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42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人口迁移 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12人口迁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明确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理解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新时期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3.理解人口移动的原因及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

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1.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分类:

按是否跨越国界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①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条件限制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②近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表现

 

时期

特点

表现

15~

19世纪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迁往未开发地区

从亚、欧、非三大洲迁往美洲和澳大利亚

二战后

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明显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a.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b.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c.新兴城市,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也造成了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

(1)含义

(2)主要形式:

民工流、外籍劳工。

 

1.班里的“住校生”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邻居家的小王姐姐今年考上了大学,去外地上大学又属于哪一种呢?

为什么?

【提示】 “住校生”属于人口流动,因短期离开原居住地且没改变户籍;小王姐姐去外地上学属于人口迁移,因为她长期改变了居住地且户籍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最主要原因: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其他因素:

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 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使东部地区经济更为发达,从而导致中西部大量知识人才向东部及东南沿海迁移。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提高经济收入

保护生态环境

对自然和生

态环境产生

深刻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2)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人口迁移与流动

【问题导思】 

1.人口变化包括人口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下列人口的空间变化,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民工潮”;②美国人口由“冷冻地带”迁往“阳光地带”;③假期出国旅游人员;④因猪流感爆发,留学生大量回国。

【提示】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因此,只有美国人口由“冷冻地带”迁往“阳光地带”属于人口迁移。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民工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 原因:

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

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流向:

从农村到城市,特别是涌向沿海的各大城市。

1.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形式发生明显变化,更加趋于多样化,出现了科技移民、国际难民和环境移民等新形式。

  形式

项目  

科技移民

国际难民

环境移民

迁移人

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地区的居民

迁移的

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政治迫害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大型工程建设

迁移的

方向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流向人地矛盾相对缓和、生态环境较好地区

产生的

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发达国家获取人才,有利于科技发展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

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减轻环境压力

2.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民工流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特殊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1)我国“民工流”的特点、类型及成因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湖南、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2)我国“民工流”的影响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D.河南

【思路点拨】 对照迁入率和迁出率两条曲线,分析判断人口的变动情况,抓住一个关键词,即“持续”;明确两个概念,即“机械增长率”、“净迁入量”,学会从两条线的差值,看这两个数据的变化。

【解析】 第

(1)题,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题,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

【答案】 

(1)D 

(2)A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问题导思】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提示】 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

2.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地理环境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 迁出区:

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迁入区:

大量人口迁入必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土壤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经济

发展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和

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中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

国家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建设;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战争

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

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大量人口外迁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例如,海湾战争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撒哈拉沙漠的扩张导致环境难民迁移;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等。

但就全球范围看,影响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环境及社会经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列表分析如下: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

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

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 “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明清时期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大量关内的农民来关东开荒种地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关东”地区和山东省明清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有效信息。

【解析】 第

(1)题,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山东人“闯关东”主要是因为东北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生活压力相对较小;而改革开放以来,受位置和政策等因素影响,南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和经济收入要高于东北地区,吸引人口南下,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2)题,开荒(森林和沼泽湿地)必然造成森林、湿地减少,同时加剧了水土流失,肥沃的黑土因水土流失而肥力下降。

【答案】 

(1)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

 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超过黑龙江省。

(2)森林资源的减少,水土流失加剧;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

[图表展示]

 教材P12图1-2-5 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解图精要]

 由图可知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项目

内容

含义

拉力

新定居地吸引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推力

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应用

迁入地

拉力因素>推力因素

迁出地

拉力因素<推力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图表应用]

1.我国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向西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交通通讯

C.文化教育D.婚姻家庭

【答案】 A

2.印巴分治时,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人口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有200万人迁往印度。

影响这一空前规模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答案】 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教材P12活动

1.【点拨】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和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答案】 故事中人口迁移事件主要有:

闽东—台南,台南—长江三峡,上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盐城,盐城—上海,上海—深圳,丽江—深圳。

2.【点拨】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答案】 “闽东—台南”是由于清朝初年的屯边政策,“台南—长江三峡”是由于战争社会动荡所致,“上海—长江三峡”是由于当时的“上山下乡”政策,“长江三峡—盐城”是由于三峡工程导致环境变化所致,“盐城—上海”是教育招生因素带来的,“上海—深圳”是毕业后寻求较好的经济社会条件所致,“丽江—深圳”的女友可能是受婚姻等亲情(或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来深圳组建家庭所致。

