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64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docx

1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对它们的实际价值有所感知。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

(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下课后老师就准备到这个商场购买东西。

你们知道老师到商场购买东西必须带上什么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是“钱”。

  师:

对,买东西必须要带钱。

(出示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钱)美国的钱叫美元,欧洲的钱叫欧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人民币。

  师掏出一叠人民币。

  师:

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学生认人民币,学生认一张老师在黑板上贴一张。

不认识的大家一起认,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

贴钱的时候按分、角、元从小到大分类贴。

  师:

(指黑板)从贴这些人民币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

  

(1)人民币有的是金属做的,有的是纸做的。

师顺势介绍金属做的叫硬币,纸做的叫纸币;

  

(2)分和分在一起,角和角在一起,元和元在一起。

师顺势指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

(拿出1元的人民币放在黑板上)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你是怎样知道这张人民币就是1元呢?

  学生可能回答:

因为上面有一个“壹圆”字。

  师:

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你们还可以从这张人民币上的哪些地方辨认出它是1元呢?

(显示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学生在上面找1元的字样)你能找到其他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吗?

  学生找后,抽学生回答。

  师:

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地方辨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上除了有表示面值的数以外,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出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

  师:

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

  引导学生观察出国徽的图案。

  师:

对,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人民币呢?

  学生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上有表示面值的数、图案、防伪标志,请拿出你们的钱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这些表示面值的数、图案和防伪标志在哪儿?

  学生一起互相说。

  师:

你们会认钱了吗?

  学生:

会。

  师:

老师考考你们,请翻开书52页,认一认。

  学生做完后集体汇报。

 2、深入认识人民币。

  师:

小朋友们你们真的认识人民币了吗?

  学生:

真的。

  师:

老师还想考考大家,(拿出1元钱)1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

5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

10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略。

  师:

铅笔大概值多少钱?

  学生回答略。

……

  师:

所以,我们不但要会认人民币,还要会估计它们能买些什么东西。

知道这张人民币的价值,才算真正认识了人民币。

 3、人民币的兑换。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到商场买东西需要一些零钱,所以(拿出1元的人民币)老师想要把这1元的换成一些1角的。

你们会拿多少张1角跟我换?

  学生:

10张1角。

  师:

你们觉得这样换公平吗?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觉得公平。

  师:

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1元=10角。

  出示:

1张1元和10张1角相等的图及1元=10角。

  师:

(拿出1角)1元=10角,想一想1角又等于多少分?

  学生根据前面1元=10角可以得出1角=10分。

  出示1张1角和10张1分相等的图及1角=10分。

  师:

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后就可以公平地换一些钱了。

(拿出2元)比如2元能换多少角呢?

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1元等于10角得出2元就可以换20角。

  师:

(拿出1元)1元可以换多少张5角呢?

  引导学生得出1元可以换2张5角。

  师:

10元可以换多少张5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10元可以换2张5元。

  师:

请翻开书53页,做议一议。

  学生做完后订正。

三、课堂总结

  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人民币有哪些单位?

1元等于多少角?

1角等于多少分?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延伸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初步学习了人民币的兑换。

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东西,了解一下哪些商品值多少钱,了解一下买东西的过程。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人民币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完成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简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更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面值为1元、1角、1分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

(出示森林小房子)瞧!

小熊的森林商店开业了,为了找钱方便,小熊决定先换一些零钱。

孩子们,在小熊换零钱之前,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换钱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出:

1元=10角1角=10分(并板书)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师:

这一节课我们就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来学习新的知识。

这一次,小熊想把4角全部换成1分的,可以换成多少分呢?

它还想把5元的全部换成1角的,又可以换成多少角呢?

  根据师的讲解,相应出示4角和5元。

  师:

孩子们,这一次换钱和上节课的换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上节课是把1元换成10角,或把1角换成10分,而这次不只是1元或1角了,而是要把几元全部换成1角的,或把几角全部换成1分的了。

  师: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上节课的知识有没有联系呢?

  引导学生感知可以用上节课的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

  师:

孩子们真聪明!

能够用相互有联系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老师给每小组都准备了一些1元、1角、1分的人民币,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帮小熊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解决自己小组选择的问题。

其间师巡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选择问题:

5元可以换成多少角?

