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395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教育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题.docx

《教育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题.docx

教育题

1.教育

2.民办教育

二、单选题:

(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

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的括号内)

分数

评卷人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的科学。

()

A.教育现象

B.教育问题

C.教育规律

D.心理活动

2.关于原始社会的教育,正确的观点是:

()

A.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

B.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

C.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

D.有了官学与私学之分。

3.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则始于: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昆体良

4.“人是教育的产物”这句话是下面哪位人物所讲?

()

A.杜威

B.康德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荀子》

6.下列不属于皮亚杰的观点的是:

()

A.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划分为两极水平。

B.他率,具有主观性。

C.自率,具有主观性。

D.儿童的道德发展判断遵循着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程序。

7.初中德育学科课程内容分部分。

()

A.一

B.二

C.三

D.四

8.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9.不属于中学分流教育模式的有:

()

A.“2+1”模式

B.“3+1”模式

C.“4+1”模式

D.渗透教育模式

10.研究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

A.实证性研究报告

B.文献性研究报告

C.回炉研究报告

D.理论性研究报告

三、多选题:

(每题2分,共10分)

(说明:

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而的括号内)

分数

评卷人

1.符合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的是:

A.教育面向全体儿童

B.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师。

C.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

D.没有阶级性。

2.符合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的是:

A.学校体制趋于完备

B.出现“二馆”、“六学”

C.不具有等级性

D.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吏

E.在欧洲还具有宗教性

3.关于“教师中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

B.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

C.学生的心智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定式指导

D.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

4.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

A.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B.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

C.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

D.教学一种限制性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5.班集体的培养措施有:

()

A.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B.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C.培养班干部,形成领导核心

D.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F.协调人际关系

四、简答题:

(每题6分,共30分)

分数

评卷人

1.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2.中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

4.广义的德育包括哪些内容?

5.我国关于教学过程的“六阶段说”是什么?

五、论述题:

(每题20,共40分)

分数

评卷人

1.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怎样设计的?

2.什么是地方课程,论述地方德育课程的功能、开发与实施。

附:

章节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的研究对象》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佩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简答

(1)教育规律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

第二:

它是反复起作用的。

第三,在阶级社全里,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受阶级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2)教育规律有哪些?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3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教育思想家的观点和主张有哪些?

第一,把教育看成治国安民的工具,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统治人才和化民成俗,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第二.把“诗”、“书”、“礼”、乐”、“春秋’当作主要教育内容。

第三,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提出长善救失、防微杜渐、潜移默化、立志、力行、内省、慎独等

第四,提倡尊师爱生、教学相长,重视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责。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即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简答

(1)教育功能有哪些?

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2)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哪里?

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

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3)教育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4)教育的政治功能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教育能为一定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学而优则仕

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职能。

促进政治民主化

(5)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传递、保存文化

创造、更新文化

传播文化

(6)我国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答案

1.简答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为什么说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中,突出教育的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活动。

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教育对人的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相不均衡性,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昔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做到尊重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

(5)小学生的生理发展是怎样的?

身体的发展比较平稳。

身体的组织和器官迅速变化。

大脑发展快。

(6)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怎样的?

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

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较迅速。

思维逐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过渡。

自我意识在发展。

(7)初中生的生理发展是怎样的?

身体迅速生长。

性成熟开始。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巨大变化。

(8)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是怎样的?

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情感丰富。

意志行为更为复杂。

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新的特点。

(9)高中生的生理发展是怎样的?

身体的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缓阶段。

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善。

(10)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是怎样的?

认知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情绪、情感不仅丰富面且复杂,意志趋成熟。

自我意识发展渐趋成熟。

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

(11)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是什么?

幼稚性与成熟性并存

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

冲动性与理智性并存

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2.论述

(1)论述怎样进行中小学生的教育?

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生命科学教育并把它作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2)论述中学生青春期教育应进行怎样的探索?

情感的教育、良好人格训练、以性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法制观念的确立、性知识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青春期教育合力的形成。

第四章《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是国家所规定的教育工作应遵循的方面和目标,所指明的是教育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总要求、总规格。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

则是构成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总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民办教育

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2.简答

(1)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规定,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受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现律和年龄特点的制约。

第五章《我国的中等教育、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练习题答案

1.简答

(1)中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中等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使它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的影响。

中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承上启下地位,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基础。

中等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义务教育的强迫和免费。

义务教育的普及、平等和基础性。

义务教育的民族性和公共性。

义务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义务教育制度的时代性和历史性。

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实施义务教育,需要长期的努力。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政府行为。

2.论述:

(1)实施义务教育法,一般要做哪些工作?

