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332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docx

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2014年5月安徽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颍上一中王文付

一、2014年《考试说明》“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这里指鉴赏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的特色;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

考查时,可就一个方面进行,也可综合在一起进行。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

考查时,常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二、安徽自主命题古代诗歌鉴赏选材的变化及预测

形式

2009元•词

2012宋•绝句

2010唐•律诗

2103唐•绝句金•绝句

2111宋•绝句

2014?

内容

2009小重山•端午,感慨,表现手法(对比)

2012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诗人的形象,字的妙处

2010岁暮[唐]杜甫,感慨,表达技巧借代用典

2013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心境有何异同,修辞手法(比喻、借代)

2011琅琊溪[宋]欧阳修,画面,情感,虚实结合

2014?

从表中“形式”可见,诗歌为主,对比考查仍有可能。

也可能出现一首绝句和一首小令的对比。

更多的可能是律诗。

内容上,既要明确每个考点的答题模式,又不能局限在模式中,重点要理解诗词的大意,联系作者和背景,理解句中隐含的意思。

年份

题型

09

10

11

12

13

鉴赏形象

(为什么)

画面,情感【0.55】

诗人的形象【0.55】

语言

字的妙处【0.49】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对比)

表达技巧(借代、用典)

【难度系数0.6】

虚实结合【0.29】

修辞手法(比喻)【0.67】

评价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感慨

为什么发出……感慨【0.54】

(情感)

心境有何异同【0.47】

从“难度系数”看,总体难度不大。

只有“虚实结合手法”低于0.3,其次是对比阅读中提问“心境”的,对比阅读还应该加强训练。

从“考点”看,五年中,“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各考了4次,“形象”2次,“练字”1次,预计,2014年考“练字”的可能性较大,要加强练习。

另外,将“形象”与“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察的可能性也较大,注意这种结合题的答题方法。

三、各题型的答题技巧及审题注意事项。

(一)鉴赏形象。

包括人物,事物,景物。

答题模式:

概括特点……从诗句内容入手(翻译)分析人物动作、心理,景物特点及象征意义,事物的生长环境、特点、性格品质。

【也可先分析后概况,多注意安徽卷的答题模式。

※审题注意点。

1、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

【例1】2012江苏卷: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例2】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

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

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2、形象题往往与手法、情感题结合在一起,在一个题目中设置两个小题,注意与单独一个题的答题方法的区别。

【例1】2011安徽卷: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安徽考试说明】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2】2013重庆卷鹧鸪天   酬孝峙①[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

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例3】2013山东卷山寺夜起江湜shí  【清】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答案】

(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例4】12年江西卷卷: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

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意象的内涵:

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

飞絮:

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表达的情感:

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二)鉴赏语言。

题型包括炼字、炼句以及语言风格。

1、炼字。

答题模式:

字义……写法……效果……情感。

【例1】2012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例2】2013湖南卷:

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分)

【参考答案】

(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分)【注意:

在没有突出的表现手法的情况下,要分析这个字的字面作用以及对诗人性格、品质的作用。

※【变形问法】13天津卷: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分)【参考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

13福建卷: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参考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13上海卷: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

(4分)

【答案】(4分)“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1分),它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2分),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1分)。

  

2、炼句。

主要问法是赏析句子。

答题模式与炼字相似。

【例1】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分)

【例2】2012天津卷: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参考答案】

(2)修辞:

对偶、借代。

炼字:

“逢”“忙”等。

色彩:

“碧”与“黄”映衬。

情感:

喜爱之情。

【例3】2012重庆卷:

鹧鸪天[金]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亭皋:

水边的平地。

忘机:

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沙鸥相对不惊飞:

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参考答案】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方法点拨:

炼句题主要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不能脱离句面意思,又要深入到句子内涵。

做题时,要对写法有深入地了解。

另外,理解某句为什么写,比如13广东卷“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结合下片分析”,就属于思想内容方面的题型,将在下面讲解。

3、语言风格:

表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还要注意作家的一般风格。

答题方法:

语言特色+具体分析(联系意象,用词是否华丽,表达情感是直接还是委婉等)+表现的思想感情。

【例1】2013天津卷:

(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分)【参考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例2】2013江苏卷:

醉 眠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diàn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的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气平和的写照。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例3】2013湖北卷: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参考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方法点拨】还是从写法和内容方面分析,还有看字面意思,比如白居易的“浅近易懂。

”一般情况是给定风格让你分析。

(三)鉴赏表达技巧。

※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并有所区分。

一)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设问、反问、对比、顶针、对偶、互文、用典、反复、比兴。

二)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伤)今、议论抒情、叙事抒情等。

】描写手法:

虚实相生、正侧结合、动静(视听)结合、细节描写(工笔)、白描。

另外,点面结合、对比与衬托、渲染与烘托、名词(意象)连用也属于描写技巧。

三)表现手法: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抑先扬属于结构方法,以小见大属于主题显示法,还有联想与想象法。

点面结合、对比与衬托、渲染与烘托、名词(意象)连用等也算表现手法方面的。

※答题模式:

无论问手法,技巧还是问写法,先想修辞,出现描写(怎么写景)的想写景法,出现情感的想抒情法。

指出手法后,联系诗句分析如何使用(翻译大意),说出表达的效果(生动、形象、含蓄、强化语气、突出、烘托、有画面感、引人思考、为抒情铺垫、渲染氛围等),与情感挂钩。

【灵活处理】

(四)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考试说明“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

考查时,常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主要考查的是作者的情感,情感从哪儿来?

从诗词的语言中。

我们要区分诗歌中四种语言:

景语、事语、情语、理语。

情感的表达方式有两种: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表现在情语中。

间接抒情表现在其他三种语言中。

景语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事语是通过行动抒情(男儿何不带吴钩,阑干拍遍等)、借古伤今、借古讽今等,理语表现为议论抒情。

另外,感情在一首诗中往往不是单一的,有的题目要求指出感情的变化,有的要求指出哪些思想感情,要认真揣摩。

除了直接问“感情”外,还有其他问法,比如问心境、心情、心志、政治理想等。

要注意区别。

2、相关知识点1)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爱情诗、闲适诗等。

2)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a)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b)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c)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d)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e)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3、做题方式及例题分析。

在做情感类题目时,不同省份的做题格式和答案要求有所不同,不同分值的题目也不同。

有的先概况后分析,有的先分析后概况,有的只概况不分析;我们要认真研究安徽卷的答案,明确安徽卷的答题格式和要求。

虽然安徽卷在09、10、11、13四年都考到“情感”类的题目,但单独问情感的没有。

09年: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

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空惆怅:

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10年:

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11年: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13年: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同:

都表达了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等表现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喻诗旨,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

异:

韦诗孤独中有淡静,皓月悦目,凤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方法点拨】从形式看,09年和13年一题中全考情感。

不过问法有一定限制。

做题时,都有概括和分析,分析时扣住意象(风动竹、鸟惊栖、惊鸟无宿、皓月、凤竹),人物活动(庆端阳、吊沅湘)等进行分析。

10年考查的重点不是情感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重在理解诗歌内容并进行概括,这种题型要与情感题区分开,做题时不能离开背景(注意注释)。

11年的是一题中有两问,都只是概括而没

有分析。

还要注意“情感”和“情怀”的区别,使答题全面。

4、注意审题。

注意题目中关键词的区别。

(1)情感、感情、情怀。

09年安徽卷问的是“思想感情”,11年问的是“情感”看来是一样的。

【例1】二轮37面《点绛唇》,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例2】13四川卷: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léi,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2)心境、心情、心志、志趣、政治理想。

安徽13年问的是“心境”,从答案看,相当于“情感”。

【例1】13江苏卷:

醉眠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diàn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参考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此题如果在安徽,该怎么回答?

【例2】2013全国2卷: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例3】二轮复习38页,《客中初夏》,三、四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答:

司马光政治上保守,故用“柳絮”比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用“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

【例4】12年天津卷: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

通“正”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例5】13年北京卷:

古风(其十)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

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

即平原君,赵国重臣[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

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

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

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

“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

②千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

【参考答案】要点一:

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

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3)情感的变化,复杂的情感,情感(心境)的异同。

【例1】二轮复习38页,《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分析“远见”,“犹是”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远见”突出远望的喜悦,“犹是”显示还有一日程的惆怅,情感由喜悦转为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例2】13年湖北卷: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