  学生1:

用人民币来操作。

我们把1张1元换成10角,5元就换了5次,一共可以换成50角。

(师随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

  学生2:

用1元=10角来想。

我们想1元可以换成10角,5元有5个1元,就可以换成50角。

(师随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

  选择问题:

4角可以换成多少分?

  学生1:

用人民币来操作。

我们把1张1角换成10分,4角就换了4次,一共可以换成40分。

(师随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

  学生2:

用1角=10分来想。

我们想1角可以换成10分,4角有4个1分,就可以换成40分。

(师随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

  师:

对了,我们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所以几元里就有几个10角,几角里就有几个10分。

 2、教学角与元、分与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师:

孩子们会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你们真是既会动手又会动脑的能干的孩子。

我们再来看看小松鼠的问题,小熊顺利地兑换了零钱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顾客小松鼠。

小松鼠有60角钱,她想买一个价格是6元的玩具娃娃,她能买到这个玩具娃娃吗?

  学生:

能。

  师:

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也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用人民币来操作,每10角可以换成1元,60角换6次就是6元。

  方法二:

用1元=10角来想。

想10角=1元,60角=6元。

60角和6元是同样多的,所以能买到玩具娃娃。

  师:

60角=6元,那么30分是多少角呢?

  引导学生说出30分里面有3个1角,所以30分是3角。

  孩子们很会动脑筋,其实不管我们怎么换算,都要想什么?

  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知道不管怎样换算,都要想1元=10角、1角=10分。

 3、教学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换算。

  师:

送走了小松鼠,小狗又来给小熊出了一个难题。

小狗想买一块蛋糕,但它只有13角钱。

蛋糕的价格如下:

(出示)

  草莓蛋糕苹果蛋糕香橙蛋糕

  1元5角1元3角1元7角

  它能买哪种蛋糕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方法可能有两种:

  方法一:

把13角分成10角和3角,10角=1元,所以13角=1元3角。

可以买苹果蛋糕。

  方法二:

1元=10角,所以1元5角=15角,1元3角=13角,1元7角=17角。

可以买苹果蛋糕。

  师:

小朋友们有的是把1元3角化成了13角,方法是先想1元是多少角,再和3角加起来,就是13角了;有的是把13角化成几元几角,方法是先把13角分成10角和3角,10角是1元,所以13角就是1元3角了。

(师边讲边作如上图的板书)这样把几元几角化成几角或者把几角化成几元几角小朋友会做吗?

试一试。

  黑板上板书:

14角=()元()角  1角7分=()分11分=()角()分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这样填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第25页练习四第5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说一说想法。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第26页练习四第7题。

  完成后集体订正,并引导学生感受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和数的组成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师:

今天你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在人民币的换算中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人民币之间换算的方法,以及在人民币的换算中最关键的是要掌握1元=10角,1角=10分。

五、拓展延伸

  师: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通常都觉得1分钱很少,不在乎。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换算。

  引导学生感受:

如果每人节约1分钱,10个人就可以节约1角钱,100个人就可以节约1元钱,1000个人就可以节约10元钱,10000人就可以节约100元,人越多还会节约得更多,如果我国每人节约1分钱,就可以节约1300万。

  师:

上面有很多数同学们可能都还没有学过,不过你看到这样一些数,有没有感受?

有什么感受呢?

趁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感受到从小要养成节约钱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总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方向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方向和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

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回想一下,分别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还认识了方向和位置、认识了一些图形,还认识了钟表,能简单地回忆一下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指导学生说出在方向和位置中认识了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还会在教室里找出座位,会辨认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象;在认识图形中,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认识钟表中,认识了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等。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1、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

教师:

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学生:

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10个10个地数。

教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

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教师:

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多媒体课件出示4捆零7根小棒。

 

教师:

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教师:

用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教师:

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用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用,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学生:

数出4个十7个一。

 

教师:

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3捆零4根小棒。

 教师:

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

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教师:

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学生回答略。

 

2、复习写数、读数。

教师:

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

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用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多媒体课件出示:

36,63,78,87,99,100。

 

教师:

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教师:

83怎样写?

38呢?

79,54呢?

学生写数。

 

教师:

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3、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教师:

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多媒体课件显示:

在圈里填“>”、“<”。

 

89○98      72○71      58○60      83○84    99○100 

教师:

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

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学生回答略。

 

教师: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

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

请同学们完成总复习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4、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师:

前面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方法,下面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口算呢?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采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

对了。

口算比较方便,计算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口算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哪些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呢?

