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302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docx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

张掖(甘州)民间风物传说研究

王吉东

【内容摘要】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壮丽,物产丰腴。

198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在这块富饶神奇的土地上,民间传说故事丰富多彩,淋漓妙趣,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张掖的地理风貌和民情风俗。

黑河、黑水国、三寺一楼的传说使张掖显得钟灵神秀又充满奇幻、令人神往。

韩世龙、贺锦、霍去病、唐玄奘西天取经、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历史及人物传说,又使张掖的历史显得厚重而深沉……总之,民间传说,尤其是风物传说,使张掖这座历史名城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关键词】风物传说类型主题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河西走廊中部,面积4240平方千米,人口45万。

她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

境内地势平坦,林茂粮丰,瓜果飘香。

雪山、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留下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裕固族、回、蒙古等十余个民族。

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气温7摄氏度。

因为有黑河水灌溉,这里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以乌江米为最。

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张掖历史悠久,据在市境内黑水国遗址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

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处,战国时建城邑,修筑长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为甘州。

她是古代“丝绸之路”往西的必经之地,所以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境内古代遗址星罗棋布,汉明长城横贯东西,寺庙楼塔遍布城乡,风随石窟鳞次极比,还有那历代的文豪武将、墨客骚人、中亚商贾、历代名流,都有光怪陆离的典故;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蕴藏着许多优美动听、生动鲜活的传说和故事。

特别是红西路军血战河西的事迹,为张掖的历史留下了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辉煌篇章。

各种优美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都以各自情趣盎然的寓意,赞颂了劳动人民的真善美,鞭挞了剥削阶级的假丑恶,通过玄妙的幻想,瑰丽的描绘,表现出对美的追求和丑的抨击。

它们是本乡本土历史演绎的真实写照,是各族人民聪明智慧的艺术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社会文化财富。

在众多的民间传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首推风物传说。

程蔷女士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说道:

风物传说“不仅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且,由于这类传说与历史任务、宗教的联系密切,它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是形成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特点、地方色彩的因素之一。

”张掖民间风物传说就是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张掖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对这些传说加以归类,大体可以分为:

1山川胜迹的传说;2动植物的传说;3宗教遗迹的传说;4历史胜迹的传说;5土特产的传说等。

下面就相关传说及主题探索分述如下:

一传说类型

一)山川胜迹的传说

1甘泉的传说

张掖又名甘州,为什么叫甘州呢?

原因是张掖有一眼泉,即甘泉,现在甘州区民族小学院内。

关于甘泉,有这样一个传说:

两千年以前,匈奴人每年都要从四面八方聚会三次,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分别在正月、五月、九月,一祭天地,二祭鬼神,三祭祖先。

他们祭天处在陕西云阳甘泉山下,祭祀偶像是一丈多高金人一身。

到了秦朝,秦始皇发兵攻打云阳,云阳失守,但匈奴人却把金人保存了下来。

匈奴主几番派人寻访安置祭天金人的地方,最后选中了张掖西南80里处的甘浚山。

为什么选甘浚山呢?

原来,当时这里是匈奴休屠王驻牧的草场,这里山高林茂,水肥草美,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更巧的是甘浚山下也有一眼泉,泉水甘冽,清澈爽口,这跟云阳甘泉山的情形一模一样,所以匈奴人就把祭天金人安放在了张掖甘浚山下,泉水也被称做甘泉。

后来,汉武帝派霍去病扫荡了河西匈奴势力,祭天金人也被缴获了去,在现在的张掖城址上设立了张掖郡。

恰巧,城南角也有一眼泉,这泉可比甘浚山的那眼风光多了。

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名字,人们便把甘泉山下甘泉的名字移到了这眼泉上,延续至今,据说甘浚山的甘泉与张掖的甘泉还是一脉相通的呢,这里不多赘述。

