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559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

临沂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9日在临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临沂市市长张少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困难的考验,市政府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上了新水平。

 

  

(一)坚持扩内需、调结构,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及时制定出台扩大内需和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方面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抓落实,经济运行持续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左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1.5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3亿元,增长19.1%。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好。

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收,综合亩产和总产分别达到416.7公斤和456.1万吨,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新建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94.3万亩、累计达到360万亩。

工业生产较快回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18.8%和16.8%;实施工业发展振兴规划,新增利税过千万元企业104个,新创中国驰名商标8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年初提高2个百分点,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服务业快速提升。

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7.84%,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2%,临沂商城商品交易额突破600亿元,首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博览会、山东省第十二届广告节等大型会展活动成功举办,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

节能减排工作成果显著。

累计淘汰294条落后产能生产线,关停取缔或停产、限期治理了2439家环境安全隐患企业,实施了189项水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工程,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

 

  

(二)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进一步改观。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创城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显著进展。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北城新区、涑河片区、滨河景区、临沂大学二期等重点工程及陷泥河、南涑河治理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426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万多盏,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考核验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房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成29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竣工农村住房12.8万户,实施危房改造2万余户,新增户用沼气4.8万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25.4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80%和70%。

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沂河生态路实现全线贯通,206国道临沂绕城北线及岚济路临沂至费县新庄段等公路建成通车,主城区实现了四环闭合通行。

临沂机场改造提升土建工程完成,新开辟航线4条。

电网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

  (三)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临沂商城公司化改革和中通飞燕汽车公司等企业改制重组依法规范实施。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75万户,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80.8%。

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健全银政企沟通合作机制,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办法,建立和拓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及贷款风险补偿体系,支持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全市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347亿元,是上年的2.2倍,其中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9.5亿元。

完善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保障制度,土地增减挂钩实施规模居全省首位。

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政务大厅行政审批实际提速88%,政府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经验被国家人事部推广。

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强化以商招商、资源招商,全年引进利用市外资金同比增长15.9%。

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外经贸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4.2亿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05亿美元,被评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市。

  (四)着力保障民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集中力量实施为民重点办好的10件实事,各级财政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12亿元,同比增长33.8%。

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新增城镇就业9.2万人,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21.3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6.14%,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养老金134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在平邑县正式启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40.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人均筹资标准、大病报销封顶线分别提高到100元和4万元;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20元。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和400元。

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累计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580处,规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8处,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分别竣工54万和6.5万平方米,市区城中村改造使1.95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工作形势稳定,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五)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五五普法”教育、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

在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地级城市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相继建设,有的建成使用。

乡镇标准化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繁荣发展文学艺术,电影《沂蒙六姐妹》、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分别获得国家“华表奖”和“荷花奖”特别奖,电视剧《沂蒙》获得央视“首播优秀奖”和“最高收视率奖”。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新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各1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13项,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被评为全国引智工作先进单位。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竞技体育,圆满完成了“十一运”赛事承办任务。

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

认真履行政府责任,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成果;审计、物价、财政、统计的监督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国有资产、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扎实开展;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援川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

这是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克时艰、拼搏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市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临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属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临沂发展的各界朋友和国内外客商,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应对危机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形势多么严峻、任务如何艰巨,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下功夫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务实,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困难的新思路、新办法,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扬长补短,发挥优势,找准工作的着力点,集中力量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推动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奋发有为,踏实工作,就一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取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成就。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

经济回升的基础不够牢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待改善,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较差;财政收入质量不高,收支矛盾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亟待增强;安全生产、社会管理领域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安全事故、社会治安案件时有发生。

政府工作与新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尤其在干部作风和政府效率等方面差距更大。

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下大力克服和解决。

二、2010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夺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整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逐步趋稳,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迹象,外需拉动有望增强,但全球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复杂曲折的过程,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从国内省内看,一方面,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的战略决策,并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这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特别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的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培育成长起一大批充满活力的骨干企业和素质优良的企业家,这为我们战胜困难、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国家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工作力度,调整完善产业政策,我市一些产业、企业的发展将受到更多的制约;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增多,财政保收支平衡面临很大压力;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在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与我市的竞争将会加剧。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必胜信心;又充分估计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和落实应对措施,努力在危机后的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总抓手,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取得重大进展;着力谋长远、拓空间,在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上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上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惠民生、保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取得重大进展,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10%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在工作指导上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把上级指示精神和我市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深入领会和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落实办法和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国家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支持,最大限度地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和效益。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突出任务,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治本之策和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扩大需求规模、加快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好于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持续扩大和改善公共服务,建设宜居城市。

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优化创业发展环境,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思路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拓宽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外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经济危机影响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新的形势和任务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一定要发扬成功经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与时俱进,紧紧依靠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实干,拼搏进取,形成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优化需求结构,合理扩大需求规模,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效益和后劲显著提高。

  

