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0082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6.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在煤中掺适量石灰石,燃烧时能减少SO2的排放,其原因是:

(1)2CaCO3+O2+2SO2=2CaSO4+2X,请你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汽油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9.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

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______;

小气球的作用是:

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结论是:

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______.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10.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

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1.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单孔橡胶塞塞上细玻璃管,细玻璃管上端用气球密封,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M1,将锥形瓶取下,取出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2)白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

SO2+H2O═H2SO4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

C2H3OH+3O2

2CO2+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NaHCO3+HCl═NaCl+CO2↑+H2O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

Ca(OH)2+2NaNO3═Ca(NO3)2+2NaOH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军事上利用镁作燃烧弹:

Mg+O2

MgO2

B.生活中利用氢气作燃料:

H2+O2

H2O

C.古代利用湿铁炼铜法制铜:

Fe+CuSO4═Cu↓+FeSO4

D.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

CaCO3CO2↑+CaO

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

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

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4.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

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

5.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2C3H6O3+5O2=6CO2+6H2O

6.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R+3O2

2CO2+3H2O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②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

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

⑤若4.6gR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同时还生成了5.4gH2O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7.请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

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类似人工模拟酶的催化性能。

(1)四氧化三铁属于_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纳米四氧化三铁能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8.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硒(Se)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

在加热条件下,硫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Na2S)、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硒也能与NaOH溶液发生类似反应。

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硒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利用方程式计算

1.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

A.16B.32C.48D.64

2.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则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CO2,生成CO2的质量为()

A.14gB.11gC.7gD.10g

3.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现有10t贝

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2.2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假设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4.工业上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2.8t氧化钙,计算需要碳酸钙的质量。

5.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

Fe+CuSO4=FeSO4+Cu,若得到16kg的铜,理论上需要铁质量是多少?

解:

设铁的质量为x。

答:

理论上需要铁的质量是14k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

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

——专题十五: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A.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正确;

B.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B正确;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C错误;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D正确;

【答案】D

【解析】由X+2O2

CO2+2H2O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反应前后氧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反应后的元素原子较反应前少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H4。

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

4=16,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4)=3:

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判断镁带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即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总质量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1:

8,即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燃烧,只能反应1g氢气,生成水的质量为9g。

故选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读法可知,S+O2=SO2读作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A正确;

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

1,B不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C正确;

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D正确。

【解析】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形式:

2H2O=2H2↑+O2↑。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为分解反应;

根据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能够确定反应物为P,生成物为N,Q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判断Q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20,生成物N的质量为25,判断M为反应物,减少了5g,反应后的质量为13g。

【答案】

(1)CO2;

(2)碳元素、氢元素

【解析】

(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2CaSO4+2X,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生成的X的2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X的化学式为CO2;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来自汽油。

因此汽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

(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

缓冲作用;

后一种;

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等于。

(1)为了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因此锥形瓶底放层细沙;

为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把橡皮塞冲出,因此加一个小气球,起到缓冲的作用;

因为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而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故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

(2)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

得到结论是:

(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

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中的气体的质量、生成物中气体的质量常因气态物质不易察觉而被忽略,形成质量不等的错觉。

(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等;

(2)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1)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但A中是反应开始内外压强相等,所以C中气球变小;

(2)白磷燃烧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称量的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反应前装置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M1,测得反应后生成物以及装置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操作为:

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白磷和氧气分别是由磷原子、氧分子构成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即天平仍然平衡。

【解析】A、正常雨水呈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利用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全反应时,碳会剩余3g,则生成CO2的质量为3g+8g=11g。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照事实,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书写时要注意:

一写二配三标四查。

A.生成氧化镁化学式没有遵照事实,应为MgO;

B.没有配平;

C.反应物铁为固体,生成物铜不用标沉淀号。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表明各反应物、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但是化学方程式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选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的质量为:

(16×

3)-(12+27)=9g;

在此反应中,A质量减少16g-12g=4g,B完全反应,质量为16g,C质量增加27g-16g=11g,D是生成的新物质,质量为9g。

根据反应的数据可知,A、B为反应物,C、D为生成物。

因为A、B的质量比为:

4g:

16g=1:

4,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6:

32=1:

2,故B的系数应为2;

C、D的质量比为:

11g:

9g=11:

9,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44:

18=22:

9,故D的系数应为2;

故可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C+2D。

【解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

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相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A正确;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等,B不正确;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物中不用标注气体符号,C不正确;

用“定一法”,把C3H6O3的计量数定为“1”,则按顺序配平“C—H—O”,D不正确。

故选A。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