到了西魏年间,张掖郡设州,州名甘州,就是由甘泉来的。

以后又由甘州引出了甘肃,因为甘肃就是取甘州的“甘”和肃州(酒泉)的“肃”组合而成。

[1]

2祁连山和黑河的传说

在张掖城南,人们抬眼可看见连绵数千里,银妆素裹的一座雪山,这就是祁连山。

祁连山顶的积雪终年不化,所谓的弱水(黑河)三千的源头,就发自于祁连山融化的雪水,而黑河水,整整滋养了整个河西四郡,因此,祁连山,在河西人的眼里,无疑是一座圣山。

关于祁连山,有这样一个传说:

祁连山原来是一片蓝色的湖水,在这片湖水的东岸有一块镇水宝石,据说要是哪个人搬开这块宝石,将会给这里带来巨大的灾难。

湖中有个小岛,住着一户人家,老两口晚年得子,取名牛儿。

牛儿生得粗眉大眼,力大无比,常常一个人在小岛边撒网捕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牛儿的举止被湖中龙王的女儿龙妹看在眼里,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家四口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却说湖边有个心狠手辣的大财主,见牛儿娶了个漂亮媳妇,就打起了龙妹的坏主意:

“这么漂亮的美人儿,我一定要得到她。

”他打发家人去抢龙妹妹,但龙妹妹有一个绣花针,谁见了谁怕。

于是,他想了一个毒计,暗暗派人搬开了湖东岸的那块镇水宝石。

温顺的湖水激怒了,他像一头吃人的猛兽一样,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湖水波浪滔天,淹没了农田、庄社和百姓,大财主也被淹死了,大水势不可挡的向东涌去。

龙妹妹为了不使牛儿让大水冲走而现出了真身,让牛儿骑到她的背上。

湖水流干了,龙妹妹巨大的身躯躺在湖底,她再也变不成龙妹妹了。

牛儿跪在她身边,悲哀极了,伤心的眼泪流也流不完,结果就流成了黑河,人们说他们俩太可怜太凄凉了。

后来,他们的身子渐渐长了,成了一座连绵的山峰。

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凄凉”也变成了它的谐音“祁连”,人们把那两块人样的石头叫做人头山,把这一片连绵的群山叫做祁连山。

[2]

3.黑河得名的由来

相传黑河这个名字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给起的名字。

当年,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在山丹霍城一带驻扎下来,准备全面攻击河西一带的匈奴。

在霍城向西百里之外的大河岸旁,有座小城堡叫“柳树城”,是个理想的军事要塞,所以霍将军指挥部下攻占了柳树城。

刚扎好营盘,就有城西、城北的两股匈奴骑兵前来反扑,结果霍军损失惨重,不得已撤进城堡。

匈奴兵乘势将城堡团团围住,企图困死霍军。

面临如此险境,霍去病彻夜难眠,苦思破敌良策。

他想,看来硬拼是不行了,只能智取。

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这时,他见一位彪形大汉笑吟吟地走到她的面前,嘴里自言自语地嘟囔着:

“草守城,马加铃,羊撞鼓,鼠打洞,人东走,龙西行。

”霍将军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念叨着这些话,似有所得,一高兴就醒了。

他忙招来众将领,按刚才嘴里念的喻意,布置了一番。

匈奴围困霍军,听得城内马嘶鼓响,铃声叮咚,不敢轻举妄动,一连几日如此。

又过了几天,派几个精悍的探子爬上城头一看,城内已空空如也,只有几匹瘦马脖子上挂着铃铛,一些山羊摇铃击鼓,城头立着些披甲的草人。

只有城东墙角下有一个出城洞口,连着一条地道。

匈奴主知道自己受骗,恼羞成怒,马上命令士兵从此洞口追赶霍军,结果这些士兵还未及走出地道,一股大水汹涌冲来,淹没了匈奴兵。

霍去病反败为胜,再过柳树城时,往日的城堡已汪洋一片。

那条河的水也越来越大,改道向西北方向蜿蜒流去。

霍将军勒马望着河流沉思片刻,对将士们说:

“这条河就叫黑河把!