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理解得不一样,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比较难的题目他也认为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些题目就比较难了。

所以,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选择口算,有的同学选择笔算,这是正常的。

不过基本的口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掌握。

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口算呢?

我们还是在练习口算过程中来总结口算方法,请同学们完成第95页第4题。

学生做题,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

都做完了吗?

你认为这些口算题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把这些口算题分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三大类。

 

教师:

也就是说,这本书要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求口算。

 

教师:

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是先想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在两位数上的哪一位,然后再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7页第4题,引导学生用口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5、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

请同学们完成第95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

同学们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并且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填在表中。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填表。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教师:

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教师:

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

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教师:

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

相同点不同点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从个位加减起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

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就要用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凡是计算错误,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没有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我们看看这样几道题。

多媒体课件在表下面出示。

 

教师:

这些题错在什么地方?

用你们掌握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在哪个地方?

学生说错误的原因,第1,4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第2题是退位后在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没有还借的1,第3题是十位相加时没有加上进上来的1。

 

教师:

上面这些错题都很有代表性,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98页第6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第二课时

(二)复习认识认识钟表、人民币 

1、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一个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

 

教师:

我们学习了认识钟表,你能在这个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吗?

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

对了,钟面上细一些长一些的是分针,粗一些短一些的是时针。

你知道分针和时针怎样表示时间吗?

比如整时怎样表示?

 

学生: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转动分针和时针,让学生分别辨认3时、6时、8时、11时和12时。

 

教师:

几时半又怎样表示呢?

比如2时30分?

让学生说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2和3的中间,就是2时30分。

随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2时30分的钟面。

 

教师:

是这个钟面显示的时间吗?

 

学生:

是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1时30分、5时30分、9时30分、10时30分的钟面让学生辨认。

 

教师:

我们还学习了大约几时,哪种情况使用大约几时来表达时间呢?

引导学生说出快到整时了或者超过整时,但超过得不多的情况下,都可以用大约几时来描述时间。

多媒体课件出示4时55分、7时2分、8时58分、12时5分的钟面让学生辨认。

 

教师:

看来同学们都会认识钟表了,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完成第95页第6、7题。

抽学生一个一个地辨认,简单说明自己辨认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2、教师:

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

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多媒体课件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教师:

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

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教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

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

8元=()角,60分=()角。

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教师:

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教师:

请同学们完成第95页第8、9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第三课时

(三)复习方向和位置 

教师:

在方向和位置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现在你能用手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吗?

学生指自己的上、下、前、后、左、右。

 

教师:

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用上、下这两个方向词,在什么情况下用前、后这两个方向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呢?

让学生回答出介绍的物体位置在一个竖立的面上时,就要用上、下的方向词来介绍,在一个水平面上时,就用前、后的方向词来介绍。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6页第10题的遥控板图。

 

教师:

这是一个竖立起来的遥控板,如果要介绍这个遥控板上按键的位置,你觉得应该用你学过的哪些方向词来介绍?

指导学生说出应该用上、下、左、右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教师:

为什么要用上、下的方向词来介绍呢?

让学生说出刚才教师强调这个遥控板是竖立起来的,所些这些按键每竖列的关系是上、下的关系。

 

教师:

我觉得同学们的解释是有道理的,同学们的这个想法对吗?

请大家翻开书第96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

学生翻书后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对的。

 

教师:

请你按题中的要求,在按键上标出综艺频道、少儿频道、体育频道和电影频道。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上、下、左、右的手势来判断这个学生的作业是不是正确的,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

现在同学们会填下面的括号了吧,自己把这道题填写完成。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第四课时

(四)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

我们在这本书中认识了哪些图形?

 学生:

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师:

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学生判断略。

 

教师:

你是怎样判断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教师:

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最容易混淆?

 

学生: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师:

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整个图形要长一些,而正方形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

请同学们翻开书第96页第11题,用你们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区分一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

哪些是正方形?

哪些是三角形?

哪些是圆?

然后把这些图形的个数填在横线上。

学生完成后,把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全班集体订正。

 

(五)复习分类与整理 

1、回忆一下,怎样把图形分类,引导学生明确:

先要确定一个分类标准。

 

2、学会把一些东西就行分类,而且还能把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整理成图,整理成表,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3、先独立尝试第96页第12题,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展示自己整理的结果。

 

【复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