面对这些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

一般要做如下工作:

调查清楚应受义务教育对象的数量和情况;

建立稳定、可靠、数量足够而又能不断增加的经费来源;

培养足够的师资;

采取动员、督促和强制家长送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的具体措施。

为了解决这四个问题,通常采取的措施有:

制定相应法律,把实施义务教育明确规定为各级政府的职责。

举办师范学校,培养大批义务教育的教师,并采取一系列的行政和经济措施来吸引优秀青年从教;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颁布允许地方可自行征收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的税收和法律;

设置公立学校,使实施义务教育成为政府行为,以确保义务教育目的的达成。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办学,学制也可因时因地制宜,长短不一。

(2)论述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经验。

统一认识.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调查研究,分区规划

实行以县为主,省、地(市)和乡(镇)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的、能胜任教育工作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建立检查督导制度,不断地进行检查督导。

保证入学,制止辍学,禁止雇用童工和实行“两免一补”。

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地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使学校保持最有利于教育的适度规模。

减少大量留级、复读现象.科学地管理学籍

第六章《课程》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显性课程

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正式引入学校课程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按照编制的日课表实施,这种课程许多国家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

(2)课程结构

是指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2.简答

(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社会需求、科学知识的进步、学生身心的发展

(2)课程有那些类型?

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3)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编制任何一种课程,都必须回答哪些问题?

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

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课程评价。

(4)我国课程编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制定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标准、编辑教科书、

(5)我国原来的基础教育课程存在哪些不足?

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封闭,脱离实际;

题海战术存在

课程评价过于偏重学生成绩

课程管理过于强调统一,难以适应各地多样化需求。

(6)课程计划由哪些部分组成?

课程设置、学科开设顺序和活动课的安排、各门学科和活动的教学时数、地方安排的课程、学年的学周安排。

(7)编写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是什么?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理论与实际统一。

•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3.论述

(1)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第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一,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第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怎样设计的?

①明确区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

并开设选修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优化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强调整体、一贯、连续性、顺序性。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③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④加强德育。

⑤建立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⑥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第七章《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教师职务制度

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

(2)教师聘任制度

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2.简答

(1)为什么说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能力。

教师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渊博的综合知识。

教师要具备高超的信息素养

现代师生关系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

(2)教师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教好功课。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

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3)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

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

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4)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塑造人的心灵更困难、更复杂。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5)教师资格分类有哪些?

主要分为:

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等学校教师资格、高级中等学校教师资格、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6)教师资格获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必须是中国公民;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资格考试合格。

(7)教师职务任职条件是怎样规定的?

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具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全面地、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

具备学历、学位要求;

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

(8)教师考核的内容有哪些?

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9)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双向反馈、教学相长。

(10)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注意那些方面?

理解学生、以身作则、深入细致工作、做好家长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工作。

3.论述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①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②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工作能力。

第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第二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第四,进行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包括:

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组织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5.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③增强教师的体质,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

第八章《德育原理》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品德

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又称品行和德性。

(2)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教育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德育活动,促使受教育者发展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简言之,就是德育工作者预期的学生所要达到的道德标准。

(3)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即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施加给受教育者,并将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它反映的是德育活动流程和程序。

2.简答

(1)广义的德育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社会需要、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现代教育理论、法律政策依据。

(3)制定德育目标的原则有哪些?

方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4)德育过程的现代转换需要注意什么?

尊重与倾听、接纳与同感、理解与对话、期望与等待

(5)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的四个年龄阶段是什么?

自我中心主义(2—5岁)

权威阶段(6—8岁)

可逆阶段(8—10岁)

公正阶段(11—12岁)

第九章《学校德育的实施》

1.名词解释

(1)校本课程

是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师生共同开发的,具有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校本德育课程

依据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以学校德育资源的整合为基点,以学校文化的凸显为核心而开发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

(3)德育评价

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地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德育状态与品德建构水平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简答

(1)现代德育课程体现出哪些特征?

生活化、自主性、整合性、拓展性

(2)道德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生成性、整合性、知情行的整合、情感性、个别性

(3)道德学习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体验感悟、情境感受、实践明理、价值辨析、道德反思

(4)德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

3.论述

(1)论述德育课程的两种设计模式:

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和综合课程模式

①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是以道德认知为主线,从道德观念的解读到道德观念的理解,到道德行为的导向,依据年级递增,核心概念的内涵逐步加深,外延逐渐扩大。

优势:

是进行系统的道德认知训练。

有利于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尤其是道德知识点的落实。

不足:

容易脱离生活实际,缺乏足够的情感积淀,将德育课程简化为道德认知课程。

②综合课程也叫广域课程,现代德育学科课程较多的采用这种模式。

按照生活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或通过主题单元,或通过课程模块进行编排,以归纳逻辑方式展开。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情境感受、价值辨析、道德反思,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增长,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以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优点是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论述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的内涵、特点、价值和组织。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板块。

①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是以德育内容来组织实施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②特点:

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

③价值:

此课程对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弥补了德育学科课程的局限,从而成为德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④组织:

要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选择具有德育意义的研究课题,然后独立或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设计。

研究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或信息处理,形成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注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什么是地方课程,论述地方课程的功能、开发与实施。

①地方课程是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②地方德育课程的功能:

通过让学生知家乡、爱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