3.略。

教材P12~13活动

1.【点拨】 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另外还有自然灾害、政策因素、社会因素等。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地增加,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了净迁入省。

二是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吸引。

2.【答案】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概括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亲情因素等。

3.【答案】 除上述材料体现出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外,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战争因素、宗教文化因素、生态与环境因素等。

教材P15活动

 【点拨】 主要从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影响进行分析。

【答案】 首先,对人口增长和分布产生巨大影响。

人口迁移导致迁出区人口减少和迁入区人口增加,远比自然变动迅速、强烈。

其次,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经济性迁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使迁入区性别比上升、人口结构年轻化、老龄化延迟,迁出区则相反。

第三,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促进各民族和各地区人民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交流;调整了不同国家与地区间劳动力的供求比例,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智力和资本的流动等。

此外,人口迁移还促进人种基因的交流。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000千米以上

【解析】 人口迁移是迁移人口改变住所并达到一定时间,与人口流动不同,A项只是有空间位移,而D项中移动距离不一定在1000千米以上。

【答案】 C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2~4题。

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上海流入重庆B.从湖南流入广东

C.从北京流入山东D.从新疆流入内蒙古

4.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入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

【解析】 第2题,从甲地迁往乙地,如果甲地环境优美,一般不可能;同样乙地工资水平低,也不可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第3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方向大致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

第4题,二战后人口迁移是世界生产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西亚等产油国因石油收入大增,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答案】 2.D 3.B 4.D

5.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

D.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

【解析】 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可以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住房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

【答案】 D

6.下图反映了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这种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因素是________。

(填字母)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当地有什么意义?

(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及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吸引人们迁入新的居住地的因素属于拉力;阻碍人口迁移的因素属于阻力因素,如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都会产生影响,主要从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CDE AB

(2)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

(3)可增强社会活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住房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选择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以来,由于地震、海啸、核电站泄漏、日本岛部分因地震下沉,日本的国土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今年曾经发表文章并预测,大量日本人将来会向中国等周边国家移民。

据此回答1~2题。

1.在预测中提到的移民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人口活动D.人口增长

2.影响上述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自然灾害D.婚姻

【解析】 第1题,跨越国界线的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本国内跨越行政区界线的迁移。

第2题,材料中提到的移民主要是因为日本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导致的。

【答案】 1.A 2.C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主要迁出国

数量

(万人/年)

主要迁入国

数量

(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3.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4.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解析】 第3题,通过分析可知,表格中左右两栏分别为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根据已有知识可判断人口迁出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均为发达国家。

迁入国中只有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其他均位于北半球;从表中国家分布看,人口迁移并不仅仅是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表中的人口迁出国均为沿海国家。

第4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主要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

【答案】 3.B 4.B

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②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③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④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

①山西 ②江苏 ③新疆 ④黑龙江

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5题,依据图示,我国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区,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东北地区人口迁入与迁出大致持平。

第6题,山西因煤炭资源开发,引发人口迁入。

新疆因石油资源及土地资源开发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江苏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黑龙江是人口净迁出省份。

【答案】 5.C 6.B

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7~8题。

7.迁入淄博市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D.东北地区

8.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解析】 纵坐标表示迁入淄博市的各省人数,可看出东北三省迁入淄博市人口数居前三位。

横坐标表示各省迁出人口总量,可看出四川省人口迁出最多,受经济因素影响,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迁入经济发达地区。

【答案】 7.D 8.C

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9~10题。

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

9.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

A.四川B.广东

C.海南D.广西

10.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化的表现 ②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大城市劳动力短缺 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第9题,从图中看出,广东省的人口承载系数最小,根据人口承载系数的概念可知,其人口负担最轻。

第10题,图中显示人口主要从四川、广西、湖南、江西等省迁往广东,原因主要是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答案】 9.B 10.D

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

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12.近几年来,上述地区的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解析】 第11题,由题干所知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因此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图中的经纬网可确定,甲是四川盆地,乙是长江三角洲,丙是珠江三角洲,因此在三地区中,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第12题,不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答案】 11.D 12.B

二、综合题

13.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2)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河南省部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