(一)认真贯彻扩大内需方针,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足够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一是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从严控制“两高”行业投资,防止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过剩。

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民生、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住宅和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提高投资效益。

着力抓好临工、众友、金升、久泰、常林、恒通等工业企业新建、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枣临铁路、长深高速、枣临高速临沂段和临沂飞机场建设等交通设施项目,争取实施华能沂水电厂、河东热电、费县热电等电力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城建、农林水利和服务业建设项目,优化投资结构。

二是强化重点项目带动。

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中央、省新增投资项目建设任务。

落实领导、部门包扶责任,加快市级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初步确定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141.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65亿元。

同时,筛选一批对改善民生、产业升级具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建设项目,推进前期工作,争取国家、省支持,搞好重点项目的接续。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

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和管理权限,支持各类开发区、园区加快发展,打造招商引资优势平台。

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驻外招商机构和专业队伍的作用,大力推进企业招商,力争全年引进500万元以上市外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总额210亿元以上。

四是强化民间投资。

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扩大民间投资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益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努力解决民间投资项目融资难等问题,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力争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0%。

  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一是增强居民消费预期。

多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群众放心消费。

二是进一步发挥房地产业拉动消费的重要作用。

坚持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努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设的支持,年内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0亿元以上。

三是拓宽消费领域,培植消费热点。

增加家电、汽车下乡品种,扩大补贴范围,简化办理手续,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惠民早餐等便民服务,扩大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身、教育培训、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确保粮食安全。

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组织实施粮食“双千田”高产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全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稳定粮食生产。

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实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年建设规划,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力争年内新增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80万亩、优质畜禽养殖示范小区50个,新培育5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品牌,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发挥我市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杞柳、花卉、金银花等品种,搞好各类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的管理养护,提高经济效益。

做大做强以木质板材加工为重点的林产品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健全农村现代服务体系。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农贸市场改造和社区商业网点“双进”工程,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对接,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依托各级供销社组建果业、蔬菜、养殖业产销联合社,建设沂蒙优质农产品购销中心,加快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

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上半年完成三年规划任务目标。

启动实施郯苍洼地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鼓励发展民营水利,力争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4万亩。

  (三)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建设经济大市的关键在工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也在工业。

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集中力量抓好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抓紧完善疏港交通等基础设施,打造临港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

加强与日照、青岛、连云港等沿海城市及港口对接,积极引进和发展临港加工业,力争临港产业区招商引资突破100亿元。

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制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发展具有临沂特色的新能源、新医药和医疗器械、新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依托商品批发市场和物流基地,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加快形成工业拉动市场、市场带动工业的良好格局。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稳步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工程机械等行业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以上。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加大找矿力度,壮大矿业经济。

四是培育提升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集团。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推动行业企业向园区、基地集聚,力争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7个。

指导骨干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开展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尽快做强做大,力争全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组织企业开展争创市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活动,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再创一批名牌产品、知名商标和优质产品基地。

五是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加强金融、信息、科技、担保、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清理整顿涉企收费,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提高其社会地位,进一步形成创业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

加强行业商会建设,支持商会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业户)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鼓励商会开展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训,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繁荣发展服务业,培育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立足我市优势,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动服务业扩大总量、提升层次,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一是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

继续抓好商城改造提升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落实城区市场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在扩大地产品加工、发展会展业、推行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建设城东物流园、临港产业物流园、临沭县全国优质复合肥物流基地,发展航空、航海等现代物流,巩固发展在全国物流业中的领先地位。

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加快蒙山旅游区、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温泉旅游度假区、苍马山风景名胜区、诸葛亮文化旅游区、中国兵学城、书法广场二期、费县中华奇石城等项目建设,增强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

搞好旅游产品设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临沂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与大型旅行社集团的合作,借助其网络、人才等优势,提升我市旅游业水平。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编制“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搞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组建文化产业投资运营中心、影视文化产业集团等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出版印刷、演艺娱乐、节庆会展、影视动漫、民俗文化等产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

四是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

支持金融保险机构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农村合作社股权改造,继续引进股份制金融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在我市设立的分支机构,近期要开业运营。

  (五)强化节能减排,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考核奖惩,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一是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和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领域节能,对能耗增长过快、单位产品能耗严重超标的企业实行限产或停产,对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对标建设活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搞好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加快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新能源建设。

强化社会节能,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城市和农村的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分别提高到40%和10%以上。

二是下大力抓好污染防治。

以迎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为契机,全面落实企业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和水质监控措施,巩固提升治理成果。

强化风险源单位、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流域区域环境安全监管,加强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严格控制减排总量,健全“治、用、保”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按照省政府规定要求,自今年起,对不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实施限产限排,对道路、施工、拆迁等扬尘产生场所加强管理,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降低城市扬尘污染,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0%以上。

三是全面推进节地节水节材工作。

建立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保护耕地制度,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

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城乡节水。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资源。

  (六)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自主创新。

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核心战略,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一是大力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