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723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docx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浅议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摘要]后进生相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来说的确后进,但在他们当中也有着不同的闪光点。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面对现实多发掘其闪光点,运用多种方法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大道,后进生完全可以转变为先进生。

本文从用爱心感染后进生、人格上尊重后进生、发掘优点赏识后进生、用期望激励后进生、用耐心细致的教育去转化后进生等五方面进行论述,引用名家名言,运用大量实例进行论证,对如何转化后进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后进生 成因 表现特点 教育转化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民族素质的提高关键是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基础教育搞不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句空话。

我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是少数精英分子素质的提高,也不是培养几个去外国留学而最终成为特殊华侨的人。

国民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亿万劳动者,特别是千千万万青少年素质的根本提高。

我们的教育只有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合格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目标应该面向全体人民、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即学校教育,教育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获得成功,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同样教师也需要做很多事,需要处理、解决好许多环节。

在众多环节中,我认为提高后进生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后进生的概念及其“表现特点”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在品德、学业等方面距教育目标的要求相差较远,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

他们不是指有某些遗传的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神经质、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学生,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会行为”的学生。

这些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特点:

(一)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

有的中学生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称霸的英雄观。

(二)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

从几年来的了解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三)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四)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网上有首流传的“诗”是这样写的:

“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

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二、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用爱心去感染后进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后进生的心理很脆弱,要加倍呵护,其内心越渴望被肯定,哪怕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教师的只言片语,都可能经他们的心灵以最强烈的震撼。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后进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受压抑状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晒不到阳光的角落”。

对于他们而言,长时间的被否定,受压抑,无异于一种漫漫无期的精神刑罚,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极其自卑,下意识地关闭自己的心扉;另一方面心理又时时燃烧着渴望,渴望改善自己的境遇,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是以幻想的形式存在着,因为毕竟希望显得太渺茫了。

这时,教师如能适时地给以关爱,不吝惜自己真诚的期望,那对学生而言,是阴霾中透出一丝阳光,是滋润心扉的滴滴雨露,将有力地鼓励他们奋起,激励他们前进。

从各方面来讲,教师的关爱就是一剂良药。

具体如下:

1、把微笑送给学生,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人的脸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脸部表情往往传达着一个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师的脸部表情。

比如,对于后进生,许多教师总是“恨之入骨”,时常板着面孔。

学生表面上对其百依百顺,其实他们往往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并产生逆反心理。

作为老师,如果能够把阴沉的脸变得晴朗一些,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动之以情。

批评教育,注意“艺术”性,“爱”字当头,做到良药不苦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这方面,我深有体会。

因自己曾经带过几十个非常调皮的学生,门门功课,每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

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已经具有良好的“抗药性”。

对此,我采取的措施就是改变态度。

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改变我们的教学态度,走进学生,相信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

2、把爱心送给学生,消除学生戒备心理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

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关你什么事”、“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

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

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我带过的班曾有一位这样的后进生张某,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反映他有偷东西的行为,家长反映回家不做作业。

在教室里也会经常大叫。

该生的表现家长跟我说是有多动症。

我仔细分析了他的情况,我认为这孩子不是多动症,而是缺爱症,他是一个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孩子,因为表现不是很好,经常挨批评,遭冷眼,个性受到了压抑。

针对该生的情况,首先,我在班里给他平等的待遇,宽容他的一些不正常的行为。

有一次,我发现他上课读书很认真,就郑重地对他进行了及时的表扬,还让他站起来读,他声音读得很小,我再让他读一次。

后来,我发现这一表扬对他促动很大。

早读课他也能认真地读书了,也开始写作业了。

尽管他的语文作业做得字迹模糊,我还是想办法找一点优点来表扬一下,如写上“能做作业就是大进步,希坚持!

”“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清楚了。

”同桌同学嫌他脏不肯和他坐,我一方面安慰那位同桌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一方面小声地对他说,要注意卫生。

一段时间以后,该生同学变了,衣服也穿整洁了,还坚持戴校章。

每天放晚学,拿着书追着我问:

“老师今天是什么作业?

”我说了,他用笔写在书上,连几遍也写得清清楚楚。

看到他的进步我说“老师最喜欢看到你问作业的样子”。

后来,他爸爸告诉我,最近孩子回家能主动做作业了,并说了很多感激的话。

我说孩子的进步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激。

我们都是为了孩子。

老师和家长的心是一样的。

现在该同学的作业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字迹清楚了,也整洁了许多。

同学们都说他进步了。

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

”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二)从人格上尊重后进生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

然而,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

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们首先应把后进生视为一个大写的人,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

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约合今天3000多元人民币。

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儿子为难地说:

“我没钱赔人家。

”父亲尊重他的人格,说:

“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也体会到尊重和责任的重要性。

这位受过惩罚的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这就是尊重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这是美国典型的教育方式,相对我国的教育方式也有借鉴之处。

如一个作家所说的:

“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在脊椎上,有的在神经上,有的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健认为:

“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教育的民主化。

如果没有教育的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化,也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现代民主师生关系,就意味不可能建立现代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

”实现教育民主,教师必须树立平等的思想。

它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在教师眼里是平等的,有学生个人尊严的。

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随时尊重他们的人格,体现平等思想。

老师通过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学生、体现平等的过程。

例如当后进生回答老师问题只答出一半,接下来就不知如何说时:

我们应说:

“没关系,别着急,慢慢来”;“仔细想想,想好了再告诉我”;“再让别的同学补充一下好吗”。

千万不要说:

“真笨”;“站着听别人说”;“这么简单题都不会,你在做梦吗?

