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032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小抄.docx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小抄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简答题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1.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

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第二,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竟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主要是指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的历史根据。

主要是指: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获得的实践和理论经验.以及党的指导思想犯“左”的错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挫折和教训。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指什么?

3.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主要是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的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4、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20年时间,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1978年一1982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第二,1982年一1987年,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第三,1987年一1997年,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9条,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一书将其主要内容展开为16条。

   6.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6.因为:

第一,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种坚实的哲学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主题——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考,并形成了对其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第三。

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观点(9个方面,16条)。

其中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论断,_一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奠定了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块块基石,是这个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贡献在于:

第一,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第二,明市作出了格党和国发脑工作多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第三,提出了一系列谈革开放的互作方针政策。

   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8.这一决议的主要贡献在于:

第一,坚决否定下’‘文化变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客观公正地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正确总结j第二。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轰泽东在办国库合才妇历文地位,深刻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第三,充分肯定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而且概括了这条道路的10个主要点。

     9.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简述邓小平理论对我们的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

10.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四、论述题

   1.试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邓小平由此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新判断,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科技和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思想。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主要从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两方面展开说明: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与教训中进行提炼总结,发现并揭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2.试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3)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强调改革和解放生产力;(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逐步达到共同富裕;(8)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民军队是依靠力量;(9)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因为:

   

(1)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种坚实的哲学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在邓小平理论电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主题——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考。

   (3)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观点(9个方面,16条)。

   4.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因为: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J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5.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因为

   

(1)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已经指弓!

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2)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因为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没有变,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遵循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根本性指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简答题

   1.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确立。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导致哪两种发展前途?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有两种发展前途。

一种是,推动它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有效而公正地配置世界资源,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从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另一种是,任凭它按照不合理的规则运行,进一步加剧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继续扩大南北发展差距,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恶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被边缘化,经济和金融风险增大,跨国犯罪严重。

我们应该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努力争取第一个前途,避免第二种前途。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3.“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其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概括中哪个思想体现得最明显?

 4.承认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并充分估量到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对待新技术革命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潮流,趁势而上,把我国的科学技术搞上去,把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搞得更好。

这个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概括中体现得最明显。

5.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5.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有三条尤为重要: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藻党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6.简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基本含义。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这个命题的含义有一个总体的概括。

他说: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7.简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本含义。

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界定这个命题含义时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_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8.简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含义。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这样来界定这个命题,他说: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四、论述题

 1.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三个方面。

其中:

(1)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其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世界多极化是一种历史潮流,其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

经济全球化的储势更加明显,它对于我国产生着双重影响。

第四,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我国既是历史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2)党成立8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主要有三条;第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第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跨党的生机和活力。

(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主要是:

第一,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经历了新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二,积累了新经验,即要坚持“三个代表”。

第三,实践的发展要求科学理论与时俱进,新的实践要求党探索自身工作新思路。

党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理论以及领导方式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三个代表”是党对自身工作思路的新探索和新要求。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因为:

(1)由三句话所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部分,是集中概括。

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一个涉及更大范围内容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的概括,特别表现在10个方面: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3.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一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因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新高度。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在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使之上升到理论。

 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因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简述如何统筹区域的发展。

   4.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5.简述如何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

   5.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简述如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8.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8.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所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9.简述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9.第一,确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四、论述题

   1.简述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过程。

   1.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科学发展观最初形成。

主要标志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央全会第一次研究科学发展观问题,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逐渐完善。

主要标志是2004年2月,党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3月,党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胡锦涛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初,。

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科学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2006年3月,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写人党章。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写人了党章。

   2.试述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

(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汲取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特殊时代背景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问题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人类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 腐败、政治形势动荡等严重问题。

进人21世纪以后,发展的问题更加凸显世界各国都从以往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中认识到,经济发展是重要的,但发展应该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很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应该是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人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问题摆在中国社会问题的首位。

但由于种种原因夕我国的发展一度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正确判断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

(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