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537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南通市高考考前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2018年高考考前卷(三)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8种氨基酸B.分子中含有7个肽键

C.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D.与双缩脲试剂有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说明其分子是由8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但不一定含有8种氨基酸,A错误;环状八肽中含有8个肽键,至少含有一0个游离的氨基,B、C错误;因含有肽键,所以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2.下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及部分细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①具有全透性

B.③中含有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质

C.④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D.抗体的形成离不开⑤和⑥

【答案】D

【解析】②是核膜,①是核孔,二者均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③中含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质,B错误;④是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⑤和⑥分别表示内质网和核糖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后,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

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具有全透性。

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产生的H20中的H和O分别来自一NH2和一COOH

B.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

C.③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根吸收无机盐离子

D.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③处产生的[H]将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

【答案】D

【解析】图中①表示脱水缩合过程,①产生的 H2O 中,H来自-NH2和-COOH,A错误;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光反应产生的 ATP,只用于暗反应,C错误;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③处产生的[H]用于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各阶段表示生理过程,重点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场所。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发生了改变

B.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体积和细胞核体积均增大

【答案】A

【解析】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发生了改变,A正确;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内与凋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增强,C错误;衰老的细胞,其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表列举的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所属的研究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科学家

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方法

A

鲁宾和卡门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同位素标记法

B

萨顿

基因在染色体上

实验和假说一演绎法

C

沃森和克里克

DNA双螺旋结构

物理模型法

D

林德曼

能量传递的特点

调查和系统分析法

 

A.AB.BC.CD.D

【答案】B

【解析】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分别标记C0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C1802和H2O,另一组植物提供C02和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A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设,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C正确;林德曼采用调查和系统分析法,发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特点,D正确。

6.下列有关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S型菌的DNA被相关的酶水解后,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B.该实验的原理与基因工程的原理相同,都实现了基因重组

C.该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

D.该实验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S型菌的DNA被相关的酶水解后,DNA的结构遭到破坏,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A错误;在该实验中,S型菌的DNA片段插入到R型菌的DNA分子中,导致基因重组,使R型菌发生转化,而基因工程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B正确;艾弗里等人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可见,其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C正确;该实验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7.下图为皮肤生发层细胞中DNA聚合酶合成及发挥作用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B.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C.③过程需要tRNA的协助

D.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需经过核孔

【答案】B

【解析】A.①过程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A正确;B.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错;C.③过程是翻译过程,需要tRNA转运组成DNA聚合酶的氨基酸的协助,C正确;D.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需经过核孔,D正确。

故选B符合题意。

8.家蚕结黄茧和白茧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I、i影响。

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现出来。

现有下面两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Y与基因I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实验二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

C.若实验一的F2中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5/9

D.若实验一的F1与F2中结白茧杂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占5/12

【答案】D

【解析】实验一显示,F2中白茧∶黄茧=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Y与基因I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实验二中,白茧与白茧杂交,F1中白茧∶黄茧=3∶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也可能是YyIi×yyii或YYIi×YYIi,B正确;实验一的F2中,结黄茧个体的基因型为1/3YYii、2/3Yyii,产生的配子为2/3Yi、1/3yi,这些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2/3Yi×2/3Yi+1/3yi×1/3yi=5/9,C正确;在实验一中,F1的基因型是YyIi,F2中结白茧的杂合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YyII∶YYIi∶YyIi∶yyIi=1∶1∶2∶1,即1/5YyII、1/5YYIi、2/5YyIi、1/5yyIi,所以实验一的F1与F2中结白茧杂合子杂交,后代结白茧家蚕的个体占1/5__I_+1/5×3/4Y_I_+2/5×(9/16Y_I_+3/16yyI_+1/16yyii)+1/5×(3/8Y_I_+3/8yyI_+1/8yyii)=17/20,后代结白茧家蚕的纯合子占1/5×(1/4YY+1/4yy)×1/2II+1/5×1/2YY×1/4II+2/5×(1/16YYII+1/16yyII+1/16yyii)+1/5×1/2yy×(1/4II+1/4ii)=4/20,可见,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占4/20÷17/20=4/17,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

