙》《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中包括以下内容,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

《假设》、《实验》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加强课内外辅导力度。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自制教具、使用教具。

5、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让学生做到读、背、写、用有机结合。

并坚定不移的执行单元过关教学质量。

 

七、教学进度

单元序号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周次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1

1

2

做酸奶

1

2

3

馒头发霉了

2

3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

4

5

单元总结

1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

2

5

2

地球的表面

1

6

3

地球的内部

2

7、8

4

火山与地震

1

8、9

5

地表的变迁

2

10

6

单元总结

1

11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

蜡烛的变化

2

11、12

2

铁钉生锈了

2

12、13

3

变色花

1

13

4

洗衣服的学问

1

14

5

单元总结

1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

登月之旅

1

15

2

太阳系大家庭

1

3

看星座

1

16

4

探索宇宙

1

5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

17

6

单元总结

1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

假设

1

18

2

实验

1

3

单元总结

1

19

复习

2

20

考核

1

21

 

课时超延(拖)情况记录表

周次

课题及章节

内容

课时

原因

补救措施

鲁古完小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

本单元内容:

《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的积木》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

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第二课做酸奶

1、认识细菌和病毒,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

2、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3、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

流感、非典、爱滋病……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1、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2、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

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课题

科学内容

试验内容

材料

课时

1

水滴里的生物

1、显微镜的使用;

放大镜、显微镜

 1

2

做酸奶

尝试做酸奶

鲜奶、白糖、保温杯

 1

3

馒头发霉了

1、观察食物上的霉;

食物

 1-2

4

搭建生命的积木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2、绘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

洋葱细胞切片、

 1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的生命体、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易生长、容易变异。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初步认识到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多,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

观察杯里的水,你看到水里有什么?

(3)讨论:

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水呢?

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

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东西呢?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

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物镜(对着标本)载物台(放置标本)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

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

(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

你观察到什么?

是什么样子的?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

(板书:

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

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

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

课本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及生活环境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

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

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3)组织学生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4)教师小结:

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

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板书设计:

水滴里的生物

微小个体

特点能游动

和人一样都有生命

微生物生存环境:

空气中水里泥土里

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证明有生命:

发现物体上的霉斑慢慢扩大

作业布置:

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才可以看清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

我们认识的微生物种类有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酵母菌在,霉菌在,细菌在,病毒在。

课后反思:

 

第二课《做酸奶》

教学目标:

1、能自制酸奶

2、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探索细菌的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保温杯酸奶鲜牛奶白糖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

你们吃过酸奶吗?

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演示)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谈话

1、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

2、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

在吃鲜牛奶和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

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

a.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b.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C.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个甚至上亿个后代。

(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细菌的功与过:

(1)生产腐殖质

(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果酒、泡菜)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4)又的细菌会致病

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捂住鼻子打喷嚏

用热水冲洗筷子

勤用肥皂洗手

 

板书设计:

做酸奶

牛奶    体积微小形态:

杆菌球菌螺旋菌

↓特点:

吃食物:

用阳光自己制造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 繁殖快(二分裂)

↓细功:

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乳↓过:

会致病

酸↓1捂住鼻子打喷嚏

菌↓菌预防: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酸奶

 

作业布置: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细菌生产、生产新、生产和。

2、鲜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含有的细菌。

3、我们认识的细菌、、三种基本形态。

4、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课后反思: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能够利用课本图画描述霉的形状和颜色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难点: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1、通过课本出示霉的图片,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交流:

它们都是由什么引起的?

讲述:

看一看课本的图形霉有什么颜色?

什么形状?

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

3、学生汇报、小结: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

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

怎样证明呢?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5、讨论: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6、讨论:

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

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课堂小结:

霉是什么?

它有生命吗?

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7、讨论:

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

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8、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是温暖、潮湿。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真空包装。

2.放干燥剂。

3.太阳暴晒。

4.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和生物塑料等。

2、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病变,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颜色:

青绿色 黄色 黑色 白色

   形状:

绒毛状 蛛网状 棉絮状

   霉生存环境:

温暖 潮湿

(青霉菌青霉素)防霉:

真空包装 放干燥剂 低温保存 太阳曝晒

  英 弗莱明功:

制酱 做腐乳 生产农药 发酵饲料

   过:

使食物变质 危害人的健康 引起动植物病变

 

作业布置:

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

它们是什么?

人们利用霉菌、做以及生产农药和生物塑料

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

课后反思: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

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2、难点:

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洋葱切片图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1、提问:

你们见过建房子吗?

建房子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小时候,你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提问:

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比做搭积木,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3、学生思考、交流、推测。

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

你们发现了什么?

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提问: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