”众将士不解,他说:

“这次败敌之策,全仗一位黑汉在梦中授予十八字的破阵法,全歼敌军在黑山口,因此,这条河该不该叫黑河呢?

”众将士一听,异口同声地大声疾呼“该!

”从那以后,黑河就有了正式地名字[3]

4.其他类似传说

龙首山的传说,龙渠的由来,九龙江的传说,九眼泉的传说,等动植物的传说

二)动植物的传说

1.沙枣树的来历

遍布张掖、临泽、高台一带的沙枣树,是万木之宝:

花粉授蜜,枣肉酿酒,核制饰品,树干是家俱用品的上乘材料,每逢端午前几天,沙枣“花开十里香”,香气散发四野,扑鼻醉人。

张掖的沙枣树不是自古就有,传说是清朝乾隆年间从新疆传来的。

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军在新疆各族人民配合下平息了南疆的叛乱,功臣额色尹、帕尔萨奉旨进京受封。

行前,觉得光带一些土特产不足以表达对皇帝的心意,经四处寻访,在叶儿羌(今莎车)选了一名叫香妃的绝色美女,想要奉送给皇帝。

不出所料,乾隆皇帝被香妃的倾城之貌吸引住了,破格封为容妃。

同时命工匠仿新疆的建筑风格为她修造了“宝月楼”、“回回营”。

即使如此,香妃仍然郁郁寡欢,思乡心切。

一次,她陪皇帝赏花时,看到百花争艳,不禁暗自伤神地说:

“这里洛阳牡丹,江南芙蓉,关中石榴等名花应有尽有,就是不见我家乡的沙枣花。

”乾隆听罢,为博爱妃欢心,动用“八百里加急”下令新疆大臣向北京运送沙枣树苗和枣核。

后来,护送沙枣花的官吏内部出现矛盾,一部分差役杀死了主官,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运苗的差役怕官府追究,不敢回乡,就在张掖定居下来,并把树苗和枣核种植在黑河流域.从此以后,沙枣树便在张掖大地安家落户,成条成片地繁殖起来.[4]

2.红柳的传说

从前,有一家人住在祁连山下,夫妻俩生下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取名“红柳”.红柳三岁时,娘生病死了。

爹又娶了个女人,不久生下个儿子,取名“宝娃”。

从此以后,红柳便成了家里的小佣人:

脏活、累活由红柳干,吃的是剩饭、剩菜,睡的是灶房的一个小筐。

爹有时心疼女儿,但拗不过悍泼刁钻的后娘,也只能由着她折磨红柳。

久而久之,爹也变心了,也帮着后娘折磨红柳。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长期的挨饿受冻,红柳的身体极度虚弱,眼睛也瞎了,什么活也干不成了。

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彻底地打发掉红柳。

爹骗红柳说带她去打沙枣,吃了沙枣眼睛就好了。

结果,狠心的爹把红柳骗进沙漠与大山交界的红沙窝就悄悄溜走了。

红柳找不到回家的路,嗓子哭哑了,又饿又冻,昏倒在沙丘上。

夜里起风了,黄沙埋掉她的脚、腿、全身……第二年春天,淹没红柳的沙丘上长出了一丛红色的蒿草。

后来,这些蒿草越来越多,长满了红沙窝。

这种蒿草,不论天多旱都晒不死它们;天多冷也冻不死它们。

它们还阻止了沙丘向前移动。

人们都说,这些蒿草是可怜的红柳变的,就叫它“红柳”吧。

据说,红柳不但能防风固沙,还能治风湿……后来,爹良心发现,跪在红柳丛中向女儿忏悔,洪红柳用自己的枝条轻抚了爹的腿后,他的风湿竟奇迹般的好了。

[5]

3.其它相关传说

天马的传说、黑牦牛的传说、火焰驹的传说。

三)宗教遗迹的传说

1.大佛寺的传说

河西走廊有三座大佛:

张掖卧佛,山丹坐佛,武威站佛。

一卧、一坐、一立,堪称佛门奇观。

民间传说有三位得道的印度高僧为三兄弟,来到张掖,老大被张掖的美景和崇尚佛教的淳朴民风所吸引,就对其他两位兄弟说:

二位贤弟,为兄看这甘州城内半是芦苇半是庙,瑞气蒸烝,祥光普照,求神拜佛蔚然成风。

市面上商贾云集,贸易繁荣,且民风淳朴,市人忠厚,为兄立意在此长住。

送走二位兄弟后,便打算在客栈内美美地睡上一觉。

没想到,这一觉就睡了三天三夜,到得第四天,店家出门,不由大吃一惊:

只见一座山一样的睡佛卧在客栈院内,细一看,睡佛竟和那熟睡的兄长长的一模一样。

店家恍然大悟,知是佛祖下凡,忙跪倒在地,叩拜神佛。

[6]后来甘州的父老乡亲和各寺主持一商议,就向民间捐资,建成了一座寺,名叫伽叶如来寺,又先后叫过什字寺、宝觉寺、宏仁寺,后因大殿内的卧佛为全国最大,遂改名为大佛寺,延续至今。

相传宋代德佑皇帝赵显曾在此出家。

元代开国皇帝忽必烈就出生于此寺。

还有人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过不去流沙河(即黑河),就投宿在大佛寺。

2.木塔的传说

人们常说:

张掖有个木塔寺,离天还有八九尺。

这句民歌是在形容木塔之高。

不过,木塔也真高。

现在张掖中心广场的西面万寿寺内的木塔高三十三米,上下分作九层。

最早见于隋朝开皇三年(583)年,这在当时,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典籍记载修这座塔为的是藏存释迦牟尼的舍利子。

主管修建的屠龙师傅在修建木塔时遇到一个难题:

塔高、拉力大,加之张掖风大,拉力更大,木料间的连接,常用的套铆方法根本不行。

为此,屠龙师傅一筹莫展。

一天,他正在借酒消愁,来了一个年轻人,他以为是来找活干的,屠龙师傅就递给他一杯酒,要他喝了赶快走人。

可年轻人一饮而尽后却说喝酒没菜不行,他去拌一盘来。

一会儿,菜来了,屠龙师傅一看:

几块豆腐,每两块豆腐之间插着一根韭菜,把豆腐接在一起。

屠龙一看,就知道自己遇到了高人的指点,忙转身去找那年轻人,早已不见踪影。

原来,这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相传他是敦煌郡人,常在河西一带做活,恰巧碰到这里在造木塔,就给屠龙师傅指点了一下。

3.破肚子娘娘庙的传说

据说二十世纪中期,大佛寺周围的山上建满了庙宇石窟,其中有一座庙与众不同:

塑像的腹部是裂开的,称之为破肚子娘娘庙。

关于破肚子娘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包公谢世前曾说过,来世再生,要找一个善良的人家投胎。

可包公的儿子却听信恶人之言,把包公葬在了石棺材里。

铁遇土生锈,石逢土长劲,石头棺材就把包公给装死了。

但人们仍然盼望包公能转世,再来人间除暴惩奸,老人留下一句话:

要叫包公再世,除非龙首山相对。

过了多少年,奇迹终于出现了,有一年,两座山突然走动起来,山下各有一条龙驮着山头对头飞跑着。

人们纷纷传言,包公要转世投胎了。

也就在这一年,山下有个善良的媳妇怀胎了,一年多了却生不下来,就在山走动的这天晚上,她梦见包公对她说:

等龙把两座山驮到了一起合拢,他就会借胎转世,请她千万不要随便向别人说包公转世的时间。

第二天早晨,她和小姑子去抬水,小姑子打好了水,可嫂子却呆呆地看着走的很慢的山,自言自语的:

“这个走法,包公哪年才能出世?