不能准确判断家蚕结茧的颜色与基因组成的关系。

由题意信息“家蚕结黄茧和白茧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现出来”准确定位:

白茧为Y_I_、yyI_、yyii,黄茧为Y_ii,据此可将各种结茧的颜色的基因型分析清楚,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

9.果蝇的有眼(E)对无眼(e)为显性,E、e基因位于Ⅳ号常染色体上。

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减数分裂时,Ⅳ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联会后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三体的产生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三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C.正常的无眼果蝇与有眼果蝇杂交,子代均为有眼

D.用正常的无眼果蝇与三体”果蝇杂交可测定后者的基因型

【答案】D

【解析】三体的产生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比如Ee,E的基因频率是1/2,而EEe,E的基因频率变为2/3,A错误;正常情况下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精细胞,C错误;正常的无眼果蝇ee与Ⅳ一三体果蝇杂交,若后代全是无眼,则待测果蝇基因型为eee;若全是有眼,则待测果蝇基因型为EEE;若有眼:

无眼=1:

1,则待测果蝇基因型为Eee;若有眼:

无眼=3:

1,则待测果蝇基因型为EEe,D正确。

1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没有地理隔离就不会有新物种的形成

C.突变是不定向的,重组是定向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

D.马和驴能交配产生后代,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的定向性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C错误;马和驴能交配产生后代,其后代不能生育,因此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性腺

B.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转移至5℃的环境中,耗氧量分别不变和减少

C.人失水过多时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

D.血糖平衡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D

【解析】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定向作用到性腺,A错误;小白鼠是恒温动物,把小白鼠从25℃转移至5℃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青蛙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把青蛙从25℃转移至5℃的环境中,耗氧量减少,B错误;人失水过多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C错误;血糖平衡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12.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大量外流

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

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外Na+大量内流,进而使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可见,在此过程中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错误;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体现了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体现膜蛋白具有运输功能,C正确;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嗅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在嗅觉中枢形成嗅觉,D正确。

13.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为T细胞,需要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

B.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抗体的结合物

D.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

【答案】D

【解析】细胞甲是B细胞,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A错误;细胞乙是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增殖分化能力,B错误;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识别抗原一抗体的结合物,但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细胞甲、乙、丙,即B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三者的形成离不开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但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三者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是:

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与细胞分化建立联系。

14.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

下列分析与推测最合理的是

A.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属于植物激素

B.正常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细胞分裂素含量过低

C.可尝试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来解除金链花的顶端优势

D.该病原体与金链花之间为竞争关系

【答案】C

【解析】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产生,而该细胞分裂素由病原体分泌,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正常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积累过高而抑制侧芽的生长,与细胞分裂素无关,B错误;根据试题分析,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用于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促进侧芽生长成侧枝,C正确;该病原体与金链花之间为寄生关系,D错误。

15.下图为某沙漠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

C.蜥蜴的总能量约是蚂蚁总能量的10%〜20%

D.响尾蛇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太大

【答案】D

【解析】该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

分别为仙人掌→蚂蚁→蜥蜴→老鹰,仙人掌→蚂蚁→蜥蜴→山狗,仙人掌→蚂蚁→蜥蜴→响尾蛇→老鹰,仙人掌→蚂蚁→蜥蜴→响尾蛇→山狗,仙人掌→蚂蚁→角蜥→老鹰,仙人掌→蚂蚁→角蜥→山狗,仙人掌→蚂蚁→角蜥→响尾蛇→老鹰,仙人掌→蚂蚁→角蜥→响尾蛇→山狗,A错误;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第五营养级,B错误;蜥蜴和角蜥的总能量之和约是蚂蚁总能量的10%〜20%,C错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响尾蛇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太大,D正确。

16.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下图所示)。

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B.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而造成引物自连

C.退火温度过高可能导致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

D.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同时含有引物A和引物B的DNA片段所占的比率为15/16

