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682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精练卷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斑蝥()收敛()脑髓()秕谷()倜傥()宿儒()人迹罕至()油línɡ()chán络()桑shèn()mì食()

蝉tuì()yuān博()kuī甲()锡bó()人声鼎fèi()

2.根据原文填空。

(1)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一块雪,地面,用一枝短棒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

3.文学常识填空:

(1)鲁迅原名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家、___家、___家。

(2)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_____》。

鲁迅在文中回忆了听讲美女蛇的故事,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里读书等往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鲁迅故乡绍兴的三月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C.为应对钓鱼岛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多艘海洋执法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5.下面句序的正确排列为:

①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

②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③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

④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⑤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

6.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顾你的童年趣事,请你写出一个和大家分享吧。

材料一:

三个孩子问妈妈:

“妈妈,您的生日到了,我们要送您一件礼物。

您要什么?

”“我只想要三个听话的孩子。

”“啊,”老大叫了起来,“那我们不成了六兄弟了吗?

材料二:

一位老先生沿街缓慢地行走,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够一个门铃,但门铃太高,怎么也够不到,心地善良的老先生停下来对小孩子说:

“我来帮助你打铃吧。

”于是他使劲儿打响铃儿,整个房子里的人都听到了铃声。

小孩这时却对老先生说:

“现在咱们逃走吧,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

1.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2.作者是如何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

                                   

3.文章记写百草园的生活,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让“我”觉得做人之险。

你怎样看待文章中写的美女蛇的故事?

                                   

4.三味书屋的后面也有一个园,作者重点写了这儿的什么内容?

5.如何评价三味书屋中的私塾先生?

阅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6.选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7.本段用词准确,修辞形象,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作用?

8.“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本段依次描述了作者在这里翻砖找蜈蚣、、拔何首乌、四件趣事。

(每空不超过5个字)

9.下面对本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

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

C.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

D.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

10.请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záoqímáoliǎnsuǐbǐtìtǎnɡrúhǎn蛉缠椹觅蜕渊盔箔沸

2.

(1)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肥胖、轻捷

(2)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拉

3.

(1)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

(2)朝花夕拾长妈妈三味书屋

4.C【点拨】A.将“地方”改为“季节”;B.“大约”和“左右”删去一个;D.删去“使”。

5.③⑤②①④

6.

(1)因为距离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一开始回忆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达不肯定的语气;然而儿时的生活很快又历历在目了,所以用“确凿”来表达肯定语气。

(2)几个词语描写了先生读书入神的神态和动作,虽有些迂腐,但自得其读书之乐,不失可爱。

7.示例:

有一次,我卖报纸,想到平时妈妈买东西的时候都砍价,就学着妈妈的样子对卖报纸的说:

“报纸4毛一斤,太贵了,3毛吧!

”卖报纸的就说:

“3毛就3毛。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我无限热爱、留恋百草园。

三味书屋是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老先生也有些古板,但那儿也留下了很多我童年的快乐。

2.通过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美好、故事神奇、捕鸟有趣来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同时也深深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

4.写的孩子们在小园里玩耍的三件事:

折腊梅花、寻蝉蜕和喂蚂蚁。

5.老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教学注重循序渐进的宿儒,严而可亲,具有开明思想;但他比较迂腐,受传统私塾教育影响较深,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6.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7.

(1)“直窜”不仅写出叫天子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作者的羡慕之意。

(2)拟人;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8.按斑蝥、摘覆盆子

9.C【点拨】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高到低。

10.示例:

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画眉在婉转地歌唱,白头翁在喳喳地嬉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单是山间的那条窄窄的小溪,就有无限乐趣。

10《再塑生命的人》课时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觅食(mì)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

C.预兆(zhào)迁徙(xǐ)企盼(qǐ)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煎熬(áo)冥思(míng)不可明状(míng)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错字:

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_

(2)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错字:

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_

(3)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错字:

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_

3.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

(1)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____(A.克服B.克制C.说服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2)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_______(A.美好B.曼妙C.奇妙D.美妙)的梦境中。

(3)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_______(A.奇特B.神秘C.神奇D.特别)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4.词语专题积累活动。

(1)“截然不同”表示两者不相同、区别很大的意思。

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此类含义的成语?

(2)“花团锦簇”是形容色彩斑斓的意思,你还能写出几个形容色彩丰富的词语吗?

5.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__________;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阳光,是一种语言

雷抒雁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

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

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

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

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

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

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

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

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

即使不用铜号和鼙(pí)鼓,即使是喁喁(yóng)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6.请从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7.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

课时训练答案

1.C

2.

(1)率——摔

(2)陈——沉拨——拔(3)振——震吊——掉道——到

3.

(1)A

(2)D(3)C

4.

(1)迥然不同天壤之别云泥之别判若云泥判若两人迥乎不同

(2)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姹紫嫣红

5.示例:

爱是夏日里的一片浓阴,爱是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

6.词语:

攀谈、颤抖、炫耀;

作用:

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现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7.①明亮、透彻(清纯亲切、令人振奋);②动情(动听、温馨);③充满智慧(丰富、有才华、有启发性)。

11《<论语>十二章》课时训练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2.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4)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

4.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一个问题是:

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

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

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

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学生说:

“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5.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6.选择题。

(1)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B.表示多数C.表示少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

A.必须B.一定C.必然

7.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不逾矩()

(2)“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课时训练答案

1.

(1)“说”同“悦”,愉快

(2)自我检查,反省(3)越过,超过(4)喜欢,爱好(5)忠实,坚守

2.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3)复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

6.

(1)B

(2)B7.

(1)同“悦”愉快;生气,发怒;自我检查,反省;越过,超过

(2)忠信习品德

12《纪念白求恩》课时训练

1.给画线字注音。

殉职()狭隘()晋察冀()鄙薄()   

2.解释下列词语。

满腔热忱:

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段话中,“这点精神”指的是。

这五个“人”中,“高尚”“纯粹”“有道德”各是从方面议论的。

阅读理解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4.对这段文字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⑨/⑩

C.①—⑦/⑧—⑩     D.①②/③—⑩

5.对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不利已专利人的精神。

B.叙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C.叙述白求恩同志的必要性。

D.批评“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错误态度恶劣。

6.对这段文字论述角度的判断,能力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正面论述 B.反面论述 C.正反两方面论述

7.第③句中“不少的人”所指的是(  )

A.非共产党员   B.共产党员

C.革命队伍中的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D.一切自私自利的人

课时训练答案

1.xùnxiáàijìbǐ2.满腔热忱:

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漠不关心: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见异思迁: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3.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人格、品质、修养4.B5.A6.C7.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