”小姑子见嫂嫂不应声,又见她疯言疯语,气不打一处来,接过话茬说:

“驴年生。

”话音刚落,嫂嫂的肚子当即破了,两座快要靠拢的山也立即停下来。

老百姓仍盼着包公再世,就在山上修了破肚子娘娘庙,供奉未能帮包公转世的娘娘,盼着苍天有灵,包公再世。

[7]

4.类似传说

土塔的传说,仙姑庙的传说,西来寺的传说,万寿寺的传说

四)历史人物、事件、遗迹的传说

1.黑水国的传说

现张掖城西北约17.5公里处,有南北两处黑水国的遗址。

相传,在很早以前,黑水国古城遗址一带,是一个很大的湖泊,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不知过了多少年沧海桑田,湖水干涸,露出一片平川,成了肥沃之乡,既能种田,又能放牧。

有个叫“月氏”的民族在这里修城筑池,建立国都,因地处黑河之畔,便名“黑水国”。

隋朝的时候,有个叫韩丗龙大将巡视边关,驻扎在黑水国城中。

一天,城里来了一位老道,手里提着一只装满红枣和黄梨的篮子在沿街叫卖:

“枣…梨…”,可价钱很高,谁也买不起。

人们都迷惑不解,就告诉了韩将军。

韩将军反复思索,苦苦咀嚼那位老道的叫卖声,终于明白老道是在暗示:

早(枣)离(梨)此城。

于是韩将军马上命全城军民连夜撤离了黑水国。

果然,那夜狂风骤起,吼声震天,黄沙滚滚,不久就淹没了繁华一时的黑水国,从此,黑水国就成了一片荒凉的沙丘废墟。

到现在,黑河两岸还传颂着传讯老道和救民脱险的韩丗龙将军的大名。

[8]

2.钟鼓楼的传说

位于张掖中心的张掖钟鼓楼,又名镇远楼,钟楼、鼓楼,是甘州有名的八景之一,相传,很久以前,祁连山的雪水在这里汇成了一条金湖,黑水国遭灭顶之灾后,难民纷纷来到湖畔定居,一时丝路畅通,驮队马车来往不绝,呈现出一幅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可是好景不长,一天,山发洪水,黑河暴涨,顺水游来了一只黑鱼精,他原本就是使黑水国遭殃的黑风怪变得。

他毁坏房屋,伤及人畜。

有张家三兄弟,老大是铁匠,老二是石匠,老三是木匠,都是能工巧匠,正奉命在扩建的马蹄寺工地上做活,得知在甘州居住的二老被黑鱼精所吃后,发誓要为父母报酬。

老大从祁连山上,运来一条降妖石柱,老二铸造一口大铁锅,老三备足了建楼的木料。

一天,在黑鱼精再次兴风作浪事时,在全城百姓的帮助下,向黑鱼精发起进攻,在金湖中心,将黑鱼精打得昏死过去,于是老大将它拴在降妖石柱上,老二把大铁锅扣在金湖上,老三同其他能工巧匠在锅上造成三层大楼,楼上悬钟挂鼓。

从此,金钟长鸣,战鼓不息,让黑鱼精再也不能骚扰百姓。

同时,在早晨敲钟,傍晚打鼓,使远远近近的妖魔鬼怪,再也不能为非作歹,因此人们便把这座楼叫做镇远楼,或者叫钟楼、鼓楼。

[9]

2.长寿巷的传说

现在的张掖城东街十字朝南走,有一条商铺林立的长寿街,这就是从前的长寿巷。

相传巷子原名万家巷,为什么要改名长寿巷呢?