【答案】D

【解析】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两种),但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A正确;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而造成引物自连,B正确;退火的目的是使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DNA单链结合,因此退火温度过高可能引起两种引物不能与两条DNA单链结合,进而导致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C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第四轮循环即DNA复制4次,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其中含有最初模板链的2个DNA分子含有引物A或引物B,其余14个DNA分子均含有引物A和引物B,所以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同时含有引物A和引物B的DNA片段所占的比率为14/16=7/8,D错误。

17.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PEG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来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的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甲、乙两种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后代依然为二倍体

【答案】D

18.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在制作腐乳码放豆腐时,要留出缝隙促进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

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用的主要菌种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B

【解析】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不断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或酒精和CO2,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A正确;果醋发酵选用的菌种为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可见,果醋发酵为有氧发酵,B错误;在制作腐乳码放豆腐时,要留出缝隙,以促进毛霉等微生物的生长,使豆腐块表面布满毛霉菌丝,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用的主要菌种依次为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D正确。

19.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鸡的红细胞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B.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

C.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2mol/L,用单层滤纸过滤获取析出物

D.利用某些蛋白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DNA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的原理,可以提纯DNA

【答案】C

【解析】鸡的红细胞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在破碎细胞,释放DNA时,若是鸡的红细胞,则需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使其吸水胀破即可,若是菜花则需要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A正确;在提取菜花的DNA时,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收集滤液,B正确;DNA在2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2mol/L,过滤去除不溶的杂质,获取含有DNA的滤液,C错误;利用某些蛋白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DNA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的原理,可以提纯DNA,D正确。

20.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的目的是稀释

B.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C.Ⅰ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先灭菌后调节pH

D.从Ⅰ号培养基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图中①过程是稀释嗜热菌培养液的过程,A正确;接种嗜热菌即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分析图示信息可知,Ⅰ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和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先调节pH后灭菌,C错误;部分嗜热菌在Ⅰ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产生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产生的淀粉酶越多,因此应挑选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上继续培养,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21.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C3在不同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表示该细胞中的一种生物膜和其上所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属于光合作用的过程有①②B.图2生物膜是线粒体内膜

C.图2蛋白M能催化合成ATPD.图1中过程③发生在图2生物膜上

【答案】ABC

...........................

【点睛】本题以过程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二者的联系的掌握情况。

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22.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物体细胞中最多可含4个染色体组

B.此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此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8条染色单体

D.此细胞完成分裂后可产生4种精细胞

【答案】BCD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生物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最多,即含4个染色体组,A正确;依据染色单体的颜色可知:

此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有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B错误;此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C错误;此细胞呈现的特点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因此该细胞完成分裂后可产生1种卵细胞、3种极体,D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据此以题意“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和图示中呈现的“基因A和a所在的染色体,其中有1条染色单体出现了两种颜色”为切入点,明辨图示细胞的名称及其所处分裂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逐一分析各选项。

23.北大邓宏魁团队利用7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处理小鼠体细胞,使其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称为CiPS细胞),使得转入外源基因的方法不再是体细胞重编程所必需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体细胞诱导成CiPS细胞是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与小鼠的体细胞相比,诱导形成的CiPS细胞全能性较高

C.这一过程类似于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过程

D.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CiPS细胞后,细胞周期会变长

【答案】BC

【解析】小鼠体细胞诱导成CiPS细胞,其是形态、结构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A错误;与小鼠的体细胞相比,诱导形成的CiPS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细胞全能性较高,B正确;已高度分化的小鼠体细胞,使其重编程为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CiPS细胞,这一过程类似于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过程,C正确;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CiPS细胞后,细胞周期会变短,D错误。

24.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图示为利用农杆菌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基本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需要使用DNA聚合酶和多种限制酶

B.过程③常用Ca2+处理使农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

C.过程④用机械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D.过程⑤⑥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D

【解析】过程①表示剪除Ti质粒的某些片段、替换复制原点O与添加抗生素的抗性基因T,过程②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①②均需要使用DNA连接酶和限制酶,A错误;过程③是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常用Ca2+处理使农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B正确;过程④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错误;过程⑤⑥依次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动植物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C.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D.湿地能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BC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A错误;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正确;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