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602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答案:

C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解答:

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故选C。

分析:

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

C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解答:

A图:

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选项A错误;

B图:

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选项B错误;

C图:

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选项C正确;

D图:

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选项D错误;

故选C。

分析:

刻度尺是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3、下列单位换算中,不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m=8800m

D.5.4m=5.4×1000mm=5400mm

答案:

A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解答:

选项A:

换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等号后面的1.7m不应带单位m,A错误;

选项B、C、D三题的换算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单位统一,题正确;

故选A。

分析:

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4、下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卷尺B.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D.挂钟

答案:

D

知识点:

时间的测量

解析:

解答:

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挂钟是测量时间的仪器,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

知道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挂钟等测量工具的作用。

5、下列长度中最接近10cm的是()

A.手掌的长度

B.物理课本的宽度

C.普通钢笔的长度

D.篮球的直径

答案:

C

知识点:

长度的估测

解析:

解答:

手掌的长度大约是17cm,选项A不合题意;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8cm,选项B不合题意;

普通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2cm,选项C符合题意;

篮球的直径大约是24cm左右,选项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能够估测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

D

知识点: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

解答:

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

掌握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7、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米B.分米C.厘米D.微米

答案:

D

知识点:

长度的估测

解析:

解答: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所以

故选D。

分析:

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8、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0~3m,分度值1m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30cm,分度值1mm

D.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答案:

A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解答:

人的高度大约在2m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

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3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选项A准确;

故选A。

分析:

掌握选取刻度尺时对量程和分度值的要求。

9、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答案:

C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解答:

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

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选项A、B、D都不正确,选项C;

故选C.

分析:

10、使用厘米刻度尺测一根电线的长度,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23.260m

B.23.2600m

C.23.26m

D.23.3m

答案:

A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解答:

题目所给的刻度尺是厘米刻度尺,所以分度值是1cm,即0.01m;需要在1cm后估读一位,以米作为单位的话,小数点后应该有3位小数;

故选A。

分析:

刻度尺测量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分度值;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步行时,每步约0.5m

B.做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s

C.人的正常体温为42℃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mm

答案:

A

知识点:

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

解析:

解答:

人步行时,两步约1m,每步约0.5m,选项A是正确的;

做一个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选项B是错误的;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选项C是错误的;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选项D是错误的;

故选A。

分析:

掌握常见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

12、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2.74cm,则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A.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分米刻度尺

答案:

C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解答:

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2.74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选项C正确;

故选C.

分析:

关键是知道长度记录结果有估读值,数据记录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答案:

C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

解答:

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选项A正确,不合题意;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记录数据和单位,只写数字毫无意义,选项B正确,不合题意;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应根据所用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不是位数越多越准确.位数越多是精确度高,但测量结果不一定准确,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单位越小,数值越大,选项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掌握:

怎样正确的记录测量结果,以及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

14、把铜线密绕在铅笔上测铜线的直径时,先后测量三次,每次都将铜线重绕,并放在直尺的不同部位读数,可是三次的测量结果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A.由于绕线的松紧不同  B.由于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由于铜线的粗细不同D.以上原因都可能

答案:

D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

解答:

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

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刻度尺不同部位的刻度线间距有些差异;另外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

故选D。

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

15、有5把刻度尺:

①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②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③最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刻度尺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⑤

C.③和④

D.5把刻度尺都不行

答案:

B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解答:

如果刻度尺的零刻线磨损时,可以从其它整数刻度开始,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刻度尺①可以使用;

如果刻度尺的刻线模糊不清,会造成读数错误,刻度尺②不能使用;

测量物体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刻度尺,不是都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子,刻度尺③可以使用;

若刻度尺的长度比物体短,可以进行分段测量,也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刻度尺④可以使用;

如果刻度不均匀,则测出物体的长度不准确,刻度尺⑤不能使用;

即不能使用的刻度尺为②和⑤;

故选B。

分析:

掌握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规则。

二、填空题

16、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利用A刻度尺测得物体长为______cm,利用B刻度尺测得物体长为______cm,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不同。

答案:

1.45;1.4;刻度尺的分度值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解答:

由图知:

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在1.4cm和1.5cm中间,估读为1.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5cm;

