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761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会准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找准多音字,重点词语能理解运用。

2、敢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读课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预习提纲

1.五次划燃火柴分别说明了什么?

小女孩想得到什么?

哪一次划火柴最使你感动?

2.读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想一想,你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中三个“没有”是怎样想的?

对文末两个“幸福”是怎样认识的?

请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预习检测

1、各小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

2、小组长汇报预习情况。

合作学习

1.五次划燃火柴分别说明了什么?

小女孩想得到什么?

哪一次划火柴最使你感动?

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2.读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想一想,你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中三个“没有”是怎样想的?

对文末两个“幸福”是怎样认识的?

请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展示交流

1、填写表格

幻想

渴望

现实

2、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

3、理解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想一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文末两个“幸福”是怎样认识的?

4、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后,你心理是怎么想的?

当堂检测

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后,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吗?

吧你想说的,写下来。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15《凡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会准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找准多音字,重点词语能理解运用。

2、敢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内容,感受到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重点

难点

理解“信”的内容,感受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预习提纲

1、收集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

2、提炼信的内容。

3、了解凡卡生活的“苦”。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介绍收集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二、预习检测

1、各小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

2、小组长汇报预习情况。

三、合作学习

1、把预习的内容在小组内讲一讲。

找出“信”的内容,体会凡卡的痛苦。

2、认真倾听,可以对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补充。

展示交流

三、品读悟情  

小组交流展示  

1、提炼信的内容

2、“苦”——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急切的心情。

例:

我的发现:

凡卡的命运非常悲惨,主要体现在:

3、把凡卡写信的内容找出来,并把最使你感动的语句画出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读后再谈一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可简单写一写)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

为什么?

当堂检测

1、词语填空我最行

希望  期望  指望  巴望  盼望  渴望

(1)过了一个钟头,凡卡怀着甜蜜的()睡熟了。

(2)凡卡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   )了,连狗都不如。

(3)凡卡疲惫极了,多么(   )能好好地睡一觉。

2、读了凡卡的悲惨遭遇,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把你想的写下来吧!

我想对凡卡说: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15《凡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认识“插叙”,掌握插叙的表达方法。

2、学习“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并能从文中找到例子,学习“暗示”这一新的写作方法。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与他人交流。

重点

难点

认识“插叙”,学习“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将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预习提纲

1、了解信中回忆的“乐”。

2、了解细节描写中体现的“痛”。

3、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预习检测

1、各小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

2、小组长汇报预习情况。

合作学习

1、认真倾听,可以对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提出建议。

2、讲一讲自己是怎样修改习作的。

3、为小组的同学提一提意见。

展示交流

1、“乐”——认识插叙,了解插叙内容对表达凡卡生活的作用。

例: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我的体会是:

2、

3、

4、“痛”——细节描写的运用,使甜蜜的梦回到了永远的痛。

四、写作方法  

1、对比、反衬的运用。

学生举例。

2、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我的体会是:

五、情感升华  

1、探究生疑,再究课文,互帮互学,我需要质疑的问题是什么?

2、我与凡卡比同年:

六、达标测试

1、课文理解我最棒!

(1)“凡卡把自己写的信塞进了邮筒,回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对“甜蜜的希望”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同情凡卡吗?

相比之下,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怎样?

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练笔:

当凡卡醒来之后,

阅读推荐  

对比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片段,想想与《凡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16*《鲁滨逊漂流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了解笛福及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2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3引导学生理智、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

难点

1、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体悟其中蕴含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

2、理解身处绝境的鲁宾逊行为的意义

预习提纲

1利用字典词典,读通课文,弄懂词义。

2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分析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及克服过程。

3、鲁滨逊在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样克服的?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知识链接】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预习检测

1、各小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

2、小组长汇报预习情况。

合作学习

1、把预习的内容在小组内讲一讲。

鲁滨逊在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样克服的?

2、认真倾听,可以对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补充。

展示交流

1身陷绝境的鲁滨逊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

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

3作者为什么用4、5两个语段的篇幅详细叙述鲁滨逊计算时间这件事?

4如何理解鲁滨逊的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的行为?

【达标测评】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感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吧!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1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重点

难点

1、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预习提纲

1、我会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预习检测

1、各小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

2、小组长汇报预习情况。

合作学习

1、认真倾听,可以对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提出建议。

2、讲一讲自己是怎样修改习作的。

3、为小组的同学提一提意见。

展示交流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

(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思考。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4、快速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深入探究

1、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思考: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2、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

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3.看课后的泡泡3(“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

4、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在班上进行交流。

拓展提升

尝试提问,提出质疑:

当堂检测

1、汤姆是个的孩子。

2、小练笔: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回顾.拓展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重点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预习提纲

整理本单元课文表达方法。

思考本单元的课文的表达方法的好处。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交流平台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汤姆·索亚、鲁滨孙

3、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4、讨论在本组中学到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⑴要比较快速地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

⑵了解作家和作品产生的影响。

⑶读中可以摘录精彩句段,读后写一写心得体会。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⑴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2、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⑴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的较多的阅读时间等。

⑵讨论阅读方法:

①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

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

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

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②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

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③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阅读长篇的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提高速度。

快速阅读要默读,要逐句逐行地阅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

B、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

粗略地快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读。

C、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D、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E、阅读中可以在书上作一些批注,阅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

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老人与海》《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王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回顾.拓展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2、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重点

难点

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预习提纲

1、积累名人名言,理解名言的意思。

2、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日积月累

1、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和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该年度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

自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迄今已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作家获得过这一殊荣(其间曾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有七年未授奖)。

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中,该奖项由于遴选制度的严格,奖金数额的巨大(约100万美元),涉及地区的广泛,而确立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事件。

2、浏览隽语集萃,看这八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哪个国家的,获奖作品是什么;你熟悉哪一位作家或哪部作品?

3、自读他们作品中的名句,并思考含义。

4、交流:

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5、背诵并抄录这些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

6、说说你课外准备阅读哪部作品。

二、趣味语文

1、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说说你对这些著名的文学家有了怎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

“于细微处见性情”,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

如《巧问巧答》中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与编辑间的通信仅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传情答意,一方面说明他们间的了解与默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雨果的自信与《悲剧世界》的伟大;《一个逗号》中的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大半天做了一个重大的工作,就是删去一个逗号后又加入了。

充分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文豪与蚊子》中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蚊子“聪明”预先来看房间号码,以备饱餐,来与服务员趣谈,结果使自己享受了一晚好的睡眠。

则表现了作家一贯的幽默风格。

3、阅读下面几位著名文学家的趣闻轶事,看自己又什么感受:

低产和高产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年)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间。

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了起来:

“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

”“这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

一天,他想了个绝招:

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

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

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没有秘诀

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

有人问他:

“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

“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

4、建议课外更多地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走近这些伟大的作家。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口语交际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

重点

难点

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

预习提纲

想到“学会生存”这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吗?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课堂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

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习作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运用本单元的写法。

重点

难点

把握习作要求,把内容写得丰富、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预习提纲

收集以“生存”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二)、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课后反思

小学导学案设计

语文学科第十二册第4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习作讲评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学会审题,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2、学会修改的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书面的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1、会给别人的习作提一提意见。

2、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预习提纲

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能运用一些好词好句。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

  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

  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

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⑴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⑵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⑶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三课内练习巩固:

学生互相交流读自己的习作。

四课后拓展延伸:

同学们互相修改习作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