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9952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docx

《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适用全日制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二、课程性质:

为公共必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中职学生在三个方面实现发展:

(一)态度层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努力的积极态度。

(二)知识层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的有关概念、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发展、求职就业、劳动合同等有关知识;了解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

(三)技能层面: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能进行生涯决策、搜集就业信息、求职面试、正确的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适应新环境,做个受欢迎的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初步创业能力。

四、能力要求

1、职业道德

要求:

能按照职业要求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2、态度转变

要求:

了解职业角色知识和能力要求,建立积极正确的职业态度。

3、职业规划能力

要求:

使学生树立自己的专业意识,增加专业兴趣,初步确定就业行业去向。

更好地了解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人际交往能力

要求:

掌握与同学、老师、上级、同事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5、求职就业能力

要求:

掌握搜集就业信息的能力,面试技巧、礼仪,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签订劳动合同,了解五险一金。

6、创业能力

要求:

掌握创业的概念、创业的方法、需要做的准备以及开设公司的手续,残疾人享有的优惠政策,初步具有创业能力。

五、教学内容

总课时36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

方法

教学目标

第一章   职业与专业

第一节 认识职业

第二节 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关系

第三节 专业及职业资格

第四节 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2

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使学生正确掌握职业与专业的内涵,认识职业角色与学生角色的关系,了解职业素质及其构成,对职业与专业有正确的认识

第二章  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

第一节 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第二节 决定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 

1

课堂讲授、调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章  职业道德及其行为养成

   第一节 了解职业道德   

   第二节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第三节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及其作用

1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积极探索职业道德,使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第四章   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个性

   第一节 兴趣与职业兴趣

   第二节 性格与职业性格

   第三节 能力与职业能力 

3

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

使学生了解职业个性,能根据职业需要培养更适合的职业个性。

第五章   充分认识就业

第一节 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  

第二节 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1

课堂活动、典型案例、小组讨论

使学生了解当前就业的形势与相关政策,并能自觉地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第六章   提高就业能力   

   第一节 提高专业技能

第二节 提高通用技能

第三节 提高个人素质

3

课堂活动、典型案例、小组讨论

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第七章  搜集就业信息

2

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典型案例。

使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正确筛选与运用信息。

第八章  求职面试

第一节 学会撰写简历

第二节 做好面试前的心理准备

第三节 学会面试时回答问题

第四节 了解面试礼仪

第五节 了解如何使面试取得成功的技巧

4

课堂讲授、经验分享、小组讨论

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的撰写技巧,并正确的书写简历。

能做好求职面试的心理准备、会在面试时正确的回答问题,掌握面试礼仪,了解面试取得成功的技巧,顺利地通过面试。

目第九章   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第一节 学校和职场的差别

第二节 积极准备,做好职业人的角色

1

课堂讲授、经验分享、优秀毕业生报告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第十章   职业意识的培养

第一节 培养社会责任意

第二节 培养服务意识

第三节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职业心理分析与调试

使学生能自觉得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意识上的转变。

第十一章 社交礼仪

第一节 礼仪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坐姿、站姿、走姿

第三节 见面礼仪

   第四节 公共礼仪

2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训练

使学生能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能得体的使用见面礼仪,在公共场所中运用礼仪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第十二章  职业选择

第一节 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  

第二节 职业选择的法制意识

   第三节 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

1

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 

使学生了解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在将来的职业选择中做好充足的准备。

讨论会

1

优秀毕业生、企业人员做报告

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第十三章 如何快速的融到新单位中

第一节 适应环境,做个受欢迎的人

第二节 学会与同事相处

第三节 学会与上司相处

2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报告会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的融到新单位中,得体的与同事、领导相处,做个受欢迎的人。

第十四章 就业权益保护

第一节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第二节 实习及实习协议

第三节 劳动合同

第四节 五险一金

2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章培养创业能力

第一节 创业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 创业精神的培养

第三节 创业风险防范

   第四节 创办企业须知

2

课堂讲授、走访考察、经验分享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创业报告会

2

优秀毕业生、企业人员做报告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艰辛,对创业有深刻的认识,以及初步积累创业经验。

机动课时

3

考核

2

六、教学要求及建议

1、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2、在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进行。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优秀毕业生、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与结业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1、本学期达到总学时1/3学时缺课,即取消考试资格;

2、过程细则:

过程考核分四部分进行,包括:

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出勤情况、课堂作业、及结业测试。

平时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5%;

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占总成绩的20%;

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15%;

结业测试,占总成绩的50%。

3、学生最后成绩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

得分在80分以上,为优秀,79至61为良,60为及格,59以下为不及格。

八、教学组织

1、本课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2、课程由任课老师统一实施与安排,由教务处全程检查与督导。

3、本课程考核在学期末根据教务处的安排,统一制定期末考核试题,学生课上作答,统一收卷,期末录入总成绩。

九、教学评价

(一)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

职业能力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包括对搜集就业信息、求职面试、公共礼仪等。

2、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

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教师评价

1、通过教评教、学评教等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效果进行评价考核。

2、通过课程教学交流会及示范课的形式,定期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总体评价。

3、教务处对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听课活动,以规范、监督教师教学质量。

3、根据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