”当后进生上课溜号,被老师叫起来回答不上来问题时,我们应说:

“不要紧,请你再听一听”;“好好想一想,下次再回答”。

而不要说:

“站着听,多做题或是找家长”;“你走魂了”。

当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以说:

“继续努力啊”;“加油啊”;“你真棒,可别骄傲啊”。

而不能这样说:

“别太高兴,不就这一次吗”;“这是应该的,比你强的多着呢”;“取得这点儿进步高兴什么”。

当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说:

“有什么困难告诉教师”;“让我来帮助你好吗?

”所以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老师应把理解、尊重学生当成首条的金科玉律。

”也指出: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

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三)发掘优点赏识后进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教师对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

古人云: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

”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

“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性,增强自信心,培养成功的信念,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对于部分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可适当倾向于这部分学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块“阵地”,给后进生一个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有的教师总盯住好学生,使后进生失去锻炼机会,产生不平衡心理,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力求在师生间搭起心灵的桥梁,并给予肯定和赞赏。

因为“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失败会使人痛苦,甚至于丧失自信心;而成功不仅能给人以自信,而且使人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后进生取得成功时,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恢复他们早已“丢失”的自信心,使他们迸发出比以往十倍至百倍的求知热情。

而对于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的同学,还可通过组织特定的活动,使其充分展露才华,从而增强自信。

因为有的人,受各方面因素限制,你不可能要求他跟他人一样。

相反,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他可能因之而受到鼓励和启发,从而在各方面取得进步。

比如我班有这样一位父母离异学生,随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管不住她,父母在外地很少关心她,因此该生的生活很不稳定,影响了她的心理健康。

她在教室里常做一些希奇古怪的动作,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更要命的是,她不讲卫生,不刷牙,不洗澡,垃圾乱倒乱丢。

学习成绩更是出了名的差,老师见了她就头痛。

后来,通过观察发现她热心班级管理,且在班上有一定的号召力。

于是我委任她为班上的劳动委员,专门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

她因此工作积极主动,也注意严格要求自己,逐步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学习成绩提高得也很快,还当上了语文课的课代表。

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自己独特的个人潜能,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把它挖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

(四)用期望激励后进生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

“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困难的。

对于成人来说如此,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

他们要面对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需要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困难。

因此,促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

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

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

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1、对后进生要抱有美好而坚定的期望

作为教师要相信后进生一定会进步,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优等生,成为一个品德优良、学业优秀的人。

这种期望是融化在你的言行当中的,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能透射出这种期望,而后进生早已对温暖非常渴望和敏感的心灵总能感受到你对他是真有期望还是假有期望。

当他真的确信你对他还抱有期望时,他会在你的期望中慢慢地顺着你期望的方向生长,就像一棵小树,对于阳光的需求。

这种期望来自于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真诚的爱。

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决不放弃对后进生的教育,就是不厌其烦,就是耐心说服,就是春风化雨,就是无微不至,就是公平、公正。

这种期望使教育者与后进生之间架起一座通向心灵的情感之桥。

这种情感使后进生会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2、对后进生的期望设定目标要具有渐进性

老师的设定目标应具有渐进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目标逐步向学生提出来。

切莫一下子就把“标杆”竖得高高的。

过高的设定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般来说,给学生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学生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

一是低起点。

摸清学生知识准备和能力状况,把起点放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就可达到的水平上。

二是小步子。

即根据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目标,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各层次间的步子尽可能小些,把学生产生学习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限度。

三是多活动。

在课堂上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延长了其有意注意的时间。

四是快反馈。

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

快速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舞。

(五)用耐心细致的教育去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

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

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你的手中诞生!

以上五点只是我对如何转变后进生的看法和感受。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我们的努力不仅仅局限在这五个方面。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和探索,需要教师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前进的精神。

我坚信只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认识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中去,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一定能做好。

三、小结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事关学生的个人前途、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纠正自己主观上存在的心理偏向;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关心爱护、激起自尊;要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要因势利导,反复抓,抓反复。

总之,我们要转化后进生,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必须持之以恒,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中也应关心、爱护他们。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进取,以真诚和爱感化学生。

只要有多方面的努力,我认为后进生也能转变好,甚至会成为优秀生。

 

参考文献

1、王兰英等,《班主任工作方法》,2005年第3期。

2、涂光辉等,《班主任工作技能》,2002年第10期。

3、魏书生等,《教育学艺术》,2000年第6期。

4、范琴英,《班主任如何对待“差”生》,《文教资料》,2005年第21期。

5、盛先业,《后进生初探》,《班主任》2006年第1期。

6、周金福,《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优秀教育论文集》第六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7、陈春梅:

《转变后进生之我见》,《优秀教育论文集》第十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8、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致谢词

本文是在何先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何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辞劳苦,从论文提纲,到初稿、二稿,直至论文的完成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帮助。

何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执着的追求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此我表示最衷心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