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5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1cm和1.5cm之间偏向1.5cm一侧,估读为1.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cm;

造成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分析:

刻度尺使用时,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17、小明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

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_______(同一/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该缝隙会变_________(宽/窄)。

为便于车辆通行,裂缝内应填补________(硬度大/弹性好)的材料。

答案:

1mm;不同;窄;弹性好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物质的属性

解析:

解答:

裂缝的宽度是7.00cm,这个数字中7.00厘米是准确值,估计值是0.00厘米;由此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即1mm;

为了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从冬季到夏季,由于温度升高,桥面会膨胀,该缝隙会变窄;

弹性好的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但不会破碎;硬度大的物体受力后直接破碎,所以裂缝内应填补弹性好的材料。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就需要将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减小,简称热胀冷缩;弹性好的物体受力不容易破碎,只是发生形状的变化。

18、如图所示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答案:

B;3.45cm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解答:

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B;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3.45cm。

分析:

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19、如图,测得圆筒的外径是___________cm,若圆筒的内径是11.1mm,则筒壁的厚度为________cm。

答案:

量程;分度值;单位;

(1)紧靠;放正;

(2)垂直;

(3)单位;一;估读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解答:

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

管子外径的测量是从12.00cm开始测起的,到14.90cm,圆筒的外径为14.90cm-12.00cm=2.90cm;

管壁的厚度等于

分析:

掌握测长度特殊方法。

20、如右图所示,该机械秒表的大表盘一周所表示的时间为______,其分度值为_____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_____,其分度值为_____;此时该表的读数为_____分______秒。

答案:

30s;0.1s;15min;0.5min;2;36.0

知识点:

时间的测量

解析:

解答:

由图知: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0”对应的数字是“30”,所以一周量度的时间是30s;

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即分度值为0.1s;指针在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6s;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0”对应的数字是“15”,所以一周量度的时间是15min;

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即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5min;

即秒表的读数为2.5min+6s=2min36s。

分析: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三、解答题

21、

(1)寻找你身边的“尺”和“表”:

①用刻度尺测量一下:

你的手一柞(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的长度是__________;食指的宽度是_________;

②用手表测量一下:

正常情况下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是_________;平静时1min呼吸的次数是__________。

(2)估测长度:

在身体上找出1m相当于__________的长度;1dm相当于________的长度;1cm相当于__________的长度。

答案:

(1)①17.00cm;1.50cm;②65;20。

(1)一大步;手掌宽;小手指盖宽

知识点:

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

解析:

解答:

(1)用毫米刻度尺测出一柞的长度为17.00cm;食指的宽度为1.5cm;

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正常情况下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是65次;平静时1min呼吸的次数是20次;

(2)经估测,身体上1m相当于一大步的长度;1dm相当于手掌宽的长度;1cm相当于小手指盖宽的长度.

分析:

掌握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22、小平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2)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

(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

解答:

由图看出,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

分析:

掌握刻度尺使用规则或注意事项。

23、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L/10;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认为封面与内页厚度相同;

(2)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

(3)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知识点:

解析:

解答:

(1)因为封面与内页厚度不同,所以不能将封面和内页叠在一起测量,所以错误原因①是:

认为封面和内页的厚度相同;

(2)该方法测量的纸的页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所以错误原因②是:

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

(3)页数与张数同,一张纸是两页,所以错误原因③是:

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分析:

掌握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24、怎样从地图上估算出一条铁路的长度,找一张地图,计算北京到广州铁路线的长度。

答案:

找一段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逐段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长度。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解答:

找一段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逐段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长度;

在比例尺是1:

900万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5.5cm(地图上1cm的长度相当于实际长度9000000cm=90km),则北京到广州铁路线的长度:

25.5×90km=2295km。

分析:

掌握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5、推着一个半径为20cm的轮子绕操场跑道一周,从起点到终点轮子共转过160圈,求操场跑道的长度。

答案:

200.96m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解答:

轮的周长为L=2πr=2×3.14×0.2m=1.256m;

跑道的长度为S=nL=160×1.256m=200.96m。

分析:

关键是会计算圆的周长、知道用轮子可以测量跑道的长度。

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