原来,明朝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手下大将贺锦带领二十几万人马进军甘肃,直奔河西走廊,同年腊月攻破甘州。

由于贺锦军纪不严,手下兵卒乱杀滥抢,城中百姓四处逃奔。

万家巷有个万奶奶看此情景,就挺身而出,指名道信要见贺锦。

贺锦一见万奶奶,立刻双膝点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原来,贺锦当年在在家乡为反抗明军抓丁,杀死了官吏,逃荒来到甘州。

一天,他冻饿交加、昏迷不醒时正是这位万奶奶救了他。

听了万奶奶诉说自己的兵卒扰乱万家巷的情况,就下令兵卒不准进入万家巷。

城中百姓听说万家巷不准兵卒进入,纷纷逃往万家巷,以求平安。

从此,万家巷改名为长寿巷,及至发展为现在的长寿街。

3.其他相关传说

五凤楼的传说,饮马桥的传说,唐玄奘西天取经渡黑河的传说,大禹治弱水的传说,隋炀帝在张掖举行“万国博览会”的传说

五)土特产的传说

1.丝路春酒的传说

公园1300多年前,唐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建立了大唐王朝,经过励精图治,开创了盛唐的局面。

大唐周边的一些小国看到唐朝如此强大,或称臣内附,或纳贡请封。

贞观8年(634年),吐蕃王国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继承王位,先后统一吐蕃王朝,并兼并了一些小国。

641年他派禄东赞远赴大唐,向唐室求亲,以示修好。

太宗欣然应允,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一行到达甘州,看到皑皑雪山,鱼米飘香的“塞上江南”,便想多停留几日。

甘州的百姓都听说文成公主为了让百姓免遭战争涂炭,深明大义,远嫁西藏的和亲善举,纷纷拿出了甘州最好的吃食来款待这位公主,。

当文成公主喝了甘州人用祁连山的雪水加高粱、小米、小麦、水稻等作物所酿的水酒后,顿觉满口余香,神轻气爽,欣然吟咏出一句:

“丝绸路上东风劲,此酒不尝不知春。

”甘州人索性就将这种酒叫做“丝路春”。

屈指算来,“丝路春”酒的历史已经1300多年了。

直到现在,甘州人民只要“有客自远方来”,一定要拿出甘州佳酿“丝路春”来招待客人。

[10]

2.乌江大米的传说

张掖的乌江、靖安、三闸等乡镇,由于背靠黑河,灌溉极为便利,盛产一种水稻,俗称“乌江大米”,在张掖的大米市场上堪与有名的东北大米、银川大米相媲美。

关于这种米,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大唐武则天当政期间,告密之风盛行。

一位张掖籍的官员因为得罪了小人,在武后那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诬告,下了大狱。

由于这位官员平时清正廉洁,官声不错,加之此案牵扯的官员比较多,在朝廷上的影响较大,武后决定派名探狄仁杰到张掖彻查此案。

一天,狄公和随从到黑河岸边的一个小村查访案情,到傍晚时分,已是人困马乏,决定找个人家借宿一宿。

走了好长时间的路,才找到一个独门独户的人家。

主人家很贫困,又是冬季,没有蔬菜,就给他们焖了一锅白米饭。

众人一看没菜,心里不免嘀咕,但不久就闻到一股米香,一吃,才发现这米饭不但香,而且筋道耐嚼、解饿。

因此,不一会儿就将一大锅米饭吃得精光。

狄公向主人家询问,才知道这儿的稻谷灌溉的是祁连山的雪水,又加上生长期长(一年仅一季),昼夜温差大,所以营养丰富,籽粒饱满,饭香怡人。

从此,乌江米的良好品质被世人认可,但凡从京城来张掖或从张掖去京城,都要带些乌江米,一时成为一种乡俗。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更是成为朝廷的贡米,成为张掖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

[11]

二主题探索

纵观关于张掖的这些传说故事,有的描述了本地一些风物的来历,有的记述了一些风物的命名,还有的介绍了一些人为建筑的修造历程,一些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故事,更有些传说反映了祖先和后人们的美好愿望。

这些传说,一方面与他们相对应的人、事、物互为表里,介绍了张掖;另一方面又作为张掖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好诠释和补充,为她增添了文化的厚度和神奇的魅力。

这对宣传张掖、展示张掖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

细究这些迷人的传说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即主题,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寻根说  人类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总是试图了解和探寻自己的过去甚至来源。

当这种探寻在某些时候不能实现时,加之以文明的发达程度的限制,人们便产生了一些联想、想象甚至是杜撰,这就是传说产生的原因。

西方有上帝造人的神话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就是例证。

在本文中,黑河、祁连山得名的传说,黑水国的传说,钟鼓楼的传说,甘泉的传说等传说均属此类。

细一推敲,他们之间有些还互为因果,显得十分严密:

甘泉“移居”张掖,因此张掖又叫甘州;黑水国被淹没,要造新城,于是有了钟鼓楼;龙妹的身体化为山,张掖现在仍然有龙首山,牛娃的眼泪化为水,就是黑河,山水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就像龙妹和牛娃的爱情一样。

当然,这里说的寻根不止是指人或民族的根,也包括风物的产生和演变,如甘泉和黑河的有些传说。

2.征服自然说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是他们适应自然、与自然斗争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面对强大的自然,先是害怕、惶恐,后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后便是想要了解大自然的一些规律,进而达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

在这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中,流传下来许多美丽的传说,有的是实有其事,有的也不过是一种无能为力的联想和想象。

本文中,沙枣树和红柳的传说,钟鼓楼的传说均属此列。

从根本上来说,张掖是个缺水的地方,沙漠戈壁遍布境内,而红柳和沙枣树不但耐旱,而且能防风固沙,所以人们在此间遍植这些树木,不但能使沙退人进,而且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说这是适者生存的结果,而并非传说中所说的那样。

当然,这些传说为张掖增添了不少迷人的魅力,使人一心向往。

钟鼓楼的传说中,不论是黑风怪还是黑鱼精,都是自然力或者灾害的象征,它的修造过程反映了人们战胜自然的信心和决心,这对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来说,无疑有着鼓舞士气的作用。

3.宗教崇拜说无论古今中外,宗教传说肯定是最多也是最美的传说,这与人们对宗教的崇拜是密不可分的。

大佛寺的传说,木塔的传说,仙姑庙的传说以及张掖境内寺塔遍布的事实都说明,张掖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民风纯朴,人心向善,对宗教是极其虔诚的,无愧于“金张掖”的美誉。

尤其是大佛寺三兄弟逐步东行的传说,既与张掖、山丹、武威三座大佛一睡、一坐、一站的事实相吻合,又与古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必须经过丝绸之路的要求相一致。

这个传说一方面为大佛寺增添了迷人的魅力,一方面又为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做了极好的注脚。

4.张扬美善说有相当比例的传说中,都流传着民族英雄、历史人物或民间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记叙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有的描述了他们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甘愿做出牺牲,还有的反映了他们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的情形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实际上反映的是张掖百姓亦或中国百姓的一种民族共同心理,那就是对救苦救难的英雄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人性和品格的存在与发扬的渴望,对恶势力的惧怕与要求消灭他们的渴望。

祁连山的传说、木塔的传说、破肚子娘娘的传说、黑水国的传说、钟鼓楼的传说中,都集中的反映了这一主题:

龙儿为救丈夫不惜牺牲,鲁班看到人们修木塔遇到难题而出手指点,人们渴望包公再世,救百姓于滔天洪水中的老道与韩将军,军民齐心协力制服黑鱼精等。

可以说,这一主题是传说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注释】

[1]陈洧,多红斌主编·张掖风物传说·甘肃张掖河西印刷厂·1989·第18页

[2]张志纯,何成才,安培兰主编·张掖民间传说故事·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53页

[3]张志纯,何成才,安培兰主编·张掖民间传说故事·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61页

[4]张志纯,何成才,安培兰主编·张掖民间传说故事·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10月·第360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